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区侧位牙周囊肿(附2例病例报告)
口腔住院病例展示范文

口腔住院病例展示范文
一、病例概要
患者姓名:王××
年龄:45岁
性别:男
住院日期:2023年5月10日至2023年5月18日
主诉:右侧上颌龈肿痛伴发热3天
诊断:慢性根尖周围炎
二、病史资料
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颌龈部肿痛,伴有发热,体温38.5℃。
就诊后予以抗生素治疗,但症状无明显缓解。
为进一步治疗,经医嘱入院。
三、检查结果
1.体格检查:右侧上颌龈部可见约1.5cm×2cm大小的肿物,肿胀质硬,压痛明显。
2.口腔X线檢查: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周围可见骨质破坏及透射影。
四、诊断分析
根据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根尖周围炎。
该病主要由牙髓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根尖周围骨质破坏、
肿胀疼痛等症状。
五、治疗经过
1.口服抗生素及消炎药物治疗5天,控制感染;
2.行根管治疗,清创根管;
3.注射消炎针控制肿胀;
4.术后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加强口腔卫生。
六、出院时情况
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积极治疗,肿胀逐渐消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出院时已无明显不适。
嘱其继续口服抗生素,定期口腔检查,以预防感染反复发作。
七、体会与反思
此病例提示慢性根尖周围炎需要及时根管治疗,以避免继发感染扩大。
同时应重视牙龈卫生,定期检查。
医生诊疗态度认真负责,处理得当值得学习。
慢性根尖炎病历书写范文

慢性根尖炎病历书写范文英文回答: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is a common dental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 of the tissues surrounding the root tip of a tooth. It is usually caused by untreated dental caries or tooth decay, which allows bacteria to enter the tooth pulp and spread to the surrounding tissues.The symptoms of 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may include persistent toothache, sensitivity to hot or cold foods and drinks, swelling and tenderness in the gums, and sometimes the presence of a dental abscess. However, some patients may not experience any symptoms at all.To diagnose 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a dentistwill perform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affected tooth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This may include taking dental X-rays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the infection and to identifyany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root resorption.Treatment for 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usually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root canal therapy and antibiotics. Root canal therapy aims to remove the infected pulp and clean the root canal system, while antibiotics help to eliminate any remaining bacteria. In more severe cases, a dental abscess may need to be drained orsurgically removed.Prognosis for 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is generally good with appropriate treatment.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for patients to maintain good oral hygiene and attend regular dental check-ups to prevent recurrence of the condition.中文回答:慢性根尖炎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其特征是牙齿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和感染。
根尖脓肿病例书写案例范文

根尖脓肿病例书写案例范文A patient presented with severe pain and swelling in the root of their tooth, which was diagnosed as a periapical abscess. The patient reported that the pain had been gradually worsening over the past few days, and they were experiencing difficulty chewing and talking. The dentist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through a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recommended immediate treatment to alleviate the symptoms and prevent further complications. 患者出现了牙齿根部剧烈疼痛和肿胀,被诊断为根尖脓肿。
患者报告说疼痛在过去几天逐渐加重,他们在咀嚼和说话时感到困难。
牙医通过临床检查确认了诊断,并建议立即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防止进一步并发症。
The patient was visibly distressed by the news of having a periapical abscess and expressed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risks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dition. The dentist took the time to explain the nature of the infection, the treatment options available, and the importance of seeking immediate care. The patient was reassured that timely intervention could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infection and alleviate their discomfort. 患者对患有根尖脓肿的消息显然很苦恼,并对与该病症相关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表示关切。
根尖囊肿的保守治疗(附45例报告)

根尖囊肿的保守治疗(附45例报告)
崔秀英
【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3(16)2
【摘要】根尖囊肿的治疗历来都认为必须采用外科方法治疗,如囊肿摘除、根尖切除术、根尖刮治术,甚至拨除患牙以消除病变.自从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陆续有关于保守治疗根尖囊肿的报道.目前很多作者对根尖周外科手术都采取慎重态度,主张以根管治疗代替有较大病灶的慢性根尖周炎的根尖切除术.因保守治疗无创伤,感染机会少,病人无痛苦,操作简单,故患者易于接受.我科自1988~1991年对45例根尖囊肿进行保守治疗,并经追踪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74)
【作者】崔秀英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343
【相关文献】
1.囊肿病变范围对根尖囊肿保守治疗疗效的影响 [J], 骆东邻;朱炎;姜海鹰
2.根尖囊肿保守治疗的临床应用(附65例病例分析) [J], 屠美萍
3.对"32例根尖囊肿保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一文的商榷 [J], 史俊南;张莹
4.根尖囊肿保守治疗55例临床观察 [J], 曲源;马绿渊
5.前牙较大根尖囊肿的保存治疗(附4例报告) [J], 沈兰花;徐红滨;胡彩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尖囊肿保守治疗的临床应用(附65例病例分析)

根尖囊肿保守治疗的临床应用(附65例病例分析)
屠美萍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
【年(卷),期】2001(021)003
【摘要】目的:观察较大的根尖囊肿经保守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采用根管引流或根尖部唇侧开窗引流后,根管治疗,根管充填剂适当超填方法保守治疗根尖囊肿.结果:65例根尖囊肿治疗2年后,痊愈占63.79%、进步占31.04%、失败占5.17%.结论:单纯采用根管治疗可以治愈较大的根尖囊肿.
【总页数】2页(P147-148)
【作者】屠美萍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卫生学校附属口腔门诊部,21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临床应用的方法和策略:附25例病例分析 [J], 陈卫民;闫小梅;陈镜沛;梁盛佳;林灵
2.电视腹腔镜在妇科的临床应用(附676例病例分析) [J], 陈碧霞;黄云霞;韦光琳;葛茂华
3.根尖囊肿的保守治疗(附45例报告) [J], 崔秀英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的临床应用:附病例分析 [J], 王连青;李凡
5.旭化成ACH-10改良技术在低体重儿血液滤过中的临床应用:附8例病例分析[J], 白科;林晓娟;张琼;刘成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牙周病例展示范文(必备3篇)

患者,男,13岁,3年前因“间断鼻衄7d伴黑便1d”收入院。
化验室检查:白血球13100/mm ,血色素g/dL,血小板2万/mm,。
骨穿示:巨核细胞增生性血小板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
入院查体,双下肢及右肩34个(2 cm×2cm)(4 cm×5cm)青瘀斑,双下颌及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
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入院后采用输血、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及能量治疗。
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3年间住院治疗5次,两次病危通知,每次住院1019d,出院后一直口服强的松,每日mg之间反复调整服用,同时给予多维钙片及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2003年10月30日患者因双侧下牙自发痛伴夜间痛两周就诊,之前在当地县医院治疗两次,疼痛不缓解。
口腔检查:45髓腔开放,探牙髓敏感、有血,叩痛(++),松动Ⅲ°弱,牙龈充血水肿,牙龈沟底完整。
35叩痛(++),未及龋,松动Ⅲ°,牙龈沟底完整。
44与34松动Ⅱ°弱,无叩痛。
全口牙未及龋齿,余牙无明显松动,牙颌关系无异常,17及27萌出不全,口腔卫生较差。
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双侧下颌双尖牙区水平吸收及脱钙骨小梁。
牙片显示:45与35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2至2/3,根尖形成。
治疗:45与35分别2%利多卡因麻醉下开髓,牙髓新鲜有血,拔髓根管预备,封樟脑酚棉捻,两周后复诊诉,治疗后牙痛即缓解。
检查:轻叩痛,牙龈轻度充血,用碧兰麻与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
讨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发于儿童。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激素治疗,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与激素促成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以及增加钙磷排泄,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关,多见于儿童、绝经期妇女及老人。
本例病案从年龄上,服用药物时间长两方面均符合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至于只发生或先发生于双侧下颌双尖牙区,是否与下颌骨发育特点有关,即是否属于薄弱区,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随着钙剂的补充及生长发育,该患区能否恢复或重建牙槽骨。
根尖囊肿病历

根尖囊肿病历
个人信息:
患者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
主诉:
1. 左侧下颌疼痛,并伴有肿胀
2. 上牙冠断裂并脱落
3. 口腔溃疡
现病史:
患者于2个月前开始出现左侧下颌疼痛,并伴有肿胀。
起初感觉牙齿周围有异物感,随后出现上牙冠断裂并脱落的情况。
近1个月来,患者还出现了口腔溃疡的症状。
既往病史: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和手术史。
家族史:
无特殊。
口腔检查:
上颌左侧接近第二磨牙部位有一颗断裂且脱落的牙齿。
周边软组织肿胀,有红肿症状,并伴有疼痛感。
牙龈粘膜处可见溃疡,大小约为1 cm x 1 cm。
辅助检查:
口腔X线片显示左侧上颌第二磨牙存在根尖囊肿。
诊断:
1. 左侧上颌第二磨牙根尖囊肿
2. 上牙冠断裂并脱落
3. 口腔溃疡
治疗方案:
1. 根尖囊肿治疗:建议通过根尖手术或拔除受影响的牙齿进行治疗,以清除囊肿和防止囊肿再次形成。
2. 上牙冠修复:修复和恢复断裂的牙冠,可以选择种植牙或牙冠修复。
3. 口腔溃疡治疗:建议使用口腔药物漱口液和局部外用药物进行口腔
溃疡的治疗。
随访计划: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确保根尖囊肿没有复发并观察修复牙冠和口腔溃
疡的恢复情况。
同时,定期检查口腔卫生和进行牙齿清洁,避免进一
步感染和复发。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前牙根尖囊肿的临床分析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前牙根尖囊肿的临床分析作者:许峻瑜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4年第09期【摘要】目的:研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前牙根尖囊肿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牙根尖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进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根尖外科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术后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治疗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 、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前牙根尖囊肿患者进行显微镜下根尖外科手术,能够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前牙根尖囊肿根尖手术显微镜根尖囊肿通常由某颗病原牙引起,以上颌前部多见,影像学检查通常显示在病原牙根尖周围出现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并且有密质骨白线,主要通过进行根管治疗、根尖手术等方法治疗[1-2]。
由于根管系统解剖结构复杂,加上根管治疗器械的局限性与口腔手术操作空间狭窄,对肉眼视野下进行手术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影响,而显微镜技术能够放大手术视野,且具有较好的照明,有利于提高根管治疗效果[3]。
口腔显微镜技术不仅能够对牙髓根尖周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而且能够进行探查遗漏根管、处理钙化根管、修补穿孔与根尖手术等疑难病例,提高患牙的保存率[4]。
有研究表明,显微镜下进行根尖外科手术具有根尖定位准确、根尖切除角度小、去骨开窗小及根尖切除截面探查清晰明确等优势,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根尖外科手术[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尖区侧位牙周囊肿(附2例病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6-06-22T10:57:28.9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作者:朱越广庄秀妹刘东雄[导读] 病例2手术切口定位在相关牙的舌侧,即在囊性骨腔薄弱区开窗,以能够摘出囊肿为前提,尽最大限度减少骨质的损伤。
朱越广庄秀妹刘东雄
(中山大学张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口腔科广东广州 510288)
【摘要】报告了2例根尖区侧位牙周囊肿的诊疗过程,两例均经CBCT检查,清晰显示了上颌窦、颏孔的关系,并精准定位囊性骨腔薄弱点,从而实施了外科手术开窗摘取囊肿,并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骨质的损伤。
【关键词】侧位牙周囊肿;鉴别诊断;锥形束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46-02 侧位牙周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发育性非角化炎性囊肿(lateral periodontal cyst, LPC),见于下颌双尖牙区、次为上前牙至双尖牙区根间牙槽骨[1]。
LPC常无症状,发病年龄50~60岁,常在X-光检查中偶然发现。
其X-光特点为根间显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光透射区,并有阻射白线,直径一般10mm左右。
病理组织学特征是囊内衬有1~5层非角化上皮细胞,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鲜有炎细胞清润,是诊
断的重要依据[2]。
位于根尖区的LPC更为少见,且其X-光影像与常见的炎性根尖囊肿、根尖肉芽肿等常见病易混淆。
本文报道2例出现在根尖区的LPC,经CBCT检查,其三维影像理清了上颌窦、颏孔的关系,并精准定位囊性骨腔薄弱点,外科手术开窗摘取囊肿,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骨质的损伤。
1.病例介绍
1.1 病例1
52岁男性患者,在诊所治牙时作X-牙片检查偶然发现#13根尖区存在圆形透射性损害,该诊所医师对#13作了根管治疗。
但术后一年复查损害未愈合,转诊我医院口腔科续治。
临床检查:#13~#14根尖区颊腭侧粘膜颜色无异常,无骨性膨胀,#13~#14无叩痛,无松动,牙龈无红肿,#14作牙髓电测检查结果为活髓。
患者自带的X-根尖片显示:#13~#14根尖区存在圆形透射性损害,从#13的远中至#14的近中,边界清晰且有阻射性白线,#13根管充填佳,两牙无根尖吸收,牙根无移位。
CBCT检查,三维空间影像显示#13~#14根尖区牙槽骨囊肿,界面清晰,直径12mm,颊侧骨皮质薄至1mm,上颌窦底薄至0.8mm,#13、#14根尖一半裸露于骨囊腔。
外科手术过程:用 articaine 60.277mg,1.7ml(含肾上腺素1:100,000)局部浸润麻,分别从唇侧#12、#15牙龈缘作梯形切口,至根尖区,深达骨膜下,切开牙龈乳头包括#12~#15,翻起粘骨膜瓣,#13~#14根尖区骨面开窗,用拔牙刮匙轻柔骚刮,将囊肿取出,不刮根面。
囊肿浅黄色,囊腔骨壁光滑而质硬,生理盐水冲洗,粘骨膜瓣复位缝合。
病理组织学检查:囊内衬里大部分为1~3层方状细胞,小部分为局灶性增生达6层的鳞状上皮细胞,无角化,基底层可见透明细胞。
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鲜有炎性细胞浸润。
术后追踪:术后1年X一光根尖片检查,#12~#13原牙槽骨圆形透光区已显骨质修复,#13牙髄电测仍为活髄。
术后第二年未见有囊肿复发。
1.2 病例2
58岁男性患者在一家私人牙科诊所洁牙,作口腔景片检查偶然发现下颌双尖牙根尖区透射性圆形损害,诊所医师推荐来我院治疗。
临床检查:患者无疼痛感及胀痛感,#34~#35根尖区无压痛,粘膜颜色无异常。
患者自带的口腔全景片显示#34~#35根尖区椭圆形囊肿,边界清晰,且有明显的阻射白线,直径10x8mm,囊肿涉及,牙经电测均为活髓。
CBCT检查:三维空间影像为#34~#35根尖区牙槽骨囊肿,大小10×8mm,颊侧骨皮质完整,颏孔未受影响,舌侧骨皮质吸收薄至0.5mm。
外科手术过程:局部浸润麻,分别从舌侧#33~#16牙龈缘垂直作梯形切口,至根尖区,深达骨膜下,并相应区域的龈乳头包括#13~#16,翻起粘骨膜瓣,14~15根尖区骨面开窗,用拔牙刮匙轻柔骚刮,将囊肿完整取出。
生理盐水冲洗,粘骨膜瓣复位缝合。
术后10天拆线,伤口愈合良好,下唇无麻木,#14、#15仍为活髄。
病理组织学检查:囊肿组织已被褶叠变形,囊内衬里大部分为1一4层无角化上皮细胞。
基底层为方状细胞。
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术后追踪:术后1年患者失联。
2.讨论
LPC属于少见发育性非角化非炎性囊肿,大多数报道位于牙根之间的牙槽骨,并紧贴根面,牙根不被吸收,位于根尖区LPC更少见。
LPC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一般认为是起源于牙周中韧带的牙源性上皮剩余[3],据此推断,根尖区牙周韧带同样有存在上皮剩余的可能,因而LPC岀现在根尖区牙槽骨就不足为奇了。
治疗原则强调:完全摘出囊肿组织,切勿伤及邻接牙根以免牙髄坏死[4];尽量减少骨质损伤。
根尖区LPC的临床诊断需经综合检查谨慎作出,以免误诊为常见的牙髄感染性根尖周囊肿、肉芽肿、尖周脓肿而作不必要的根管治疗。
本文病例1曾在诊所作过#13根管治疗,其病历记录该牙为活髓,仍误诊为根尖肉芽肿。
LPC 邻接牙为活髓,而起源于牙髄感染的尖周病应为死髓,有疼痛,反复肿胀病史。
起源于牙周感染的尖周脓肿应与牙周袋相通。
因此,经谨慎子细检查,临床上不难与根尖区LPC相鉴别,但LPC确诊则需靠病理组织学[2]。
本文的两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符合公认的诊断标准:囊内上皮为非角化细胞,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无或鲜有炎性细胞。
以往多数观点认为LPC传统根尖X-光片的典型特征是圆形、边界清晰且有明显的阻射白线,并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3],但当LPC 出现在下颌双尖牙之间的根尖区域,即使显示边清界白,亦需谨慎与上颏孔相鉴别,病例2就是为此而转我院口腔科续诊。
传统的根尖X-光牙片是2维平面影像,根尖损害与颌骨窦腔、颏孔、下颌管重叠而难以辩别。
而CBCT清晰的三维空间分辨率,完全可理清囊性颌骨缺损与上颌窦、颏孔、下颌管的关系,为外科手术进路提供精准定位。
病例1手术切口定位在囊肿邻接牙的颊侧,病例2手术切口定位在相关牙的舌侧,即在囊性骨腔薄弱区开窗,以能够摘出囊肿为前提,尽最大限度减少骨质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Chaudhary S;Oreadi D.A clinico- pathologic correlation. Diagnosis. Lateral periodontal cyst.[J] Mass Dent Soc.2013, 62(2) :38-41
[2] Preethi Balan;Subhas G Babu;Shishir Shetty;Deepa Dsouza;Lateral Periodontal Cyst: A Report of Two Cases with Varying Clinico-Radiological Features.[J]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pathology.2012,1(1):41-44.
[3] Farina;VH;Brandao;AA;Almeida;JD;Cabral;LA.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features of botryoid odontogenic cyst: a case report. [J]J Med Case Rep.2010,4(3) :260
[4] Govil S;Gupta V;Misra N;Misra P. Bilateral lateral periodontal cyst. [J]BMJ Case Rep.2013,20(13):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