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古典小说
学术主张浅谈古典文学名著阅读的策略与方法——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

学术主张浅谈古典⽂学名著阅读的策略与⽅法——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李勇摘要本论⽂以古典⽂学名著《西游记》为例,探讨了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策略与⽅法问题,通过跳读、批注、推想、图像化、⽐较、戏剧、读写结合等阅读策略与⽅法,引导学⽣开展整本书阅读,带领学⽣进⼊⼴阔的阅读空间,掌握了阅读要领,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收获阅读的快乐与幸福。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古典名著;阅读策略新课程改⾰以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已然成为⽼师、家长、学⽣,乃⾄全社会的共识。
阅读作为⼀种个性化的⾏为,需不需要教,⼀直以来存在争议。
《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教学的总⽬标与内容中提到:具有独⽴阅读的能⼒,学会运⽤多种阅读⽅法。
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与交流的机会,营造⼈⼈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独有偶,教育家叶圣陶先⽣也曾说:“阅读⼀事的本⾝,教师没有给⼀点⼉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
”阅读虽然是⼀个个性化的⾏为,但他是有技巧、有⽅法可循的。
教师的作⽤,不仅仅局限于组织学⽣连滚带爬地阅读,更应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地慢下来,教给学⽣阅读的策略和⽅法。
本着这⼀指导思想,笔者在教学⼈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近中国古典⽂学名著”单元时,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积极激发学⽣的阅读兴趣,由《猴王出世》⼀课引导学⽣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整本书,在班级共读的过程中摸索前⾏,探索出⼀点古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与⽅法。
⼀、在跳读的过程中持续保持阅读的兴趣整本书阅读,兴趣为上。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学四⼤名著之⼀,是⼀部古代⽩话⼩说,语⾔⽂字上与我们使⽤的⽩话⽂有较⼤差异,⼩学⽣读起来可能有⼀定障碍。
为了消除这个障碍,我们在选择阅读版本的时候,就选择了封⾯上标明了“注⾳解词释意,⽆障碍读原著”的版本。
⽐如书中“⽆已”这个词,对我们今天的孩⼦来说就⽐较陌⽣,⽽这样的版本在⽂中就已经注释了“⽆已”就是“不得已”的意思。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案(5)

1. 读回目,知文体特点。 (1)教师导读:请大家翻开书,浏览目录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共有 100 回。每一回都有一个题目,我们称它为 “回目”。回目在形式上是一个工整的对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课件出示“小贴士”) 课件出示 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小说。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 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2. 读回目,览全书概要。 (1)提问:《西游记》这 100 回是怎么连起来串成一个长篇故事的呢? (2)介绍:第 1~7 回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第 8~12 回讲取经缘由;第 13~100 回讲西行取经。 3. 读回目,猜故事内容。 (1)课件出示“小贴士”。 课件出示 我很喜欢读每一回的“回目”,只要看一下这些回目,就可以猜出这一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猜故事。 课件依次出示回目,指名猜一猜:每一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猊
(4)理解词语:文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你们能猜猜“嗛眼、淬下、乜乜些些、狻猊”的意思吗? 指名猜测词语的意思,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猜测出来的? (5)思考:孙悟空和牛魔王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引导:孙悟空是怎么变的?牛魔王是怎么变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分角色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7)发现写法:孙悟空神通广大,牛魔王也变化多端。他俩的斗法场面扣人心弦,动人心魄,作者 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学生交流) 3. 引导比较:读原著和看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你们还想继续读吗? 4. 联结文段。 引导:这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的一个片段。现在我们来读读“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片段。 (1)课件出示文段,指名读。 课件出示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 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 ①提问预测:孙悟空为何把铁扇公主称作嫂嫂? ②阅读验证。 课件出示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 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 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 ③提问预测:既然有兄弟之亲,铁扇公主为何不肯借芭蕉扇? ④阅读验证。 课件出示
《水浒传》阅读指导

《水浒传》阅读指导作者:韩井翠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9期古典小说《水浒传》由于篇幅较长,涉及人物较多,因此,中学生阅读起来比较难。
为了帮助中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细化了解人物形象,以及深入理解主题、欣赏作品价值,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阅读指导。
一、阅读“热身”,看文体,走近作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
少则十几回,多则百余回。
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
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这类小说段落整齐,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便于读者间歇阅读。
故其形式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普遍采用。
《水浒传》的作者现在一般认为是施耐庵,罗贯中可能对小说又做了进一步加工。
施耐庵生平不详,没有什么可靠的历史记载,相传他是元末明初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
据说在元末中过进士,在钱塘(今杭州)做过官,后归隐创作《水浒传》。
阅读“热身”重在引路,在阅读初始培养学生的阅读框架思路和阅读习惯。
二、阅读入境,书中人物书外音,细看内容,进入时代,品生活《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描写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梁山英雄的反抗斗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宋江等梁山人物形象。
歌颂了梁山英雄的反抗精神和优秀品质,歌颂了梁山泊的农民革命政权,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阅读入境可针对内容进行提示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可通过名家分析掌握重点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也可根据内容提出探索性问题,把“读”与“思”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阅读提升,“千手观音”变化中看个性,欣赏独特的艺术特色《水浒传》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这正是这部小说几百年来一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重要原因。
阅读西游记的方法

阅读西游记的方法
如何阅读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古典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许多人都希望阅读这部古老的文学作品,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阅读西游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阅读西游记的方法。
第一步,了解西游记的剧情背景。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它描述了孙悟空等众多神仙和孙悟空一同出发西天取经的历险故事。
孙悟空在路上招惹了许多妖怪,最终与妖怪们大战,战胜了妖怪,取得了真经,把真经带回天庭,最终成功取得了真经。
了解这一剧情背景,对于理解西游记的剧情有很大帮助。
第二步,了解西游记的主要人物。
西游记中有许多神仙和妖怪,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孙悟空,他是一个勇猛的猴子,在西游记中他是一个勇敢、聪明、机智、幽默的英雄。
另外,西游记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物,如玉皇大帝、唐僧、白龙马、火焰精等。
了解这些人物,有助于理解西游记的剧情。
第三步,了解西游记的典故。
西游记中有许多熟悉的典故,比如“九九八十一难”、“紫霞仙子”、“观音菩萨”、“火焰山”等。
了解这些典故的背景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游记的剧情。
第四步,了解西游记的文化内涵。
西游记有许多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既描写了精彩的历险故事,又夹杂着许多哲理思想。
它不但反映了古代民间的信仰,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价值观念,如勤奋、诚信、友善等。
阅读西游记,不仅可以欣赏精彩的历险故事,还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阅读西游记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根据以上的步骤,更好地阅读西游记,体会西游记的精髓。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目标1.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
2.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3.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
2.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策略1.用精读、略读、跳读、猜读、浏览、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精彩故事,品味语言文字。
2.迁移运用整本书阅读策略:预测、联结、统整、视觉化、比较。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学生感知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以及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
▶教学课时机动第1课时(读前指导课)▶课时目标1.对阅读《西游记》产生兴趣,了解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
2.初步感知《西游记》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
3.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走近西游故事1.教师引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鲁莽刚猛的李逵、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本学期的“快乐读书吧”中,我们将继续漫步在中国古典名著的长廊中,走近这些人物,品读更多的精彩故事。
2.走近《西游记》。
(1)出示《猴王出世》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选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2)简要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3)介绍《西游记》。
(课件出示《西游记》的相关介绍)(4)引导交流:《西游记》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5)教师小结:漫漫取经路上,有妖魔鬼怪,有刀山火海,也有师徒四人坚定的背影和永不停歇的脚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西游记》原著,随着唐僧师徒的脚步,体验险境迭出的取经之旅。
【设计意图】遵循教材的编排思路,紧扣单元课文顺势导入古典名著这一阅读主题,通过作者及作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水浒传》导读课件古典小说的阅读-名著《水浒传》导读知识清单专题探究真题演练

了解艺术手法
《水浒传》中的“三复情节”
《三打祝家庄》中的“三复” 1、一打祝家庄,杨林被擒,梁山人马迷路, 幸亏石秀 赶到说出暗记, 花荣射暗号灯,人马才得退出。故事 再起波折。 2、宋江二打祝家庄,虽然从李家庄处得知重要信息。 最后仍然失利,但活捉了扈家庄的女将扈三娘,瓦解了 祝家庄的同盟军。 3、第三次攻打祝家庄, 利用新来投寨入伙的孙立和家 人亲戚打入祝家庄作内应,里应外合,最后攻破祝家庄 。
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目标一
把握 题材特点
把握题材特点
《水浒传》:英雄传奇
1、是在几百年民间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完成的,有明显的“说 书人”的痕迹,具有英雄传奇的特点。 2、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立意构思,展现宏大的社会历史 背景。
把握题材特点
《水浒传》的作者争议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 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 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英雄传奇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 义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奇书,为“造反者”树 碑立传。全书主要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 山好汉们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渲染他们豪 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记述了他们从起 义到兴盛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小说成功地塑造 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性格鲜明 的人物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 状况。
张士诚反抗元朝统治时,施耐庵曾参与, 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选择隐居,并专心于 《江湖豪客传》的创作。。
把握题材特点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的话本《大宋宣和遗事》, 其中描述了宋江、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 水浒传》的故事梗概。
如何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如何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古典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珍品,读者们常常被它们深深吸引。
但是,由于文字古雅,思维深刻,有时抽象难懂,容易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阅读古典名著需要一些特别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技巧。
第一步:了解时代背景古典名著是写在古代的,它们的背景、文化和价值观念都和我们今天有所不同。
因此,在开始阅读之前,必须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深层意义。
例如,如果您打算读《红楼梦》,您应该了解清朝的婚姻制度、小说文化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等。
第二步:抓住主题古典名著的主题,往往是作者想要发送给读者的核心信息。
读者需要仔细研究小说或诗篇中的主题,以理解它们表达了什么思想或价值观。
例如,《西游记》的主题是“佛教的智慧”,《红楼梦》的主题是“封建家庭的堕落”。
第三步:深入研究人物人物是古典名著的主要载体,它们的心理描写和性格特征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文化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举止、语言思维、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对话等方面,深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探究它们的角色以及影响力。
第四步:重视语言古典名著言简意赅,言之有物,诗情画意,极具韵律感;又有些无畏深思,头绪芜杂。
读者应该重视其中的词语、短语和演讲内容,并注意到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了解并欣赏它们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五步:结合其他作品和相关背景很多古典名著都和历史、文化、宗教和哲学有很大的关联。
因此,读者可以通过研究相关事件和时代的背景,来进一步理解小说或诗篇中的文化内涵。
同时,结合其他的作品,对古典名著进行比较、对应或相互启迪。
总之,阅读古典名著需要深入了解时代背景,抓住主题,注重人物描写和语言节奏,在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作品内在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为我们今天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深刻的启示。
古典讽刺小说“四步阅读法”

古典讽刺小说“四步阅读法”作者:孙婷婷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20年第10期讽刺文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典文学中有不少优秀作品。
讽刺类作品往往运用多种讽刺手法,或揭露虚伪,或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阅读这类作品,只有把握它们的特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讽刺小说,也是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
根据古典讽刺类作品的特点,阅读这类作品,我们可以从了解基本信息、把握讽刺对象、品析讽刺笔法、体会批判精神四个步骤人手。
下面以阅读《儒林外史》为例,谈谈如何分四步阅读古典讽刺类作品。
第一步:了解基本信息一般来说,阅读一本书,要先了解这本书的作者信息、创作背景、作品概况等内容。
阅读《儒林外史》时,我们可以以了解作者吴敬梓的生平信息为重点,自然地串起他生活的社会背景,并通过其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创作目的和作品主要讽刺的对象,这样做省时省力。
吴敬梓出身于名门望族,到了他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家境逐渐败落。
吴敬梓少时刻苦读书,热衷科举,22岁中秀才,后科场失意,36岁后弃绝科举功名。
他移居南京,广泛交友,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从吴敬梓的这些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家境的败落和科考的失意,让他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和“儒林”的丑恶,这些也是《儒林外史》讽刺、鞭挞的主要内容。
可见,了解作者的生平,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主要内容等丰富的信息,为具体阅读作品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步:把握讽刺对象有了第一步的阅读基础,我们大致把握住了这本书的讽刺对象。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分类梳理,具体把握作品的讽刺对象。
《儒林外史》中人物众多,如果以对待科举功名的态度为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沉迷于科举、热衷功名利禄的人,如周进、范进、匡超人等;另一类是厌弃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他们视功名如粪土,如王冕、杜少卿、庄征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