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误诊原因分析(附32例报告)

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误诊原因分析(附32例报告)

5例 ; 晕 伴 肢 体 麻 木 或 偏 瘫 4例 ; 识 障 碍 4例 ; 神 症 状 2 眩 意 精 例; 复视 、 力 障 碍 1例 ; 搐 1例 ; 闷 、 短 1例 。首 诊 被 诊 视 抽 胸 气 断的病种为高 血压脑病 1 O例 ; 梗 死 或 短 暂 脑 缺 血 发 作 7例 ; 脑 血 管 神 经 性 头 痛 3例 ; 供 血 不 足 3例 ; 尿 病 昏 迷 3例 ; 毒 脑 糖 病 性脑 炎 2例 ; 冒 1例 ; 痫 1例 ; 神 病 1例 ; 绞 痛 1例 。 3 感 癫 精 心 2
便, 观看 电视 等诱 因 , 1 在 睡 眠 中 , 态 下 发 病 ;7例 起 病 突 1例 静 1 然 ,5例 起病 相对 缓 慢 。3 1 2例 中 有 2 2例 到 社 区 医 院 首 诊 。 他 们临床表现不典型 , 发症状 轻微 头痛 、 心 、 吐 1 首 恶 呕 4例 ; 晕 眩
脑 血 管 痉 挛 . 生 偏 瘫 [ 。本 组 中 还 有 1 发 5 ] 1例 患者 表 现 为 眩 晕 。 这可能 与 S AH 早 发 的 血 管 痉 挛 见 于 出 血 后 数 十 分 钟 到 数 小 时 , 发 者 发 生 于 出血 后 4 1 d 7 l d为 高 峰 期 , S 迟 ~ 5 ,~ O 故 AH 后
非动脉瘤所致 , 出血 速 度慢 、 血量 少 等 原 因 , 床 表 现 不 典 型 , 出 临
因此பைடு நூலகம்易误诊 。
具体误诊原 因归纳如下 : 过 分强 调 S ① AH 典 型 临 床 表 现 。
对S AH 临 床 表 现 了 解 不 全 面 , 略 老 年 人 生 理 特 点 和 疾 病 特 忽
自发 性 蛛 网 膜 下 腔 出 血 ( u aah odh mora e S sb rc n i e rhg , AH) 为 神 经 内科 常 见 疾 病 , 死 、 残 率 高 。早 期 诊 断 和 及 时 治 疗 直 致 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护理体会
[ 参 考 文 献 ]
[] 朱蕾 . 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1 无 J .国 外 医 学 呼 吸 系统 分 册 ,
2 0 2 ( )1 2 0 4,4 3 : 9
上机 前 护 士 应 详 细 向 患者 讲 解 戴 脱 面 罩 的方 法 , 意 观 注 察 面 罩 固定 带 的 松 紧 情 况 。 固定 太 紧 面 部 皮 肤 容 易 压 伤 坏
律、 幅度 异 常 , 检 查 潮 气 量 和 呼 吸 机 的送 气 压 力 , 免 潮 气 要 避 量 压 力 过 大 造成 肺 部 损 伤 。血 氧 饱 和 度 如果 下 降要 检 查 气 道 有 无 痰 阻 塞 , 罩 有 无 漏 气 , 及 时 纠 正 。神 志是 判断 缺 氧 和 面 并
[ 键 词 ]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 理 关 护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4 4 37 [ 献标 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 0 —8 4 (0 9 1 —13 文 0 8 8 92 0 )2 46—0 2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A , S H) 是指 颅 内各 种 病 变 发 生 出血 时 , 血 液流 人 蛛 网膜 下 腔 的 统 称 。 临床 上 可 分 为 外 伤 性 与 自发 性
饱 和度 、 量 和 皮 肤 出汗 、 色 的 变 化 。 发 现 呼 吸 的 频 率 、 尿 面 节
创通 气 疗 效 的判 断 需 要 结 合 临 床 和 动 脉 血 气 的 指 标 , 效 患 有
者表 面为气 促改 善 , 助呼 吸肌运 动减 弱 , 吸频 率减 慢 , 辅 呼 S ( 2增 加 , 率 减 慢 等 。通 常 应 在 治 疗 1 a0 ) 心 ~2h后 复 查 动
[] J .四川 医学 ,0 52 ( )9 2 0 ,6 4 : 1 [ 稿 日期 ] 2 0 收 0 8—1 —1 1 5

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控制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

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控制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

【 验交流 】 经
腰 穿 置 管 脑 脊 液 持 续 控 制 引 流 治 疗 蛛 网膜 下 腔 出 血 3 2例
陈茂 玉 , 张忠 齐 , 徐加 住 , 邓
( 福建省柘荣县 医院神经内科 , 福建
云, 范金 茂
柘荣 3 50 ) 5 30
[ 中图分类号 ] R 4 .5 7 3 3
腰 穿置 管脑脊 液持 续 控制引 流治 疗 , 果满 意 , 效 现报 包扎 穿刺 口 , 3天渗 出停 止 。1例 原 发 S H, 第 A 置管
道 如下 。 1 一般 资料 和方 法
后第 7天头痛 症 状 缓 解并 拔 管 , 患 者 自觉 头胀 和 但
头晕 , 1 复查 头颅 C 第 4天 T提示 继发 脑积 水 , 上级 转

换 脑脊 液 或拔 管 , 输注 生理 盐水 50~100m 后 并 0 0 l
管时 间一般 不超 过 7天 , 如个 别 病例 置 管 时间 超过 ,
头痛 减轻或 消失 。1 例继 发 S H 患者置 管引 流术 后 拔管后应注意脑脊液是否从穿刺 口渗 出, 有渗 出 A 若 第 5天 再发 头痛并 加 剧 , 发 热 , 温最 高 3 . 伴 体 95℃ , 应 及 时处理 。同时 , 必 须 注 意 引 流 管 位 置 的 正确 还 固定 以防 脱 落 , 者 翻 身 时应 特 别 注 意 加 以保 护 。 患
维普资讯
20 0 7年 2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 a fC iee P o lgHe t dcl u l o hn s e pe a h J n l
Fe 2 07 b, 0
第 l 9卷
上半 月
第 2期

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血液不仅积聚在脑底部,也会分配到大脑、小脑的凸面,产生临床症状。

如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一过性意识障碍,体检时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腰穿均为一致性血性脑脊液的明确症候。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5—2010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5例。

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

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18岁,发病后2小时—2天入院。

1.2治疗方法经静脉给予甘露醇、止血敏等药物脱水、止血、降压、抗感染治疗2—4周。

1.3结果治愈26例,好转3例,死亡3例,未愈3例。

2 临床观察2.1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观察2.1.1意识观察意识的改变是观察的重要项目之一,意识好坏是反映病情轻重、稳定、好转和恶化的最可靠指标,常见一过性意识障碍多在出血数分钟到1小时。

若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或出现昏迷——清醒——再昏迷,应考虑:颅内继续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疝形成。

若持续性昏迷并非进行性加深,伴呼吸频率不齐,四肢强直或过高热,是脑干受损的症候,病人可很快进入呼吸衰竭、心衰而死亡,若出现躁动不安,应查找原因,躁动是病情恶化的前奏,也可能是病情好转的预兆,应加以区别。

2.1.2瞳孔观察要注意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的变化并进行对比性观察。

①早期瞳孔缩小,或忽大忽小,提示脑疝的前兆症状;②进行性增大,直径超过6 mm,边缘不整,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是小脑幕切迹疝形成;③若双侧瞳孔散大直径在6 mm以上,光反应或弱或消失,是脑干受损或小脑扁桃体疝形成;④双侧瞳孔缩小固定,形状规则,光反应消失,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破损及桥脑所致。

2.1.3体征的观察体温的改变: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体温可在数小时内升高,一般 38 kWh以上,则应考虑:①有感染病灶存在;②中枢性高热往往持续性上升呈“过高热”。

脉搏、呼吸、血压的改变:往往因颅内压增高,早期有呼吸、脉搏加快,血压上升。

研究论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研究论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96011 临床医学论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与护理出血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降颅压、稳血压、止血、解痉、预防感染,如果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出现的并发症,并且能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我院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共收治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2岁。

均经头CT证实。

临床症状有头痛、呕吐、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偏瘫、尿失禁以及脑膜刺激征,血压升高,瞳孔不等大等体征。

其中体温升高者12例;血压升高者13例;瞳孔不等大者2例;头痛呕吐者14例;伴抽搐、癫痫者2例。

2、护理2.1、卧床休息因起病2周内复发率最高,其次为3~6周[1],所以无论症状轻重均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患者一切活动都应在床上进行,切不可因症状轻而过早下床活动。

2.2、病情观察(1)意识状态:若昏迷出现快且深则提示出血量大,颅内压高;持续性昏迷则提示脑干受损[3],必须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措施,以防脑疝的发生。

(2)瞳孔:出血脑疝者其眼神经受压,对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发热多在出血后3~6 d内发生,体温波动在38~39 ℃,但亦有高达40 ℃以上者,体温过高提示合并感染或出血波及下丘脑或由于血管痉挛引起丘脑下部缺血,则可发生中枢神经性高热,可给予冰块物理降温或用复方氨基比林2 mL肌内注射,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若呼吸急促或出现潮式呼吸,表示呼吸中枢受损;若脉搏缓慢血压升高,为脑疝早期表现。

(4)头痛呕吐情况:若头痛剧烈,呕吐频繁,为脑疝前驱症状,也可能为再出血。

2.3、再出血护理与预防2.3.1、急性期使用大量的止血剂可用6-氨基乙酸6~8 g加入0.9 %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5~30min内滴完,再以1g/h剂量静滴12~24h ,也可用立止血、维生素K3等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论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论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后病情急剧恶化、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以及血压升高,因此我们在护理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包括一般护理、饮食、心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病情的观察等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36-021 临床资料我院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62例,男性43例,女性19例,年龄38~72岁。

42例有高血压病史,20例因便秘或入厕排便用力突然发病。

经内科治疗59例治愈。

2例治愈出院后不久复发再出血急诊入院,经抢救无效死亡,1列因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量大抢救无效死亡。

2 一般护理2.1 杜绝不必要的探视,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时间应在4周以上,避免搬动,保持病人安静,以免再出血。

2.2 卧位宜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抬高头部15°~30°,以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

颈部不可向前倾斜,以防局部血管受压而加重脑水肿。

3 病情观察3.1 意识状态若昏迷出现快且深则提示出血量大,颅内压高;持续性昏迷则提示脑干受损,必须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措施,以防脑疝的发生。

3.2 瞳孔瞳孔的改变是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若病侧瞳孔早期缩小或忽大忽小,提示脑疝早期,逐渐散大到6mm以上,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是脑干受损或小脑扁桃体疝形成。

双侧瞳孔缩小固定,形状规则为出血部位刺激动眼神经所致,如伴有对光反应消失和意识障碍,则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波及桥脑所致。

3.3 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1周内血压应保持在19~21/11~13.3kpa(150~160/90~100mmhg)左右为宜,不应过低,以防引起脑供血不足、低血容量而诱发脑梗塞。

注意观察呼吸的节律和深浅度,若呼吸急促或出现潮式呼吸,表示呼吸中枢受损,应及时报告医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32例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32例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32例分析作者:苗希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旨在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进行临床诊治方法的分析与探讨,为今后的该类疾病提供一些临床依据。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SAH致NPE病患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32例研究资料中,8例治愈,22例因NPE导致病患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另外2例则因再度出血死亡。

结论SAH发病急、恶化速度快,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我们在临床对SAH病患诊治过程中,必须对NPE的发生提高警惕,加强对该症的临床观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时救治,有效提高预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治分析神经源性肺水肿指无原发性心、肺等疾病的前提下,因颅脑损伤等疾病引发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所致急性肺水肿。

而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时,则多起病相对较急、病情凶险、治疗较为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导致其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1]。

本文则就我院收治的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患的临床治疗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加以客观、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32例资料均为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经头颅CT检查并最终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患,同时32例资料均无既往心、肺、肾脏病史。

32例资料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时间分析为:14例<6h;16例于6-24h之间;2例>24h。

1.2临床表现32例研究资料入院时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而神经源性肺水肿表现则在入院后会在不同的时间呈进行性呼吸困难,9例呼吸30-40次/min;18例41-50次/min;5大于50次/min。

并咳粉红色或白色泡沫样痰。

另外,肺部体征:32例资料都明显闻及湿啰音。

脑疝:15例。

血压:3例<160/100mmHg;19例>160/100mmHg。

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观察与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观察与护理体会
护 理 体 会
的护理 , 管 的 护理 , 食 指 导。结 果 : 尿 饮 20例无并发症发 生, 均 5天痊愈 。结 4 平 论 : 密 、 致 的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是 减 少术 周 细 后 并 发 症 及提 高 手术 成 功 的保 证 。
关键词 腹腔镜 胆 囊切 除术 护 理
密观察 生命 体征变 化 , 医嘱 氧气 吸 人 , 遵 根据 S O a 调 节 氧 流 量 , 般 为 2—3 一 I M 分 , 0 5—1小时测体温 、 每 . 脉搏 、 呼吸、 血
压 1次, 并做记 录。②保 持呼 吸道通 畅 ,
防 止误 吸及 吸人 性 肺 炎 : 者 术 毕 麻 醉 未 患 清醒时取平 卧位, 头偏 向一侧 , 暂禁 食 , 因
重要性 , 预防肺炎 的发生 ; 保证 充足 的睡 眠。④预 防术后切 口感 染 , 严格做好术野
皮肤 准备 。⑤ 胃肠道准备 : 术前 1天晚餐 进少量清淡食 物 , 避免饱食 和高 脂食物 ;
观察 创 面渗 血 情 况 , 出血 量 2 4小 时 <
3O l经更换敷料 及加压 包扎 后 出血量 0r, a 可减 少 , 需 手 术 ; 血 量 2 不 出 4小 时 >
麻醉药物 刺激及人工 气腹术后 6小时可 出现恶心 、 吐 , 者呕吐应 及时 清理 口 呕 患 鼻腔 内容物 , 要时按 医嘱使 用止 吐药 。 必 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 可减轻腹 部 张 力 , 于 切 口愈合 。腹 腔镜 胆 囊 切 口 利 小, 术后 疼 痛 明显 减 轻 , 因此 , 后 嘱患 者 术 做有效呼 吸及 咳 痰 , 以减 少 肺部 感 染几
术后护理 : 密 切观察 生命 体征 : ① 严
3O l 0 r 经上述处理 效果不佳 , a 应立 即通 知 医生手术 止血 。② 胆漏 : 为迷 走胆 管 如 漏, 无需手术处理 ; 为胆囊 管残端钛 夹 如 滑脱或闭合不全 , 应立 即通知医生手术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

方法:对本医院在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

一共有患者32例。

结果:32例患者全部接受了保守内科治疗,其中还有8例患者痊愈,占患者总数的25%,2例患者死亡,占患者总数的6.25%,其余患者均得到好转。

结论: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等引起的,患者主要表现出头部疼痛感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早期的发现与科学的诊断治疗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12-02
在临床诊断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过程中误诊概率较高,常常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现将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的基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本医院在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一共有32例。

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0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水平为65.5岁。

患者的既往病史主要包括了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
病几种类型。

患者在入院之后接受ct穿刺被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冠心病患者有20例,占患者总数的62.5%。

1.2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
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主要体现在头痛,其中剧烈头痛患者有20例,占患者总数的62.5%,其余患者均表现为轻度头痛。

另外,分别有10例和1例患者出现了意识障碍以及精神分裂。

脑脊液检查:本组病例人院后均行腰穿,cfs外观均为均匀一致粉红和鲜红色。

2 结果
有3例患者被误诊为脑梗死,1例患者被误诊为血管性头痛,1
例被误诊为眩晕病。

32例患者全部接受了保守内科治疗,其中还有8例患者痊愈,占患者总数的25%,2例患者死亡,占患者总数的6.25%,其余患者均得到好转。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误诊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主要以典型临床表现作为基本依据。

对患者进行头颅 ct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的阳性可以为确诊提供依据。

但是,此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误诊情况常常出现,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讲,由于误诊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本组实验中有3例患者被误诊为脑梗死,1例患者被误诊为血管性头痛,1例被误诊为眩晕病。

充分认识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基本临床特征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关键,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在本组的32例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有冠心病史。

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头痛与恶心呕吐。

患有此病的老年患者常常会表现出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等症状。

具体的表现类型之间存在差别,有的患者表现出即使出现和多于起病数分钟或数小时内逐渐出现。

第二,脑膜刺激的症状表现。

在本组实验的患者中,有12例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

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压升高极为严重,加上严重的动脉硬化便形成了这种结果。

患者出现动脉硬化的过程会同时伴随着出血量的减少以及血流速度的不正常下降,血液流动的正常性被严重破坏。

因此,其对于神经后根引起颈部肌肉得刺激也会相对减弱,颈抵抗在此时便会受到抑制。

第三,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是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此症状也是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症状之一。

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症状的首要原因是老年人器官功能的减退导致其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在身体出现缺氧时无法准确感知。

另外,sah颅内增高和脑血管痉挛也会加剧患者病情,通过脑供血的不足引起脑实质的严重损伤,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不利影响。

第四,神经局灶症状:出现这一症状的患者大都具有动脉瘤病变,因此在动脉瘤出现扩张或者出血之后将会加剧病情,血凝块对脑组织的压迫显著增强,或脑血管强烈痉挛发生脑梗死时,可致颅神经损害和肢体瘫痪【1】。

但是,此类患者的恢复状况较好,不会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多数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很少留有后遗症和其他并发症【2】。

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老年 sah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但是具有一些共同特性,比如起病较缓慢,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3】,另外还有部分患者以精神障碍的症状为发病初期症状,这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

在诊断过程中应该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尤其应该注意准确判断神经系统【4】。

同时提醒老年患者注意生活习惯,应避免剧烈运动,大便干燥,情绪激动,饮酒,过度疲劳,保持心情舒畅【5】。

总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等引起的,患者主要表现出头部疼痛感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早期的发现与科学的诊断治疗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何凯.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5).
[2] 杜素英.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2).
[3] 李晓波.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33).
[4] 王鹏,串丽娟.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
[5] 薛玉红.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62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