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话题素材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合集下载

留住乡愁留住根作文素材

留住乡愁留住根作文素材

留住乡愁留住根作文素材以下是 8 条留住乡愁留住根的作文素材:素材一:老房子那熟悉的味道,不就是乡愁的味道吗?就像奶奶做的饭菜香,萦绕在心底。

还记得小时候在老房子里和小伙伴们捉迷藏,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哎呀,那场景现在想起来心里都暖暖的呢!素材二:家乡的那棵大树呀,见证了多少代人的成长,它不就是我们的根吗?每次回家看到它,就像看到了许久未见的亲人。

“你说,这棵树要是会说话,会给我们讲多少故事呀?”素材三:那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可不就是连接着故乡和我们的情感纽带嘛!小时候沿着它奔跑玩耍,长大后每次走在上面,都有着别样的情愫。

“这路啊,咋就这么让人牵挂呢?”素材四:村里的那口老井,像极了时间的宝藏。

大家围在井边打水聊天的画面,难道不是我们乡愁的一部分吗?“想想以前在井边的热闹,现在还真是让人怀念啊!”素材五:故乡的田野,那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在那里放过风筝,追过蝴蝶,满满的都是快乐的记忆。

“这里不就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吗?”素材六:家乡的方言,听着就亲切得不行。

那独特的语调,不就是我们与家乡最直接的联系吗?“一听到那熟悉的方言,就知道是家乡人来了呢!”素材七:过年时的家乡,热闹非凡,那浓浓的年味就是乡愁的最好体现。

舞龙舞狮,放鞭炮,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这样的年,才是真正的年,才是我们的根啊!”素材八:老街上的那些店铺,虽然可能有些陈旧,但那都是岁月的痕迹。

走在老街,仿佛时光倒流。

“这些老店,不正是我们乡愁的寄托吗?”结论:乡愁就是这些点点滴滴,它们汇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的根,让我们无论走多远都割舍不下。

我们一定要留住这些珍贵的东西,留住乡愁留住根!。

2019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9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贵州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019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范文: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019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范文: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上海华图同步更新2019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范文: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习总书记到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要求做好城市的文化传承工作。

深切关怀、谆谆嘱托、殷殷期望,指引着城市发展的文明之路。

第一段:开篇点题。

习总书记查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提出要做好城市的文化传承工作的要求,指引着城市发展的文明之路。

有人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这句话或许只说对了一半。

城市并非是没有生命的容器,而是洋溢着生命力的有机体。

城市的生命,正来自于文化的传承。

我们一说到“水巷小桥多”,往往能想到苏州的园林;一提及“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往往会想到石头城南京;而“万里山峦舞巨龙”,也让世人领略到了北京的沉雄大气。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但这种独特性不是凭空出现的,正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品格。

可以说,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第二段:过渡段。

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城市的生命,来自于文化的继承。

我们可以通过某一特点,想到一座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正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生命所在,那建筑就是生命的“纹理”,是一座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

原因在于,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

隐藏在街角的名人故居,延续百年的古朴建筑,见证历史的老街古巷,不仅为城市营造着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更滋养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命。

就拿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来说,因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历史佳话,不仅给后人以心灵启迪,更在无形中塑造着参观者谦让的品格。

可以说,历史建筑的传承,并非只是丰富城市风貌那么简单,还关乎着百姓的精神世界。

2019高考作文素材10篇: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2019高考作文素材10篇: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2019高考作文素材10篇: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1.故宫的“慢作为”让人更放心2.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3.“请人打扫宿舍”须多元思考4.学校任性开除学生于法无据5.求仁得仁了无遗憾6.中国电影释放生长的力量7.从郎平发火所想到的8.清宫剧热,历史感冷9.“魏璎珞”耍大牌,入戏别太深10.致农村大学新生:出身平凡不是灰心和怠惰的理由故宫的“慢作为”让人更放心媒体报道,已“闭关”休养两年零八个月的故宫养心殿,下周将动工修缮,土木工程预计持续一年多时间。

8月27日,故宫博物院给养心殿修缮工程培训合格工匠单位颁发了证书。

所有接触建筑本体的工匠都经过严格选拔、培训、考核,取得结业成绩并将“持证上岗”。

曾为“八朝天子寝宫,皇朝权力中枢”的故宫养心殿,历来游客如织、研究者众。

故宫博物院在养心殿修缮工程中,一“闭关”就是两年多,其间对参与修缮的工匠进行层层选拔、培训,表现出一种极为审慎的态度,一种饱含匠心的精细,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从容,这与一些地方的雷厉风行、火急火燎、大干快上截然不同。

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是不可复得的艺术瑰宝,对文物的修缮应该保持一份手捧珠玉的细致、一种如履薄冰的虔敬,想好了,准备充分了,有把握了再动手。

近年来,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历史文化热方兴未艾,一些地方也开始重视文物修缮、保护。

但这种“重视”有时过于功利,这种“保护”有时异化成了一种破坏。

比如,“最美野长城”遭水泥硬化、清代古桥“五孔变四孔”、峰门寺石窟造像被浓妆艳抹……盲目重视不如不重视,盲目修文物不如不修。

不修,文物的本貌还在那里,待到技术手段成熟会有更优的修缮方案。

以“高度重视”之名胡乱动手,造成的破坏很可能难以挽回。

在文物修缮和保护上,务须牢固树立“想好了再动手”“非专业莫轻动”的共识。

政府部门绝对不能因为害怕被指责“什么也没做”就胡乱动手,因为在文物修复上,乱作为往往比不作为危害更大。

故宫计划修缮养心殿,两年多过去了还没开始实质性动工,这种“慢作为”何以被公众理解?因为这种慢不是怠慢、轻慢,而是审慎、专业,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做足功课。

留住乡愁留住根作文素材

留住乡愁留住根作文素材

留住乡愁留住根作文素材1. 家乡的那口老井,就像时间的沙漏,难道不是吗?小时候,我总喜欢趴在井口往下看,那深邃的井水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

每次打水时,辘轳嘎吱嘎吱地响,那声音简直就是故乡的心跳!例子:我和小伙伴们还会比赛往井里扔石子,听那“咕咚”的声响,然后开心地大笑。

2. 村里的那棵大树,嘿,那可是我们的乐园呀!夏天在树下乘凉,听着爷爷奶奶讲故事,那感觉多棒呀!就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为我们挡住酷热。

例子:我们还会在树上挂个秋千,荡来荡去,欢乐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子。

3. 故乡的那条小路,弯弯曲曲的,像极了人生的道路。

我在那小路上不知道跑过多少回,每一步都有着深深的眷恋。

例子:和小伙伴们追逐嬉戏,跑得气喘吁吁也不停下。

4. 老房子的烟囱,一到饭点就冒烟,那烟袅袅升起,可不就是家的信号么!每次看到那烟,就知道该回家吃饭啦。

例子:有次玩得忘了时间,看到烟囱冒烟才赶紧往家跑,还挨了顿骂呢。

5. 家乡的集市,哇,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呀!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就像一个欢乐的海洋。

例子:我会拉着妈妈的手,在集市上东看看西瞧瞧,看到喜欢的小玩意儿就走不动道了。

6. 村头的那座石桥,虽然有些破旧了,但它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呀!简直就是故乡的脊梁。

例子:我们曾在桥上看日落,那美丽的景色至今难忘。

7. 故乡的田野,一望无际,那是大自然最美的画卷啊!春天的麦苗绿油油的,秋天的稻穗金灿灿的。

例子:我会在田野里疯跑,和蝴蝶嬉戏,别提多开心了。

8. 村里的那些老人,他们脸上的皱纹就像岁月的痕迹,可他们的故事却那么吸引人!不就像是一本本厚重的书么?例子:我喜欢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情。

9. 家乡的味道,哎呀呀,那是任何美味都比不上的呀!比如妈妈做的红烧肉,那味道让我魂牵梦绕。

例子:每次回家,第一时间就想吃上一口妈妈做的菜。

结论:这些都是故乡的点点滴滴,它们构成了我心中最温暖的角落,留住了我的乡愁,也留住了我的根。

让乡愁找到归宿申论作文

让乡愁找到归宿申论作文

让乡愁找到归宿申论作文《让乡愁找到归宿记得小时候,我们村东头有一棵老槐树,那树可粗了,三四个小伙伴手拉手才能勉强抱住。

这老槐树就像是村子的一个标志,也承载着我对家乡最初的乡愁记忆。

我家的老房子就在离老槐树不远的地方,那是一座典型的农村小院。

院子里有爷爷亲手搭的鸡窝,里面几只老母鸡每天都会下蛋。

还有那口压水井,压水的时候得费好大劲儿,不过压出的水特别凉,夏天的时候喝上一口,爽得很。

离开家乡到大城市上学后,城市的繁华却让我时常想念家乡的宁静。

那里车水马龙人声喧嚣,可我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每次在城市里看到街边的树木,都会不自觉地想起村东头的老槐树。

那粗糙的树皮,茂密的枝叶,树下坐着的纳凉的老人们,是我记忆中温暖的画面。

有一年暑假我回村,发现老槐树周围被围上了栅栏,好像被保护起来了。

这让我心里觉得很欣慰,至少村子里的人也知道这老槐树的重要性,那可不仅仅是一棵树,是大家共同的乡愁记忆啊。

我走进老房子的院子,那几只老母鸡还在,压水井也还在,就感觉我还是那个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的小孩子。

这时候我就想,乡愁其实就是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熟悉的小院,熟悉的树,熟悉的老母鸡。

要让乡愁找到归宿,就不能让这些带着乡愁记忆的东西消失。

对于村里那些老房子,可以适当修缮而不是一味地推倒重来。

村东头那颗老槐树要一直好好保护下去,那是大家乡愁的寄托。

就像我每次想起家乡,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在老槐树下玩耍、听老人们讲故事的场景。

这每一个真实的场景,每一样实实在在的东西,都是乡愁能够归属的地方。

只要这些都在,无论走多远,心底的乡愁都有安放之处。

《乡愁的归来与留住》说起来我对家乡的那条小河特别有感情。

那河可不宽,夏天水多的时候也就两三米宽,但是足够我和小伙伴们在里面摸鱼捉虾了。

河的两边长满了水草,绿油油的特别茂密。

小时候总会跟着一群大孩子到河边去玩。

大孩子就把裤腿挽得高高的,然后一点点在水里摸索着鱼虾。

而我们小一些的就只能在岸边看着他们,顺便在水草里找那些个田螺。

地名任性改乡愁何所期作文地名洋化议论文素材

地名任性改乡愁何所期作文地名洋化议论文素材

地名任性改乡愁何所期作文地名洋化议论文素材地名任性改,乡愁何所期作文1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对福州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来说,很多地名不仅仅是个地理符号,方位坐标,它可能蕴含了一段历史,讲述了一个故事,寄托着一种期盼。

其实,对于地名而言,虽然只是一个地方的称号,但却在人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情感的认知,思绪的留驻,往往都因为一个熟悉地名在耳畔回响,伴随人们重新回归曾经熟悉的自我。

正因为如此,一旦某个地方被改名,以一些稀奇、洋气的名字命名,往往令人颇为反感。

即便,为了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应该遵循人们的内心感受,不要让急功近利思维冲淡了浓浓的乡愁。

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地名文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了语词文化和实体文化。

与此同时,在地名文化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以及民族的融合变迁。

一个地名,往往代表了某种历史典故、人文情怀等等,并不是空穴来风。

那么,当地名“变脸”,变得让人生疏不已,正是对过往历史与人文价值的淡忘和消解。

正因为地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国务院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很多地方政府也对该条例进行了细化。

但由于缺乏明晰具体的操作,没有惩戒性规定的兜底,并没有遏止住地名更改乱象。

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不能更改,关键是要强化制度约束,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现象。

在更改地名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公众的内心感受,不要将公众内心的乡愁搁置一旁。

比如,某些“白金瀚宫、巴厘岛、白宫”等地名,除了暴露出崇洋媚外的思维之外,又有什么效果和意义呢?在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背后,无法找到乡愁的安放之处,对于公众而言,内心的不适感可想而知。

面对该现象,确有必要完善法律规定,以严格的问责机制兜底,杜绝地名随意更改乱象。

而且,对于某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则应该给予重点保护,让地名成为一种文化标签。

民俗学家冯骥才曾经说过,“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

最新让城市留下历史记忆作文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作文

最新让城市留下历史记忆作文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作文

最新让城市留下历史记忆作文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作文城市,聚集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城市,牵引着人们的思念和向往。

因为,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是人们对根的渴望、对地域、遗存的共同意识,才能使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维护城市的稳定和兴盛。

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了各自的印记,时代虽一去不复返,它们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古代遗址、活动遗迹、传统建筑、历史街区,还有需要用心去体验的民间艺术和市井生活等,它们都是构成一个城市记忆的重要内容。

为此,为了留住城市的记忆,延续城市的文化和传承,我们应通过保护和开发并重,在开发的前提下留住城市的根。

留住城市的记忆,我们需以保护为前提。

古建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xxx曾说过,“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古建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修旧费钱;招标的方式用在古建筑修复上也可能产生问题,招标本身更多比的是谁更便宜,出价低的施工队,往往会在工人、物料等方面尽力压缩成本,甚至出现不懂行的人用不合适的材料维修,造成越修越差的结果;旅游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古镇开始进行旅游开发。

然而,这些古镇几乎都一个样,全是明清一条街,可谓“千街一面”。

旅游模式也几乎相同:走老街、吃美食、看表演等。

原先的文化生活氛围和传统生活场景随着原住民的离开而消失。

再加上来古城镇开店的大多是外地商人,他们以赚钱为目的,虽然促进了当地旅游开发,但很难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更别说自觉地传承当地传统文化了。

因此,在开发城市文化古迹时,应因地制宜进行保护和修缮。

留住城市的记忆,我们也需要以开发创新为拓展。

意大利维罗纳城有一座世界第三大古竞技场,外面残垣断壁保持原貌,里面是现代化设备的剧场。

德国达姆施达特大学则利用老城墙走势建设绿化带,远看是绿化带,近看是城墙。

这些巧妙利用老建筑的例子不胜枚举,都体现了老建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也并非只能被取而代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最近,《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尽管我国多次提出要清理规范洋地名,但受经济利益驱使、迎合崇洋心态等影响,承载着中国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地名依然不断遭受洋风侵袭。

地名是“城市的脸,市民的眼”,其中饱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

洋地名入侵,看起来很“潮”,实则东施效颦,经不起推敲。

有媒体曾随机选取全国12座城市240个小区,发现1/5的小区在命名的时候,都含有外国的信息。

明明是中国的建筑,与异域风情毫不相干,却硬要冠上什么加州水岸、普罗旺斯等洋名,用意何在呢?其实洋名风气大部分是从小区而起,一提到浪漫,言必称“巴黎”,想宣称时尚,就缀上“纽约”,甚至建筑本身也大搞欧美风,才能让自己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

应该说,这里面存在商业炒作的成分,但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可借鉴可使用的元素更多,一些开发商滥用洋地名,实则是缺乏文化自信,价值观混乱的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取地名的方式值得反思。

比如地名雷同、缺乏特色,很多城市都有解放路、人民路、花园路,甚至用一二三四这样的数字简单命名。

这样的方式也许便于管理,但未免有些千篇一律。

相形之下,许多保有历史含义的命名,譬如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乌衣巷、重庆的打铜街等,不仅识别度高,也别有韵味。

还有就是,一些地方存在随意改名的现象,特别是随着行政区域的调整,为了表示是新地名,或者为了扩大影响,故意将专名更换。

有统计称,近30年时间里大约6万个乡镇名字和40万个村名被弃用。

这样的方式,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有割断历史的危险,等到以后想要恢复古地名,大众往往又不知其所以然了。

其反映的是,一些地方没有意识到地名是历史的宝贵遗产,从内心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体认。

地名并非一个枯燥的名称,而是代表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刻度,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等多方面的意义。

随手举例,提起荆州,人们会想起三国故事;谈及西安案板街,就让人梦回唐朝;说起绍兴,人们马上指出是鲁迅故乡。

这说明,地名从来不是空荡荡的概念,它和当地气候风俗、经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让人们有了身份认同,当我们问起“你是哪里人”,不仅是在询问地域籍贯,更是询问一种情感归属。

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地域归属感看似削弱了,然而对家乡有认同感的人,依然会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籍贯。

这正是文化基因的力量。

从维系市县乡村的感情,到
建立对某省人的认同,到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这其中蕴含着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具体在地名上,也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

我国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并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近年来,很多地方逐渐开始建立地方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

可以说,越来越多人正在认识到保护地名文化的重要性。

接下来,应在法律法规和部门联动层面上持续探索,推动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和严格审验制度,多向专家要看法,多向百姓要意见,争取一个地名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要让人记得住乡愁、挂得住乡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