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人物鉴赏

合集下载

明清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明清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明清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明清古典小说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唐朝至清朝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

小说作为一种文艺形式,讲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既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又反映了人性的普遍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明清古典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

第一,闲云野鹤的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闲云野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形象。

他们一般是隐士、道士或者儒者,背负着一定的使命或者宗旨,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他们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品读经文、炼丹修道、赏景闲逛等活动中,是文人雅士文化的代表。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敷、贾珠等,就是闲云野鹤的代表性形象。

第二,英雄侠客的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英雄侠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们往往身怀绝技,出类拔萃,以义气和忠诚为己任。

他们通常站在弱者一边,为正义而战,被人称为“侠客”。

在小说中,他们往往表现出不畏艰险的精神,有着高大、坚毅的形象,比如《三侠五义》中的宋大仁、吴三桂,以及《水浒传》中的宋江、李逵等。

第三,神仙魔怪的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神仙魔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形象。

他们往往具有神奇的能力和力量,有时是善良的仙女或仙子,有时是邪恶的妖魔。

在小说中,这些仙女和妖怪往往代表了某种离奇的力量或者人性中的某些向往。

比如,《封神演义》中的女娲、姜子牙,以及《聊斋志异》中的鲛人、妖精等。

第四,家族皇亲的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家族皇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们往往有着高贵、威严、权势的形象,通常是一代代的皇帝、王子、大臣。

在小说中,他们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和政治背景,反映了晚明清代社会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标准。

比如,《康熙大帝》中的康熙、四爷、八爷,以及《红楼梦》中的贾母、贾宝玉等。

第五,妇女形象。

在明清小说中,妇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她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承载着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在小说中,她们通常被描述为贤淑美好的女性,有着高尚的情操和文化素养。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服饰文化赏析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服饰文化赏析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服饰文化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其中展现了丰富的服饰文化。

在古代社会,服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能够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和性格等方面,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时代风貌。

下面将主要人物的服饰进行赏析。

1. 宝玉宝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在小说中穿着华丽的服装,彰显出他的富贵身份。

在小说中,宝玉经常穿着宝蓝色的衣服,并配上珠宝、玉佩等装饰品。

宝玉的服装不仅彰显他的身份,还反映出他的柔弱、清纯的性格特点,与他的名字相符。

2. 黛玉黛玉是一个神秘的女孩,她的服装也是富有魅力的。

她穿着黑色的衣服,身上没有多余的装饰,但是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黑色在古代常被用来表示忧郁、沉闷,这符合黛玉的性格特点,外表深沉内心寂寞。

此外,她经常戴着银制的发饰和玉佩,表现出她高贵的身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 袭人袭人是一个常年服侍贾母的丫鬟,她的服装体现了她的质朴和朴素。

她穿着淡色的衣服,很少佩戴任何的饰品。

这种朴素的穿衣风格表现出袭人的温和和节俭的性格特点。

此外,袭人经常用丝绸和棉布制成的手工打造的衣服,体现出她的劳动和勤劳的精神。

4. 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优雅、高贵的人物,她的服装表现出她的身份和气质特点。

她的衣服通常是白色、粉色和浅紫色等柔和的颜色,配以珠宝和锦绣,体现出她的高雅和品位。

同时,薛宝钗经常穿着绫罗绸缎制成的衣服,这种质地珍贵的纺织品反映出她的富有和地位。

总之,《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体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时代风貌,是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

它们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底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古典小说,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深邃的人文精神。

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成为了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一、英雄形象:忠义与智慧的化身古典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以忠义和智慧为核心特质。

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他以其过人的武艺、坚定的忠义和不屈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武圣”。

关羽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古代武士的英勇与豪迈,更彰显了忠义这一传统道德观念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再如《水浒传》中的宋江,他以智勇双全、仁义厚道著称,虽出身草莽,却心怀天下,最终成为梁山好汉的领袖。

宋江的形象,展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智慧与胸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

二、女性形象:柔情与坚韧的并存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同样丰富多彩,她们或柔情似水,或坚韧不拔,为文学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以其超凡脱俗的才情、敏感细腻的情感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古代文学中最为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林黛玉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柔情与美丽,更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与压迫。

再如《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她以其慈悲为怀、智慧无边的形象,成为了古代文学中女性智慧与善良的化身。

观音菩萨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女性在社会与宗教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三、反派形象:复杂与多维的呈现古典小说中的反派形象,往往并非单一的恶,而是具有复杂多维的性格特征。

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虽被描绘为奸雄,但其政治才能、军事谋略以及文学造诣均非同一般,使得其形象充满了争议与魅力。

曹操的形象,展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权谋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

再如《水浒传》中的高俅,他以其阴险狡诈、残忍无情的形象,成为了古代文学中典型的反派人物。

高俅的形象,不仅揭示了封建官僚的腐败与残暴,也激发了读者对于正义与公平的追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而被翻牌成电视剧就有几个版本,相信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给朋友们留下了极为深刻之印象,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先生,阴险狡诈的曹操等。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那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典型代表。

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刘备: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关羽: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张飞: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赵云: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孙权: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周瑜: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吕布: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曹操: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马谡: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司马懿: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赏析《红楼梦》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赏析《红楼梦》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者与顺应者
她性格中带有现实主义色彩,能够顺应时代和环境的要求,因此在 封建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爱情与婚姻的妥协者
薛宝钗在爱情和婚姻上选择了妥协和牺牲,虽然得到了世俗所谓的 幸福,但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无奈。
王熙凤形象解读
精明强干与善于权谋
王熙凤精明强干,善于权谋和机变,是小说中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以高超的 管理才能和机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赢得了贾府上下的敬畏和尊重。
以宝黛爱情悲剧为核心 ,展现了人生的苦难与 无奈,唤起读者对生命 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意之美
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 的描绘来营造诗意的艺 术境界,使读者在品味 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的韵味和美感。
06
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
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
01
儒家思想的影响
书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如贾宝玉的仁爱之心、林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描写手法,对后世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艺术手法的创新
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如心理描写、象 征手法等,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 鉴和启示。
THANKS
感谢观看
04
主题与人物关系探讨
人物性格对主题的影响
01
02
03
贾宝玉
叛逆、多情,对封建礼教 产生质疑,体现了人性的 解放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林黛玉
敏感、才情出众,命运多 舛,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 性的压迫和悲剧命运。
薛宝钗
端庄、贤淑,遵循封建道 德规范,反映了封建伦理 道德对人性的束缚。
人物关系对主题的体现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
纯真、执着,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爱情的悲剧 。

红楼梦人物鉴赏2000字

红楼梦人物鉴赏2000字

红楼梦人物鉴赏2000字红楼梦人物鉴赏2000字《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

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

书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深入人心。

现摘取几个人物,对他们做浅要的赏析。

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人物,褒贬最多的恐怕就是林黛玉了。

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本身是一个柔弱的女性。

而她却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用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

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

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非常关心的。

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

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认为拿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这里,她的封建阶级思想表现了出来。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

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还有,她偶尔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的说教。

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红楼梦之林黛玉人物分析壹●前言《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思想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几百年来炙人口,声誉极高,自晚清以来研究热潮不衰,因而有「红学」盛起,当时更流行着两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由此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红楼梦》有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金钗为其代表,其中又以黛玉最为痴情,黛玉的美丽多情,以及一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心,自古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凄婉动容,哀叹连连。

所以本文决定以这位多愁善感的女子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人物性格的特色,以及她于诗作中所寓含丰沛真挚的情感。

贰●正文黛玉的人物特征1.多愁善感林黛玉,一字,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

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

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

」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

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失恃、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和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和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和诗词鉴赏引言《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林黛玉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角色。

她的形象复杂多变,以其独特的美貌、聪明才智和敏感性情深深吸引着读者。

本文将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她的诗词鉴赏。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美貌和聪明才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出类拔萃的女性人物。

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白皙的皮肤,玫瑰般的红唇,美丽动人的容貌。

她与众不同的外貌使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除了外貌,林黛玉还拥有卓越的聪明才智。

她具备深思熟虑、敏锐而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敏感和独到的眼光。

她在书法和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对于文学的理解和创造具有极高的天赋。

她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她的言谈举止中,还反映在她的诗词作品中。

敏感性情和情感世界林黛玉的敏感性情是她人物形象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她对事物的敏感和感受力很高,经常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的情绪。

她在珍视亲情和友情的同时,也有着深深的爱情憧憬。

然而,由于她的敏感和情感世界的丰富,她常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纷争的困扰。

林黛玉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在她的诗词作品中。

她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她的诗作多以自然、季节和情感为主题,流露出她内心的忧愁、美丽和思索。

她的诗词作品既富有才华,又带有戏剧性和表现力。

不拘小节和反叛精神与传统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不同,林黛玉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

她不喜欢被局限在传统女性的规范中,常常表现出不拘小节和反叛的一面。

她追求真理和真实的自我,对于社会和家庭制度中的不公和虚伪持有批判的态度。

林黛玉的反叛精神也体现在她的诗词作品中。

她的诗词作品中融入了她对社会和现实的矛盾情感,表达了她对社会伦理和境遇的思索和呼吁。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审视和批判。

林黛玉的诗词鉴赏林黛玉的《葬花吟》《葬花吟》是林黛玉最著名的诗作之一,也是《红楼梦》中最为人熟知的诗句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11级英语本科二班姓名:郑佳黎学号:1150210075品读文学经典,鉴析人物形象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小说。

而不论是什么文章,隐形或者显性的主人公都是行文的一个动机,在小说中,人物形象更是成为其主要要素。

从早期的神话故事中的精卫、夸父到古典小说成熟时期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再有林冲和武松,孙悟空的和猪八戒等,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无不令人称道。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突出的审美价值。

其中,一些人物形象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影响着一个时代人们的行为、思想生成及其走向。

一、品读《红楼梦》之林黛玉和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品读《红楼梦》,读者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将林黛玉与薛宝钗二人放在一起比较,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读者们的心中,宝黛二人自然也就呈现出性情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

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二人不同的性格。

薛宝钗精明圆滑,抱拙守愚,贤淑谦厚,随分从时,端庄仪表中裹着封建伪道士的灵魂;林黛玉寄人篱下,仍不改其禀性,多愁善感,伶俐孤傲,光芒毕露。

两种不同的性格导致了她们不同的悲剧命运。

林黛玉,是作者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经验,加以调动,完成的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

她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优秀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黛玉如一汪清水,容不得半点尘滓;黛玉如一首诗,需要细心品读;黛玉如一幅画,需要细心鉴赏。

薛宝钗,是一个历久不衰,光景常新、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不断唤起人们的审美经验。

宝钗如一把锋利的宝剑,表面光滑,但是伤人至深;宝钗也如一杯甘甜的毒汁,让人垂涎,却剧毒无比。

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一个钟灵毓秀,冷傲清高,光芒毕露,是悲剧时代的叛逆女性;一个知书达礼,随分从时,抱拙守愚,是铜臭花香间的封建淑女。

宝钗和黛玉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性格特征,造就她们不同的命运。

黛玉代表的是新时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的追求,而宝钗却代表着那个封建时代的普通女性。

那个封建时代,不会允许也不会保护黛玉自由热烈的爱情,而那个时候的宝玉也不会屈服于官场,放弃自己和宝钗过那种一般的府第生活。

二、品读《水浒传》之林冲与武松人物形象分析提起《水浒传》,相信大家的第一想到的就是梁山上的108位好汉,而每一个好汉都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都有一段惊天动地的故事。

一般认为,梁山泊中真正有杀伤力的战将,也就是林冲和武松而已。

正如民间传说:马上林冲,马下武松。

在二人之中,又以林冲为上。

这倒不是因为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也不是因为林冲是武松师兄,而是因为林冲所杀之人,往往都是非杀不可。

在林冲刀下,几乎没有屈死鬼。

武松为兄长武大郎报仇时,没有滥杀无辜,但在鸳鸯楼杀张都监、蒋门神、张团练时,还是杀红了眼,顺手把喂马的、端菜的、大人孩子统统杀光了,显然有草菅人命之嫌。

豹子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社会地位并不算低,而且还有一个和睦的小康之家。

他身高八尺,相貌英武,生性耿直,为人忠勇仗义,武艺高强。

然而,时运不济,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于是,这和睦的小康之家顿时笼罩上悲惨的阴云。

先是拦路调戏被冲散,接着又是哄骗诱奸而未得逞,随后栽赃,发配,明杀暗害……一连串的阴谋倾泻到林冲的头上。

在这一段复杂的经历里,安分守己的林冲,最初始终是忍气吞声,不想背叛封建朝廷,尽管统治者的迫害一步一步地紧逼上来,他还总是退让,想从妥协中找到临时的避难所,以便于“有挣扎着回来”的希望。

所以,“忍”这个字眼最能突出他的性格特点,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都可以来形容他的内心世界。

然而,林冲又毕竟不是一个谄媚的小人,而是一个忍辱的英雄。

其实,在林冲的性格里,本来就交织着矛盾:一方面,是家庭和地位决定的忍辱妥协的性格。

林冲有一个温暖的家,在没有受害以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份丰衣足食的“请受”,而他又出生在一个枪棒教头的家庭,从衣钵上承受了枪棒教头的职位,从精神上也承继着与这种职位相联系的处世态度——不敢得罪上司,唯唯诺诺,委曲求全。

另一方面,勇而好义的林冲,又由于他的结交绿林豪侠,受到他们的急公好义的熏陶,而富于正义感。

在受到压迫的时候,也时常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气”的牢骚,不甘久受凌辱。

这就使得他的性格交织着复杂的矛盾,终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爆发了反抗的怒火,走上了斗争的道路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

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

而文章中有关他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又充分说明了他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而同时在他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些细节,又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谨小慎微细致的一面。

而与林冲作为对比的武松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从残酷的现实中,从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

武松打虎,赢得很多人支持;为兄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 还有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他嫉恶如仇、正义、勇敢, 恩怨分明,不向恶势力低头。

施耐庵也似乎特别钟爱他,有篇幅超长的武十回。

两者都是智谋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被逼上梁山,成为千古传颂的传奇人物。

三、品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与猪八戒人物形象分析记得从幼年起,六小龄童扮演的《西游记》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机智勇敢地悟空,贪吃憨厚的八戒,严格执着的唐僧,忠心耿耿的沙僧。

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八戒的体态,性格和悟空都形成了两个极端,硕大,懒惰,笨拙的猪;机灵,躁动,小巧的猴子,然后两个总是在一起行动,猴子和猪为这部名著塑造了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形象。

顽皮机智的孙悟空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

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

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

且看他的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

但是从五行山下出来以后的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使得他归顺、听话了。

孙悟空的超级本领在这时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驾师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其实这也是悟空聪明机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就要上“紧箍”,甚至被赶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驾师父西天取经的任务。

林语堂说这代表“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

孙悟空———美猴王,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功利憨厚的猪八戒提起《西游记》中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

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

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臵的陷阱里。

(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

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

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

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

四、品读《红楼梦》与《水浒传》之贾宝玉与西门庆人物形象分析很难想象将《红楼梦》中得贾二爷和《水浒传》里的西门庆放在一起比较,会是什么情况。

提起二人,第一感觉应该都是喜爱美色,但是贾宝玉却只是欣赏,而西门庆却是占有。

第二就是两人都是富家公子,衣食无忧。

但是相比之下,两人的思想境界,完全不同。

一个像圣洁的水晶,而另一个就像世俗的无赖。

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

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

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

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

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

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

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

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作为商人的西门庆,从他出场时的27岁到他死亡时的33岁,在短短的六七年间,通过交通官吏巧取豪夺、依傍富婆人财兼得、扩张资本加强流通等手段,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积累了近十万两银子的巨额财富,这些还只是从他的“遗嘱”中统计出来的不动产。

西门庆的这些财富除了部分的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外,主要还有请客送礼结交帮派势力、贿赂权贵捞取政治资本、追逐女人纵欲享乐等三种用途,从而使西门庆成为地痞恶霸、官僚及淫棍。

总之,西门庆与贾宝玉虽然都出身富贵,对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贾宝玉是当时封建贵族中的一种奇葩,出污泥而不染,而西门庆却是典型的腐败贵族官僚的代表。

文学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水平。

在文学叙事的具体展开过程中,文学人物应充分体现文学的、美学的和艺术感性的力量,实现时代所赋予作家的充满使命感的精神诉求。

人物形象就是小说的“眼”,眼睛是否有神就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是否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