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引言概述: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不适应性症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高原地区旅游或工作,因此了解高原反应及其预防成为了重要的健康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原反应及其预防措施。
一、高原反应的症状及机理1.1 缺氧症状: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在低氧环境下会出现头痛、气促、乏力等缺氧症状。
1.2 水肿症状:高原地区气压降低,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引起面部浮肿、眼睑水肿等症状。
1.3 神经精神症状:高原地区氧气供应不足,可能引起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二、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2.1 适应性训练:在前往高原地区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如进行有氧运动、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的耐受力。
2.2 缓慢上高原:尽量避免快速升高,而是选择逐渐上升的方式,给身体充分适应的时间。
2.3 补充液体:在高原地区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
三、药物预防3.1 高原病预防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高原病预防药物,如乙酰唑胺、地高辛等,以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3.2 中药预防:一些中药如黄芪、当归等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3 氧气治疗:在高原地区可使用氧气瓶进行氧气治疗,缓解缺氧症状。
四、饮食调理4.1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米饭、面食等,有助于提供能量和减轻体内蛋白质的消耗。
4.2 补充维生素: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4.3 少食多餐:在高原地区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消化系统负担,有助于消化吸收。
五、个人防护5.1 保持温暖:在高原地区要注意保暖,穿着保暖衣物,避免受凉。
5.2 避免过度劳累:在高原地区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5.3 避免饮酒和吸烟:酒精和烟草会加重高原反应症状,应尽量避免饮酒和吸烟。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一、前言高原反应是指人在高原环境下由于氧气稀薄、气压低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身体适应不良反应。
为了确保高原地区的人们能够顺利适应高原环境、安全度过高原旅行,制定高原反应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完整的高原反应应急预案,以确保人们在高原地区的旅行和居住期间能够得到适当保护和援助。
二、概述高原反应应急预案是在高原地区进行旅行、登山等活动时的应急措施。
该预案旨在保护旅行者的身体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援助。
预案内容包括:高原反应的特点及症状,应对高原反应的紧急处理方法,求援及紧急医疗救助的步骤和联系方式等。
三、高原反应的特点及症状高原反应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供应不足造成的,其常见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头痛、头晕、乏力2.恶心、呕吐3.胸闷、气促4.失眠、焦虑5.心悸、心律不齐高原反应的症状程度因人而异,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不适到严重影响身体功能。
四、应对高原反应的紧急处理方法1.及时休息:一旦感到不适,应立即找到平坦、安全的场所休息,并避免剧烈运动。
2.呼吸深、缓、均匀:尽量保持放松的姿势,慢慢做深呼吸,帮助补充氧气。
3.饮水及补充热量:适量饮水,同时摄取高热量食物,保持体力和水分平衡。
4.及时就医: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退,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助或呼叫紧急救援。
五、求援及紧急医疗救助的步骤和联系方式1.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咨询并告知自己的位置、情况和需要的帮助。
2.根据当地救援人员的指示行动:遵循救援人员的建议,保持耐心和合作,等待援助到达。
3.联系旅行保险公司:如果拥有旅行保险,及时联系保险公司,了解保险公司提供的救援和赔付服务,寻求相应的帮助。
六、预防高原反应的措施为了降低高原反应的风险,我们建议旅行者在高原地区实施以下预防措施:1.适度增加海拔:在到达高海拔地区之前,适度增加每天所处的高度,帮助身体逐渐适应。
2.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减少大运动量、高强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一、概述高原反应是指人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应性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乏力、失眠等。
为了应对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制定高原反应应急预案成为必要之举。
二、预防措施1. 提前适应在前往高原地区前,应提前一段时间选择合适的高度进行适应训练。
逐步增加海拔高度,让身体逐渐适应低氧环境,减轻高原反应的发生。
2. 饮食调整在高原地区,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供给。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
3. 充足休息在高原地区,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体力活动的适度,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4. 饮水注意在高原地区应重视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但也不可过量饮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三、应急处理1. 氧气治疗在高原反应严重时,可使用氧气进行治疗。
可事先购买一些携带式氧气瓶,在需要时供给及时的氧气支持。
2. 药物应急在高原地区,可以根据医生建议携带一些应急药品,如乙酰唑胺等。
在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及时服用,缓解不适。
3. 安全降低海拔当高原反应症状加剧无法缓解时,应尽快降低海拔,回到低海拔地区。
可以选择乘坐交通工具离开高原地区,或者通过逐步降低爬升高度的方式下山。
4. 寻求医疗救助在高原反应症状加重、伴有严重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医生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时解决问题。
四、常见误区1. 药物滥用一些人在感到不适时滥用药物,特别是含有镇静剂成分的药物。
这样会掩盖症状,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
2. 过度活动在高原地区,一些人因为不适应而缺乏运动,但也有一些人过度活动,导致身体过度消耗氧气,加剧高原反应症状。
因此,应适度运动,不要过度劳累。
五、结语高原地区的高原反应是旅行、登山等活动中常见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且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就能有效应对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一、背景介绍高原反应是指在高海拔地区暴露的人体对高原环境所产生的不适应反应。
高原地区的气候、气压、氧气含量等与低海拔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高原反应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减轻高原反应,有必要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发生机制以及预防措施。
二、高原反应的症状1. 轻度高原反应:头晕、头痛、心悸、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
2. 中度高原反应:严重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慌、体力下降等。
3. 重度高原反应:严重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发绀、意识模糊等。
三、高原反应的发生机制1. 气压变化: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导致氧气分压降低,影响人体对氧气的吸收。
2. 缺氧:高原地区的氧气含量较低,人体在高原环境下容易出现缺氧症状。
3. 体液平衡失调:高原地区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失水,导致体液平衡失调。
四、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1. 适应性训练:提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增加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2. 缓慢升高海拔:在登高过程中要缓慢升高,给予身体充分的适应时间。
3. 补充水分:多饮水,保持体液平衡,预防脱水。
4. 饮食调整: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补充能量和营养。
5. 避免剧烈运动:在高原地区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身体的耗氧量。
6. 使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如红景天、复方丹参等,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五、高原反应的处理方法1. 休息:在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及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补充氧气:使用氧气瓶等设备进行氧气补充,缓解缺氧症状。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药物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4. 降低海拔: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尽快下降到低海拔地区进行治疗。
六、结语高原反应是在高海拔地区常见的一种不适应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发生机制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减轻高原反应的不适症状,保障身体健康。
在高原地区活动或旅行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工作,确保自身安全和舒适度。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主要是由于高原地区大气压力低、氧气稀薄,导致氧供应不足,引起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一、高原反应的症状1. 高原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登高过程中或刚到达高海拔地区时发生。
头痛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常伴随着头晕、乏力等症状。
2. 呼吸困难:由于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人体需加大呼吸深度和频率来满足氧气需求,出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3. 心悸和胸闷:由于氧供应不足,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增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导致心悸和胸闷感。
4. 恶心和呕吐:高原地区气压低,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受影响,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5. 失眠和多梦:由于身体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失眠和多梦的情况。
二、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1. 适应性训练:在登高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海拔高度,让身体逐步适应低氧环境。
2. 充足休息:在登高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连续长时间的高海拔活动。
3. 补充水分: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快,容易导致脱水。
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引起的症状。
4. 饮食调理:高原地区的饮食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主。
避免过度饮酒和食用过油腻的食物。
5. 使用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高原适应药物,如红景天等,以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6. 注意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
三、高原反应的处理方法1. 休息:一旦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登高活动,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
2. 补充氧气:可以使用便携式氧气瓶进行补充氧气,缓解呼吸困难和其他症状。
3. 红景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红景天等高原适应药物,以缓解症状并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高原反应的症状与治疗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高 原 反 应 的 症 状 02 高 原 反 应 的 成 因 03 高 原 反 应 的 治 疗 方 法 04 高 原 反 应 的 预 防 措 施 05 高 原 反 应 的 注 意 事 项
1
高原反应的症状
头痛
症状:持续性头痛,有时伴有 恶心、呕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失眠:在高原环境下,人们容易出 现失眠、多梦等症状,这是由于大 脑缺氧导致的。
其他症状:除了乏力、失眠和易激 动外,高原反应还可能导致头痛、 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2
高原反应的成因
低氧环境的影响
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越低 气压变化: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导致氧气含量减少 呼吸困难:低氧环境使人呼吸困难,导致高原反应 身体适应:人体需要适应低氧环境,否则会出现高原反应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 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
物,避免油腻食物
药物治疗
乙酰唑胺:用于预防和治疗高原反 应,减轻症状
硝苯地平:用于治疗高原反应引起 的头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塞米松:用于治疗严重高原反应, 减轻症状
维C银翘片:用于治疗高原反应引 起的感冒和喉咙痛
其他辅助治疗方式
吸氧治疗:通过吸氧缓解高原反应 的症状
原因:高原缺氧,导致脑部供 血不足
缓解方法:吸氧、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
注意事项:如头痛持续不减或 者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恶心和呕吐
症状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原因:高原反应导致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影响胃肠道功能 缓解方法:吸氧、休息、适当饮食、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等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医等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高原反应是指人在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下,身体对于缺氧的适应能力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高原反应是高海拔地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于那些前往高原地区旅游、工作或者进行登山等活动的人群来说,了解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原反应的症状、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高原反应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慌、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
有些人可能还会浮现心悸、呼吸难点、浮肿等严重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2,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浮现,特别是在登山时更容易发生。
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一些人可能只浮现轻微的症状,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浮现较为严重的反应。
为了预防高原反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适应期:在前往高海拔地区之前,最好给自己一个适应期,让身体逐渐适应缺氧的环境。
这可以通过在低海拔地区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来实现,例如慢跑、游泳等。
适应期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普通建议在前往高海拔地区前至少提前一周开始适应。
2. 保持良好的体质:保持良好的体质对于预防高原反应非常重要。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的耐力。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免疫力和反抗力。
避免过度劳苦和长期的高强度运动。
3. 充足的歇息:在高海拔地区停留期间,要保证充足的歇息。
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过度疲劳。
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适应高海拔环境。
4. 饮食注意:在高海拔地区,饮食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过度饱食或者过度饥饿。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避免过量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以免加重高原反应症状。
5. 避免剧烈运动:在高海拔地区,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加重高原反应症状。
如果需要进行登山等高强度活动,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训练,确保身体具备足够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6. 药物预防: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心脏病或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以及初次前往高海拔地区的人,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物进行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

高原反应及预防引言概述:高原反应是指人们在高海拔地区暴露时所经历的一系列身体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为了预防高原反应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我们需要了解高原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一、高原反应的原因1.1 缺氧:高海拔地区的氧气浓度较低,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引起高原反应。
1.2 气压变化:高海拔地区的气压较低,使得氧气无法充分进入肺部,进而引起高原反应。
1.3 气候条件:高海拔地区的气温低、湿度低,加之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容易导致高原反应的发生。
二、高原反应的症状2.1 头痛:高原反应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轻度至中度的持续性头痛。
2.2 恶心和呕吐:高原反应还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症状,使人体内失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2.3 乏力和体力下降:由于供氧不足,身体味感到疲劳,体力下降,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
三、高原反应的预防方法3.1 缓慢适应:到达高海拔地区后,应逐渐适应环境,减少身体对缺氧的不适反应。
最好在高原地区逗遛一段时间,让身体适应高海拔环境。
3.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高海拔地区,人体容易失水,因此应多喝水,同时补充适量的盐分和电解质,以保持水平衡。
3.3 避免过度劳苦:在高海拔地区,身体的代谢和运动能力下降,因此应避免过度劳苦和剧烈运动,以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
四、药物预防4.1 乙酰唑胺:乙酰唑胺是一种常用的高原反应药物,它可以增加肺部氧气的吸收,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4.2 丙戊酸:丙戊酸是另一种常用的高原反应药物,它可以增加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减轻高原反应的程度。
4.3 氧气疗法: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氧气疗法可以提供额外的氧气供应,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五、高原反应的应对措施5.1 就医咨询:如果浮现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5.2 歇息和调整:在高海拔地区,如果浮现高原反应症状,应及时歇息和调整,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
5.3 紧急撤离: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高原反应症状严重并伴有危(wei)险信号,应紧急撤离至低海拔地区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7 页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highaltitudedisease,AHAD),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相关症状
高原反应,包括急性和慢性高原反应。
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慢性高原反应为有些人通过长期不断的调节过程仍不能适应,以致形成一种高原机能失调的现象,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慢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
一般认为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
体征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
慢性高原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可以是上述表现的部分,也可以是其大部分或全部,症状时隐时现,返回平低海拔地区后一般可消失,与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1]
主要病理
高山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下降,氧分压减少引起肺泡氧分压减少,低血氧。
氧分压下降引起肺泡气氧分压随之下降,输送到血液中的氧量减少。
因此立即引起身体几方面的反应。
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输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
第 2 页共 7 页
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
即使进行了这些调整,也不能使新近达到高原的人发挥他正常的生理效能。
曾经测定,在海拔5500米的高度,一个人完成运动的能力只有海平面的50%。
预防措施
如何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
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年轻人要好过中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
对于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诸如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员而言,初次上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就会有轻微的高原反应前兆比如易饿、头痛、失眠等等,此时就需要注意尽量不要让自己感冒。
当海拔超过3000米时,很多人会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比如喘气、嘴唇发紫等等。
长期从事身体锻炼、体质较好的人可以坚持到4400米左右。
不过为保险起见,初上高原,目的地在3000米以上的,建议事先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如果时间充裕,建议海拔上得不要太急,在3500米左右休息一至三天,适应之后再进入更高海拔的地区,这样可以大大降
第 3 页共 7 页
低高原反应的强度。
[2]
可服用一些高原反应药和缓解高原反应的保健食品:
高原康:防治急性高原病药品。
高原安:保健食品,有利于缓解高原反应。
红景天及其制剂:藏民传统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增强体质,缓解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前10天服用。
迪诺康胶囊:OTC中成药,缓解心肌缺血,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百服宁(注意是加合,跟芬必得酚咖片一样都是酚咖片):有助于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芬必得酚咖片也是驴友常备。
西洋参:有助于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减轻高原反应。
速效救心丸:高原反应紧急发作时服用,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丹参丸:治疗心血管。
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能适应,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初入高原旅游,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口唇紫绀,失眠,多梦,血压亦可能升高。
这些症状第一、二天明显,以后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极少数人因劳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发展成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
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
其特点为气压低,空气中氧的浓度也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引起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短时间内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反应。
重者还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
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绀及面部浮肿等。
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人们常常提倡用吸氧来
第 4 页共 7 页
缓解不适。
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
这样,便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
我们主张,如果你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特别是在静息时较轻微,最好不要吸氧。
这样可以使你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使其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
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
要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食物。
但也必须注意,如果进入高原后,上述症状愈来愈重,特别是静息时也十分明显,应该立即吸氧,并到医院就诊。
以防因“急性高原肺水肿”而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高原反应的偏方:出发前两个星期或一个月开始每天坚持吃丹参片,每天三次,每次三颗。
此外最好随身带上西洋参切片。
有高原反应时含服,可缓解不适。
[3]另外,健康标准体在久居的环境内氧化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大致是相当的,(有疾病的人氧化作用已经远远高于抗氧化的能力)但进入高原以后,维持正常代谢的氧化分解作用总量未变,而吸氧总量减少,抗氧化作用能力减弱所以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
所以除了服用上述药物预防高原反应以外,最好还要备用含抗氧化作用的维他命及维他命的食物,如维生素E、维生素C、ASTA(Astaxanthin的简称)、β-胡萝卜素等,吃葡萄(含葡萄籽)、萝卜(含β-胡萝卜素)、虾仁炒萝卜丝(高原地区常用的家常菜,虾仁含有最强的抗氧化剂虾青素,萝卜含β-胡萝卜素)等。
特别是自驾游的“驴友”长时间驾车易疲劳,更要加强备用高原反应药物和抗氧化食物的补充。
克服高原反应的关键是克服自我内心的恐惧。
切忌依赖氧气。
预防要点
对于高原旅游者来说,预防高原反应是生命攸关的重要问题。
预防
第 5 页共 7 页
要点和简单的急救知识,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体检为预防高原反应,高原旅游前应该去的医院认真做好体检。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各种呼吸功能不全、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胃肠道疾病、神经与精神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等的病人不适合高原旅游。
无法确定安全性时,应该接受低氧试验。
身心准备
⑴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可从书本和向有经验的旅游者了解有关高原环境、特点和医疗保健知识,增强自信心。
⑵做好适应性锻炼。
如登山、长跑、负荷行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增强适应能力。
⑶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带足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适应训练为预防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后应注意:
⑴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对高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让机体充分休息。
⑵避免受凉。
高原气候寒冷,日夜温差大,机体受凉后易患呼吸道感染,并易诱发急性高原病。
⑶头两天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登高需缓慢进行,有利于机体逐渐适应。
⑷饮食宜多吃高糖、优质蛋白食物,有利于克服低氧的不良作用。
⑸禁烟,不饮或少饮酒,以减轻对氧的消耗。
⑹进高原后最好服3-5天抗高原反应保健品。
第 6 页共 7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7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