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它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根底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不仅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时机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开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依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倍的概念、除法的含义〕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课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根底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是比较快的,多数学生思维生动,特长提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应用题(试题)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小明买9元一支的钢笔共花了63元钱,他买了多少支钢笔。
2.有42个苹果,每7个装1盘,能装几个盘子?3.林林3天看书27页.照这样的速度,一本书有54页,需要几天看完?4.丽丽买了2支钢笔花了18元钱,买了一盒水粉花了24元钱,一支钢笔比一盒水粉便宜多少元钱?5.(1) 缴40元停车费可停多少辆小汽车。
(2) 缴28元停车费可停多少辆面包车。
(3) 缴54元停车费可停多少辆货车。
6.爱心小队第一天制作了24张爱心卡,第二天制作了18张爱心卡。
他们把这些爱心卡每6张放在一个袋子里,这些卡片可以放多少个袋子。
7.商店先采购36箱牛奶,后又采购了45箱,如果每天卖出9箱,这些牛奶多少天可以卖完。
8.小红买了6朵玫瑰花和一个花瓶,一共用去68元.已知花瓶20元,每朵玫瑰花多少元?9.手套原来12元一双,现在换季促销,4双28元.现在每双多少元?现在每双比原来便宜多少元?10.鸡妈妈捉了27条虫子,自己吃了6条,剩下的平均分给3只小鸡,每只小鸡可以分到几条虫子?11.小美2夭折了18只纸鹤,照这样计算,她一周能折多少只纸鹤?12.体育课上,贝贝、林林、甜甜一共踢毽子24个,他们平均每人踢了多少个?13.买跳绳.体育王老师买了3根同样的跳绳用了24元.(1) 买6根这样的跳绳要用多少钱?(2)多少元钱可以买几根这样的跳绳?14.二年级买来科技书18本,故事书24本。
把这些书平均分给二年级7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多少本。
15.李大爷养了70只兔子,全部装进笼子里运走,已经装好了38只。
剩下的要用4个笼子装完,平均每个笼子装多少只。
16.二年级一班有36名同学没有蛀牙,是有蛀牙的同学人数的4倍,二年级一班一共有多少人?17.有一本故事书128页,明明已经看了65页,剩下的打算一周看完,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18.三一班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如果每组6人,可以分6组;如果每组9人,可以分几组?19.手工小组的同学们用废旧报纸制作收纳筐,制作3个收纳筐用了24张废旧报纸,现在有40张废旧报纸,能做多少个这样的收纳筐?。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3篇

【导语】表内除法(⼆)是在学习⽤2~6的乘法⼝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9的乘法⼝诀求商。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案 教学⽬标: 1、学会利⽤7、8、9的乘法⼝诀进⾏求商的⼀般⽅法,能正确运⽤7、8、9的乘法⼝诀求商。
2、经历⽤7、8、9的乘法⼝诀求商的计算⽅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法。
3、让学⽣体验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诀求商的⽅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7、8、9的乘法⼝诀求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复习旧知 1、开⽕车,说结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16÷4=(⼤家⼀起说,并给予⿎励) 2、背诵7、8、9的乘法⼝诀引⼊课题。
(抽⽣背7、8的乘法⼝诀,⼤家⼀起背9的乘法⼝诀,并给予⿎励。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六⽉有⼀个属于你们的节⽇,知道是什么节⽇吗? ⽣:“六⼀”⼉童节。
师:恩,那在六⼀⼉童节那⼀天,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抽⽣说) 师:你们知道吗,⼆⼀班的⼩朋友已经在为六⼀⼉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课件)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朋友在⼲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平均每⾏挂⼏⾯?”“每个⼩组分⼏颗?”“可以摆⼏⾏?”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算⽅法。
(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师读题,想⼀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试着做做?(学⽣独⽴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励学⽣说出不同的⽅法) (3)问:“⽤哪种⽅法最简便?(⽤乘法⼝诀求商) 引导学⽣⼩结:求56÷8的商,想( )乘⼋得五⼗六,⽤乘法⼝诀想,就是( )⼋五⼗六,因为七⼋五⼗六,所以56÷8的商是7。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表内除法二》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表内除法二》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表内除法二》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
(请你快速站起来)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一)情景引入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二)探究体验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56÷7=5、探索求商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大单元集体备课全部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按照“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的顺序编排,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单元在安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
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
3.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应采用有效方式唤醒学生对以上知识的回忆。
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是3的4倍。
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4.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一般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只需一次努力就能成功的概率是很少的。
同样的道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只需通过一次计算就能得到结果的概率也是很少的。
因此,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解决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成了本单目标确定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一)师生互动说口诀。
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二)生生合作用口诀。
(课件出示)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 ()×6=487×7=() 8×8=()2.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应用题(试题)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应用题1.三年级(1)班进行队列比赛,每行站6人,可以站6行,如果每行站9人,可以站几行?2.小明看一本9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58页,剩下的计划每天看8页,剩下的还要几天看完?3.4.(1) 胜队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多少支铅笔。
(2) 负队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多少支铅笔5.面包原来10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一次买3个24元,促销的面包每个多少元,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6.排队做操时,如果每7人站一行,可以站几行?答:可以站多少行.7.把54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个?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多少个?8.摘了32个松果,每8个松果装一篮,需要多少个篮子?9.小红有42元钱,买练习本用了6元,剩下多少钱?用剩下的钱买9元一支的钢笔,能买几支钢笔?10.小新担任学校图书馆志愿者,他3分钟整理了18本图书,照这样的速度,整理42本书需要多少分钟?11.二(1)班有48人,做早操每8人排成一列,一共可以排成多少列?12.二(2)班有女生24人,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一样多,每8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
13.乒乓球室有34个黄色的乒乓球和38个白色的乒乓球.要把这些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一共要准备几个盒子?14.本故事书有48页,小华6天就能读完.照这样的速度,一本72页的童话书,小华几天就可以读完?15.16.一格能放一块蛋糕,现在有36块蛋糕。
(1) 如果选1号盒子来装,需要多少个。
(2) 如果选2号盒子来装,需要多少个。
17.妈妈买来56朵百合花,平均插在7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18.在一条长42米走廊的一侧,每隔7米放一盆花,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Word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通过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果:________小挚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信任你确定是最棒的! 一、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共5题;共25分) 1. (10分)看图回答(1)用64元可以买多少个布娃娃?(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 (4分)在横线上填上“>、<或=”,16÷8_______9×2 27÷9×3_______3×8÷3 45÷9_______4×19÷9×9_______9×5÷5 3. (5分)把63个苹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几个苹果?4. (5分)把56条金鱼分别放在几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放8条鱼,须要多少个鱼缸?5. (1分)有糖果40个,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有_______个糖果。
二、第2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共6题;共27分) 6. (4分)横线里最大能填几.。
_______ ×7<42 5×_______<41 9×_______<80 _______×9<7×6 7. (7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6_______6=9_______4 64_______8=8 8_______7=15 76-(32+4)_______ 48 7_______1=7 20_______5=15 8. (4分)把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5分)填上“+”、“-”、“×”或“÷”。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详解-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人教版

计算 56 ÷ 8 时ꎬ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ꎬ想 8 乘几等于 56ꎬ根据乘法
口诀“ 七八五十六” ꎬ可以求出商:56 ÷ 8 = 7( 个) ꎮ
验证计算是否正确:一个地球仪 8 元ꎬ7 个地球仪一共花了多少钱?
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7 × 8 = 56( 元) ꎬ56 元正好是 7 个地球仪的总钱数ꎬ
前面学习的用 2 ~ 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分析ꎬ除数是 7ꎬ可以想 7 乘几
等于 56ꎬ根据口诀“ 七八五十六” 可以求出能挂 56 ÷ 7 = 8( 行) ꎮ
已知总数 和 每 份
数ꎬ 求 份 数ꎬ 用 除 法
计算ꎻ 已 知 总 数 和 份
数ꎬ 求 每 份 数ꎬ 用 除
(3) 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二:56 面旗子挂成 8 行ꎬ平均每行挂几面?
56 ÷ 8
56 ÷ 7
勤于反思:用乘法口诀求商时ꎬ除数是几ꎬ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计算商ꎮ
42 ÷ 6
64 ÷ 8
45
2 用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 教材第 39 页例 2)
27 ÷ 9 =
口诀:( ) 九二十七
27 ÷ 3 =
口诀:
已知条件:图上一共有 27 个彩色气球ꎬ平均每行摆 9 个ꎬ一共摆了 3 行ꎮ
根据除数是 9ꎬ商是 3ꎬ想乘法口诀“ 三九
思路提示
1.(2018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 王亮在做一道除法题ꎬ已知除数是 9ꎬ马虎的王亮把被除数十位
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ꎬ结果除得的商也是 9ꎬ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2.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ꎬ把除数 6 看成了 9ꎬ结果商是 2ꎬ正确的商是多少?
要求问题: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
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
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4课时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2.解决问题…………………………………………1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掌握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数学思考: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处罚计算的方法,会熟练应用7、8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求商方法讨论、归纳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练习2、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四十八二()十六()七二十八八()六十四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6= 12÷4=二、探究新知师: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为了布置教室,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很多面小旗子,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1、出示教学例1(1)观察情景图,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有8行小旗子,每行7面。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7 ×8=56,答:一共56面。
)用到哪句口诀呢?(七八五十六)(2)回答的很好,那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平均分”和“包含除”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教师出示:56÷8= 56÷7=小组讨论后反馈。
(生:56÷8=7 56÷7=8)你是怎么知道的?说一说。
生: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56÷8,就想()八五十六,用刚刚的乘法口诀,答案是7。
生:56÷7,可以想七()五十六。
师小结:根据乘除法互逆运算,可以求出除法的商。
2、做一做(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第1题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2)完成第2小题的填空,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第3小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集体回答。
并说说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是对刚刚学习的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知识的巩固与加强,组织学生练习,进行抢答,并说说计算每一道题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运用题,把对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计算除法的考察与数字排序相结合,增加了一定难度,要引导学生分步完成,先计算,后排序。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78=5656÷8=756÷7=8第2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5-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的思路。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迁移、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27个圆片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用卡片出示)2、填空(课件)()九二十七八()七十二四()三十六五()四十五()九六十三六()五十四抢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4÷8 21÷7 40÷5 28÷4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节日里,小朋友们除了做了旗子之外,还不止了很多心形的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有27个气球,每行9个,共3行。
(1)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怎么求一共可以摆几行呢?(列式27÷9)怎么计算呢?用哪句口诀呢?(三九二十七)(2)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摆了3行,怎么求每行摆几个呢?(列式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9)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1——3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尽可能的采用各个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完成“练习八”第7题。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无论是获胜队还是负队,队员都是8个人。
(2)独立思考后求出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3)发散思维,利用图中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答案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谈谈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第2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27÷9=327÷3=9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48÷8=6(本)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练习九的第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这类问题,并学会验算。
数学思考: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理解简单除法应用题的两种不同的分法,掌握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2。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均分吗?2.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
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
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
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
可以列式24÷6=4(元)(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
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第3课时解决问题56÷8=7(个)5*6=30(元)36÷9=4(个)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6-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简单除法应用题的结构与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这类问题,并学会验算。
2、熟练运用7、8、9的口诀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