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四 有智有勇古典小说欣赏
水浒传智勇双全的英雄传说

水浒传智勇双全的英雄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水浒传》。
这部小说以108位英雄豪杰的故事为主线,描写了智勇双全的英雄们在困境中奋起反抗的壮举。
他们以独特的勇气和智慧,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枷锁,成为了人们传颂的英雄。
这些英雄的形象在民间文化中传承至今,成为人们追求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水浒传》中的智勇英雄。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智勇双全的宋江。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过人的勇气,成功地带领108位英雄,组成了著名的“义军”。
宋江在受到北方的“靖王府”的压迫时,并没有愤怒或绝望,而是以机智的头脑,瞬间找到了应对之策。
他联合其他英雄,用智谋解决了许多难题,并成功地抵抗了对手的压力。
宋江的智慧帮助他们找到了斗争的方向并赢得了胜利。
除了宋江,还有其他许多在《水浒传》中展现出智勇双全的英雄。
例如,卢俊义和吴用,他们一方面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又精通智谋,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坚固的城池和迷惑对手的方法,成功地抵抗了敌人的进攻。
其次,让我们看看《水浒传》中的英雄传说是如何体现勇气的。
在这部小说中,每个英雄的传说都与勇气紧密相连。
他们面临各种困境时,能够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林冲。
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林冲在《水浒传》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勇气。
在战场上,他率领着兄弟们与敌人激战,总是冲锋在前。
即使被困在悬崖边,也毫不畏惧地与对手战斗到底。
林冲的勇气激发了其他英雄的斗志,使他们得以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此外,《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其他英雄也展现了勇气的传奇。
比如,鲁智深,他体格强壮,勇猛异常,无论是与敌人搏斗还是面对困境,他都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
另一个例子是武松,他以其勇猛无畏而闻名,在面对猛虎时可谓是左右开弓,无往而不胜。
综上所述,《水浒传》中智勇双全的英雄传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英雄既有智慧,又有勇气,在困境中展现出非凡的气概。
他们敢于挑战封建社会的不公和压迫,勇敢地站在正义一方。
中国古典小说欣赏

四、明清小说欣赏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 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 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 、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 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 斗争的悲壮画卷。
第 14 页
四、明清小说欣赏
第 15 页
宋代比较有名的话本有《错斩崔宁 》《碾玉观音》《大宋宣和遗事》《大 唐三藏取经诗话》《武王伐纣平话》《 七国春秋平话》等。
一、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四)明清小说
第9 页
1.明代小说
明代小说主要包括白话短篇小说和章回体小说。明代小说的创作特点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文 人加工整理,发展到了由作家独立创作。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 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 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 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 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13 页
三、唐传奇欣赏
《柳毅传》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李朝威(约766—820),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约中唐时(公 元759年)肃宗乾元中前后在世。著有传奇作品《柳毅传》(收入《太平广记》419卷)行于世,现仅存 《柳毅传》和《柳参军传》两篇。
一、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四)明清小说
2.清代小说
清代小说主要包括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清末出现 的一个流派——谴责小说。
短篇小说成就最高的是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受到清末政治极端腐败、社会进入大变革时期的影 响,晚清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即李伯元的《官场现形 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 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古代小说中的英雄形象

古代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在古代小说中,英雄形象是广受瞩目的存在。
英雄形象通常是勇敢、正直、智慧,并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人物。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
通过对古代小说中的英雄形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价值观和社会道德。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代小说中的英雄形象。
一、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在古代小说中,有许多英雄形象展示了智勇双全的特点。
他们不仅拥有过人的勇气和武力,而且还具备睿智的头脑和出色的智慧。
在《水浒传》中,宋江就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英雄形象。
他不仅有出色的武艺,还有超人的智慧,能够瞬间制定对策,解决各种难题。
这种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并成为了古代小说中常见的形象之一。
二、忠诚坚定的英雄形象忠诚是一个英雄形象必备的品质。
在古代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英雄们为了国家、家族、朋友或是自己心目中的正义,毫不犹豫地付出一切。
他们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勇往直前,无畏艰险。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一个忠诚坚定的英雄形象。
他舍弃了自己的仙福,毅然踏上了保护唐僧取经之路,他的忠诚和坚定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三、慈悲仁爱的英雄形象在古代小说中,英雄形象不仅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出色的智慧,还常常展现出慈悲、仁爱的品质。
他们心怀悲悯,关心他人,热爱生命。
他们帮助弱者,扶持孤儿,给予别人爱和关怀。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一个充满慈悲仁爱的英雄形象。
他对身边的人始终保持着关切和同情心,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这种仁爱的品质使英雄形象更加符合道德的期待。
四、自我超越的英雄形象古代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常常通过自我超越来展现他们的价值。
他们努力克服自己内心的困惑和欲望,超越自己的局限,追求更高尚的目标。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英雄形象。
他在追求纯洁爱情的同时,也在修行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境界。
这种追求至高目标的奋斗精神,给予人们勇气和力量。
三国演义的智与勇

三国演义的智与勇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历史小说的瑰宝之一。
这部作品以描绘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生死存亡、智勇较量为主要线索,深受读者的喜爱。
作品中的智与勇成为了人们探讨的焦点,本文将从智谋与勇武两个方面来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智与勇。
一、智谋篇三国演义中,各个角色通过自身的智慧展现出了卓越的谋略。
其中,刘备、曹操、孙权等人都是智谋过人的代表。
刘备作为主角,其深思熟虑的智谋成为他们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
他在赤壁之战中,利用东风之势成功击败曹操,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而在定军山之战中,他巧妙地将火攻的计策用于实战,成功破解了敌军的包围,取得了重大胜利。
曹操则是另外一个智谋过人的角色。
他善于用兵,善于识人,长于用计谋,周密细致的思考帮助他在乱世中屡次脱颖而出。
他在赤壁之战前,预感到诸葛亮可能利用东风之势进行袭击,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展现了自己的智慧。
他在华容道的战斗中,巧妙地运用计谋,成功俘获了刘备,表现出了他娴熟的智谋。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角色,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他在赤壁之战后,巧妙地利用陆逊的计策,将刘备击退,保卫了自己的领土。
他在长坂坡之战中,利用计谋保护刘备,并诱使曹操自行退兵,展现了自己的智勇双全。
二、勇武篇在战乱连绵的三国时期,勇武成为了英雄们生存的必备条件。
作品中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是代表性的勇武角色。
关羽作为刘备的 sworn brothers (义兄弟),他的忠诚和勇敢受到了普遍的称赞。
他勇猛无敌的战斗力成为了刘备麾下的铁壁。
在长沙之战中,他在敌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斩杀了敌方的首领黄祖,大大提升了刘备军的士气。
他在赤壁之战中,单枪匹马地冲入朝阳船,舍己为人,不畏艰险,表现出了他的勇武之志。
张飞作为刘备的 sworn brothers ,他的勇猛果敢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霸气和顽强精神使得刘备的部下无人能敌。
在长坂坡之战中,他奋不顾身地与曹军作战,直到最后一刻都坚守阵地,为刘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国演义的智勇双全与大义

三国演义的智勇双全与大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是一部无人不知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历史背景为基础,以三国时期的各类英雄人物为主线,展现了智勇双全与大义的主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与大义的表现。
一、智勇双全的个人英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曹操、刘备等英雄人物以其过人的智慧和勇武才能让人赞叹不已。
以诸葛亮为例,他被称为“卧龙”,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
诸葛亮聪明智慧,机智过人,在许多关键时刻以出奇制胜策略指导刘备取得了胜利。
与诸葛亮齐名的曹操虽为敌人,但同样展现了智勇双全的形象。
曹操智谋出众,兵法高妙,一方面以智取天下的计谋巩固了势力,一方面用威武雄猛的武力战胜敌人。
这些英雄人物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佩。
二、大义的彰显除了智勇双全之外,三国演义也非常强调大义的重要性。
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都以正义之心行事,追求的是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安宁。
刘备坚持仁政,深得民心,以其仁义道德的形象成为“桃园三兄弟”的精神领袖。
曹操虽以权谋为主,但也致力于打击豪强,平定群雄,实现国家的统一。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大义的重要性,彰显了圣人之风。
三、智勇双全与大义结合之处在《三国演义》中,智勇双全与大义的结合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在实现大义的过程中,智谋和勇气才能得以充分展现。
在战争和政治的斗争中,英雄们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勇气和义气支撑,才能克服艰难困苦,取得最后的胜利。
例如,诸葛亮与刘备共同坚持了“平定南中”的策略,以智谋赢得南中人民的信任,以义气感召百姓与之共同抵抗外敌。
这种智勇双全的结合体现了英雄人物对大义的追求。
四、智勇双全与大义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与大义不仅是对那个时代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对当今社会的深刻启示。
在现代社会,人们也需要智勇双全与大义,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同时具备智慧和勇气,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实现个人的价值。
解读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

解读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精彩的故事情节闻名于世。
在这部史诗般的小说中,智勇双全的角色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既具备智慧,能够策划谋略,又有勇气,敢于冲锋陷阵。
本文将从关键人物角度出发,解读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现象。
1. 谋略者之智勇双全1.1 孔明谋略胜于曹操《三国演义》中,刘备麾下著名谋士诸葛亮被赋予了智勇双全的形象。
他制定了以木牛流马为核心的奇巧兵器,替刘备出谋划策,提供了《空城计》、《草船借箭》等脍炙人口的计谋。
与曹操相比,诸葛亮备受追捧。
1.2 孙权灵活运用智勇另一个智勇双全的角色是江东孙吴的统帅孙权。
他在战争中展现了过人的智谋和决断力,特别是与刘备、曹操的较量中,孙权运筹帷幄,不落下风。
例如,他在赤壁之战中利用火攻战胜曹操,显示了他的战略智慧和勇气。
1.3 刘备的包容和勇敢诸葛亮和孙权并非三国时期唯一的智勇双全者,刘备同样在智勇双全的角色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不仅才智过人,在政治决策和战争策略中表现出众,更重要的是,他展现了包容和勇敢的品质。
他的宽厚包容使得他能够吸引和团结各方势力,而勇敢的战斗精神使得他能够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实现自己的抱负。
2. 智勇双全的价值观2.1 以智取胜的智勇在三国演义中,智勇双全的角色所展现的价值观是以智取胜。
他们通过善于分析形势、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谋略,以智慧战胜对手。
这种强调智慧的价值观提醒了读者,智慧的力量有时候胜过武力。
2.2 勇武背后的智慧智勇双全的角色同样也强调智慧和勇气的统一。
他们在战斗中展现了过人的勇气,敢于冒险冲锋陷阵,但这种勇气并非盲目勇敢,而是建立在对敌人、战场和局势的准确判断以及正确策略的基础之上。
3. 智勇双全的影响力3.1 对战争策略的启示智勇双全的角色在三国演义中对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们的谋略和战术被许多军事领导者所学习和借鉴,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对领导者品质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智勇双全角色也对领导者的品质提供了启示。
古代文学中的智慧与勇气

古代文学中的智慧与勇气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经久不衰地传承至今。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力量。
智慧与勇气是人类在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品质,它们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共同构筑了古代文学的精髓。
古代文学中的智慧表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它体现在人物的聪明才智上。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聪明机智,他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处理各种矛盾和纷争。
其次,智慧还表现在人物的智谋和计谋上。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计策帮助刘备一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最后,智慧还表现在人物的思考和洞察力上。
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体现了他的深思熟虑和对人性的洞察,使得他的智慧得以传世。
与智慧相辅相成的是勇气。
在古代文学中,勇气是人物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所展现的品质。
这种勇气有时是指英勇无畏的勇敢,如《水浒传》中的宋江等英雄人物,他们勇猛无敌,舍生忘死,为正义而战。
有时勇气也可以是指坚定不移的勇敢,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在取经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无论是英勇无畏还是坚定不移,勇气都是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智慧与勇气的结合,使得古代文学中的人物更加鲜活和生动。
他们不仅仅是纸上的人物,更是具有灵魂和血肉的存在。
智慧和勇气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取得胜利。
正是因为有了智慧和勇气,古代文学中的人物才能够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
除了个体人物的智慧和勇气,古代文学中也蕴含着智慧和勇气的普世价值。
智慧和勇气是人类面对生活中各种困境和挑战时所需要的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智慧和勇气去应对。
正是因为古代文学中的人物展现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使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加勇敢和智慧地面对困境和挑战。
智慧与勇气是古代文学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它们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古代文学的精髓。
三国演义英雄之战智勇双全的传世之作

三国演义英雄之战智勇双全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撰写,成书于14世纪。
这部文学巨著以战争、策略和英雄人物为核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之间的阳谋斗智,勇猛善战的故事,被誉为智勇双全的传世之作。
《三国演义》通过对于那个时代人物的塑造和事件的描写,展现出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刘备。
刘备是汉室宗亲,为了复兴汉朝,他带着两位忠心耿耿的义兄弟关羽、张飞,以及一群忠心事主,在一次次逆境中,战胜了种种困难。
他既有着聪明智慧,善于策划谋略,又能亲身上阵,才智和勇武并重,展现出了智勇双全的传世之作。
此外,张郃也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代表性的智勇双全英雄。
张郃原为曹操麾下的猛将,后被刘备所获。
在刘备势力薄弱的时候,曹操派遣张郃带领大军围攻刘备,而张郃却独自进入刘备军营,表示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并劝说刘备与自己结盟,刘备深受感动并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后张郃投奔刘备,并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
张郃的智勇双全,使得他在三国演义中成为备受尊敬和敬仰的英雄人物。
除了刘备和张郃,通过《三国演义》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诸如诸葛亮、赵云等智勇双全的英雄。
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以其聪明才智、出色的谋略和智勇双全的本领,为刘备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其最著名的战绩是草船借箭和七擒七纵曹操,展现出了智勇双全的传世之作。
赵云则是刘备的忠诚武将,英勇无畏,战胜了无数敌人。
他的英勇和智慧都体现在他的种种战争策略中。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展现了三国英雄豪杰之间智慧和勇气的传世之作。
通过对于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描述,读者可以看到智勇双全的传世之作。
不仅仅是刘备、张郃、诸葛亮和赵云,还有许多其他的英雄人物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智勇双全的特点。
这些英雄们以其过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塑造了一个威武雄壮的三国时代的画卷,使《三国演义》成为智勇双全的传世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單元四有智有勇──古典小說欣賞
甲第七課孫悟空三借芭蕉扇
一從課文中選出適當的詞語,填在________上。
1 這場山火焚燒了五天五夜仍沒有的迹象。
2 兩年前爺爺退休了,從此過着的生活。
3 回鄉途中,我見到路旁一大片已熟了。
4 即使他跪下來哀求綁匪,對方也無動於衷。
5 沙漠的天氣難當,並非常人能忍受得了。
二利用提供的詞語寫成「……不但不……反而……」的句式。
1 不聽別人的勸告變本加厲
2 釣魚活動不沉悶趣味無窮
3 出身貧苦家庭的他不怨天尤人自強不息
4 雖然我得罪了他,他不怪罪我好言相向
5 老師授課期間,他不專心聽講遞紙條給鄰座同學
三仔細閱讀下列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哪吒闖大禍
哪吒在九灣河遇上龍王三太子敖丙,二人打起架來,敖丙不敵,被哪吒的乾坤圈打至現了原形。
哪吒一時貪玩,抽了敖丙的龍筋,準備拿回家給父親當皮帶。
龍王知道兒子死了,傷心不已,誓言要報復。
他變了人形,找到哪吒家裏來,要哪吒的父親李靖交出兒子。
李靖把
哪吒叫到堂前責問,查明確有其事,龍王聲言要到玉帝那裏告狀,請玉帝發落。
李靖聽了又急又氣,這可是累及全家的事,怎麼辦才好?哪吒見父親如此憂心,便去找師父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教他先到天宮截住龍王,不讓他見到玉帝。
哪吒在天宮遇上龍王,少年氣盛的哪吒與龍王開戰,一頓拳頭,把龍王打得趴在地上,哪吒還不心息,揭開龍王的外衣,拔下他肋上的龍鱗,痛得龍王在地上打滾求饒。
哪吒又將龍王變成一條小蛇,裝在袋裏帶回家。
哪吒回到家裏,想向父親大大地炫耀一番,便把小蛇丟在地上,龍王現了原形,一見李靖,便惡狠狠地說:「李靖,你看你教出一個怎樣的兒子,我要聯同四海龍王一齊求玉帝作主,以報今日之仇!」說完,化成清風而去。
1 哪吒犯了甚麼過錯呢?在適當的裏打。
無故打死龍王三太子敖丙。
向龍王道歉,逃往師父處希望逃避責任。
在天宮與龍王大打出手。
回到家裏仍不知錯,向父親炫耀自己的武功。
2你認為哪吒的哪個錯誤最嚴重?為甚麼?
3哪吒的行為反映他怎樣的性格呢?
4 文章題目「闖」應作哪一個解釋,試圈出來。
A 猛衝
B 惹上 C經歷
單元四有智有勇──古典小說欣賞
甲第八課草船借箭
一從課文中選出適當的詞語,填在____上。
1 首批解放軍進駐香港時,民眾夾道搖旗。
2 星期天,老師同學們到香港公園觀鳥。
3 「前面有,不可輕舉妄動。
」一名軍官吩咐
士兵說。
4 遇到風浪的船隻,因不了海浪的襲擊而翻沉了。
5 維多利亞港海面上着大霧,連對岸的景色也看不清楚。
二從下列詞語中選出適當的動詞,填在____上。
1 表示動作行為:
2 表示心理活動:
3 表示發展變化:
三用「倘若……怎麼……」的句式造句。
1倘若演唱會門票售罄了,
2 倘若電梯壞了,
3 倘若,我怎麼
四以下是一些兵家的計謀,選出正確的答案填在()內。
1此計的用法:己方雖然空虛,卻故意做出不加防守的樣子,使敵方難辨虛實。
()
2此計的用法:通過偽裝以擺脫敵人或轉移陣地,使己方脫離險境而敵方未能及時發覺。
()
3此計的用法:靜觀事態的變化,讓敵方因內部矛盾而自相殘殺,坐收漁人之利()
4計的用法:消滅敵人的首領,使其失去指揮,從而削弱敵軍的力量。
()
5此計的用法:先讓敵方獲取小利,嘗一點甜頭,再引對方吃大虧。
()
參考答案
單元四
第七課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甲)
一 1 熄滅 2 安樂 3 莊稼 4 饒命 5
酷熱
二 1 他不但不聽別人的勸告,反而變本加厲。
2 釣魚活動不但不沉悶,反而趣味無窮。
3 出身貧苦家庭的他不但不怨天尤人,反而自強不息。
4 雖然我得罪了他,他不但不怪罪我,反而好言相向。
5 老師授課期間,他不但不專心聽講,反而遞紙條給鄰座同學。
三 1 () 無故打死龍王三太子敖丙。
( ) 向龍王道歉,逃往師父處希望逃避責任。
() 在天宮與龍王大打出手。
() 回到家裡仍不知錯,向父親炫耀自己的武功。
2 學生自由發揮。
3 哪吒的行為反映他是一個性格衝動,不顧後果,不肯承擔責任,不理別人感受的人。
(答案僅供參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4 B
第八課草船借箭(甲)
一 1 吶喊 2 率領 3 埋伏 4 抵抗 5
瀰漫
二 1 走、拉、收集、抵抗
2 想念、喜歡、同情、感激
3 生長、衰落、失去、下降
三 1 我們怎麼看表演呢?
2 我們怎麼逃生呢?
3 測驗不及格,
回去告訴媽媽呢?(答案僅供參考)
四 1 空城計 2 金蟬脫殼 3 隔岸觀火
4 擒賊擒王
5 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