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一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一年级下教案

国学经典一年级下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背诵学过的经典要义。(预备响后即背)(课件,插入背景音乐)
今天,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第一单元内容《习礼仪》(板书)
二、揭示主题《习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极其倡导礼仪。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也要做一个讲礼仪的人,比如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顺父母等。
(三)学习“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四、揭示单元主题
1、古人为何如此强调礼仪呢?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3、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作业布置
背诵经典要义。
教学反思
2、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交流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作补充。
背诵已学的经典要义。
齐读课题。
自读句子,注意自读要求。
多种形式练读。
互相交流。
赛读句子。
结合学习一的方法自学二三。
反复朗读理解意思。
板书设计
习礼仪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一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二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三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四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六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七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八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九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十一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二周)
一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三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四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五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六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七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八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十九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二十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第二十一周)。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国学-三字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国学-三字经》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国学-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及含义。

2.能够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3.能够运用《三字经》所传达的道理进行简单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三字经》的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2.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三字经》中的古文词语。

2.背诵《三字经》的整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三字经》的文本材料。

2.PPT 展示教案内容。

3.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利用PPT展示《三字经》的封面,并简单介绍《三字经》的内容。

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并引出《三字经》的重要性。

第二节:学习和理解1.逐段讲解《三字经》的内容,解释其中的古文词语及含义。

2.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三字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第三节:背诵和运用1.分段进行背诵练习,让学生记住部分内容。

2.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体会其中的道理。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中的一段内容,并进行口头测试。

2.让学生总结自己对《三字经》的认识和感悟,写成一篇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是以《三字经》为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教师应当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品德和修养,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国学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一年级国学的教案

一年级国学的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接触并了解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国学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片段: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及重要性,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片段进行学习。

2. 《弟子规》片段:学习《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3. 诗词欣赏: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

4. 成语故事:讲解一年级学生常见的成语,培养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5. 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中国古代的节日、风俗习惯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背景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诗词欣赏等案例,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知识点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书法、绘画等,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三字经》片段学习2. 第二周:《弟子规》片段学习3. 第三周:古诗词欣赏4. 第四周:成语故事讲解5. 第五周: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4. 期末测试:设置有关国学经典的测试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三字经》教材或相关书籍2. 《弟子规》教材或相关书籍3. 古诗词选集或相关书籍4. 成语故事书籍5. 传统文化知识资料6.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案内容要简明易懂,富有吸引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传承国学经典中的价值观。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一年级国学教案第一单元紧握,立身行事的罗盘第 1节礼貌风流美,文明大雅存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1、导入新课2、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3、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4、学生诵读5、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事都要为自己立下一个规矩,这样就极有可能缩短自己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6、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7、诵读比赛第二节恭听父母言谨行子女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初步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积累经典的兴趣,简单了解一些经典诵读的法。

3、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些道理,了解一些生活礼仪及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

谈话引入、背诵“总叙”和“入则孝出则悌”二、学习新知。

《弟子规》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礼仪,今天,我们将学习《弟子规》中的恭和谨(一)初读,读准读通出示:《弟子规》恭前八句。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指名读。

(5)师生对读。

(6)齐读。

(二)诵读,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两句大意。

3、齐读。

4、诵读比赛第3节人间重亲情,天下贵孝义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一年级国学教案

一年级国学教案

一年级国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常见词汇和颜色。

3.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素质。

4. 通过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二. 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概述:-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传统经典的分类和特点2. 国学经典中的常见词汇:- 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 学习《史记》中的历史名词和事件- 学习《诗经》中的诗词和歌谣- 学习《周易》中的卦象和卦辞- 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3. 国学经典中的颜色:- 了解传统中国色彩的文化意义- 学习并掌握红、黄、绿、蓝、白等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三.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国学经典,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2.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古代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经典中的词汇和情节,加深记忆和理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经典诵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制作手工:引导学生用纸张、颜料等材料制作国学经典相关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其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五. 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国学经典概述。

2. 第二课时: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 第三课时:学习《史记》中的历史名词和事件,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诗经》中的诗词和歌谣,并进行诵读比赛。

5. 第五课时:学习《周易》中的卦象和卦辞,并进行卦象拼图活动。

6. 第六课时: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并进行手工制作。

六. 教学资源:1. 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图书和影视资料。

2. 教学课件和PPT,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

3. 纸张、麦粒纸、颜料等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案【篇一:小学一年级国学教案】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第三课首孝弟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二)范读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四课曰水火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引入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二)范读,带读《曰水火》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五课高曾祖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二、教学重难点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家庭结构,平时所知道的亲戚称谓,对家人的评价(二)识字诵读,带读《高曾祖》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一年级国学教案范文

一年级国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国学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国学故事》2.课堂展示板3.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与学生打招呼,问候一天的状态。

2.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到的国学故事,复习知识点。

二、新知引入(10分钟)1.准备一段国学故事的录音,并播放。

2.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并展示故事的主要场景和人物。

3.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三、故事讲解(15分钟)1.详细讲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逐一解释生词和不明确的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讨论他们的思想道德。

四、情感教育(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2.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思考并回答一些道德问题。

3.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

五、语言运用(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并绘制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及人物。

3.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模拟故事中的角色和对话。

六、巩固练习(10分钟)1.分发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收集学生答案,进行评讲和订正。

3.对学生的优秀答案予以表扬。

七、课堂总结(5分钟)1.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提问学生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回答。

3.与学生互动,针对性地强化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这堂国学课旨在通过讲解国学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通过引入故事录音,以及展示场景和人物的方式,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通过回答问题、小组活动和个人表演等形式的语言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结合练习册的巩固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整堂课的设计紧凑合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愉快地感受国学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计划
国学课教案第(3)周
国学课教案第(4)周
国学课教案第(5)周
国学课教案第(6)周
国学课教案第(7)周
国学课教案第(8)周
国学课教案第(9)周
国学课教案第(10)周
国学课教案第(11 )周
国学课教案第(12)周
国学课教案第(13)周
国学课教案第(14 )周
国学课教案第(15)周
国学课教案第(16 )周
国学课教案第(17 )周
国学课教案第(18 )周
国学课教案第(19 )周
国学课教案第(20)周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相应的诗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相应的诗句。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回忆前面学习的句子。

1.背诵前面学习的句子。

2.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比赛背诵
出示诗句,练习读诗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读诗句。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背诵。

三、总结:收获,背诗句。

比赛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