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全套精讲教案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课时备课)讲解

•4.对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择α1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5.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非肾血管性),可选择ACE抑制剂,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治疗要点中药物在原发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
【教学难点】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的特点。
主要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
讲授配合使用多媒体幻灯、录像教学
教 学 进 程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
原发性高血压
复习和导入新课:5分钟。
理论讲解:40分钟。
•3.头痛等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衰竭。
•4.可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或失明,视网膜可发生出血、渗出物及视神经浮头水肿。
•(三)高血压危重症
•1.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
•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进程中,如全身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பைடு நூலகம்血压急骤上升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时称为高血压危象。
•3、血管内皮功能异常:NO,ET。
•4、胰岛素抵抗: 血钠
•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细胞内钙
•交感N活动
三、病理改变
•(一)心脏
•左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最特征性的改变,长期的全身小动脉管腔变狭窄导致周围血管阻力上升是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原因。
•(二)中枢神经系统
•脑出血。
•脑梗塞、脑栓塞。
•高血压脑病。
•(三)肾脏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二、授课对象:医学本科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伦理道德。
3. 熟悉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和分支领域。
4.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临床医学?2. 介绍临床医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二、基本概念1. 临床医学的定义:以患者为中心,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2. 临床医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医学到现代医学的演变过程。
3. 临床医学的重要性: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三、临床医学原则1. 患者至上原则: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 综合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多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健康教育、预防措施等手段,降低疾病发生率。
四、临床医学伦理道德1. 尊重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
2. 诚实守信: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如实告知。
3. 同情心:关心患者,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第二课时一、临床医学主要学科1. 内科:研究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的疾病。
2. 外科:研究人体外部器官和系统的疾病。
3. 妇产科: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疾病的学科。
4. 儿科:研究儿童疾病的学科。
5. 传染科:研究传染病及其预防、治疗的学科。
二、临床医学分支领域1. 诊断学: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2. 治疗学:研究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3. 预防医学:研究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4. 康复医学:研究疾病康复的方法和技术。
5. 伦理学:研究医学伦理道德问题。
三、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1. 临床思维能力:观察、分析、判断、决策等能力。
2. 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同事等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发表观点。
2.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撰写心得体会。
2024《临床医学概论》全套课件完整版

套课件完整版contents •临床医学基本概念与原则•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药物应用与合理配伍原则•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选择依据•康复医学理念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目录临床医学基本概念与原则临床医学定义及特点患者权利与医生职责123治疗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综合性治疗、规范化治疗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学知识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诊断方法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预防措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率和减轻疾病负担。
公共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领域,关注人群健康和疾病预防控制,通过改善环境卫生、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等手段促进人群健康。
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关注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为改善人群健康状况贡献力量。
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案例分析肺炎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02支气管哮喘03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策略心力衰竭冠心病分析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介绍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等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法消化性溃疡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讨论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案。
炎症性肠病阐述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介绍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等方案。
肝硬化分析肝硬化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讨论药物治疗、并发症处理和肝移植等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管理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药物应用与合理配伍原则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简述药物分类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疗效,如抑制酶活性、阻断受体结合、影响细胞代谢等。
合理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合理用药原则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不良反应监测处理措施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抗菌药物种类介绍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及其特点,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临床医学概论》56张课件

《临床医学概论》56张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临床医学的定义:临床医学是指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要任务的医学领域。
2. 临床医学的特点:临床医学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临床实践,强调疾病的个体化治疗。
3. 临床医学的重要性:临床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临床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临床医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从事临床医学事业的热情。
3. 帮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临床医学的定义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临床医学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一位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了解临床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临床医学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临床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2. 临床医学的特点3. 临床医学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临床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临床医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临床医学概论》第56张课件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临床医学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医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临床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概论(全套)最新课件

医患关系紧张
由于沟通不畅、信任缺失等原因 ,医患关系往往较为紧张。
解决方案
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 生沟通技巧和能力,优化医疗服 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 ,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 促进医患和谐。
06
临床医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救治需要快速、准确。
总结词
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管理需要注重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详细描述
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长期管理需要注重生活方式调整, 如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需要按时服用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对于出现心理 问题的患者,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临床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母婴健康、促进 慢性病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临床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临床医学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医生和解剖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 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医生的道德责任和患者的权益,标志着古代临床医 学的起源。
法律纠纷难以解决
医患双方在处理医疗事故时可能存在分歧,导致法律纠纷难以妥 善解决。
解决方案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完善医疗纠纷解决机 制,加强医患沟通,推动双方协商解决纠纷。
医疗伦理与医患关系问题
医疗伦理冲突
医生在面对患者时,可能面临多 种伦理困境,如患者自主权与医 生职责的矛盾等。
02
鉴别诊断
对于相似症状的疾病,医生需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最可能的确诊疾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课时备课)

复习和导入新课:5分钟。
理论讲解:40分钟。
第二篇内科常见疾病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染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狭窄。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
㈢间质性肺炎
二、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弓形虫、寄生虫等)
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病因
肺炎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常成对(肺炎双球菌)或呈链状排列(肺炎链球菌),这些细菌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只有当免疫力降低时方始致病。发病以冬季和初春为多,吸烟者、痴呆者、充血性心衰、慢性病患者、慢支炎、支气管扩张、以及免疫缺陷病人均易受肺炎球菌侵袭。
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用平喘药能明显缓解症状。或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昼夜PEF变异率大于等于20%
《临床医学概论》教案(课时备课)
课次
第6次
时间
2008年3月31日
章节名称
第六章 呼吸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病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第四节 肺炎 第五 节肺结核
l临床医学概论教案

l临床医学概论教案
教案名称:临床医学概论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理解临床医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
3. 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原则;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
1. 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临床医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
3. 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 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
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讨论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原则,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
3. 实践操作:给予学生实际操作、模拟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培养其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的临床案例,探讨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佳诊断和治疗策略。
教学评价:
1. 平时表现:学生课堂参与与合作、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 作业评价: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考试评价: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 教材:《临床医学概论》;
2. 多媒体资料:临床医学的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资料;
3. 外部资源:医学期刊、学术论文和临床案例数据库。
教学时长: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一般为16-20学时。
《临床医学概论》精讲教案1_3

《临床医学概论》精讲教案-1【讲授课题】绪论;症状学(I)发热、呼吸困难【目的要求】熟悉医学模式的转变;熟悉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掌握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了解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掌握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要求和方法。
掌握症状与体征的概念;掌握发热、呼吸困难了解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的问诊方法【重点难点】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与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症状与体征的概念;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手段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
【组织教学】自我介绍:联系方式;点名。
【复习旧课】提问:体温调节与气体交换?【教学内容】临床医学概论绪论临床医学的概念: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群,属于应用科学。
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完整概念:不仅指体强无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复杂性2.临床工作的紧迫性3.医学上的重大课题多在临床实践中提出4.临床医学是检验医学成果的基础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大体有五类分类方式1.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2.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3.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4.按病种建立的学科5.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深化了医学的认识水平2.推动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1.向微观深入与宏观发展2.学科体系微分化与积分化并进3.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和渗透4.现代医学技术具有高科技的特色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要求和方法1.拓宽知识面,全面了解临床医学;2.注重能力培养3.培养自学的能力第一篇诊断技术第一章症状学症状: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体征: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
有些异常改变既是症状又是体征。
第一节发热发热的定义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如产热多于散热,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即称为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概论》全套精讲教案【讲授课题】绪论;症状学(I)发热、呼吸困难【目的要求】熟悉医学模式的转变;熟悉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掌握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了解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掌握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要求和方法。
掌握症状与体征的概念;掌握发热、呼吸困难了解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的问诊方法【重点难点】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与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症状与体征的概念;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手段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
【组织教学】自我介绍:联系方式;点名。
【复习旧课】提问:体温调节与气体交换?【教学内容】临床医学概论绪论临床医学的概念: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群,属于应用科学。
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完整概念:不仅指体强无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复杂性2.临床工作的紧迫性3.医学上的重大课题多在临床实践中提出4.临床医学是检验医学成果的基础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大体有五类分类方式1.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2.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3.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4.按病种建立的学科5.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医学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深化了医学的认识水平2.推动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1.向微观深入与宏观发展2.学科体系微分化与积分化并进3.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和渗透4.现代医学技术具有高科技的特色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要求和方法1.拓宽知识面,全面了解临床医学;2.注重能力培养3.培养自学的能力第一篇诊断技术第一章症状学症状:病人能够主观感受到的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体征: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
有些异常改变既是症状又是体征。
第一节发热发热的定义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如产热多于散热,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即称为发热。
问诊方法疲乏感、盗汗、头痛或肌肉疼痛是发热时常见的伴随症状。
寒战有时是病史中的突出症状,有时十分严重,以致病人诉有牙齿打颤或床被摇动。
当有发热症状时,应对其起始情况、热型(如下午有发热高峰或持续低热等)、有无寒战以及对退热药的反应等有关问题进行详细询问。
由于有很多药物可引起发热,所以还应仔细查询病人的用药情况。
发热的基础知识常用于测体温的部位是腋窝、口腔和直肠,在这几个部位测得的体温分别简称为腋温、口温和肛温。
肛温受外界影响较小,比较准确。
健康人的肛温是36.5~37.7℃;口温(舌下)在36.3~37.2℃,口温比肛温低0.3~0.5℃;腋温一般是36~37℃体温在早晨较低,下午略高,但24h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l℃。
小儿体温较成人稍高,老年人体温稍低。
女性月经期前一周的体温稍高,可较平时高0.2~0.5℃。
发热的临床意义将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再将各体温的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第二节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定义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活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甚至出现紫绀,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临床上常见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平卧位时感觉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躯干上部直立症状可消失或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PND) 病人入睡后1~2h因阵发性憋气或呼吸困难而惊醒。
呼吸困难的问诊方法呼吸困难发生的时间和性质?躺下或卧位时发生呼吸困难?如何设法缓解其呼吸困难?症状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使用何种药物可使症状减轻?呼吸困难的基础知识端坐呼吸的诱发因素是卧位时胸腔内血容量增多。
较早的观点认为肺活量的下降与心脏增大、肺血管淤血及横膈上升有关。
近来的研究表明,肺的顺应性下降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呼吸困难的临床意义端坐呼吸和PND是伴有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的心力衰竭最为典型的表现,但并非心力衰竭所特有。
任何肺部疾患足以使病人需要动员辅助呼吸肌进行呼吸时,均可表现出端坐呼吸,端坐呼吸的严重程度通常是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一种自然反应。
如果出现了右心衰竭,端坐呼吸困难的症状可得到改善。
《临床医学概论》精讲教案-2【讲授课题】绪论;症状学(2)呕血、腹痛【目的要求】掌握呕血、腹痛的定义;了解呕血、腹痛等的问诊方法;熟悉呕血、腹痛等的临床意义。
【重点难点】呕血、腹痛等症状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手段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
【组织教学】自我介绍:联系方式;点名。
【复习旧课】提问:发热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第三节呕血与咯血一、呕血呕血的定义呕吐出肉眼可见的血称之为呕血。
呕血的问诊方法是否呕出血液?呕吐物是否呈暗褐色或呈咖啡渣样?呕血的量?血性呕吐物的性状?与进餐、饮酒或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类药物的关系?与呕血同时出现的贫血和休克的有关症状?呕血的基础知识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结果,一般是因十二指肠空肠韧带以上部位出血,动脉或静脉血管破裂、毛细血管损害或凝血障碍所致。
呕血的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和呕血的来源分类如下:1.食管①反流性食管炎;②静脉曲张;③胃食管连接处撕裂;④食管癌;⑤主动脉瘤破裂。
2.胃和十二指肠①消化性溃疡;②急性(应激性)溃疡;③胃静脉曲张;④胃炎(阿司匹林、乙醇);⑤遗传性出血性毛细管扩张症;⑥肿瘤:癌肿、肉瘤、良性肿瘤。
3.其他①主动脉小肠瘘;②胰腺炎;③胆道出血;④血液恶病质;⑤抗凝治疗;⑥胶原性疾病;⑦尿毒症。
二、咯血咯血的定义咯出从肺或气管支气管系统出来的血或带血的分泌物称之为咯血。
咯血的问诊方法是否有过咳出血液或血性黏液的历史?量、颜色、性质和持续时间?有无伴发或前驱因素?其他有关的症状?咯血的基础知识肺脏不仅包含有肺血管系统的分支,而且还有支气管动脉和静脉的分支。
由于坏死、糜烂、侵蚀、淤血或损伤使上述血管破裂进入引流的气道内即发生咯血。
咯血的临床意义对咯血病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病人,无论咯血量多少,应倾向于考虑有一严重的潜在病变。
如果咯血量很大(48h内≥600m1),医生应考虑有必要立即进行外科介入性治疗。
大量咯血多见于肺的恶性病变、结核或急性肺化脓症。
第四节腹痛腹痛的定义腹部疼痛称之为腹痛。
腹痛的问诊方法什么部位疼痛? 疼痛向何处放射? 疼痛性质如何? 疼痛的严重程度? 伴随疼痛出现的其他症状有哪些?诱发原因是什么? 什么因素可使疼痛缓解? 慢性腹痛病人的日常生活?疼痛的周期性?腹痛的基础知识从腹部传送疼痛刺激的神经通路可简单地分成两组,即传送来自内脏的疼痛刺激(内脏性疼痛)的纤维群和传送腹部非内脏结构的疼痛刺激(躯体性疼痛)的纤维群。
内脏性疼痛多由伴随于交感神经的纤维传递。
躯体性疼痛经躯体神经纤维传送,这些纤维支配腹腔各壁层。
腹痛的临床意义腹腔任何部位和腹外各种器官组织的许多病理过程均可导致腹痛。
对于诉说有腹痛的病人,对腹痛症状进行细致的分析是最重要的。
《临床医学概论》精讲教案-3【讲授课题】绪论;症状学(3)水肿、昏迷【目的要求】掌握水肿、昏迷的定义;了解水肿、昏迷等的问诊方法;熟悉水肿、昏迷等的临床意义。
【重点难点】水肿、昏迷等症状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手段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
【组织教学】自我介绍:联系方式;点名。
【复习旧课】提问:水肿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第五节水肿水肿的定义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水肿的问诊方法是否曾在某个部位有过浮肿?何处?1天中是否在某一时间更明显?在站立1天后或在早上醒来时?能肯定没有吗?也许有脚和踝部的肿胀?腹部是否肿胀?眼睛周围浮肿?手和手指是否有肿胀?水肿的基础知识在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不断地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另一方面组织液又不断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吸收入血管中,二者保持动态平衡,因而组织间隙无过多液体积聚。
保持平衡的主要因素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②血浆内胶体渗透压;③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④组织间隙组织压。
产生水肿的几项主要因素①钠和水的潴留;②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⑤淋巴循环受阻。
水肿的临床意义病人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水肿则提示有心、肺、肾、肝、内分泌、营养性、免疫性或寄生虫等疾病。
第六节昏迷昏迷的定义昏迷是高级神经活动受到严重抑制的表现,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
患者可意识丧失,对刺激失去正常反应或全无反应。
根据运动、感觉及反射功能的障碍程度,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类。
浅昏迷病人的随意运动丧失,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但对较强的疼痛刺激尚存痛苦表情和简单的防御动作。
患者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应仍然存在,呼吸、脉搏和血压等一般无明显改变。
深昏迷病人全身肌肉松弛,处于被动体位,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吞咽、咳嗽、角膜和腱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应均消失,大小便失禁,仅维持呼吸和心跳功能。
昏迷的问诊方法昏迷病人的病史全靠知情者提供。
昏迷是急起的还是缓慢发生的?昏迷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昏迷前后伴有的症状?既往病史?昏迷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意义1 感染性疾病2颅脑非感染性疾病3代谢紊乱4中毒5物理因素6内分泌功能障碍《临床医学概论》精讲教案-4【讲授课题】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方法;一般检查;全身检查【目的要求】掌握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检查的内容,生命体征的临床意义;体格检查主要器官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重点难点】基本检查方法;生命体征;瞳孔;胸部、心脏、腹部、四肢检查。
【手段方法】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
【组织教学】示范、操作【复习旧课】提问:发热、呼吸困难、呕血、咯血、水肿、腹痛、昏迷的定义?【教学内容】第二章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概念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来客观了解和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医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
第一节基本检查方法视诊视诊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诊断方法。
视诊能观察到全身一般状况和许多全身或局部的体征,如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等。
局部视诊可了解病人身体各部分的改变,但对特殊部位则需要某些仪器帮助检查。
触诊触诊是医师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法。
触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可遍及身体各部,尤以腹部为重要。
触诊还可以进一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
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叩诊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使之振动而产生声响,根据振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叩诊多用于确定肺尖的宽度、肺下缘边界、胸膜的病变及胸膜腔中液体或气体的多少,肺部病变的大小与性质;心界的大小与形态;肝脾的边界,腹水的有无与多少;以及子宫、卵巢、膀胱有无胀大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