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及答案 (1)

合集下载

中国医科大学《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

中国医科大学《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

1。

关于胺碘酮引起得肺纤维化,描述错误得就是:()A。

长期应用此药,约有10%得患者可发生肺纤维化B.胺碘酮可能通过诱发机体过敏反应,增加肺内巨噬细胞数目,并激活巨噬细胞等表达与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C.药物毒性就是否发生与药物得剂量与药物使用时间得长短无关D。

严重得病例则需要停用胺碘酮,但必须考虑停用胺碘酮可能引起危及生命得心律失常等危险正确答案2、关于药物导致得Ⅲ型变态反应,描述正确得就是:()A、该型过敏反应也与免疫球蛋白IgM与IgG有关B.此型一般与免疫复合物疾病无关C.最常累及得靶部位就是位于肺泡组织间隙、淋巴管、关节与肾脏得血管内皮D。

免疫病理学包括补体活化及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关节与肾小球沉积E、临床特征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并伴有紫癜与(或)荨麻疹正确答案3、传统上,评定化学药物为无致畸性得致畸指数范围为:()A、小于10B、10~60C、60~100D。

大于100正确答案4、砒霜得化学成分为:()A.硫化砷B、三氧化二砷C、氯化汞D。

氧化铅E。

碳酸钙正确答案5.溶血实验中受试药物在多久时间内不引起溶血,可用于临床注射?()A.4hB、3hC、2hD、1h正确答案6。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药源性甲状腺疾病得就是:()A.甲状腺毒症B、甲减C。

单纯性甲状腺肿D、甲状腺炎E.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正确答案7、接触下列哪种化合物,常引起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甲醇B、乙醇C、苯D。

甲烷E。

氯仿正确答案8。

胺碘酮引起药源性甲状腺疾病得机制不包括:()A.抑制甲状腺激素得合成B。

抑制甲状腺激素得释放C、抑制外周脱碘酶得作用D.促进甲状腺激素得合成E、诱导肝药酶得作用使之代谢加快正确答案9、下列哪种酶缺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A、二氢叶酸还原酶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NA合成酶D。

拓扑异构酶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确答案10.下列哪种药物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A。

纳洛酮B、丁丙诺啡C。

美沙酮D、可乐定E。

药物毒理学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药物毒理学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V1. 美沙酮替代递减疗法被用于:()A. 治疗高血压B. 阿片依赖的脱毒治疗C. 抗休克、促醒D. 治疗糖尿病E. 治疗心脏病满分:1 分2. 常见的含有植物毒蛋白类的药材有:()A. 苍耳子、巴豆B. 相思子、天南星C. 狼毒、蟾蜍D. 寻骨风、巴豆E. 夹竹桃、万年青满分:1 分3. 药物(毒物)在组织储存的常见部位有:()A. 血浆蛋白结合B. 在肝和肾组织储存C. 在脂肪组织储存D. 在骨骼组织中储存E. 以上全部满分:1 分4. 关于氨基苷类抗生素具有前庭毒性和耳蜗毒性,描述错误的是:()A. 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对耳蜗的毒性大于对前庭的毒性B. 庆大霉素对耳蜗毒性小于前庭毒性C. 氨基苷类抗生素耳毒性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D. 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钠钾离子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E. 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钙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满分:1 分5. 砒霜的化学成分为:()A. 硫化砷B. 三氧化二砷C. 氯化汞D. 氧化铅E. 碳酸钙满分:1 分6. 全身过敏实验的阳性对照组卵蛋白的浓度是:()A. 1%B. 2%C. 3%D. 4%满分:1 分7. 关于青霉素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描述错误的是:()A. 引起Ⅰ型反应的抗原都是多价的,必须与细胞表面2个或2个以上的IgE分子结合B.小分子药物具有免疫原性,不需要在体内与具有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结合,就可诱导针对小分子药物的免疫应答C. 青霉素G代谢产物青霉酸与体内蛋白的赖氨酸反应,可引起过敏体质变态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D. 临床应用青霉素,需要做皮试满分:1 分8. 常见的毒物吸收途径包括:()A. 呼吸道B. 胃C. 肠D. 皮肤E. 以上全部 满分:1 分9. 以下属于啮齿类动物的是:()A . 小鼠B. 犬C. 猴D. 家兔 满分:1 分10. 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的特征是:()A. 特征性地损害3带B. 特征性地损害2带C. 特征性地损害1带D. 特征性地损害肝小叶E. 特征性地损害肝腺泡 满分:1 分11. 皮肤用药的刺激性实验,脱毛面积约占动物体表面积的数值是:()A. 10%B. 15%C. 20%D. 25% 满分:1 分12. 具有严重生殖发育毒性的药物是:()A. 注射用青霉素钠B. 红霉素C. 沙利度胺D. 去甲肾上腺素 满分:1 分13. 下列哪种酶缺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A. 二氢叶酸还原酶B.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 NA 合成酶D. 拓扑异构酶E.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满分:1 分14. 血管刺激性实验通常取从耳缘注射部位至向心端多远部位血管组织做病理切片的检查?()A. 1cmB. 3cmC. 5cmD. 7cm 满分:1 分15. 皮肤用药的刺激性实验,观察到动物给药部位的皮肤重度红斑,中度水肿,则皮肤刺激反应评分的分值是:()A. 3分B. 4分C. 5分D. 6分 满分:1 分16. 下列哪种药物主要产生精神依赖性?()A. 吗啡B. 海洛因C. 致幻剂D. 哌替啶E. 乙醇满分:1 分17. 世界卫生组织将可致依赖性的药物分为:()A. 四种类型B. 五种类型C. 六种类型D. 七种类型E. 八种类型满分:1 分18. 对甲状腺功能试验不会产生影响的药物是:()A. 胺碘酮B. 激素C. 苯妥英D. 肝素E. 青霉素满分:1 分19. 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A. 氧化、还原和水解B. 氧化、还原和结合C. 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D. 还原、水解和结合E. 水解和结合满分:1 分20.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对眼部的损害不包括:()A. 中毒性弱视1.照组。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毕业清考《药物毒理学》考查课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毕业清考《药物毒理学》考查课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毕业清考《药物毒理学》考查课答案单选题1.下列哪种药物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分值:1分)A.纳洛酮B.丁丙诺啡C.美沙酮D.可乐定E.洛非西定2.多柔比星引起周围神经节细胞选择性损伤的机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分值:1分)A.抑制DNA转录B.影响DNA回旋酶C.影响拓扑异构酶D.抑制mRNA翻译E.嵌入双链DNA中,影响DNA功能,阻止DNA复制和RNA转录3.下列药物中,最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的是:A.吗啡B.维生素KC.庆大霉素D.红霉素E.胺碘酮4.关于肺源性肺出血,描述错误的是)(分值:1 分)A.咯血是肺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B.同时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见出血,如胃出血、血尿等C.抗凝血药还可并发胸膜出血,属于自发性胸膜出血D.抗凝血药如肝素、枸橼酸钠可引起血液系统凝血异常而导致肺出血E.奎尼丁可通过变态反应机制引起血小板减少,也可引起血痰5.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作用的药物是:()(分值:1分)A.可乐定B.福康片C.洛非西定D.美沙酮E.灵益胶囊6.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抗生素为)(分值:1 分)A.青霉素B.罗红霉素C.链霉素D.氯霉素E.头孢菌素7.吗啡的药物依赖性特征是:()(分值:1分)A.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B.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C.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E.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8.致畸指数是指:()(分值:1分)A.LD50/ED50B.LD5/ED95C.LD50/最小致畸剂量D.LD50/50%致畸剂量9.关于中药毒理研究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分值:1分)A.将现代毒理理论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B.研究对象特定性C.研究起步晚D.研究难度不高E.与西药毒理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差距10.皮质类固醇激素一般不会引起下列哪种毒性反应?()(分值:1分)A.白内障B.青光眼C.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D.视神经炎E.色觉障碍11.皮肤用药的刺激性实验,皮肤刺激反应评分的平均分值是8分,则该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强度是:()(分值:1分)A.无刺激B.轻度刺激C.中度刺激D.强度刺激12.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的特征是)(分值:1分)A.特征性地损害3带B.特征性地损害2带C.特征性地损害1带D.特征性地损害肝小叶E.特征性地损害肝腺泡13.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不包括分值:1分)A.帕金森综合征B.急性肌张力障碍C.静坐不能D.迟发性运动障碍E.多发性硬化14.能引起肝脏微泡脂肪变性的药物有)(分值:1分)A.四环素B.丙戊酸钠C.水杨酸盐D.抗病毒核苷E.以上均是15.下列关于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分值:1分)A.不是由免疫机制所介导B.抗疟药奎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C.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D.降血糖药氯磺丙脲可引起溶血性贫血E.药物可与红细胞膜结合形成复合物16.地高辛引起的色视障碍与抑制以下哪种酶有关?()(分值:1分)A.氧化还原酶B.磷酸化酶C.甲基化酶D.Na+,K+-ATP酶E.肝药酶17.可治疗药源性抗利尿激素紊乱综合征的药物是:()(分值:1分)A.青霉素B.红霉素C.四环素D.氯霉素E.去金霉素18.下列药物中,最常见的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为:()(分值:1分)A.非甾体抗炎药B.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四环素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E.利福平19.返死性神经病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分值:1 分)A.有机磷酸酯B.吗啡C.氯丙嗪D.青霉素E.可乐定20.吩噻嗪类药物引起视网膜损伤的机制不包括:()(分值:1分A.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结合B.损伤血管内皮细胞C.引起视网膜出血D.引起视网膜剥离E.堵塞视网膜中央动脉填空题21.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常用的啮齿类动物主要有()和(),非啮齿类动物主要有()和()。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 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被胃肠吸收的药物经胃肠内静脉进入肝门静脉,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

药物吸收通过胃肠道粘膜时,可能被粘膜中的酶代谢。

进入肝后,亦可能被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

2. 基因突变:组成一个染色体的一个或几个基因发生变化。

该变化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点突变即碱基取代型突变,又可分为转换型和颠换型两种类型。

3. 染色体畸变:某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进行观察。

4. 毒性:毒性是指某种药物对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损害作用的能力。

毒性高的药物以极小剂量即可造成机体的一定损害,甚至死亡;毒性低的药物则需较大剂量才能呈现毒性,药物的毒性除与剂量有关外,还与接触的方式与途径 ( 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经皮给药)、与时间分布 ( 一次给药,多次给药 ) 有关。

5. 非损害作用:非损害作用亦称无损害作用。

一般认为非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和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应激状态是外界有害因素在机体引起的所有非特异性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6. 绝对致死量 (LD100) 或绝对致死浓度 (LC10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7. 致畸作用临界期:胚胎对药物致畸最敏感是器官形成期,在此时期之前及后则敏感性均较差,如超过一定的时期,则失去敏感性,即使加大剂量也仅仅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无致畸。

能感受致畸物的作用并发生特异缺陷的整个时期称致畸作用临界期。

8. 可靠安全系数:是指肯定无害量与肯定有效量之比值。

9. 半数致死量 (LD50) 或半数致死浓度 (LC5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 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10. 药物致敏原:具有致敏作用的药物称为药物致敏原或药物致敏物。

11. 秋水仙效应:在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的作用后,微管蛋白的聚合受到抑制,细胞停止于中期细胞,此时珠染色体往往过度凝缩。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更新)满分标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更新)满分标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更新)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哪种药物主要产生精神依赖性?()A. 吗啡B. 海洛因C. 致幻剂D. 哌替啶E. 乙醇正确答案:C2.关于药物导致的Ⅲ型变态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 该型过敏反应也与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有关B. 此型一般与免疫复合物疾病无关C. 最常累及的靶部位是位于肺泡组织间隙、淋巴管、关节和肾脏的血管内皮D. 免疫病理学包括补体活化及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关节和肾小球沉积E. 临床特征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并伴有紫癜和(或)荨麻疹正确答案:B3.关于神经系统毒性的防治原则,正确的表述是)A. 临床上,凡遇到疑有药源性神经病变者,应立即详细询问病史B.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发现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C. 应判断是原发疾病还是药源性神经损害等所致D. 如诊断为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必须立即停药正确答案:D4.长期应用以下哪种药物易出现抗利尿激素紊乱综合征?()A. 吩噻嗪类药物B. 利尿药C. 脱水药D. 降压药E. 镇痛药正确答案:A5.药物引起晶状体病变的原因不包括)A. 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B. 使晶状体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改变C. 使谷胱甘肽含量减少D. 使维生素C含量减少E. 上皮水肿正确答案:E6.发育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药物对精子的损害B. 药物对精子生成过程的损害C. 药物对胎仔发育的损害D. 药物对卵细胞的损害正确答案:C7.地高辛引起的色视障碍与抑制以下哪种酶有关?()A. 氧化还原酶B. 磷酸化酶C. 甲基化酶D. Na<sup>+</sup>,K<sup>+</sup>-ATP酶E. 肝药酶正确答案:D8.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中药不良反应有辅助致癌作用B. 中药不良反应有特异质反应C. 中药不良反应有耐受性D. 中药不良反应没有成瘾性E. 中药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正确答案:D9.所谓“奖赏系统”是指:()A. 一款网络游戏B. 毒品举报系统C. 一种赌博D. 中脑边缘神经系统E. 国际禁毒组织正确答案:D10.在致畸作用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是:()A. 着床前期B. 器官形成期C. 胎儿期D. 围生期正确答案:B11.在药物所致的肾损伤中,临床危害最为严重的是)A. 肾病综合征B. 慢性肾衰竭C. 急性肾衰竭D. 肾血管损害E. 肾性尿崩症正确答案:C12.砒霜的化学成分为:()A. 硫化砷B. 三氧化二砷C. 氯化汞D. 氧化铅正确答案:B13.接触下列哪种化合物,常引起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 甲醇B. 乙醇C. 苯D. 甲烷E. 氯仿正确答案:C14.下列哪种药物为中枢神经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A. 丁丙诺啡B. 美沙酮C. 可乐定D. 纳洛酮E. 纳曲酮正确答案:C15.溶血实验制备的红细胞悬液浓度为:()A. 0.9%B. 2%C. 4%D. 10%正确答案:B16.关于药物引起的Ⅱ型变态反应,描述错误的是)A. 该型超敏反应只由IgM介导B. Ⅱ型过敏反应由于药物与细胞表面结合,产生特定药物引起的或药物改变细胞膜引起的抗体介导细胞毒性C. 可导致免疫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等D. 非那西丁可造成红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源性物质,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B17.关于药源性呼吸抑制,描述错误的是)A. 吗啡、哌替啶、巴比妥类和硝西泮引起药源性呼吸抑制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B. 原来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即使小剂量也会出现呼吸抑制C. 吗啡中毒可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增加、每分潮气量增加D.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时的致死原因E. 巴比妥类药物服用15倍催眠剂量时服用15倍以上,可引起严重中毒正确答案:C18.不需要进行致癌作用评价的药物是:()A. 临床上连续应用6个月以上的药品B. 长期使用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C. 恶性肿瘤治疗药物D. 已知属于对人具有潜在致癌性的同类化学物19.突然停用以下哪种药物可引起药源性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A. 氯丙嗪B. 胺碘酮C. 锂剂D. 糖皮质激素E. 吗啡正确答案:D20.关于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与吗啡相似,而它的药理作用也与吗啡相同B. 与吗啡不同,而它的药理作用与吗啡相同C. 与吗啡相似,而它的药理作用却与吗啡完全相反D. 与吗啡不同,而它的药理作用也与吗啡不同E.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共 9 道试题,共 60 分。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按t1/2恒量反复给药时,为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A. 首剂量加倍B. 首剂量增加3倍C. 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 增加每次给药量E. 增加给药量次数满分:1 分2. 血药浓度时间下的总面积AUC0→∞被称为:()A. 阶矩B. 三阶矩C. 四阶矩D. 一阶矩E. 二阶矩满分:1 分3. 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不由下面哪项所决定?()A. 消除速率常数B. 表观分布容积C. 滴注速度D. 滴注时间E. 滴注剂量满分:1 分4.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是因为:()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 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D. 延缓抗药性产生E. 以上均不对满分:1 分5.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下列采样点数目哪个是符合标准的?()A. 10B. 7C. 9D. 12E. 8满分:1 分6. 某一弱酸性药物pKa=4.4,当尿液pH为5.4,血浆pH为7.4时,血中药物浓度是尿中药物浓度的:()A. 1000倍B. 91倍C. 10倍D. 1/10倍E. 1/100倍满分:1 分7. 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统计矩分析,是一种非房室的分析方法,它一般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下列哪一项的药物?()A. 房室B. 线性D. 非线性E. 混合性满分:1 分8. 通常不应用下列哪个参数来衡量吸收程度和速度?()A. 峰时间B. 峰浓度C. 药时曲线下面积D. 生物利用度E. 以上都不是满分:1 分9. 某弱碱性药物pKa 8.4,当吸收入血后(血浆pH 7.4),其解离百分率约为:()A. 91%B. 99.9%C. 9.09%D. 99%E. 99.99%满分:1 分10. 关于药物简单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受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脂溶性、极性的影响B. 顺浓度梯度转运C. 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 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达平衡E. 不消耗能量而需要载体满分:1 分11. 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特殊人群指的是哪些人群?()A. 肝功能受损的患者B. 肾功能损害的患者C. 老年患者D. 儿童患者E. 以上都正确满分:1 分12. 在线性范围考察中,至少要有几个浓度来建立标准曲线?()A. 4B. 5C. 6D. 7E. 3满分:1 分13.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C. 年龄在18~45岁为宜D.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E. 一般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满分:1 分14. 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MRTinf表达式为:()A. AUC0→n+cn/λC. MRTiv-t/2D. MRTiv+tE. 1/k满分:1 分15. 关于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消除相采样点哪个不符合要求?()A. 3B. 4C. 5D. 6E. 7满分:1 分16. 药物经肝脏代谢转化后均:()A. 分子变小B. 化学结构发性改变C. 活性消失D. 经胆汁排泄E. 脂/水分布系数增大满分:1 分17. 对于静脉注射后,具有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的t1/2等于哪一常数与MRTiv之积?()A. 1.693B. 2.693C. 0.346D. 1.346E. 0.693满分:1 分18. 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 吸收与代谢平衡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C.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D. 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E. 药物完全消除满分:1 分19. 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A. 口服吸收完全B. 口服药物受首关效应影响C. 口服吸收慢D. 属于一室分布模型E. 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满分:1 分20. 标准曲线低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之间的偏差一般规定在什么范围之内?()A. ±20%以内B. ±10%以内C. ±15%以内D. ±8%以内E. 以上都不是满分:1 分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10 分。

)V 1. 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中,k21, k10, k12为混杂参数。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2. Wagner-Nelson法是求算ka值的计算方法。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3. 阿托品(生物碱)的pKa=9.65,若提高血液和尿液pH,则解离度增大,脂溶性变小,排泄增快。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4.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反映药物进到体内后,从零时间开始到无穷大时间为止,进入体内药量的总和。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5. 尿药浓度法中速度法回归曲线方程时,应用t进行回归,而不是tc。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6.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7. 若单位时间内用药总量不变,增加给药次数,可使波动幅度变小,减少给药次数,可使波动幅度变大。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8.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和速度。

若吸收量大,峰浓度高,若吸收速度快,峰浓度小,药物出现作用的时间快。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9. 尿药浓度法中亏量法要求集尿时间为4~5个半衰期。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10. 吗啡(pKa=8)中毒时,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引起都应洗胃。

()A. 错误B. 正确满分:1 分三、名词解释(共4 道试题,共20 分。

)V 1. 肝肠循环答:肝肠循环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此现象主要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有些由胆汁排入肠道的原型药物如毒毛旋花子苷G,极性高,很少能再从肠道吸收,而大部分从粪便排出。

满分:5 分2. 单室模型答:单室模型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后迅速向全身组织器官分布并迅速达到分布动态平衡此时整个机体可视为一个隔室依此建立的药动学模型称为单室模型。

满分:5 分3. 生物利用度答: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 F 表示,F=(D/A)X100%。

A 为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的所能达浓度,D 为口服相同药物剂量后体循环所能达到浓度。

满分:5 分4.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答: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t=0—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称为平均血药浓度,用Css 表示。

四、简答题(共4 道试题,共40 分。

)V 1. 高、中、低浓度质控样品如何选择?答:(1)低浓度的选择应在定量下限 3 倍以内(大多会选定LLOQ),高浓度应接近标准曲线的上限;(2)准确度:实测浓度与真实浓度(标示值)的接近程度,用相对回收率来表示,一般中、高浓度应在85%~115%范围内,在LLOQ 附近(低浓度)应在80%~120%范围内;(3)精密度:相同浓度样品测量值的分散程度(偏差),用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来考察,一般(中、高浓度)RSD 应小于15%,在LLOQ 附近(低浓度)RSD 应小于20%;(4)测定批内精密度,每一浓度至少制备并测定5 个样品;测定批间精密度,应在不同天连续制备并测定,至少有连续3 个分析批(不少于45 个样品)。

满分:8 分2.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分析方法有哪些?答:生物检定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在体分析和离体组织(细胞)分析方法免疫学方法:放射免疫法,免疫放射定量法,酶联免疫法同位素标记示踪法:SDS-PAGE 法HPLC 法色谱法:HPLC 法,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

满分:10 分3. 对于浓度低于定量下限的样品和高于定量上限的样品,在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时,应如何处理?答:浓度高于定量上限的样品,应采用相应的空白介质稀释后重新测定。

对于浓度低于定量下限的样品,在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时,在达到Cmax 以前取样的样品应以零值计算,在达到Cmax 以后取样的样品应以无法定量(Not detectable, ND)计算,以减小零值对AUC 计算的影响。

满分:10 分4. 什么是药物的半衰期?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的半衰期有什么区别?答: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一级:t1/2=0.693/k,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 C 高低无关,是恒定值零级:t1/2=05 C0/k,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浆半衰期随C0 下降而缩短,不是固定数值。

五、主观填空题(共3 道试题,共10 分。

)V 1. 判断房室模型的方法主要有、、、等。

试题满分:4 分散点图判断法残差平方和判断法拟合优度值判断法F测验判断法第1 空、满分:1 分第2 空、满分:1 分第3 空、满分:1 分第4 空、满分:1 分2. 尿药浓度法计算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有和两种主要方法,其中法需要更长的集尿时间,大于个半衰期;而法因为数据点比较疏散必须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

试题满分:5 分速率法速度法速度7 速率第1 空、满分:1 分第2 空、满分:1 分第3 空、满分:1 分第4 空、满分:1 分第5 空、满分:1 分3. 药物在体内瞬时达到平衡时,此药物属于单室模型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