小学音乐课爱我中华教案
第1课 我爱中华(教案)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1节《我爱中华》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为两首简单易学的爱国歌曲,全曲充满豪迈、昂扬和自豪之情,教学反复演唱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并通过讨论、合作等环节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祖国我为你自豪”为取向的课程,是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歌曲《我爱中华》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山川壮丽、地大物博,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学会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对祖国与社会的体验感受逐渐增强,本课通过激情昂扬的歌曲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情,以此加深对中小学生的爱国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一起,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里。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豪迈的歌曲:《我爱中华》讲授新课1、歌词鉴赏。
声情并茂地朗读歌词。
把你最喜欢的歌词画出来吧!2、欣赏准备。
猜一猜歌曲的情绪。
思考:A 温柔,舒缓?B 有力,果断?3、学唱新歌。
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
4、美妙音符。
附点音符:表示把原来音符的时值增长一半。
在音符旁边加多一点就是附点音符。
如:5. 6请同学们找出乐谱中的附点音符。
2. 33. 3 5. 6 1. 1你能把它们唱好吗?5、歌曲结构。
主歌:第一部分有两段以上歌词,各段歌词从不同侧面表现歌曲内容,称为主歌。
感知《我爱中华》一曲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当听到副歌出现时,请同学们随感知到的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
回忆我们学过的歌曲中,哪一首属于主歌与副歌的结构?1、讨论个人对祖国的感情,进入本课话题。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熟悉歌词。
3、聆听老师示范演唱,观察演唱者的情绪,轻声跟唱歌曲。
4、区别主歌与副歌,学习音乐符号。
通过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爱我中华教案及反思(2篇)

爱我中华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通过读后交流和有感情朗读,体会诗歌中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3、体会歌词反复咏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歌词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爱我中华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一、歌曲导入,品读课题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各大晚会上,我们经常听到这一首歌。
仔细听一听,会唱的同学请随着录音机一起唱。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3、简介歌词作者、演唱者。
(出示课题)4、品读课题:读课题时,你想突出哪个词语?按照你的理解读一读。
(预设:可能突出“爱”或“中华”,从不同的情感角度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二、初读课文,交流摘录笔记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同桌、小组等)读课文。
(要求: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全班汇报读,个别句子指导。
3、交流摘录笔记,出示新词,开火车带读。
4、交流自学生字时发现的难写字,当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
重点突出“姿”“健”“伐”的写法。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1、出示“阅读金钥匙”:自读时,在重点词语下面画上“.”2、学生自由读歌词的第一部分,做好标记。
3、全班交流:你画的重点词语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重点交流:“五十六”(1)说话:“五十六个星座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是多么。
”.“五十六枝花聚在一起是多么。
”.“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是多么。
”.(结合多多媒体进行说话训练,并理解这个比喻句的意思。
)(2)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什么?作者反复使用了“五十六”这个数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祖国是个泱泱大国,我们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团结的大家庭。
)(3)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民族吗?(4)在歌声中认识这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
(多媒体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5)有感情朗读。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爱我中华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2. 学习演唱一首中国传统歌曲,并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3. 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对中华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2. 学习演唱一首中国传统歌曲。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国内音乐合辑;2. 复印教材和歌曲歌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中华音乐的兴趣。
2.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通过教材和音乐合辑,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包括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音乐元素以及乐曲的表达方式等等。
3. 学习演唱一首中国传统歌曲: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中国传统歌曲,向学生教授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跟着音乐教材和老师的指导学唱,先逐句学唱,再逐段学唱,最后整体演唱。
4.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练习歌曲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演唱。
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编排一段舞蹈或演出其他表演活动来伴奏这首歌曲。
5. 分享演唱成果: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学校集会上表演他们的演唱成果。
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和同学观看,并向他们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1. 继续学唱和演奏其他中国传统歌曲;2. 学习其他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如古筝、二胡等;3. 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学院,深入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学习了一首中国传统歌曲,并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演唱。
通过分享演唱成果,增强了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中国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作品和演奏技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交流和表演机会。
同时,也希望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国音乐的欣赏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通过音乐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爱我中华教案

《爱我中华》(第一课时)类别︰中小音乐编号︰教材分析:这首歌以西南民族音调为素材,唱出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
歌曲在五声宫调式的基础上揉进了大调的因素,色彩明朗、鲜明,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一、教学目标1.喜爱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和相关文化,并能产生兴趣。
2 .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背唱《爱我中华》,积极表达兄弟民族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述自己对西南少数民族歌曲风格的感受。
3 .积极参与创编活动,以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二、教学内容歌曲《爱我中华》欣赏《渔歌》三、教学难点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四、教学过程1.情景带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走进音乐教室,为学习本节课内容作铺垫。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位歌唱家是谁呢?(教师播放视频)生:宋祖英师:同学们真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宋祖英走进今天的课堂吧!2.新课教学⑴引入歌曲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听听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生:表现了兄弟民族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朗读歌词,再次去感受歌曲的情怀。
生:读⑵学唱歌曲师:读得不错,先听老师范唱。
师:让我们随着录音轻声地哼唱歌曲,哼唱完以后请同学们说出不会唱的地方?生:咳啰咳啰咳教师带学生学唱难点部分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准确清晰,方的时值要唱足。
教师范唱,学生学唱。
学生再跟着钢琴学唱。
师:请同学们再次随着钢琴轻声地哼唱歌曲。
(教师提示:身体坐直,书本拿起来,小肚子略微用点劲)生:唱⑶了解歌曲的作者师:唱得不错,学完了歌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教师出示课件:乔羽,我国著名的词作家,1927年出生于山东东平,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
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
主要作品有:《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

爱我中华音乐教案教案:爱我中华音乐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学习中华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2. 教学内容:- 中华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音乐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中华音乐的乐器和演奏技巧- 中华音乐的曲调和节奏特点- 中华音乐的意境和表达方式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中华音乐的精彩片段,引起学生对中华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探究(15分钟)-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任务,了解中华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进行简要的展示和讨论。
3.3 学习(30分钟)- 学生学习中华音乐的基本知识,如乐器的名称和演奏技巧,曲调和节奏特点等,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3.4 演奏(15分钟)- 学生选取一首中华音乐作品,分组进行演奏和表演,展示所学习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3.5 欣赏(15分钟)- 教师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华音乐作品,并带领学生欣赏和分析其曲调、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3.6 创作(15分钟)- 学生分小组进行中华音乐的创作活动,可以使用传统乐器或其他合适的音乐工具,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7 总结(10分钟)- 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和体会,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师进行复习和总结,强调中华音乐的重要性和美好之处。
4. 教学资源:- 中华音乐的录音和视频素材- 中华音乐的乐谱和学习资料- 中华音乐的乐器和演奏工具- 中华音乐的创作材料和音乐素材5. 教学评价:- 学生的探究和展示任务评价- 学生的演奏和表演评价- 学生的欣赏和分析评价- 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评价6.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加中华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 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华音乐的相关内容- 制作中华音乐的音乐剧或录音专辑7.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和体验中华音乐的美妙之处。
-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华音乐的独特魅力。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爱我中华》教案

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爱我中华》教案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爱我中华》教案人教新课标音乐六年级下册《爱我中华》教案1教学设想与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准备:《爱我中华》的课件。
教学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交流朗读感想。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喜欢唱歌吗?答:喜欢,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和歌曲有关的课文,确切的说,它是一首歌词,大家想不想听呢?答:想。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由乔羽创作的歌曲《爱我中华》。
(播放歌曲视频)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介绍课文背景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初学成果,扫除字词障碍。
在课文中圈一圈,画一画,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摘抄下来。
三、精读赏析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将56个民族分别比做什么?这样写你感觉到了什么?“爱我中华”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里?你觉得有什么作用?2、师生共议,明确:(1)课文中分别将56个民族比作“星座”、“鲜花”、“兄弟姐妹”,语言朴实,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
(2)课文中六次出现“爱我中华”。
第一次出现在第一节的末尾,说明56个民族的人们像一片星空下的56个星座,像同一个大花园里的56朵鲜花,是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在他们的心中,对祖国的热爱是完全一样的;第二,三、四次出现是在第二节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运动场上,在各行各业中忘我的工作,无私奉献。
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歌词结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将作品的爱国情感推向高潮。
四、研读、感悟。
1、指导有感情朗读。
让学生边读边想像那感人的场面,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4篇)

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4篇)音乐《爱我中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爱我中华》,感受音乐的魅力,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积极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与表现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歌曲表达的情感与演唱方式,且能够充满激情、亲切愉快地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充满激情、亲切愉快地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分析歌曲表达的情感,并熟悉歌曲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大中国》,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叙述的是什么故事表达人物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以“我们”为主语,赞扬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预示着祖国人民团结、富强的情境。
表达人物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的歌曲,感受这首作品的魅力。
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1.教师简单演唱歌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并思考: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给人一种激动、热情高昂的感觉,非常的欢快、自然。
想象到锣鼓升天,人们欢聚一堂,尽情歌曲的场面。
2.教师播放完整音频,学生轻声哼唱。
并提问学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你能划分出来吗学生聆听,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分成两段,第一段为独唱,第二段开始独唱,后半部分由众人齐唱“爱我中华”,其余部分独唱。
(三)深入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演唱谱例。
思考:歌曲旋律与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演唱谱例,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节奏紧凑,除了基本的八分、四分节奏以为,还有附点与大切分节奏;整首歌曲旋律起伏较大,且旋律多高亢。
2.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学生:歌曲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学生演唱,回答:有倚音。
3.教师引导学生:出现的特性节奏与装饰音我们应该怎样去的演唱请学生进行示范演唱谱例,教师纠错,并强调对特性节奏与倚音的演唱方法。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5篇) 作为⼀名⽼师,可能需要进⾏教学设计编写⼯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通⽤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我中华》的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了解歌词的创作背景,学习歌词的写作⼿法。
3、学习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4、⾃学⽣字词语,背诵课⽂。
⼆、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课时 五、教学设计: (⼀)、激发兴趣,导⼊新课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欣赏后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活着不同的民族,你们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列举⼏个) 2、这些民族虽然语⾔不同,风俗也不⼀样,但他们相互尊重,情同⼿⾜,爱国爱家,就像⼀个⼤家庭⾥的兄弟姐妹⼀样和睦相处。
3、⽼师今天也想教你们唱这⾸歌,你们想学吗?当然要想唱好⼀⾸歌,⾸先要理解歌词的意思,那我们就⼀起来学习歌词吧! 4、板书课题:爱我中华。
(三)、教师⼩结补充。
(四)、⾃由读⽂: 1、选择⾃⼰喜欢的⽅式读课⽂,读准字⾳,读通顺。
2、提出⾃⼰不懂的问题,⽤“x”或“xx”画出来。
可在⼩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五)、汇报读懂的情况: 1、⽂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 (1)多处提到五⼗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句 2、课⽂有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部分有两句,将五⼗六个民族⽐喻成“星座”、“花朵”、“亲密的兄弟姐妹”,朴实的语⾔,体现了各民族的亲密团结。
他们的语⾔虽然存在差异,但有⼀句话的意思是⼀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第⼆部分共有五句话。
前三句分别勾画了三幅图画,哪三幅?第⼀幅,各族健⼉在赛场上为祖国摘⾦夺银、顽强拼搏的情景(结合刚结束的第⼆⼗九届奥运会及残奥会说⼀说);第⼆幅,各⾏各业的从业者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忘我⼯作(农民,建筑⼯⼈,环卫⼯⼈等);第三幅,讴歌了中华各族⼉⼥昂⾸阔步推动伟⼤的祖国进⼊⼀个崭新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中山路小学教案
课题爱我中华授课日期4月1日课型学唱课时第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能力目标:通过音高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音阶的音高,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基本音阶音高的把握
教学方法欣赏法、学唱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调整与完善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一)音高教学
音的高低基本音、唱名
简语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来标记的:1234587它代表了七个不同的音高,这七个音叫作基本音,它们分别被唱成: do re mi fa soi la s,我们称之为唱名。
范唱一通,电子伴唱练习若干。
低音中音高音
写法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do re mi fa sol a si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re ml fa sol la si
0为体止符,表示停顿
(二)高音,低音,中音
为了表示比基本音更高或更低的音,则采用在基本音上面或下面加点的记法。
在基本音上面加点的叫高音,在基本音下面加点的叫低音,基本音叫中音。
(三)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分别有哪些呢?范唱一通,电子伴唱练习若干。
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幹尔族、羌族、布朗族、撤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教学过程调整与完善
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
同。
那么,什么是歌舞音乐呢?(课件)
2、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爱我中华》。
三、《爱我中华》1省景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集中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音调创作而成的歌曲,4/4拍,B调式。
曲式结构为三段体,即A +B+A+C。
其中,A段(领唱部分)是全曲的主题段,B段和C 段(齐唱部分)是与A段构成对比的段落・整段音乐既跳荡又平稳,表现出一种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B段是一个带有插句性质的对比性段落,这个只有三个音(sol、red、dao)构成的乐段基本上里复的是一个音型,这种带有集体舞风格特点的节奏型,第一次轻松地将歌曲送上高潮,C段是一个具有较强对比性质的音乐段落,此段音乐的节卖型既表现出“呼口号”的气势,又表现出集体舞的欢快和热烈。
整首作品有张有,一气呵成。
四、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一首歌曲《爱我中华》,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体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
4、教唱《爱我中华》一歌
(1)完整视唱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 段村词的演唱。
(音准)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六、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全体学生进一步熟练此歌。
七、教师总结:
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
大到我们的国家,小到我们的班级体,我们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我的中国心、中国人等
注意:1、装饰音、体止符的运用。
2、控制整体音量。
3、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5、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板书设计爱我中华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