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国古代小说是世界上最早创作和发展的小说形式之一。
自唐宋时期起,古代小说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的起源,主要流派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一、古代小说的起源古代小说的雏形可以追溯到简单的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
而被认为最早的小说作品是西晋时期陆机的《东观记》,标志着古代小说正式的诞生。
陆机的这部作品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写就,描述了一位贵族女子在清廷中受到诬陷的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文学的开篇之作。
二、主要流派1. 正史小说正史小说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小说形式。
它力图通过虚构的情节和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呈现出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
《史记》和《资治通鉴》等正史著作为古代正史小说的重要来源。
2. 传奇小说传奇小说是以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基础,通过描写英雄豪杰、神仙妖怪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小说形式。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传世之作,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 笑话小说笑话小说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并讽刺社会风俗以及人们的滑稽行为的小说形式。
《聊斋志异》和《世说新语》等作品通过风趣的语言和奇特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笑料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 酒肆志怪小说酒肆志怪小说是以酒肆(酒馆、酒店)为背景,表现现实生活,并混杂描写怪异的故事情节的小说形式。
以《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为代表的酒肆志怪小说,流传至今,被广大读者喜爱。
三、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社会寓意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题材,同时也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写作技巧和风格上的借鉴。
例如,明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回顾与评析

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回顾与评析中国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成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回顾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轨迹,并对其进行评析,以期深入理解中国小说在传统与现代中的演变与成长。
1. 先秦至隋唐时期的中国小说先秦时期的古代中国,小说创作处于起步阶段。
以《史记》、《汉书》等史书为代表的记实性文献成为主要文学形式,而类似《西游记》、“山海经”等富有神话色彩和民间传说元素的文本则奠定了小说形式的基础。
然而,由于当时文人重视正史与经典的创作思想,小说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相对较低。
隋唐时期,以《聊斋志异》、《女儿经》等为代表的小说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注重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性特点。
尽管小说的创作者多为文人,但已开始对寓言和幻想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宋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小说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小说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的四大名著问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其丰富多样的情节、细腻的人物形象、绚丽的想象力和含蓄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宋代的小说作品多以传奇故事为主,以其揭示社会现实、塑造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表达而受到重视。
而明清时期,则以“笔记体”小说如《儒林外史》和以“话本”、“评话”为代表的文艺流派小说如《金瓶梅》、《二刻拍案惊奇》等成为主流。
这些作品以其生动活泼的故事性和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更好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3. 近现代的中国小说发展进入近现代时期,中国小说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以鲁迅、郁达夫等为代表的作家提出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探索方式,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
他们倡导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写实主义,强调描写生活的真实与深刻,对社会现象进行激烈的剖析。
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于当时社会风貌与人性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早期的古代小说多以口传或手抄形式流传,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文学体裁。
历史阶段
先秦时期
早期的小说作品多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如《山海经》、《左传》等,这些作品为后来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
汉代出现了一些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小说作品,如《史记》中的历史记载对后来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一些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唐宋元明清
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古代小说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对后世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特点和影响
古代中国小说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既有历史题材,也有言情、武侠等多种题材,同时在文学表现手法上也有许多创新,如采用对话的形式展现故事情节等。
古代中国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古代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融合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精华,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古代中国小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古代中国小说的文化遗产。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统文人的鄙视。
可以说,小说是在中国封建文人的歧视中发展起来的,它是由中国的文化孕育而出并为其增彩的文学。
中国小说的发展史分为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源头,说的是远古神话。
第二阶段为雏形期,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
第三阶段为定型期,指的是唐传奇。
第四阶段是发展期,指的是宋元时期的话本。
最后一个一段为高潮期,指的是明清的章回小说。
首先是源头。
古代小说的三个源头,分别是神话、子书和史书。
处于这一阶段的小说,并未完全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
但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这类小说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上古神话—《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淮南子》中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寓言故事—《孟子》中的揠苗助长。
《庄子》书中“寓言十九”。
《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郑人买鞋。
《列子》中的愚公移山。
《新序》中的叶公好龙等。
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和《史记》。
其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以记载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
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志人小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的真实面貌和生活情景,还暴露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对统治阶级和豪门世族的贪婪残暴、穷奢极欲和悭吝狠毒给予了强烈的谴责和抨击。
而志怪小说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事为主,主要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
志怪小说一方面抨击了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的罪行,对百姓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具有深广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艺术成就卓越,它们有丰富奇特的想像和幻想、鲜明生动地人物形象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观赏价值。
但是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道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个时代的小说带有原始状态的色彩,但是对后来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和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造也产生了影响。
古代小说研究了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古代小说研究了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古代小说研究:了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在文学发展史上,小说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长篇故事叙述的文学形式,小说以其广泛的内容涵盖和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受到了读者们的喜爱。
而对于古代小说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古代小说的研究,带领读者一同追寻小说的历史脉络。
一、小说的起源与演进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早在汉朝,就有了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众多读者。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却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水浒传》、《金瓶梅》等作品。
这些小说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社会、人性的观察与思考,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吸收了戏曲、诗歌、志怪等元素,形成了多元化的叙事模式。
从古代小说的起源到晚期的演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成长与变迁。
二、古代小说的分类与特点古代小说可以根据其题材、风格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历史小说、神话小说、传奇小说等。
每种小说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与气质。
历史小说着重于对历史事件的再现与阐释,通过故事情节展示出一段历史的面貌;神话小说则将古代神话或传说作为故事背景,以神秘、超自然的元素吸引读者的眼球;传奇小说则强调人物的个性与遭遇,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悲欢离合的情节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各种类型的小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背景,这也为后来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古代小说的艺术表现与思想内涵古代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其中,层峦叠嶂的故事情节、细腻描绘的人物形象、逼真生动的对白等都是古代小说的常见特点。
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作者们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个别具魅力的小说世界。
同时,古代小说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从对人性的思考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承载着作者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古代中国文学中的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的演变。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阶段和经典作品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一、起源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小说主要以说话艺术为主,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于民间。
这些早期的小说作品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传统民间故事为素材,形成了最初的小说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开始与戏曲和文言文体裁结合,逐渐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技巧。
这使得古代小说有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也为后来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的小说主要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结合了戏曲和文学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梁公乘》、《杨家将》等。
2. 宋代宋代是古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小说作品。
这时的小说不再局限于民间故事,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情节和更复杂的人物形象。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读者喜爱。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铺陈,强调写实和艺术的结合。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缺陷,具有强烈的现实和批判意义。
三、经典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通过写贾府与金陵十二钗的爱恨情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塑造了108位英雄豪杰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为正义事业献身的英勇精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人物描写成为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优秀范文5篇)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本特征;2、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程;3、掌握各时期出现的小说样式;4、把握各时期有代表性、典型性作家、作品;5、学会鉴赏小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程;2、把握各时期有代表性、典型性作家、作品;3、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1、把握各时期有代表性、典型性作家、作品;2、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本特征;3、学会鉴赏小说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与课堂练习相结合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学生谈谈个人最喜爱的小说作品或小说家。
一、小说“三要素”(一)小说概念“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指一些不合大道的琐屑言论,它显然与现在“小说”一词的概念不同。
至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了“小说家”之称,和今天的含义比较接近。
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如:《红楼梦》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等,本小说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和贾、林二人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1、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1)肖像描写“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肖像描写非常突出,如林黛玉刚进贾府时,贾宝玉对它最初印象是:两弯似蹙(皱)非蹙罥(缠绕、挂)烟眉(形容眉毛像一抹青烟),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眉、目)态(情态、风韵)生两靥(ye4、酒窝)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脸、体态)泪光点点,娇喘(chuan3)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描写出了黛玉风流俊逸、无与伦比的病美人图和她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性格特点。
论中国小说古代发展史

论中国小说古代发展史经过很长时间的孕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小说粗具规模。
这一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宗教迷信思想盛行,神鬼小故事不断产生,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也就大量出现,保存到现在的有三十余种,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处于小说发展初期的“志怪小说”一般还只是粗陈梗概,目的在于证明上天和幽冥境界的存在和感灵,但也有粗具短篇小说规模的作品,如《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就以短小的篇幅记录了一个惊险曲折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品评人物之风盛行,因此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轶事小说”便兴盛起来,比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的是《世说新语》。
它是初创时期的“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编撰人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
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记言叙事巧妙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世说新语》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雏形,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许多故事被后代作家常做为创作素材加以利用。
到了唐代,中国小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题材上仍离不开搜神索逸,但较之魏晋南北朝小说,情节更曲折完整,人物性格更鲜明,文辞更华艳,结构更阔大。
唐代称小说为传奇。
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
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
唐人传奇大体可分为三类内容:神怪故事。
这是直接继承笔记小说的神仙怪异小说,著名作品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这两部作品讽刺了热中功名富贵的封建士子。
恋爱故事。
这一部分是唐代传奇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作品。
如《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柳毅传》等都是有名的作品。
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争取婚姻幸福的妇女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小说发展史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2011级姓名:赵孟远学号:222011321062070
时间:2012年5月
小说的发展史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一样,都是一个漫长而又铭刻着人类发展烙印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史也是历史。
鲁迅先生在其平生唯一的理论性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小说的发展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在这里我沿用了一些他对小说发展的文学现象的定义,大体阐述一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
具体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
但小说起源于神话和传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
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
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
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这句话准确论述了神话的由来。
人们歌颂,粉
饰自己创造的“神灵”,将其完美化,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庇佑。
同时对自身所不能理解的现象给出适合自身生存状况的合理的解释。
如女娲补天,共工颛顼的故事都是这个时期的神话,大体就是把人神化。
“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
”有了人性的神,再为其加上故事就成了传说。
如尧成为天子的传说等,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穆天子传》。
这些神话传说至今流传很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神鬼
不分,人们逐渐对这些神鬼故事失去了兴趣。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
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
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这也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当时的统治者多信佛道教等。
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
《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
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从唐代始,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
“叙述宛转,
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
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等都是传奇小说杰出的代表。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
在宋代市井间,兴起了用白话文叙述故事,称为“平话”。
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
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说话既盛行,则当时若干著作,自亦蒙话本之影响”由此就出现了“拟话本”。
所以宋元时期大多讲史,讲三国,讲隋唐等等对后来者影响很大。
从明代开始,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成为小说的主潮。
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小说从描写历史、英雄转向描写市井细民;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典型化过渡。
长篇小说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
作品风
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繁荣阶段。
神魔小说最经典的就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而人情小说主要有《金瓶梅》等。
明末“宋市人小说之流复起”,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
如“三言”、“二拍”等就是代表。
(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
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
“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
“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
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
”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
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
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
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
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
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
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
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
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
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鲁迅语)
清初,《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
“《聊斋
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接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小说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铸在艺术作品中,从对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转向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认真反思;人物形象达到高度个性化。
出现了反映个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带有更浓重的感伤和困惑情绪。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近代小说尚未出现,这一时
期兴盛的公案侠义小说和狭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余波。
同时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史在这个时期也发展到较高水平。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之所以不把民国时期的小说不归入古代小说,是因为我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文学家,小说家也开始借鉴西方的文学形式,创作形式、
内容等有了较大的改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看出中西方小说的差异:中国小说注重通过叙述事件,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而西方小说大多是利用人物内心描写,人物对话来丰满人物。
参考文献: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