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课时: 2

法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

(2)视算(开火车)

7+5 2+9 5+8 7+4 6+6

8+9 6+7 7+8 3+9 2+9

(3)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复习一位数的加法。教师可以指名从20张卡片中抽出两张卡片,很快说出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做法是:一个

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里,如果算错了,要把卡片放回去;然后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照样说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的卡片抽完算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

(4)复习20以内加法的游戏。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的学生说出一个算式,另一组的学生说出得数,然后两个组再交换,由说得数组的同学说算式,由说算式组的学生说得数。说的算式同样多,哪一组答对的多,哪一组获胜。还可让每个学生拿一套写着1~20各数的卡片,在课内、外经常做加、减法的数学游戏。游戏的玩法由三人一组,一人做裁判,其他二人出卡片抢答。遇到两个一位数先算加,再用大数减去小数,裁判评定,记分,总结胜负。三人轮换做裁判。

2、复习10以内的减法

(1)作为游戏来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教师可以叫几名同学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教师拿出一张(1~10)的卡片,让学生从老师拿的数里减去自己拿的数。然后教师再换一张卡片,让学生再减……还可以换几名同学来做,看哪组同学做得又对又快。

(2)视算(开火车)

8-7 5-3 7-4 9-2 8-8 7-2

9-9 8-7 10-8 10-5 10-4

10以内加法、减法口诀表

10以内加法口诀表

10以内减法口诀表

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巧背不死记 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我在教学时统一要求学生们背下来了的。不知道我这样好不好,很想和其它老师们一起交流交流想法。前天去听课时无意间听到关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谈了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带同一年级的老师说她没有让学生背这个,看到我的做法和以往老教师们的做法相同,有点表示疑问。所以当时我就说了我自己上课时的情况,讲完后好象得到了认可。我是这样教学生们记忆的。首先出示10以内加法表的第一道算式:1+1,让学生算出得几,紧接着出示第二道和第三道算式:1+2、2+1,让学生观察这两横排有什么区别,找异同,然后又出示第三横排的算式:1+3、2+2、3+1,这样一来学生有的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下面的算式是什么?我问他:那你说说,下面的算式可以接着怎样写呢?生回答说:1+4、2+3、3+2、4+1,我接着问孩子们: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从中找出规律来呢?这每一横排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们开始思考了,有的说:每一排的算式都比前面一排多一道算式;有的说:每一横排的得数分别是1、2、3、4、5;有的还说:我发现每一排的算式里的两个数都正好交换了位置比如1+4和4+1,2+3t和3+2。听到这里我感到很高兴,这班孩子真不错呀,规律找得一点也不差嘛!于是我说: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意思大家都听清楚了吗?生答:是的。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照这样再往下写出一横排来。孩子们齐刷刷的写好了,也知道是该写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了,而且是写5道算式,接下来是写得数是7、8、9、10的所有加法算式。 很快学生们就写好了,当然我也一边巡视着学生们写的情况,除了少数几个孩子写得慢了还没写好以外,其余学生都能写对。看来记住这个加法表一点也不难了。于是我再顺势问他们道:哪位同学能够记住它?打算怎么记呢?这时候有的孩子就说1+1、1+2、1+3...我明白他的意思是竖着记,有的学生说可以一横排一横排的记,也就是横着背这张表,还有的孩子说可以倒过来斜着记忆,1+1、2+1、3+1、4+1、5+1、6+1、7+1、8+1、9+1...我马上夸奖他的方法真独特,这下就有很多孩子对这种记忆方法产生了兴趣了,纷纷也表示愿意这样记忆;当然还有的学生说他是想数的组成来进行记忆,得数是几就想几的组成,难道这些不都是来

20以内减法借十法破十法强化训练

20以减法借十法练习题 口诀: 进位加法(凑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退位减法(破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出 10,减小数,加剩数) 如嫌题目太少可更改数字 例:15 — 8 (一) 18 — 9 = 17 — 9 16 — 9 = 15 — 9 = 14 — 9 13 — 9 = = 11 — 9 17 — 8 =

(二) = 15 —8 14 —8 = = 12 —8 = 11 —8 = 16 —7 = 15 —7 14 —7 = = 12 —7 11 —7 = 15 — 6 = 14 — 6 13 — 6 = 12 — 6 = 11 — 6 14 — 5 =

(三) 13 = 12 = 11 = = 12 — 4 = 11 — 4 = = 11 — 3 = 11 — 2 = = 12 — 5 = 11 — 5 = = 12 — 4 = 11 — 4 = 15 —7 14 —7 =

(四) 18 —9 = 17 —9 16 —9 = 15 —9 = 14 —9 13 —9 = 13 —7 = 12 —7 11 —7 = 12 —9 = 11 —9 17 —8 = = 15 —8 14 —8 = = 12 — 4 = 11 — 4 =

(五) 12 — 3 = 11 — 3 = 11 — 2 = = 12 — 5 = 11 — 5 = = 12 —8 = 11 —8 = 16 —7 = 15 —7 14 —7 = 12 — 6 = 11 — 6 14 — 5 = = 14 —9 13 —9 =

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请大家看屏幕)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花果山美吗花果山不光风景美,里边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谁能从这幅图中提出数学问题 生自由提问: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一共有几朵白云? 一共有几朵小花? ……

2、解决问题,体会加法的意义。 (1)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从这幅图中提了这样多的数学问题,咱们一个个来解决,(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是5只猴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 师:哦,你是把树上的3只小猴和岩石上的2只小猴合起来,知道一共是5只小猴的,是吗? 师:这个办法很好。把3和2合起来是5,这个就是咱们之前学的数的组成。 师: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师:其实,像这样把2和3合起来,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用加号。出示:3+2=5。咱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加号。 师:你能说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表示把2和3合起来。5表示2和3和起来是5,一共有5只小猴,为了让大家明白5表示什么,我们在5后边写上单位名称(只) 教读:我们一起来读一遍3加2等于5。男生来一遍,女生来一遍。 这个算式就表示:树上有3只猴子,地上有2只猴子,合起来就是5只猴子。 (2) 师:刚才同学们很棒,用加法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猴的问题,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加法解决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4+1=5(只)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破十法减法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破十法减法练习题 凑十法儿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看大数,分小数, 凑成十,加剩数。 大数记心里,小数记手里 18 —9 = 17 —9 16 —9 = 15 —9 = 14 —9 13 —9 = = 11 —9 17 —8 = = 15 —8 14 —8 = = 12 —8 = 11 —8 = 16 —7 = 15 —7 14 —7

13 —7 = 12 —7 11 —7 = 15 — 6 = 14 — 6 13 — 6 = 12 — 6 = 11 — 6 14 — 5 = = 12 — 5 = 11 — 5 = = 12 — 4 = 11 — 4 = = 11 — 3 = 11 — 2 = = 12 — 5 = 11 — 5 = = 12 — 4 = 11 — 4 =

16 —7 = 15 —7 14 —7 18 —9 = 17 —9 16 —9 = 15 —9 = 14 —9 13 —9 = 13 —7 = 12 —7 11 —7 = = 11 —9 17 —8 = = 15 —8 14 —8 = = 12 — 4 = 11 — 4 = = 11 — 3 = 11 — 2 =

13 — 5 = 12 — 5 = 11 — 5 = = 12 —8 = 11 —8 = 16 —7 = 15 —7 14 —7 12 — 6 = 11 — 6 14 — 5 = 15 —9 = 14 —9 13 —9 = = 12 — 4 = 11 — 4 = = 11 — 3 = 11 — 2 =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七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练习七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二、基本练习 1、完成课本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 (3) 继续练习:□+□=9 8-□=□9-□=□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

2、希沃白板设置游戏:得数是8的式子和得数是9的式子 选男女各一名学生上去PK 3、完成课本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完成课本第3题. (1)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4、希沃白板设置游戏:选男女各一名学生上去PK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1)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 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 较,进行估计) 2、完成第6题。 (1) 出示第6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 (2) 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 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3、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观察,说说要拼成的积木有几块? (2)下面的哪堆积木可以拼成上面的长方体?小朋友自己在书上数一数。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练习过程中要多创设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说说图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第四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公能绿化我们的家园,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来植树的情况吧。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2.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排队先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图中的小朋友们来植树,5人是排队先来的,1人是推工具车来的。 白菜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2)引导列式: 问: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交流列式,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5+1= 问:6 1等于几呢?教师完整板书:5+1=6,学生齐读算式。 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5个先来的小朋友)

1又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1个小朋友) 为什么用加法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就是把5个先的小朋友和1个推工具车的小朋友加起来。” 问:再想一想,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或如果反过来,用这1个小朋友加上这5个小朋友,可以吗?(板书:1 5=6) (3)观察比较: 问:仔细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辣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反馈交流: 教师板书:3+4=7 4+3=7 (4)提问: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这个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样观察的? 3+4和4+3得数都是7,为什么? (5)齐读两个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指导学生摆圆片,一名在黑板上摆,其余自己在课桌上摆。 第一题:先摆4个黄色的圆片,再摆2个红色的圆片。 (2)看着圆片,列算式。 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学生在书上填写。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4)反馈交流。(板书:4+2=6 2+4=6)

10以内加法、减法口诀表

休息 10以内加法口诀表

10以内减法口诀表

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巧背不死记 2010-11-29 22:17:33| 分类:课后反思| 标签:生活文化做事做人|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我在教学时统一要求学生们背下来了的。不知道我这样好不好,很想和其它老师们一起交流交流想法。前天去听课时无意间听到关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谈了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带同一年级的老师说她没有让学生背这个,看到我的做法和以往老教师们的做法相同,有点表示疑问。所以当时我就说了我自己上课时的情况,讲完后好象得到了认可。我是这样教学生们记忆的。首先出示10以内加法表的第一道算式:1+1,让学生算出得几,紧接着出示第二道和第三道算式:1+2、2+1,让学生观察这两横排有什么区别,找异同,然后又出示第三横排的算式:1+3、2+2、3+1,这样一来学生

有的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下面的算式是什么?我问他:那你说说,下面的算式可以接着怎样写呢?生回答说:1+4、2+3、3+2、4+1,我接着问孩子们: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从中找出规律来呢?这每一横排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们开始思考了,有的说:每一排的算式都比前面一排多一道算式;有的说:每一横排的得数分别是1、2、3、4、5;有的还说:我发现每一排的算式里的两个数都正好交换了位置比如1+4和4+1,2+3t和3+2。听到这里我感到很高兴,这班孩子真不错呀,规律找得一点也不差嘛!于是我说: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意思大家都听清楚了吗?生答:是的。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照这样再往下写出一横排来。孩子们齐刷刷的写好了,也知道是该写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了,而且是写5道算式,接下来是写得数是7、8、9、10的所有加法算式。 很快学生们就写好了,当然我也一边巡视着学生们写的情况,除了少数几个孩子写得慢了还没写好以外,其余学生都能写对。看来记住这个加法表一点也不难了。于是我再顺势问他们道:哪位同学能够记住它?打算怎么记呢?这时候有的孩子就说1+1、1+2、1+3...我明白他的意思是竖着记,有的学生说可以一横排一横排的记,也就是横着背这张表,还有的孩子说可以倒过来斜着记忆,1+1、2+1、3+1、4+1、5+1、6+1、7+1、8+1、9+1...我马上夸奖他的方法真独特,这下就有很多孩子对这种记忆方法产生了兴趣了,纷纷也表示愿意这样记忆;当然还有的学生说他是想数的组成来进行记忆,得数是几就想几的组成,难道这些不都是来自于孩子们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吗?!真的很好,我很喜欢!很快孩子们开始背诵起10以内的加法表了。 实践证明,按照我们在课堂上的分析、说规律、自己选择记忆方法,学生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这张表。也许我的做法不被认为可行,但是我是这样想的,一年级的学生很小很小,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让他坐下来背这张表对他本身来讲就是一种习惯上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耐心、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发现规律并找到最适合自己、自己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学习记忆的方式,这难道不好吗?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 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 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 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请大家看屏幕)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花果山美吗?花果山不光风景美,里边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谁能从这幅图中提出数学问题? 生自由提问: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一共有几朵白云? 一共有几朵小花? ……

2、解决问题,体会加法的意义。 (1)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从这幅图中提了这样多的数学问题,咱们一个个来解 决,(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是5只猴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师:哦,你是把树上的3只小猴和岩石上的2只小猴合起来,知道一共是5只小猴的, 是吗? 师:这个办法很好。把3和2合起来是5,这个就是咱们之前学的数的组成。 师: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师:其实,像这样把2和3合起来,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用加号。出示:3+2=5。咱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加号。 师:你能说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表示把2和3合起来。5表示2和3 和起来是5,一共有5只小猴,为了让大家明白5表示什么,我们在5后边写上单位名称(只)教读:我们一起来读一遍3加2等于5。男生来一遍,女生来一遍。 这个算式就表示:树上有3只猴子,地上有2只猴子,合起来就是5只猴子。 (2) 师:刚才同学们很棒,用加法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猴的问题,现在老师很想知道 你们能不能用加法解决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4+1=5(只) 师:你能说说算式的意义吗?(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说,教师也可以引导,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前边的4只小鸟和后边的1只小鸟合起来是5只)再叫个学生说说。 (3) 师:同学们挺聪明的,很快就学会了用加法解决问题,下面老师可要考考你们,有 没有信心,把剩下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了? 出示剩余问题(桃子、小朋友、花),让学生自主解决 教师在学生说算式的时候,要问问意义。 师:问题都解决了,恭喜同学们通过了老师的考查。大家真棒!!!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计算中凑十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计算中凑十法 大家看到后都会感到很简单的儿歌啊,可是我们该怎样转化教给孩子们呢? “凑十法”是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和核心,它的过程很复杂,简言之是:先分,再凑十,最后把零头相加。具体来说,分之前的观察十分重要,首先决定凑哪个数,分哪个数,要凑成十的那个数还缺几,就从另一个数分出几,这个思维过程包含量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最优化思维。这里的最优化思维是思考问题从最好、最简洁的角度,因此这种“凑十法”就是让孩子计算起来既容易想,又不容易出错的过程。“凑十法”虽然分三步,但这个过程之前的观察思维是复杂的,是“凑十法”过程的酝酿和成形,所谓的“胸有成竹”。例如:9+7,它的“凑十法”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1、9 + 7=16 (9+1+6=16) 2、9 + 7=16 (6+3+7=16) 第一种思考的过程是:凑9分7,凑9成十缺1,需要从7中分出1,还剩下6。具体过程是:①把7分成1和6,②1与9凑成10,③10再加7剩下的6是16。 第二种思考的过程是:凑7分9,凑7成十缺3,需要从9中分出3,还剩下6。具体过程是:①把9分成6和3,②3与7凑成10,③10再加9剩下的6是16。

以上两种形式的“凑十法”,如果只看算式想凑十过程,即抽象又复杂,如旱地里拔葱,很难,结合实物、学具让学生动手摆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的是生动有趣的实物图象,如:上面的9+7,让学生左边摆9个黄圆形,右边摆7个红圆形,然后把1个红圆形移到左边成为10个,学生口述过程是: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或者左边的3个黄圆形移到右边,右边成为10个,学生口述过程是:9分成3和6,3加7得10,10加6得16。 理解了“凑十法”的过程,就是明白了“凑十法”的算理,接着采用各种形式巩固“凑十法”。一是看图填方框,如: 9 + 5=□9 + 5=□, 孩子掌握了“凑十法”的算理后,利用各种形式,采用各种手段,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从而形成技能,这一步决定着学生的熟练程度,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口算能力。一般每堂课都拿出一些时间练习计算,天天练,日久也就克服了这个难点,做得又对又快。 二、填出括号里的数。 8+()=10 10+()=14 6+()=15 ()+4=13 ()+6=13 ()+7=11 6+()=14 ()+9=12 8+()=13

最新20以内退位减法————破十法、凑十法复习(学生版)

20以内退位减法———破十法、凑十法复习【重点知识一】 凑十法:进位加法使用 凑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例子: 9 + 9 = 9 + 8 = 9 + 7 = 巩固练习: 7 + 9 = 7 + 8 = 7 + 7 = 9 + 9 = 9 + 8 = 9 + 7 = 【重点知识二】 破十法:退位减法使用 破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出10,减小数,加剩数 例子: 18 –9 = 17 – 9 = 16 – 9 = 15 –9 = 巩固练习: 17 –8 = 16 –8 = 15 –8 = 14 –8 =

13 –8 = 12 –8 = 11 –8 = 16 –7 = 提升练习题 一、口算 12– 6 = 11 – 6 = 14 – 5 = 13 – 5 = 6 + 9 = 6 + 8 = 6 + 7 = 二、判断□里的数对不对?对的画“√”,错的画“×”。 13-6=5()15-7=9()11-2=9()6+9=15()16+4=20()13-9=5()三、填空 1.15比( )多3。2.( )比12少5。3.( )比20少5。4.17比( )少3。5.( )比19多1。6.( )比12多4。

四、看图列式 五、应用题 1.小雨和小雪共画了15朵花,小雨画了9朵,小雪画了几朵? 2.小明有18枝彩色笔,小刚借走了9枝,小明还有几枝? 3.同学们排队,小兰的前边有5人,后面有7人,这一行共有多少人?

4.同学们排队,小兰的前边有5人,后面有7人,这一行共有多少人? 5.停车场上的汽车开走了6辆,又开走了5辆,一共开走了多少辆?

3.5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算减想加)练习题及答案

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算减想加) 1.进一步运用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夯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小鸟归巢。(连一连) 2、哪把钥匙开哪把锁? (用线连起来 6分) 3、看图写算式。 (6分) (1) □+□=□□-□=□□+□=□□-□=□ (2)

这是一座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4. 买家电,逛商场。(填一填。) 5. 生活智慧园。 (1) 原来有多少个气球? =(个) (2) 小松鼠吃了多少个松果? =(个) (3) 9个?枝

小冰进了几个球? =(个) 6、填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各写4道 (4分) □+□=9 □-□=5 □+□=9 □-□=5 □+□=9 □-□=5 □+□=9 □-□=5 跃过去,你就是尖子生! 7.一只猫一天捉两只老鼠, 8、小朋友们分苹果

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苹果? 奥数精华 甲乙两个牧童相遇了。甲说:“你给我一只羊,那我的羊就是你的两倍。乙说:“最好是你给我一只羊,那样的话,我和你的羊就一样多了。”诸问他们各有多少只羊?

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算减想加) 1.略 2. 2 4 9 3 5 3.(1)4+5=9 5+4=9 9-5=4 9-4=5 (2) 9-5=4 4+2+3=9 4. 1 4 3 10 5. (1)6+3=9 (2)9-7=2 (3)5+2=7 6. 答案不唯一 7.8只 8. 4人,6个 精华奥数 假设甲拿出一只羊,不是给乙,而是给另外的某个人,那他们两人的羊会一样多吗?不会的。仍然是甲有的羊比乙多,多多少呢?多一只。由此可知,甲比乙多二只羊。 乙比甲少二只羊,要是他拿出一只羊来,不是给甲,而是给另外的某个人,那甲所有的羊就比乙多三只;要是这只羊给了甲,而不是给另外的人,那甲所有的羊就比乙剩下的羊多四只。这时,甲有的羊是乙的两倍,也就是乙剩下的羊是四只了。所以,乙有五只羊,甲有七只羊。

(完整版)20以内加减法--凑十法、破十法、连减法算理复习

20以内加减———凑十法,破十法、连减法复习 【重点知识一】 凑十法:进位加法使用 凑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9 + 9 = 9 + 8 = 9 + 7 = 7 + 9 = 7 + 8 = 7 + 7 = 9 + 9 = 9 + 8 = 9 + 7 = 【重点知识二】 破十法:退位减法使用 破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出10,减小数,加剩数 18 –9 = 17 – 9 = 16 – 9 = 15 –9 = , 17 –8 = 16 –8 = 15 –8 = 14 –8 =

13 –8 = 12 –8 = 11 –8 = 16 –7 = 12– 6 = 11 – 6 = 14 – 5 = 13 – 5 = 6 + 9 = 6 + 8 = 6 + 7 = 【重点知识点三】 连减法:退位减法使用 口诀:分小数,减出10,10减几 18 –9 = 17 – 9 = 16 – 9 = 15 –9 = 15 14 –7=

二、□里的数对不对?对的画“√”,错的画“×”。 13-6=5()15-7=9()11-2=9()6+9=15()16+4=20()13-9=5()三、填空 1.15比( )多3。2.( )比12少5。3.( )比20少5。4.17比( )少3。5.( )比19多1。6.( )比12多4。 四、看图列式

五、应用题 1.小雨和小雪共画了15朵花,小雨画了9朵,小雪画了几朵? 2.小明有18枝彩色笔,小刚借走了9枝,小明还有几枝? 3.同学们排队,小兰的前边有5人,后面有7人,这一行共有多少人? 5.停车场上的汽车开走了6辆,又开走了5辆,一共开走了多少辆?

10以内数字加减法(带图)

10以内 数字的加减法 1.1~3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1.1~3各数的认读和规范书写。 2.2、3的组成。 3.加减法的含义 [双基同步训练] 2.看图,在□里画“○”。 3.填空。 (1) (2)比2少1是( ),比2多 1是( )。 2 3 3 1 1 1 2 2 1 (3) 2 1 1 ○○○ ○ ○ ○ ○ ○ ○ 1 2 3 2 2 2 2 3 3

4.比一比,填一填。 5.看算式,画一画,再填得数。 (1)1+1=□22+1=□1+2=□ △△ (2)3-1=□23-2=□2-1=□ ○○○○○ 6.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7.描一描,写一写。8. ○○○

9.3-1= 1+1= 3-2= 1+2= 2-1= 2+1= 10.在○里填上“+”或“-”。 1○2=3 2○1=3 3○1=2 1○1=2 2○1=1 3○2=1 [创新能力训练] 1.按规律画一画。 (1)○●○●○● (2)○●●○●●○ (3)△□○△□○ 2.已知△=1,□=2,○=3。 [实践能力训练] 原来有( )辆汽车, 开来了( )辆, 一共有( )辆汽车。 □○□=□ 原来有( )辆汽车, 开走了( )辆, 还剩( )辆汽车。 □○□=□ 2.4、5、0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1.4、5、0的认读和正确书写 2.4、5的组成 3.运用4、5的组成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4.0的含义及有关加减法 0包含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另一种表示起点或开始(如直尺上的0),相同两数相减得0,任何数加0或减0得任何数。 [双基同步训练] 1.看图填空 2.填空。 4 4 4 2 2 3 1 1 3 5 5 5 5 4 1 3 2 2 3 1 4

【强烈推荐】一年级数学拆分法与凑十法,10和20以内的加减法窍门汇总!

破十法: 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见五 数字拆分法 9+6=9+(1+5)=(9+1)+5=15 一五6;二四6;三三6;四二6;五一6;6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7;二五7;三四7;四三7;五二7;六一7;7的组成记仔细。 一七8;二六8;三五8;四四8;五三8;六二8;七一8;8的组成记全它。一八9;二七9;三六9;四五9;五四9;六三9;七二9;八一9; 9的组成全都有。 一九10;二八10;三七10;四六10;五五10;六四10;七三10;八二10;九一10;10的组成共九句。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

二加八;十只花老鸭; 三加七;十只老母鸡; 四加六;十只金丝猴; 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例如1:加法8+5 看到8就想到2;因此5可以分成2和3;8和2组成10;10+3=13;所以8+5=13。 例如2:减法15-9

第一种:15可以分成10和5;10-9=1;再用1+5=6;所以15-9=6; 第二种:9可以分成5和4;15-5=10;10-4=6;所以15-9=6。 运用凑十法与破十法解答下列各题 7+8= 6+9= 9+4= 11-4= 6+7= 7+4= 12-9= 14-8= 2+9= 13-6= 14-5= 8+8= 4+9= 5+7= 14-6= 15-7= 8+4= 14-7= 5+8= 6+8= 7+4= 14-7= 12-8= 13-9= 12-8= 3+9= 4+9= 12-9= 5+6= 2+9= 12-9= 14-7= 13-8= 2+9= 4+7= 6+4= 3+7= 13-7= ( )+5=10 ( )+4=7 ( )-3=3 ( )-6=2 9-( )=2 3+( )=10 6-( )=1 ( )-7=3 ( )+2=5 0+( )=4 ( )-0=6 10-( )=8 4+( )=9 7-( )=6 ( )-3=0 ( )+7=8 5-( )=2 ( )-5=5 ( )+6=9 1+( )=8 7-( )=7 6+( )=10 ( )+2=8 ( )-3=4 3+( )=4 9-( )=0 ( )+6=7 4+( )=8 ( )-9=1 ( )-3=5 ( )+1=4 ( )-7=4 ( )+8=10 9-( )=4 ( )-5=1 4+( )=10 ( )+5=5 ( )-2=5 10-( )=2 ( )-6=4 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的方法 一、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 5、6, 之后得出结果4+2=6 二、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 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 5、4、3;之后得出结果6-3=3 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孩子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20以内加减法窍门 1、11-20的数可以和孩子玩猜数游戏。用3种方式描述数: ① 个位是2;十位是1 。 ② 1个十;5个一。 ③ 比11大;比13小。

20以内加减法窍门

20以内加减法窍门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一般的孩子在学前班时就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进入小学后,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稍加练习也能熟练掌握。但是,孩子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大大下滑,计算的准确率也降低了,两极分化初露端倪。有的学生由于计算速度跟不上,开始拖拉作业,成为数学学习困难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的困难呢?我认为,这和我们运用的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有关。算法不外乎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数法就是通过数数来计算,包括借助实物数数和单纯数数两种。数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凑十法、拆分法等的运用数字进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数字推理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需要的思维步骤也多,并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最终到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以运用最为广泛的凑十法为例,求9加6等于几,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需要这几个思考过程:一、判定该题是不是进位加法;二、如果是进位加法,怎样才能凑成10。这样确定方法后才能进行下面的运算: 9+6=9+(1+5)=(9+1)+5=10+5=15 从上面的运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过程,而且属于不能直接运用题中数据,需要拆分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类。所以,看似简单的凑十法,其思维是不简单的,包含着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它的认知基础与一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计算的困难。那么,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是这样做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 呢?其实只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减法就行了,归纳下来口诀是:“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怎样用口诀,以“加九减一”为例,“加九减一”是指一个数与9相加,将这个数减去1作为它们和的个位。 例如:8+9=()就拿 8减去1结果7,用7来作和的个位,即8+9=17, 5+9=()就拿5减去1等于4,用4来作和的个位,即5+9=14。 “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的方法同上。 20以内退位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以内退位减法转化为10以内加法。口诀是:“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如何用口诀,以“减九加一”为例,“减九加一”是指一个数减去9,将这个数的个位加上1所得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差。 例如:17-9=()就拿17的个位7加上1结果是8,即17-9=8,13-9=()就拿13的个位3加上1结果是4,即13-9=4 “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与“减九加一”的方法一样。 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正确的进行抽象思维,采用以上方法,能使习惯依赖摆实物来计算的学生脱离实物也能快速准确的算出结果,避免了死记硬背,盲目多练,提高了运算速度,降低了出错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同步测试卷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口算。(15分) 2+6=9-7=3+2=3+4=5+4= 3+5= 7+1= 9-3= 8-3= 5-4= 8-2= 0+8= 8+2= 6+1= 7+3= 二、看算式,画一画,填一填。(9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 ○○○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____________________ ( )+( )=9 三、不计算,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12分) 四、看图列式计算。(24分) == == === = 五、( )里应填几?(13分) 8+( )=10 0+( )=6 2+( )=7 5+( )=8 ( )+3=10 3+( )=5+3 5+( )< 9 ( )-0>5 ( )-1<8 6+( )=5+( ) 9 -( )=10-( ) 六、走进生活。(第1题9分,第2题8分,第3题10分,共27分)

1. 树上有( )只小鸟, 又来了( )只, 一共有( )只小鸟。 = 2. 一共有( )盆花。 小红浇了4盆, 还有( )盆花没有浇。 = 3. (1)和一共有多少只?= (2)和一共有多少只?=

参考答案 一、8 2 5 7 9 8 8 6 5 1 6 8 10 7 10 二、 6 4 3 7 2 7 三、5+410-13+5 9-3 四、3+5=8 5+3=8 8-3=5 8-5=3 4+5=9 5+4=9 9-4=5 9-5=4 五、2 6 5 3 7 5 3 10 5 0 1 0 1 【点拨】最后5个算式答案不唯一。 六、1.3 6 9 3+6=9 2.8 4 8-4=4 3.(1)5+3=8 (2)2+3=5

完整word版20以内加法凑十法练习题

20以内加法练习题(凑十法) 9 + 2 = 9 + 3 = 9 + 4 = 9 + 5 = 9 + 6 = 9 + 7 = 9 = 9 + 8 = 9 + 9 = 8 + = 8 + 6 = 8 + 8 = 8 + 7 8 + 5 = 8 + 4 = 8 +

3 = 7 + 9 = 7 + 8 = 7 + 7 = 7 + 6 = 7 + 4 = 7 + 5 = 6 + 9 = 6 + 8 = 6 + 7 = 6 + 6 = 6 + 5 = 5 + 9 =

5 + 8 = 5 + 7 = 5 + 6 = 4 + 9 = 4 + 8 = 4 + 7 = 2 = + 9 = + 8 3 3 + 9 = 7 + 6 = 5 + 8 = 9 + 4 = 6 + 7 = = 4 9 + 7 = 9 +

+ 8 = + 8 = 5 9 + 9 = 6 = + 9 = 8 + 5 3 + 7 = 4 8 + 4 = 7 + 4 = 9 + 3 = 7 + 5 = 8 + 8 = 7 + 6 =

7 + 9 = 8 + 4 = 7 + 8 = 7 + 5 6 + 8 = = 9 + 8 = 7 6 + 6 = = + 9 = 6 + 9 = + 6 5 + 8 = 5 + = 4 8 = 4 + 8 = 8 4 + 7 + 7 =

+ 9 = 3 + 9 = 3 4 + 8 = 9 + 5 = 8 + 5 = 7 + 4 = 8 + 5 = 9 + 2 = 6 + 7 = 9 + 8 = 9 + 9 = 8 + 8 = 8 + 7 = 8 + 9 = 8 +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第四课时

《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公能绿化我们的家园,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来植树的情况吧。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2.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排队先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图中的小朋友们来植树,5人是排队先来的,1人是推工具车来的。 白菜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2)引导列式: 问: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交流列式,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5+1= 问:6 1等于几呢?教师完整板书:5+1=6,学生齐读算式。 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5个先来的小朋友) 1又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1个小朋友)

为什么用加法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就是把5个先的小朋友和1个推工具车的小朋友加起来。” 问:再想一想,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或如果反过来,用这1个小朋友加上这5个小朋友,可以吗?(板书:1 5=6) (3)观察比较: 问:仔细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辣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反馈交流: 教师板书:3+4=7 4+3=7 (4)提问: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这个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样观察的? 3+4和4+3得数都是7,为什么? (5)齐读两个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指导学生摆圆片,一名在黑板上摆,其余自己在课桌上摆。 第一题:先摆4个黄色的圆片,再摆2个红色的圆片。 (2)看着圆片,列算式。 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学生在书上填写。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4)反馈交流。(板书:4+2=6 2+4=6) (5)4+2和2+4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出的得数6都表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