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波刀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42例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42例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42例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疗效分析目的:评价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局控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同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4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95%可信区间11.27~20.73)。

全组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中位时间为21个月(95%CI:18.21~22.45)。

6个月、1年和2年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6%、82.5%和48.9%。

治疗后1个月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能控制脑转移病变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选择地进行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

标签:肺癌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是颅内原发肿瘤发病率的5~10倍[1],约有15%~30%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转移[2]。

脑转移瘤如不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1~3个月,采用全脑放疗可能延长到4~6个月[2-3],但全脑放疗后仍有80%~100%的患者发生颅内病变复发。

手术配合全脑放疗治疗单发脑转移瘤能明显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4]。

对多发脑转移瘤不适合手术治疗,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化疗疗效差,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方式。

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中的技术日趋成熟,它具有定位准确、病灶区剂量较高而周边剂量陡减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2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全脑放射治疗的同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2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均行全脑放射治疗的同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中男27例(64.3%),女15例(35.7%),全组患者诊断脑转移时的平均年龄为54.3岁(37~76岁),中位年龄55岁,卡氏评分40~100分。

射波刀治疗>3 cm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射波刀治疗>3 cm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射波刀治疗>3 cm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关高娃;康静波【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射波刀治疗>3 cm脑转移瘤(每例患者脑转移灶≤3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47例经病理诊断的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其中43例单发,2例为3个病灶,另2例为2个病灶,且每名患者至少有1个病灶直径>3 cm,仅给予射波刀治疗,8~12 Gy/次,共计3~5次,治疗后1周、1个月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此后根据原发肿瘤情况,平均每2~3个月评估1次.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9%、72%,治疗后3个月评价治疗总有效率为83%,疾病控制率为96%,6个月及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和93.6%,期间急性脑水肿发生1例,激素依赖性脑水肿发生1例,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治疗>3 cm脑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期刊名称】《转化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08)001【总页数】4页(P19-21,32)【关键词】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射波刀【作者】关高娃;康静波【作者单位】100048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肿瘤诊疗中心;100048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肿瘤诊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R454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脑转移率亦较前明显升高,统计显示约1/3的恶性肿瘤存在脑转移[1-2],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少部分脑转移病灶最大直径>3 cm,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及相应神经定位症状。

目前临床尚无针对较大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变及患者情况选择[3]。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或联合治疗。

手术是>3 cm脑转移瘤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因其开颅及麻醉等风险、颅内转移瘤情况、患者的功能状态及全身性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仅适合少部分患者[4-5]。

化疗因药物极少能通过血脑屏障,不作为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射波刀治疗肺癌的七个病例

射波刀治疗肺癌的七个病例

射波刀治疗肺癌的七个病例肺癌是目前临床的第一大癌症,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

肺癌主要分为四类:鳞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

临床广泛应用的分类是把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

本文主要介绍肺癌射波刀治疗的案例。

肺癌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化疗(包括靶向治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

下面介绍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于2007年12月引进射波刀,并开始治疗病人。

截止到2011年底,累计治疗病人2200例。

其中肺癌270多例。

根据国外的报道:早期周围型肺癌,射波刀治疗后3年的局部控制率可达到97%。

I 期肺癌射波刀治疗后4.5年的肿瘤控制率为85%。

对于晚期肺癌,射波刀治疗可以起到局部控制肿瘤生长,降低肿瘤负荷,改善症状,为全身化疗提供巨大的支持和协同治疗作用。

◆ 射波刀治疗典型病例介绍:◇ 射波刀治疗肺癌病例一病人以头疼起病,头部磁共振检查发现脑转移瘤,然后做肺CT检查发现肺癌。

脑部大的转移瘤手术切除,小的多发转移瘤射波刀治疗。

病人身体恢复之后,射波刀照射肺癌,射波刀治疗后,进行正规化疗。

经过射波刀和化疗,肺癌消失。

◇ 射波刀治疗肺癌病例二因头疼走路不稳,发现小脑和大脑转移瘤,肺部CT检查发现肺癌。

首先手术切除小脑上大的转移瘤,大脑转移瘤射波刀治疗。

肺癌射波刀治疗。

射波刀治疗后,在上海胸科医院正规化疗。

射波刀联合化疗,肺癌消失。

2年后脑部出现新的转移瘤,再次射波刀治疗。

目前病人无不适症状,已经生存3年。

◇ 射波刀治疗肺癌病例三76岁的老年病人,出现气短,不能平卧,肺部CT检查发现肺癌,肿瘤生长快,来我院治疗时肿瘤巨大,不适合射波刀治疗,考虑肿瘤发展快,初步诊断为小细胞肺癌。

然后射波刀抢救性姑息照射,1月后病人病情稳定,穿刺活检证实是小细胞肺癌。

之后小剂量化疗几次。

目前病人全身状况良好,已经生存1年半。

射波刀治疗专家预约热线:下一页:射波刀治疗肺癌病例四、五、六、七◇ 射波刀治疗肺癌病例四病人79岁,肺功能差,做肺CT检查发现左侧肺癌。

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效果怎样呢

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效果怎样呢

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效果怎样呢The cyber knife in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is effect whatMost people in good health at the same time,for the high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is also very concerne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brain tumors,which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now society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ncluding brain metastases are intracranial tumors with high incidence of a general, there will be a headache,seizures,vision disorders,symptoms,so everyone is trying to trea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for the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in various ways,including CyberKnife is a very common.Then,the cyber knife treatment for brain metastases of the effect how?The cyber knife in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is effect whatClinical experts said,metastatic brain tumor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site of lesion may present limitations orientation signs,such as hemiplegia, hemidysesthesia,aphasia,ataxia,nystagmus,symptoms;general lung cancer, melanoma disease and gastric cancer early to intracranial metastases,whereas breast tumor,meat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tumor metastasis to intracranial time is late. Patients should seek medical treatment and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regimen,without delay.For the brain metastasis disease experts recommend using the CyberKnife treatment technology.Actually,the cyber knife is the accuracy of less than1mm of whole-body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equipment,no anesthesia,no trauma,with a short recovery period,can b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of the tumor, generally only1--5times,each time an average of2.5hours of radiotherapy,can be positioned accurately to kill the tumor tissue,and maximize the prote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s.The cyber knife can treat irregular shape of the tumor,and can simultaneously on different parts of a plurality of adjacent tumor treatment;to treat larger volume,difficult to resect tumor.CyberKnife fractionated therapy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tic tumors,fractionated treatment effect will be better.The cyber knife can treat irregular shape of the tumor,and can simultaneously on different parts of a plurality of adjacent tumor treatment; to treat larger volume,difficult to resect tumor.From this point of view,CyberKnife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is also a good choice,but also with the patient's own situation to choose,the gamma knife can also achiev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If you had brain metastases disease,mus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the hospital for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so as not to delay the disease.The acticle source:脑转移瘤/。

射波刀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

射波刀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渊 SRS冤 治疗小细胞肺癌渊 SCLC冤 脑转移渊 BM冤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遥 方法:年 12 月期间 SRS 治疗的 28 例 SCLC 脑转移的患者资料袁其中包括全脑放疗渊 WBRT冤 与 SRS 联合治疗
13例袁SRS 挽救性治疗 15 例遥 分析总生存时间渊 OS冤 尧颅内局部控制率渊 LC冤 及颅内无远处转移生存渊 DMFS冤 情况遥 结果:中位随访
副反应遥 结论:SRS 治疗 SCLC 脑转移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生存率袁并且不良反应少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遥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曰脑转移瘤曰全脑放疗曰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曰生存
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献标志码 粤
The effectiveness of CyberKnife for brain metastases from small cell lung cancer
第 25 卷 4 期
346
圆园19 年 7 月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文章编号 员园园远原愿员源苑渊圆园19冤园4-0346-05
射波刀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
灾燥造援 25熏 晕燥援 4 Jul. 圆园19
论著
赵军华 1,邱鸣寒 2,袁智勇 1 渊 1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射波刀中心 袁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袁天津市野 肿瘤防治冶重点实验 室袁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袁天津 300060曰2 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袁天津 300121冤
ZHAO Jun-hua1袁 QIU Ming-han2袁 YUAN Zhi-yong1 渊 1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and CyberKnife Center,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Key Lan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ianjin爷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袁 Tianjin 300060 China;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Tianjin People爷s Hospital袁 Tianjin 300121, China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yber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BM) from 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Methods: A group of 28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from small cell lung can原 cer treated with CyberKnife SRS from July 2006 to Dec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re were 13 cases of whole brain radio原 therapy(WBRT) combined with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nd 15 cases of salvag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therapy. Overall survival (OS), Local contral(LC) and Distant metastases free survival(DMFS) we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Results: In a median follow-up of 13 months,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was 12 months, 1-and 2-year overall survivals were 50.0% and 22.2%; 1-and 2-year local contral were 85.4% and 76.8%,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time for distant metastases was 6 months, 1-and 2-year distant metastases free survivals were 66.1% and 38.2%. Within 1.5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cute toxic and side effects of grade 1-2 was 10%, and no acute side effects of grade 3 or higher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 CyberKnife SRS can achieve higher survival rate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SCLC brain metastasis, and it may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 small cell lung cancer; brain metastases;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overall survival

射波刀治疗脑膜瘤疗效分析

射波刀治疗脑膜瘤疗效分析

射波刀治疗脑膜瘤疗效分析
秦丽;汪延明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
【年(卷),期】2016(037)008
【摘要】总结射波刀治疗脑膜瘤的疗效.回顾性分析42例术后残留、复发或不适合手术的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首次应用射波刀治疗25例,术后残留和/或复发17例.均应用射波刀分次治疗,肿瘤的处方剂量16Gy~35Gy,中住值24Gy;等剂量曲线60%~87%,中位值80%.随访12个月~30个月,中位值20个月,术后患者症状好转32例,稳定6例,加重4例;复查MRI显示:2例肿瘤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2例进展,肿瘤控制率95.24%.射波刀治疗脑膜瘤初步疗效满意,可提高脑神经对射线的耐受剂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秦丽;汪延明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锦州 121001;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放疗科山东济南 2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5
【相关文献】
1.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近期疗效分析 [J], 孙颖哲;孙静;朴俊杰;范毓泽;李欢;何卫平;王卉;段学章
2.射波刀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沈泽天;武新虎;李兵;沈君姝;高淑萍;朱锡旭
3.γ刀与射波刀治疗脑膜瘤的效果对比 [J], 张倩;宋旭旭;胡力宏;樊欢欢;周立
4.射波刀治疗前列腺癌合并骨转移疗效分析 [J], 傅华;田种泽;李莎;马娇娇
5.射波刀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 [J], 赵军华;邱鸣寒;袁智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脑瘤的方法,通过利用放射线杀死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延长其生存期。

本文将对临床应用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放射治疗的原理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阻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通过将放射线精确地照射到脑瘤所在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杀灭癌细胞。

二、临床应用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适用于以下情况:1.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脑瘤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在手术后杀灭残余的癌细胞。

2.手术不适合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来控制脑瘤的生长。

3.复发性脑瘤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三、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1.控制脑瘤的生长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脑瘤的生长。

通过精确照射脑瘤区域,放射线可杀灭癌细胞,并阻碍其进一步分裂和生长。

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的瘤体大小保持稳定或缩小。

2.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放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尤其是对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脑瘤的患者或复发性脑瘤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起到拖延疾病进展的作用,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改善患者的症状脑瘤常常会引起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放射治疗可以使大部分脑瘤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四、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和风险放射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地治疗脑瘤,但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发脱落、皮肤干燥、疲劳等。

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脑损伤、白质病变等。

因此,在进行放射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讨论,权衡治疗的风险和收益。

总结:放射治疗在脑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效果。

它可以控制脑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改善患者的症状。

然而,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和决策。

射波刀“无创治疗”为肿瘤患者重燃希望

射波刀“无创治疗”为肿瘤患者重燃希望

利刃出鞘斩病魔,射波刀“无创治疗”为肿瘤患者重燃希望“昨天孩子的腿能往上抬了!”患者小唐出院前那一天,她父亲激动地告诉记者。

看到孩子的身体在慢慢好转,他们忍不住热泪盈眶。

小唐,一个高恶化级别的脑胶质瘤患者,今年才11岁。

从4月份发现病症开始,她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来到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的时候,已经全身瘫痪,意识模糊,甚至头都抬不起来了。

接到小唐父亲的求助,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毅然将孩子收治入院,并凭借先进的射波刀放射治疗技术,将孩子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通过5次射波刀放射治疗,小唐的意识恢复了,语言功能也有了明显改善,可以与他人交流,四肢活动逐渐正常,也在慢慢恢复进食。

小唐的爸妈都不敢相信,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的射波刀放疗技术,竟然能够不开刀、不出血、不让患者经历治疗的痛苦就能治病。

但小唐好转的事实摆在眼前,又让他们不得不感叹:是科技的力量为他们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为小唐斩除病魔为他们一家带来希望的射波刀,到底是什么呢?射波刀,超强人工智能放射利器射波刀(Cyberknife),又称“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机器人”,其核心技术是以机器人的工作模式来驱动一台医用直线加速器,它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范畴,能够从三维立体的方向追踪病人体位、肿瘤位置和病人呼吸运动的反馈,并能在治疗过程中针对病人的肿瘤靶区(治疗的目标如肿瘤等)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的微小移动的动态状态下通过医学影像的引导进行照射方向的实时修正。

射波刀有着疗程短、剂量率高、治疗范围广、影像引导速度快和运动器官动态追踪能力强等优点。

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引进的第六代射波刀又称全数字化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是目前全球最新型的,也是我国目前引进的首台全数字化带有完全靶区适型多叶光栅的全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

在肿瘤的治疗方法中,手术、化疗、放疗、中西医综合治疗等方法各有特点和优势,随着我国肿瘤患者数量的日益增多和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手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约65%~75%的肿瘤患者可以接受放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波刀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分析赵军华;邱鸣寒;袁智勇【摘要】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B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SRS治疗的28例SCLC脑转移的患者资料,其中包括全脑放疗(WBRT)与SRS联合治疗13例,SRS挽救性治疗15例.分析总生存时间(OS)、颅内局部控制率(LC)及颅内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年、2年的OS分别为50.0%、22.2%;1年、2年的LC分别为85.4%、76.8%;6个月、1年、2年的DMFS为73.9%、66.1%、38.2%.治疗后1.5月内,1~2级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0%,未见3级及3级以上急性毒副反应.结论:SRS治疗SCLC脑转移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生存率,并且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25)004【总页数】5页(P346-350)【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全脑放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生存【作者】赵军华;邱鸣寒;袁智勇【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射波刀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天津30012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射波刀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5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 15%~20%。

颅内是SCLC的主要转移部位。

局限期SCLC的脑转移发生率约为49%,广泛期则高达65%[1] 。

脑预防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可降低局限期 SCLC 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的发生率,延长其生存[2] ,已成为其标准的治疗方法。

尽管如此,但PCI后仍会有16.8%~33.3%的患者出现脑转移,脑转移1年的发生率为11.9%~14.6%[2-3] ,发生脑转移后,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仍为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法,其治疗的缓解率为50%~80%[3] 。

但在WBRT后的患者中,仍有很高的风险会发生颅内进展。

因此如何优化SCLC脑转移的控制手段,仍是SCLC治疗的探索重点。

立体定向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单独治疗各组织来源≤4个的BM病灶能取得与联合WBRT治疗相近的生存率[4] 。

SRS在SCLC脑转移的治疗中也有研究[5-9] ,可治疗PCI后的新发脑转移病灶[8] ,可作为WBRT失败后的挽救性治疗[5-7] ,或与WBRT联合治疗[5] 提高颅内控制率,也可作为单独治疗[9] ,但研究相对少,且对于SRS作为初始治疗还是WBRT失败后的挽救性治疗的探讨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因此,本研究收集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射波刀中心2006年7月-2015年12月治疗的28例SCLC脑转移患者的资料,旨在探讨射波刀治疗SCLC脑转移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收集从2006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SRS治疗的SCLC脑转移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9例,中位年龄为57岁,中位卡氏评分为80分,中位脑转移瘤数目为2个,中位脑转移瘤直径为2 cm。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化疗或胸部放疗,原发肺部肿瘤得到控制。

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资料,见表1。

表1 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治疗资料General conditions and radiotherapy planning data of patients特征例数(n=2 8例)一般情况性别男1 9(6 8%)女9(3 2%)年龄/岁≤5 7 1 5(5 4%)>5 7 1 3(4 6%)K P S 评分/分<8 01 4(5 0%)≥8 0 1 4(5 0%)D S-G P A 评分/分<2.5 1 2(4 3%)≥2.5 1 6(5 7%)脑转移数目/个1 1 9(6 8%)2~3 7(2 5%)>3 2(7%)脑转移瘤最大径/c m<2 1 4(5 0%)≥2 1 4(5 0%)G T V/m m 3<2 3 2 2.7 1 3(4 6%)≥2 3 2 2.7 1 5(5 4%)颅外有活性病灶肾上腺转移 4(1 4%)骨转移 3(1 1%)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4(1 4%)治疗情况S R S前接受过 W B RT/P C I 1 5(5 4%)S R S与 W B R T联合治疗 1 3(4 6%)S R S情况S R S 处方剂量/G y 1 8(1 2~3 5)分割次数/f 2(1~6)等剂量线/% 7 2(6 5~8 0)B E D/G y 3 0.2(2 4.3 5~6 2.6)1.2 SRS情况治疗机器是第三代射波刀(CyberKnife),为6MV的X线,拥有靶区定位追踪系统及呼吸追踪系统等监测系统,颅内肿瘤治疗时采用6D颅骨追踪进行治疗,所有患者脑转移病灶均由强化MRI(层厚为1.5 mm)确定,靶区勾画参照头MRICT融合图像在射波刀医师工作站进行,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为影像学能界定的恶性病变,将GTV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外放1.25~1.5mm为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同时勾画出眼球、晶状体、视神经、视交叉、丘脑等正常组织(图1)。

图1 靶区勾画示意Fig 1 Target area outline1.3 随访情况随访截至2017年1月1日,首次随访为治疗后1.5个月,此后每3个月随访1次,1年以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复查,最长不超过半年复查1次,若有明显不适症状,随时复查。

每次复查均由强化MRI评价脑部肿瘤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分析影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颅内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LC)及颅内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es free survival,DMFS)的因素,并使用 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评价预后分级用Diagnosis-Specific 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DS-GPA)[10] 评分系统。

脑部肿瘤治疗评价根据RANO疗效评价标准。

毒副反应依据CTCAE 4.0来评价。

2 结果2.1 OS情况中位随访期为1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2~90个月),随访终末,6例(21%)患者存活,22例(79%)患者死亡,其中10例(45%)属于颅内进展死亡,12例(55%)属于颅外疾病进展死亡。

6个月、1年、2年的OS分别为89.3%、50.0%、22.2%(图2)。

单因素分析显示颅内肿瘤数目与生存相关(P=0.012,χ2=6.364),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示颅内肿瘤数目为影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3,95%CI 0.104~0.849)(表 2)。

表2 单因素分析影响生存、局控、颅内远处转移的因素Univariate analyse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verall survival,local control and Distant metastases of brain因素生存局控颅内远处转移P χ 2 P χ 2 P χ 2年龄(>5 7岁) 0.2 7 7 1.1 8 2 0.0 4 1 4.1 8 2 0.2 2 4 1.4 7 9性别(男) 0.9 4 7 0.0 0 4 0.6 5 5 0.19 9 0.6 5 7 0.1 9 7肿瘤最大径(≥3 c m) 0.5 2 9 0.3 9 6 0.0 3 3 4.5 3 5 0.6 0 4 0.2 6 9脑转移数目(≥3个) 0.0 1 2 6.3 6 4 0.2 3 4 1.4 1 6 0.9 6 9 0.0 0 2颅内肿瘤单发 0.8 2 9 0.0 4 7 0.2 5 8 1.2 8 1 0.7 9 3 0.0 6 9 K P S评分(≤8 0)0.7 5 7 0.0 9 6 0.9 8 5 0.0 0 0 0.7 9 9 0.0 6 5 D S-G P A评分(<2.5分) 0.89 1 0.0 1 9 0.1 8 2 1.7 8 4 0.1 3 6 2.2 2 1颅外存在活性病灶 0.1 9 7 1.6 6 5 0.94 9 0.0 0 4 0.4 3 0 0.6 2 2 W B R T与S R S间隔时间(≥3月) 0.5 86 0.2 97 0.3 2 6 0.9 6 4 0.6 4 2 0.2 1 6 S R S与W B R T联合 0.58 6 0.29 7 0.3 2 6 0.9 6 4 0.6 4 2 0.2 1 62.2 局部控制率(LC)及无颅内远处转移生存(DMFS)情况在治疗后1.5个月时,通过影像学随访,4例(14%)达到CR,20例(71%)达到PR,2例(7%)达到SD,2例(7%)达到PD。

6个月、1年、2年的LC分别为96.3%、85.4%、76.8%(图3)。

随访终末,4例(14%)出现颅内原位复发。

6个月、1年、2年的DMFS分别为73.9%、66.1%、38.2%(图4)。

13例出现颅内远处转移(46%)。

在所有出现颅内进展的15例患者中,其中4例再次行SRS治疗,1例继续化疗,其余10例对症处理或未治疗。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颅内肿瘤最大径与局控相关,无相关因素与DMFS相关(表2)。

图2 生存曲线Fig 2 Survival curve图3 局部控制曲线Fig 3 Local control rate curve图4 无颅内远处转移生存曲线Fig 4 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 curve2.3 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经治疗,患者治疗前的不适症状均有所缓解。

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期间或治疗后1.5个月内,共3例患者出现了1~2级急性毒副反应,包含为2例头痛、恶心、呕吐,1例肢体活动不利,其发生率为10%,未见3级及3级以上急性毒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