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时间和疏散宽度的简述

合集下载

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

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

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有序地进行疏散,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熟知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常识。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个重要的口诀。

一、什么是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是一种应急疏散知识法宝,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对人群进行疏散的规范化方法,以避免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为什么要熟记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熟记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不仅能够在危急时刻进行有效的疏散,还能够树立人们的应急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熟记这个口诀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的内容1、最小疏散宽度最小疏散宽度是指人员队列中两侧的最小安全宽度,它的计算公式是:最小疏散宽度=人数÷2×最小安全距离2、安全疏散宽度安全疏散宽度是指人员队列中两侧的最小安全宽度,它的计算公式是:安全疏散宽度=人数÷2×安全距离3、宽度维持时间宽度维持时间是指根据抽烟量、引燃物品、火势等情况,确定疏散时间的长短。

一般情况下,宽度维持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4、人群分流人群分流是指根据不同的逃生方向、人员梯队、出口设置等情况,对人群进行分流。

分流的目的是避免人员拥挤,以便顺利疏散。

5、疏散序列疏散序列是指根据职责分工、逃生路线、疏散出口等情况,确定疏散人员的先后顺序。

一般情况下,老弱病残和儿童优先,其他人员按顺序疏散。

四、如何应用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事前培训在事发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应急演练和百人疏散宽度记忆口诀的培训。

通过培训,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疏散,并对不同的应急情况进行适应性应对。

2、统一指挥在疏散过程中,要实行统一的指挥。

指挥部要有指挥员和各种应急设备,并制定好专业的应急方案。

3、严格控制在疏散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疏散宽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人员从某一场所疏散出去所需的最短时间。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是指通过一定的参数计算出疏散宽度的数值,以便评估场所的疏散能力和安全性。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参数:1. 场所的总人数:指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疏散的人员总数,包括工作人员和游客等。

2. 出口的数量:指场所内的紧急出口数量。

3. 出口的通行能力:指每个出口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行的人数。

4. 疏散时间:指人员从场所开始疏散到全部疏散完毕所需的时间。

根据上述参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疏散宽度:疏散宽度 = 场所的总人数 / (出口的数量× 出口的通行能力× 疏散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疏散宽度的计算需要结合场所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例如,在高峰时段或人员密集的场所,需要增加出口的数量或提高出口的通行能力,以满足疏散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疏散时间,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出场所。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对于评估场所的疏散能力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计算疏散宽度,可以判断场所是否满足疏散的需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疏散能力。

同时,疏散宽度的计算也可以用于制定应急预案和疏散指引,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除了计算疏散宽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提高场所的疏散能力。

例如,合理设置出口的位置和通道的宽度,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到达出口;增加疏散标志和指示牌,提供清晰的疏散指引;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等。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是评估场所疏散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计算疏散宽度,并结合其他措施来提高场所的疏散能力,可以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并减少潜在的伤亡风险。

因此,在场所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疏散宽度的计算,以确保场所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疏散通道宽度规定(3篇)

安全疏散通道宽度规定(3篇)

第1篇安全疏散通道是指建筑物内用于人员紧急疏散的通道,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

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中,安全疏散通道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

根据《消防法》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高度、间距等都有明确规定。

二、安全疏散通道宽度规定1. 安全出口宽度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

同时,同一建筑物内各安全出口的净宽度应基本一致,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均衡性。

2. 疏散楼梯宽度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其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

同时,楼梯间应设置扶手,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m。

3. 疏散走道宽度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

4. 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等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4m。

(2)歌舞娱乐场所、网吧、洗浴中心等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5m。

(3)医院、学校、养老院等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6m。

三、安全疏散通道高度规定1. 疏散楼梯高度疏散楼梯的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高度不应超过18m。

(2)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高度不应超过24m。

2. 疏散走道高度疏散走道的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建筑的疏散走道高度不应低于2.8m。

(2)公共建筑的疏散走道高度不应低于3.0m。

四、安全疏散通道间距规定1. 疏散楼梯间距疏散楼梯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间距不应超过15m。

(2)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间距不应超过20m。

2. 疏散走道间距疏散走道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建筑的疏散走道间距不应超过20m。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

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和计算公式是商业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与人员疏散和安全密切相关。

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商业疏散宽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与建筑物的种类、面积和人员容量有关,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和计算公式。

1.计算所需时间:根据建筑物人员的流量估算疏散时间。

一般情况下,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员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米1.5人。

2.确定疏散宽度:商业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为:商业疏散宽度=疏散时间/(每分钟疏散人数/60)。

商业疏散距离指的是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员在进行疏散时所需移动的距离。

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也是基于建筑物的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建筑物的类型。

1.确定建筑物类型:商业建筑可分为三类,即低层(小于等于12层)、中层(大于12层且小于50层)和高层(大于等于50层)。

2.计算疏散距离: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不同于不同的建筑物类型。

一般情况下,商业建筑内部的人员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米2人。

-对于低层建筑,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疏散距离=人员数量×0.4米。

-对于中层建筑,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疏散距离=人员数量×0.6米。

-对于高层建筑,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为:疏散距离=人员数量×0.8米。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疏散距离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疏散所需时间、人员密度和建筑物类型来确定的。

综上所述,商业疏散宽度、距离及计算公式是商业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合理的商业疏散宽度和距离设计可以保障商业建筑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商业疏散宽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根据人员数量、人员密度和建筑物类型而定,设计人员需要准确计算并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商业建筑的人员疏散安全。

教学楼楼梯间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教学楼楼梯间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教学楼楼梯间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在教学楼的楼梯间,疏散宽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内部的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教学楼的设计和建造时,需要对楼梯间的疏散宽度进行合理的计算。

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用途和使用人数来确定楼梯间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教学楼的楼梯间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1. 确保楼梯间内部的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2. 满足消防安全标准的要求,即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应该保证有足够的疏散宽度。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确定疏散人数:根据楼层使用人数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确定每个楼层的疏散人数。

2. 确定疏散时间:根据教学楼的设计要求和消防标准,确定该建筑物的疏散时间。

一般来说,疏散时间应该在2分钟以内。

3. 计算疏散宽度:根据疏散人数和疏散时间,计算楼梯间内部的疏散宽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疏散宽度 = 总疏散人数 / (疏散时间 x 每分钟疏散人数)
其中,每分钟疏散人数通常为每分钟50人。

4. 确定楼梯间的疏散宽度:根据计算出来的疏散宽度,确定楼梯间的疏散宽度,一般来说,疏散宽度应该在1.2米以上。

综上所述,教学楼楼梯间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人数、疏散时间等多个因素,才能确定合理的疏散宽度,保障建
筑物内部的安全。

请简述安全疏散宽度的计算步骤

请简述安全疏散宽度的计算步骤

请简述安全疏散宽度的计算步骤安全疏散宽度是指一定时间内从火灾或紧急事件所发生地点到安全逃生地点路径上人员疏散宽度。

安全疏散宽度与安全撤离时间、地点和距离有关,是确定疏散安全系数和安全性评价标准的重要参数,也是重要指标评价消防安全水平的依据。

1. 人均安全疏散宽度计算人均安全疏散宽度是将疏散人员数量均分到疏散总长度上来计算的安全宽度,即最终的安全疏散宽度应等于疏散总长度除以疏散人员数量。

一般来讲,人均安全疏散宽度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疏散总长度:疏散总长度是指从发生火灾或紧急事件地点到安全地点的总长度;(2)确定疏散人员数量:需要根据疏散场所的面积、容量和行为规则确定疏散人员数量;(3)计算人均安全疏散宽度:将疏散总长度除以疏散人员数量即可得出人均安全疏散宽度。

2.最大安全疏散宽度计算最大安全疏散宽度是疏散总长度中至少有一处最宽的疏散宽度,这种最宽的宽度就是最大安全疏散宽度。

一般来讲,最大安全疏散宽度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疏散总长度:疏散总长度是指从发生火灾或紧急事件地点到安全地点的总长度;(2)收集可能影响疏散过程的各项信息:收集疏散场所的面积、容量、行人疏散行为规则以及可能存在的障碍物信息;(3)分析疏散路径:需要结合已经收集的信息,分析各段疏散路径上可能存在的窄路段;(4)计算最大安全疏散宽度:用疏散总长度乘以最窄路段宽度,就可以得出最大安全疏散宽度。

3.安全疏散宽度限值安全疏散宽度是确定疏散安全指标的参数,它的大小关系着疏散的安全性,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地点的不同容量来计算安全疏散宽度限值。

安全疏散宽度限值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疏散总长度:疏散总长度是指从发生火灾或紧急事件地点到安全地点的总长度;(2)确定疏散人员最大数量:根据疏散场所面积、容量以及行为规则,决定疏散人员最大数量;(3)计算安全疏散宽度限值:将疏散总长度除以疏散人员最大数量即可得出安全疏散宽度限值。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全疏散宽度的计算步骤,即人均安全疏散宽度计算、最大安全疏散宽度计算以及安全疏散宽度限值的计算步骤。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走道宽度)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走道宽度)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对走道宽度火等级和使用人数,按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通过计算确定。

考虑走道的附属功能情况。

兼有其他功能的走道,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宽。

考虑走道两例门的开启方向。

通向走道的房间门宣开向室内,当必须开向走道时的宽度应适当增加。

以下为部分《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对走道宽度的有关规定:住宅的走道: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走道净宽不宜小于looo mm,通往辅助用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800 mm;中小学校的走道:教学用房采用中间走道时,净宽不应小于2100 m”;采用单面走道时,净宽不应小于1800 mm;办公用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00吼m;医院的走道:利用走道单侧候诊时,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2100 mm;两侧候诊时,净宽不应小于2700 mm;通行推床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0 mm;办公楼的走道:走道长度不超过40 m时,单面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300 mm,中间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400 mm;走道长度超过40 m时,单面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500 mm,中间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800 mm。

②走道的长度走道的长度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平面布局以及防火和采光等要求确定的②走道的采光和通风单固走道可直接采光,易获得较好的采光通风效果。

中间走道的采光和通风较差,g用的解决方法有走道两端开宙宜接采光;利用门厅、过厅及开敞的楼梯间和房间来采光道两刨墒上开高宙及门上设亮子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

(2)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电梯①楼梯楼梯是联系建筑物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楼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以及防火规范要求,选择楼梯形式,确定楼梯的宽度、数量和位置。

a.楼梯的形式与楼梯间的形式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团楼梯、双分平行楼梯、剪刀楼梯、弧形楼梯及螺旋楼梯等。

楼梯的形式选择,主要依其使用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决定。

楼梯间的形式主要有开敞式楼梯问、封闭式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等。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疏散宽度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估算建筑物内部小路通道宽度的常用方法,其目的在于确保较多的人及时有效地撤离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

根据不同场合疏散宽度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这里重点介绍一般建筑物中常用的疏散宽度计算公式:(1) 单行疏散宽度计算公式:单行疏散宽度 = 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 预计疏散时间其中,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为0.3m/s,而预计疏散时间一般是2—10分钟,根据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的不同而定。

(2) 三行疏散宽度计算公式:三行疏散宽度= 3×(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预计疏散时间)其中,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为0.3m/s,而预计疏散时间一般是2—10分钟,根据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的不同而定。

(3) 四行疏散宽度计算公式:四行疏散宽度= 4×(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 预计疏散时间)其中,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为0.3m/s,而预计疏散时间一般是2—10分钟,根据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的不同而定。

(4) 疏散宽度变更公式:当疏散宽度<5m时,可以将疏散宽度改为5m;当疏散宽度>9m时,可以将疏散宽度改为9m。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是根据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预计疏散时间等因素来确定的,它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或损失。

在进行疏散宽度计算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 火灾危险程度:火灾的激烈程度会影响疏散宽度的计算。

如果是火灾灾情严重,应该考虑增加疏散宽度,以便更快地撤离。

② 人流量:撤离人数越多,疏散宽度计算中每人每分钟疏散速度越大,建议疏散宽度也要增大以便更快撤离。

③ 疏散路线:如果疏散路线复杂,疏散宽度也应相应增加,以提高撤离效率。

④ 建筑物结构:如果建筑物结构复杂,疏散宽度应增大,以避免拥挤及障碍物造成的干扰。

上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疏散宽度的计算,因此在使用疏散宽度计算公式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撤离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撤离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散时间和疏散宽度的简述
1.人员疏散所需时间TRSET
人员疏散并不是在火灾发生之后马上进行,一般要在火灾发展到一定阶段,触发火灾报警装置报警,使人们意识到有异常情况发生,或者人员通过本身的味觉、嗅觉及视觉系统发现可能的火灾征兆后才开始。

通常将这段时间视为报警时间。

之后,对于周围发生的情况,人员会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社会阅历及经验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进行疏散的决策,这一段时间称为人员响应时间。

某些情况下,人员响应时间甚至比人员从开始疏散行动到达安全地点的实际疏散时间长。

因此,从火灾发生到人员疏散完毕所需时间为:
TRSET=Td+Tr+Tt (2)
式中:Td——报警时间;
Tr——人员响应时间;
Tt——人员疏散行动时间。

人员到达安全出口所需的步行时间
研究表明,人员的疏散行走速度和人员密度有以下关系[5]:
S=K(1-0. 266D) (3)
式中:S——人员的行走速度,m /s;
D——人员密度,人/m2, 0. 54<D<3. 8;
K——常数,见表5。

人员到达安全出口所需的步行时间为:
T1=L/S (4)
式中:T1——人员到达安全出口所需的步行时间, s;
L——人员从防火分区到安全出口的最大行走距离,m;
S——人员的行走速度,m /s。

2.人员通过安全出口的时间
人员步行至出口门,通过安全出口到达安全地点,至此,人员疏散结束。

人员通过安全出口的时间为:
T2=P/(Fc·Wc) (5)
式中:T2——人员通过安全出口的时间, s;
P——经过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的总人数,人;
Wc——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的有效宽度,m
Fc——人员通过安全出口的流量,一般取(1~1. 3)人/(s·m)。

计算得出T1、T2后,考虑两种情况:
(1)当T1<T2时,说明人员从防火分区内的最远点到达安全出口时,并没有全部通过出口。

因此人员将会在出口处出现滞留现象,此时人员从防火分区内疏散出去的时间取决于T2,即Tt=T2。

( 2)当T1<T2时,说明位于区域内最远点的人员在到达安全出口时,其他人员已经通过了出口,因而不必再在出口处排队等候,因此人员疏散时间就是最远点的人员步行至出口的时间,即Tt=T1。

人员通过安全出口的流量受人员密度影响很大,且关系复杂。

上下楼梯时的速度相对较慢,当人员密度很低或很高时,流量都不大,但当密度约为2. 0人/m2时(相对中间密度),人流流量达到最大。

比如下楼疏散的最佳流量条件是:密度为2. 0人/m2,顺着楼梯下行的速度是0. 5m /s,有效楼梯宽度上的流量为1. 18人/(m·s)。

因此,流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见式(6)。

Fc= 1. 26D-0. 33D²(6)
3.疏散计算应注意的事项
1 双向疏散原则
在建筑物中的同一个防火分隔空间内设计双向疏散路线是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师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原则,使建筑物内每一部分的设计均能实现从火灾开始到人员逃至安全地点的整个过程中,每个区域最少应保证有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径。

进行疏散计算时,应该至少考虑其中一个疏散方向上的安全出口被火灾烟气封堵的情况,此时该安全出口不能被人员利用进行安全疏散,该出口不应计入疏散有效宽度。

2 有效疏散宽度
人员在行走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而摆动两侧的手臂,因而人员在通道内疏散时,要与侧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紧贴着侧壁或扶手行走,从而在疏散通道或疏散出口的边界存在一个边界层,这一部分宽度不能被人员疏散利用。

所以,在进行疏散计算时应扣除边界层的宽度,疏散通道或出口净宽度减去边界层宽度后的宽度称为有效疏散宽度。

4.出口宽度对疏散的影响
前面关于疏散准备时间及人员密度对疏散时间影响的分析均是在开口宽度为 1 m 的条件下得到的. 出口宽度的变化同样能影响人员疏散时间的大小. 当疏散准备间服从正态分布且平均值分别为60 和180 s 时, 疏散时间随开口宽度的变化情况如图 4 所示.
随着出口宽度的增加, 疏散时间变短, 这主要是由于拥塞与排队程度的减弱造成的. 当出口宽度从1 m 增加为2 m 时, 疏散时间有比较明显地减少; 当出口宽度从2 m 增加至6 m 时, 疏散时间几乎没任何变化, 这在图4(b)中尤其明显. 在人员密度较低的情况下, 出口宽度的增加几乎对疏散时间没任何影响. 在人员密度较高的情况下, 仅仅当开口宽度从 1 m 增加为 2 m 时, 疏散时间才有明显的减少. 此外, 随着疏散准备时间平均值的增加, 疏散时间受出口宽度增加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