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宪章
大宪章名词解释

大宪章名词解释
大宪章是一个历史上的重要文件,它于1215年在英国签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宪法文件。
其内容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政治、法律和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对其中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
1. 宪章:宪章是一个国家或组织的基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其政治制度、权力机构和公民权利等方面。
大宪章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宪法文件。
2. 统治者:指拥有权力和掌握政权的人或组织,如国王、政府、政党等。
3. 贵族:指具有特权和社会地位的人,如英国的贵族阶层,包括公爵、伯爵、子爵等。
4. 地方官员:指在地方政府机构中担任官职的人,如镇长、县长、市长等。
5. 税收:指政府强制征收的财产和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维持国家机器运转及公共事业建设和发展。
6. 自由:指个人或集体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使其权利和
自由,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信仰自由等。
7. 法律:指规范社会行为的规则和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的基础。
总之,大宪章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件,为后世宪法制定和公民权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其中涉及的一些术语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一历史文献。
大宪章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大宪章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大宪章的内容
1.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2.保障贵族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
3.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
4.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
5.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对任何自由人非经合法判决,不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或放逐出境。
6.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的自由。
7.统一度量衡,保护商业自由。
大宪章的意义
1.《大宪章》第一次以法律文本的方式规定了人权,开始了最早的人权实践。
权利与人权的区别在于人权有着与专制权力相对应的内涵。
换言之,权利只有在获得与专制权力相对应的地位时,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权。
2.《大宪章》宣告了“国王在法律之下”,将此规定凝渚文字。
在贵族和国王的长期抗征中,王权应当受到限制的思想逐渐形成。
法律开始成为约束王权的武器。
法律不仅针对臣民,而且也应束缚君主。
3.《大宪章》实质是一个封建文件。
它的行文完全是封建的表达,体现的封建贵族的利益。
它所保障的权利主体是教会、各大主教、贵族以及自由民。
作为全国绝大多数的农奴并不在它保障之列。
五大宪章

游 • 3、在儿童公园或儿童游戏场附近 的空地上设立托儿所、幼儿园或初
憩
级小学。
• 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
施之用,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
动。
• 5、在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 湖泊等自然风景幽美之区,我们应尽量 利用它们作为广大群众假日游息之用。
• 1、需要一个新的街道系统,以 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1996年国际建协(UIA)第19届巴塞罗那大会,以现 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学为中心议题。指出了城市的快 速、大规模的开发,多元化的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 境的共同目标。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 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 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马丘比丘宪章
• 一、马丘比丘宪章的由来 • 二、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观点 • 三、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内容 • 四、马丘比丘宪章VS雅典宪章
由来
1977年12月,一些城市规划设 计师聚集于利马(LIMA),以 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 讨论时四种语言并用,提出了 包含有若干要求和宣言的马丘 比丘宪章。
定义
第一条 历史古迹的要领不仅包 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 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 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 境。这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作品, 而且亦适用于随时光逝而获得文化意 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
第二条 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必须 求助于对研究和保护考古遗产有利的 一切科学技术。
弗洛伦撒宪章
• 一、定义 • 二、目标 • 三、维护和保护 • 四、修复和重建 • 五、利用 • 六、法律和行政保护 • 七、对宪章的认识
定义
历史园林指从历史或艺术角度而言 民众所感兴趣的建筑和园艺构造
英国宪法[宝典]
![英国宪法[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3c31d69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1.png)
英国不是成文法国家,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一般认为1215年《大宪章》是英国宪法最早的组成部分,1、成文法:宪法性法律文件⑴标志着英国宪法产生的宪法性法律:①《人身保护法》:1679年5月26日查理二世签署批准。
全文20条,约4,000字,主要内容是:除叛国犯、重罪犯,以及战时或遇紧急状态外,非经法院签发的写明缘由的逮捕证,不得对任何人实行逮捕和羁押;已依法逮捕者应根据里程远近,定期移送法院审理;法院接到在押人后,应于两日内做出释放、逮捕或取保开释的决定;经被捕人或其代理人申请,法院可签发人身保护状,着令逮捕机关或人员说明理由;不得以同一罪名再度拘押已准予保释的人犯;英格兰的居民犯罪,不得押送到其他地区拘禁。
②《权利法案》:1689年10月23日威廉三世接受了国会提出的该法案,全文13条,约800字。
其内容的核心是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资产阶级宪法原则。
同时,第5条规定了请愿权;第8、9条规定了议员的权利和自由;第10条规定了免受酷刑的权利等公民权利。
③《王位继承法》:1700年制定,1701年颁布,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保证资产阶级的权利和自由,实现资产阶级对王权的控制。
⑵英国宪法变迁时期的重要的宪法性法律:①完善议会制度:1911年《议会法》规定“上议院与下议院关联之职权”,而其实质是通过该法进一步削弱和限制议会上议院的权力,使上议院丧失了对下议院通过的一切决议的否决权,而只有延搁权。
而1949年《议会法》又对延搁权进行了进一步的剥削和限制。
②改革选举制度:第一,1918年《国民参政法》,是第一部选举法,全文5章47条25,000字。
分别规定了选举权、登记、选举方式及费用、议员名额、通则,放宽了对选民定居期限的限制,第一次赋予部分妇女以选举权。
第二,1928年《国民参政(男女平等)法》,对上法修正,使妇女获得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
第三,1948年《人民代表法》,废除前两法的有产者和大学生的复数投票权,统一了参加全国选举和地方选举的选民资格。
第一章英国宪法

第⼀章英国宪法第⼀章英国宪法英国⼈对近代宪法的主要贡献:●议会制度——代议制民主●司法制度——司法独⽴第⼀节英国宪法简史⼀、罗马传统公元⼀世纪,罗马统帅阿古利可拉(Gnaeus Julius Agricola)征服了英格兰,不列颠⼈(Britons)开始罗马化,采⽤罗马⼈的政治制度。
公元401年,随着⽇⽿曼⼈的⼊侵,罗马⼈从英国撤退。
为抵御⽪克特⼈和苏格兰⼈(Picts and Scots)的进攻,不列颠⼈邀请⽇⽿曼⼈协防。
结果“鸠占鹊巢”,盎格鲁-萨克逊⼈(Anglo-Saxon)把他们与苏格兰⼈⼀起赶到了苏格兰。
除了公路⽹以外,⽇⽿曼⼈摧毁了罗马⼈的⼀切制度。
⼆、⽇⽿曼时代盎格鲁-萨克逊⼈分成许多王国,最后形成⼀个基本统⼀的王国,成⽴了⼀个共同机构,叫做“贤⼈会议”(Witenagemot),不定期开会。
40个郡、县(shires or counties)各设⼀个shiremoot,每个⽉开⼀次会,先由元⽼和伯爵管理,后由国王指派的郡长(sheriff)管理。
基层⾏政单位叫“百⼈团”(hundreds),每个星期开⼀次会。
可见,当时英国已经形成了⼀定程度的地⽅⾃治。
⽽且还有了税收——丹麦税款(Danegeld)。
三、诺曼底征服1014年英格兰为丹麦⼈征服,但国王仍是盎格鲁-萨克逊⼈。
1066年爱德华国王去世,三⼈有权继承王位:英国的哈罗德⼆世(Harold II)、挪威国王哈罗德三世和诺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威廉⼀世在哈斯汀(Hastings)打败哈罗德⼆世。
贤⼈会议闻讯在伦敦匆忙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
英国宪法从此开始。
四、英国封建制度的建⽴威廉⼀世带来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但与法国不同,所有的封建主都要向国王效忠,建⽴了⾼度中央集权的国家。
威廉三世建⽴了英国财政部(Exchequer or the Royal Treasury)。
这时英国⼗分强⼤,领⼟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半个法国和德国西部。
九年级历史大宪章内容

九年级历史大宪章内容大宪章,也称为《忘川宪章》,是九年级历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我国政治体制变革的里程碑,标志着从封建制度向现代化的政治制度转变的重要历史事件。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年级历史大宪章的内容。
首先,大宪章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总则、国家根本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国家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监督制度和附则。
总则部分强调了宪法的根本地位和法律的约束力,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和人民利益的原则。
其次,国家根本制度部分主要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和公民基本权利等内容。
其中,明确规定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等;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等权利。
国家权力机关部分详细介绍了国家行政、立法、司法权力的机关设置和职责,包括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这些机关在执行国家事务、制定国家政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家领导制度部分着重阐述了党的领导地位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产生方式。
它强调了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明确规定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产生的程序和方式,确保党的正确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分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说明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织形式和职责,以及选举和任期等方面的规定。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国家监督制度部分主要包括人民政府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政协的监督和全民的监督等内容。
这些监督机制的建立旨在加强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的合法行使。
最后,附则部分对宪法的修改、解释、施行和宪法的效力等问题进行了规定,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适用性。
总的来说,九年级历史大宪章是我国政治制度变革的重要成果,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仔细研读和理解宪章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国政治体制的发展脉络,增强对现代化政治制度的理性认知。
英国大宪章

•
• 19 • 王迪
孙全康
•
•
历史背景
•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借口其有权继承英格兰王位而入侵英格兰,并成功 打败了英王哈罗德而建立了诺曼底王朝,史称威廉一世。(从此之后直到现代,英国 再也没有被外国军队入侵过,虽然也是王朝更迭,但历位英国国王或者女王都是威廉 一世后代,因此按我们普通国人的看法,英国自1066年起至今都是一个王朝)。在与 哈罗德的一战中,威廉一世主要依靠的是从法国带来的骑士。当时,骑士要拥有备齐 了马鞍、马蹬和马衔的数匹战马,以及利剑长矛等武器装备。对这种职业武士的训练 要从孩提时代开始一直到21岁,其武器装备和培训训练费是相当昂贵的,于是国王通 过向跟随作战的武士授予土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回报”的地产就变成了 封建财产。这显然是一种契约制度,但并不是现代社会的非人格化的商业契约,因为 土地的受封者在人格上变成了封主的臣属,他必须效忠、服务,甚至为主人而献身。 在接受封土时举行“臣服礼”不仅具有宗教道德方面的约束力,它还表明因封主把作 为封建财产的土地分给封臣,封臣就对封主有服从、效忠和尊重的义务。从此封建制 度在英国建立起来。不过,此时的封建制度只是一种习惯法,国王与贵族以习惯而行 事,没有成文的规定来明确这一行为。 到了公元1199年,英王约翰继位。这位国王能力十分有限,在他的统治前期,其先祖 留给他的法国领土大多被法王占领,为了争夺回法国的领土,他穷兵黩武,因而不顾 原有封建习惯,大量开征各种税收捐助等,最终迫使部分英国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的权 利而联合市民阶层武装反抗。1215年初,主要来自北方各郡的贵族在斯坦福聚集,并 推进到北安普顿,大贵族在伯拉克利公开拒绝向国王行效忠礼,战争开始。5月17日, 反叛贵族秘密进入伦敦,在市民的支持下,国王被迫与25名男爵代表在兰尼德草地上 签定了《大宪章》。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教案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教案第一章:《大宪章》的背景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大宪章》的历史背景掌握《大宪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大宪章》对英国宪政发展的影响1.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宪章》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宪章》对现代宪政的启示1.3 教学内容《大宪章》的产生背景:英格兰国王约翰的统治及其问题《大宪章》的主要内容:保护教会自由、限制王权、保障贵族权益等《大宪章》的影响:对英国宪政发展的奠定基础第二章:《大宪章》的传承与发展2.1 教学目标理解《大宪章》的传承过程掌握《大宪章》在历史上的发展与演变分析《大宪章》对后世宪政的影响2.2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宪章》的传承过程及其发展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政制度与《大宪章》的关系2.3 教学内容《大宪章》的传承:从《大宪章》到《大抗议书》历史上的发展与演变:从《大抗议书》到《权利法案》《大宪章》对后世宪政的影响:民主、法治、人权保障等方面第三章:《权利法案》的制定与颁布3.1 教学目标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背景掌握《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权利法案》对英国宪政制度的影响3.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权利法案》的制定过程、内容及其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权利法案》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3.3 教学内容《权利法案》的制定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影响《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限制王权、保障议会主权、规定选举权等《权利法案》的影响:确立英国宪政制度的基础第四章:《权利法案》的实践与完善4.1 教学目标理解《权利法案》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掌握《权利法案》在历史发展中的不断完善过程分析《权利法案》对现代宪政的启示4.2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权利法案》的实践情况及其完善过程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政制度与《权利法案》的关系4.3 教学内容《权利法案》的实践:运行情况及其面临的挑战《权利法案》的完善:历史发展中的修正案和改革《权利法案》对现代宪政的启示:法治、人权保障、分权制衡等方面第五章:《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现代宪政的影响5.1 教学目标分析《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现代宪政的影响理解现代宪政的基本原则及其来源探讨《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在现代社会的意义5.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宪政的基本原则及其来源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在现代社会的意义5.3 教学内容现代宪政的基本原则:民主、法治、人权保障、分权制衡等《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在现代社会的影响:法治观念、政治制度、公民权益等方面第六章:英国宪政的演进与全球影响6.1 教学目标掌握英国宪政制度从《大宪章》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了解英国宪政对全球宪政发展的影响分析英国宪政制度的优势与局限性6.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英国宪政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全球影响比较分析法:分析英国宪政制度与其他国家宪政制度的异同6.3 教学内容英国宪政制度的演进:从《大宪章》到现代的历程英国宪政对全球的影响:民主、法治、人权保障等方面的推广英国宪政制度的优势与局限性:政治稳定性、社会公正性、改革灵活性等第七章:《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在我国的启示7.1 教学目标分析《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我国宪政发展的启示理解我国宪政制度的特色与不足探讨我国宪政制度的发展方向7.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我国宪政发展的启示比较分析法:分析我国宪政制度与英国宪政制度的异同7.3 教学内容《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我国宪政发展的启示:法治观念、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我国宪政制度的特色与不足: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我国宪政制度的发展方向:完善法治体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第八章:《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在当代社会的意义8.1 教学目标理解《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分析当代社会面临的宪政挑战探讨《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当代社会的启示8.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当代社会面临的宪政挑战及其应对策略8.3 教学内容《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法治观念、人权保障等方面当代社会面临的宪政挑战:政治腐败、权力滥用、社会不公等《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完善宪政制度、推进法治建设等第九章:《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历史地位与评价9.1 教学目标掌握《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历史地位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对《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评价分析《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英国及全球宪政发展的影响9.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历史地位及其评价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评价异同9.3 教学内容《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历史地位:英国宪政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不同历史时期对《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评价:政治、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看法《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英国及全球宪政发展的影响:民主、法治、人权保障等方面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英国及全球宪政发展的影响展望未来宪政制度的发展趋势思考如何借鉴《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经验推动我国宪政发展10.2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英国及全球宪政发展的影响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宪政制度的发展趋势,思考如何借鉴经验推动我国宪政发展10.3 教学内容总结《大宪章》与《权利法案》对英国及全球宪政发展的影响展望未来宪政制度的发展趋势:民主、法治、人权保障等方面的挑战与机遇借鉴《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经验推动我国宪政发展:完善法治体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的历史背景、内容、传承与发展,以及它们对现代宪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
虽然任何历史园林都是为观光或散 步而设计的,但是其接待量必须限 制在其容量所能承受的范围以便其 自然构造物和文化信息得以保存。
法律和行政保护
根据具有资格的专家的建议,采取 适当的法律和行政措施对历史园林 进行鉴别、编目和保护是有关负责 当局的任务。这类园林的保护必须 规定在土地利用计划的基本框架之 中,并且这类规定必须在有关地区 性的或当地规划的文件中正式指出。
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 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 市。”斯宾格勒说:“只有作为整 体、作为一种人类住处,城市才有 意义”。无论是哲学家,还是建筑 师,他们的话表明了一个关于城市 的基本道理,即城市首先是人类的 一种最主要的居住形态和生存空间。 自城市诞生以来,城市规划就自觉 地、不自觉地遵从这个原理。
• 1、住宅区应该选在最好的地区
居 住
• 2、在每一个住宅区中,须根据影 响每个地区生活情况的因素,订 定各种不同的人口密度
• 3、为了居民的健康,应严禁沿着 交通要道建造居住房屋
• 1、工业必须依其性能与需要分
类,并应分布于全国各特殊地带 里
• 2、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
工 作
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
●
修复
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 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 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 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 必须立即予以停止。此外,即使如 此,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须与 该建筑的构成有所区别,并且必须 要有现代标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修复之前及之后必须对古迹进行考 古及历史研究。
发掘
发掘应按照科学标准和联合国教育、 科学及文化组织1956年通过的适 用于考古发掘国际原则的建议予以 进行。遗址必须予以保存,并且必 须采取必要措施,永久地保存和保 护建筑风貌及其所发现的物品。此 外,必须采取一切方法促进对古迹 的了解,使它得以再现而不曲解其 意。然而对任何重建都应事先予以 制止,只允许重修。
• 3、重要的工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带应接近铁路
线、港口、通航的河道和主要的 运输线。
• 4、商业区应有便利的交通与住
宅区及工业区联系。
游 憩
• 1、新建住宅区,应该预先留出空 地作为建筑公园运动场及儿童游戏 场之用。 • 2、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将败坏的 建筑物加以清除 • 3、在儿童公园或儿童游戏场附近 的空地上设立托儿所、幼儿园或初 级小学。 • 4、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 施之用,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 动。
北京宪章的主要内容
1.认识时代
2.面临挑战 3.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 4. 基本结论:一致百虑 殊途同归
1、认识时代
20世纪:“大发展”和“大破坏” 20世纪大规模的技术和艺术革新造就了 丰富的建筑设计作品,并帮助人类从世界 大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在建筑史上是一 个伟大而进步的时代。但是,人类对自然、 文化遗产的破坏已经危及人类自身生存, “建设性”破坏屡见不鲜。 ●21世纪:“大转折” 21世纪,人类将处于一个变化更为迅速 的时代,全球化和多样化的矛盾将继续存 在,并且更加尖锐,作为建筑师,应该自 觉思考21世纪建筑学在新世纪的角色。
定义
第一条 历史古迹的要领不仅包 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 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 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 境。这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作品, 而且亦适用于随时光逝而获得文化意 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 第二条 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必须 求助于对研究和保护考古遗产有利的 一切科学技术。
宗旨
第三条 保护与修复古迹的目 的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 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
保护
古迹的保护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日常的 维护。 ●为社会公用之目的使用古迹永远有利于 古迹的保护。 ●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 护 ●古迹不能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其产生的 环境分离。 ● 作为构成古迹整体一部分的雕塑、绘 画或装饰品,只有在非移动而不能确保 其保存的唯一办法时方可进行移动。
一、背景.
1920年代末,现代建筑运动走向高潮,在国 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第一次会议的宣言 中,提出了现代建筑和建筑运动的基本思想 和准则。其中认为,城市化的实质是一种功 能秩序,对土地使用和土地分配的政策要求 有根本性的变革。1933年召开的第四次会议 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 宪章》。
2、以人和人的活动为核心
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前 提,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 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在宪章的内容上也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 功能分区的规划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指 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2、功能分区
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四大活动,这是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类。
弗洛伦撒宪章
• • • • • • • 一、定义 二、目标 三、维护和保护 四、修复和重建 五、利用 六、法律和行政保护 七、对宪章的认识
定义
历史园林指从历史或艺术角度而言 民众所感兴趣的建筑和园艺构造
目标
“历史园林是一主要由植物组成的 建筑构造,因此它是具有生命力的, 即指有死有生”。因此,其面貌反 映着季节循环、自然变迁与园林艺 术,希望将其保持水衡不变的愿望 之间的永久平衡。
4、理性的思想
“必须预见到城市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同的阶 段”。
“各种住宅、工作地点和游憩地方应该在一个最合 适的关系下分布到整个城市里”。 “每一个城市规划中必须将各种情况下所存在的每 种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因素配合起来 ”。 “必须以专家所作的准确的研究为根据” 。
三、雅典宪章的意义
• 5、在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 湖泊等自然风景幽美之区,我们应尽量 利用它们作为广大群众假日游息之用。
交 通
• 1、需要一个新的街道系统,以 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 2、各种街道应根据不同的功能 分成交通要道,住宅区街道,商 业区街道,工业区街道等等。 • 3、街道上的行车速率,须根据 其街道的特殊功用,以及该街道 上行驶车辆的种类而决定。 • 4、各种建筑物,尤其是住宅建 筑应以绿色地带与行车干路隔离。
维护和保护
对历史园林不断进行维护至为重要。 既然主要物质是植物,在没有变化 的情况下,保存园林既要求根据需 要予以及时更换,也要求一个长远 的定期更换计划(彻底地砍找并重播 成熟品种)。
修复与重建
在未经彻底研究,以确保此项工作 能科学地实施,并对该园林以及类 似园林进行相关的发掘和资料收集 等所有一切事宜之前,不得对某一 历史园林进行修复,特别是不得进 行重建。在任何实际工作开展之前, 任何项目必须根据上述研究进行准 备,并须将其提交一专家约.予以 联合审查和批准。
宪章内容
城市与区域 城市增长 分区概念 住房问题 城市运输 城市土地使用 资源与污染
文物遗产的保护
工业技术 设计与实施 城市与建筑设计
马丘比丘宪章VS雅典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相对于雅典宪章而言, 又是不同思路下的成果,是对雅典宪 章的批判,继承和发展。雅典是西欧 文明的摇蓝,马丘比丘是另一个世界 的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的象征。雅典 代表的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中 的理性主义,而马丘比丘代表的却都 是理性派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 不能分类的种种一切。
1996年国际建协(UIA)第19届巴塞罗那大会,以现 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学为中心议题。指出了城市的快 速、大规模的开发,多元化的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 境的共同目标。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 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 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出版
一切保护、修复或发掘工作永远应 有用配以插图和照片的分析及评论 报告这一形式所做的准确的记录。 清理、加固、重新整理与组合的每 一阶段,以及工作过程中所确认的 技术及形态特征均应包括在内。这 一记录应存放于一公共机构的档案 馆内,使研究人员都能查到。该记 录应建议出版。
启示
★遗产保护的方法和理论是连续 发展的,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 的 ★遗产保护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
《雅典宪章》其基本思想适应生产及科学 技术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敢于向学院派 理论、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具有生命 力。同事也成为资本主义近代规划学科的重 要内容,至今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雅典宪章总结
《雅典宪章》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
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的功能关系,要求四个功能都有其独立性,但又 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并且都有其最适宜发展 的条件,以便给生活、工作和文化分类和秩序化 ,从而达到解决城市问题的目的。这种做法在当 时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好地缓解和改善了工业化 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至今对城市规划还有借鉴 意义。
威尼斯宪章
《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 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 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 是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标的国际 原则。
威尼斯宪章
● 宪章分定义、保护、修复、历史地 段、发掘和出版6部分,共16条 ● 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同时 要求,必须利用一切科学技术保护与 修复文物建筑。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 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 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其 目的是完全保护和再现历史文物建筑 的审美和价值,还强调对历史文物建 筑的一切保护、修复和发掘工作都要 有准确的记录、插图和照片。
二、主要内容.
1、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2、以人和人的活动为核心 3、功能分区(核心内容)★ 4、理性的思想
1、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即主要任务)
★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和游憩的不同地区, 在位置和面积方面,做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 系三者的交通网。 ★订立各种计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有纪律的 发展。 ★建立居住、工作和游憩各地区的关系,务必使这 些地区的日常活动可以最经济的时间完成。 ★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