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的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4.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5. 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7.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8.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9. 耐力素质: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使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0. 遗传度:是指某一特定的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二、填空题1. 竞技体育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部分组成。

2.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有(竞技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3. 运动训练学的的主要学科特征是(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4. 运动训练可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 竞技能力的遗传一般规律是(连续性)、(相关性)和(阶段性)。

6. 运动员选材可分(自然选材阶段)、(经验选材阶段)和(科学选材阶段)。

7. 骨龄在运动员选材中主要用于(发育类型的判定)。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1、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主要包括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

2、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4、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方法。

5、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6、制胜规律: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7、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的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8、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程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联系任务的训练方法9、项群理论:是揭示具有共同训练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10、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1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12、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13、最大力量:指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中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的能力。

其力值只有在抵抗超过肌肉最大能力的阻力过程才能测出。

1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15、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5、竞技水平。

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6.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7.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科学。

8.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9.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10、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1、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2、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要素)13、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外部阻力、内部阻力)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量。

14、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答能力。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运动训练学2000版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2000版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2000版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2000版运动训练学的名词解释:
1. 运动训练: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有规律地组织和引导个体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提高体能素质和运动表现的目的。

2.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变化的科学,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的运动适应和训练效应。

3.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包括关节运动学、肌肉力学、运动姿势等,以优化运动技能和预防运动伤害。

4. 运动训练的负荷:指在运动训练中施加在个体身上的一系列刺激,包括体育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和训练方法等。

5. 运动适应:个体通过长期的训练,对运动刺激做出的适应性改变,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术的改进和心理状态的调整等。

6. 运动训练的周期化:将整个训练计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以实现运动训练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包括宏周期、中周期和微周期等。

7. 竞技状态: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的最佳表现状态,包括身体素质的发挥、技术水平的达到和心理状态的良好等。

8. 运动损伤:在运动训练中由于过度训练、不良姿势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身体损伤,包括肌肉拉伤、骨折、关节扭伤等。

9. 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所需的营养素及其补给,以满足身体需要、促进身体恢复和提高运动表现。

10. 年龄生长发育对运动训练的影响:人体在不同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对运动训练的选择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比赛为主要特征,以制造优异运动成果、夺取竞赛成功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头,是选择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气参与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3.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果,在教练员的指导下,特地组织的有方案的体育活动。

4.运动比赛:是在裁判员的指导下,按统一的规章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竞技能力:运动员参与竞赛的能力6.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逻辑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7.运动成果:运动成果是运动员参与竞赛的结果,是按照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情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比赛的胜败或名次。

8.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9.竞技能力:竞技能力既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的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得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0.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运动能力11.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

12.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按照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方式的详细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个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

1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养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进展的素养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4.训练逻辑: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进展的必定趋势。

运动训练学2000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2000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2000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指通过针对身体的不同方面进行系统和有计划的练习,以提高运动能力、技能和体格素质的过程。

以下是对运动训练的2000个名词解释,并补充了一些相关拓展内容。

1.身体素质:指身体各项基本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是运动训练的基础。

2.运动技能:指通过训练和练习熟练掌握的运动动作和技巧,如射门、传球、跳水等。

3.心肺耐力:是指经过长时间的运动活动时,心血管系统和肺功能的适应能力,常用于评估个体的有氧能力。

4.动作速度:指身体在运动中产生动作的迅速程度,可以是反应速度、加速度或最大速度。

5.柔韧性:指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范围,柔韧性好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并提高运动能力。

6.平衡能力:指保持身体在运动或静止时的稳定性,对运动技能和动作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7.力量训练:指通过负荷和反抗力的训练,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能力。

8.速度训练: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表现。

9.灵敏度训练:通过训练改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

10.协调训练: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提高身体各部分协调运动的能力。

11.感知训练: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运动情境。

12.策略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技能运用和应对策略为目标的训练。

13.应变能力:指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面对各种变化时,适应并调整自己的能力。

14.自我控制能力:指个体在竞技过程中能够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和注意力的能力。

15.注意力训练:通过不同的练习和技巧,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和持久性。

以上仅是对运动训练的一部分名词解释,总结了部分常见的运动训练概念。

在实际运动训练中,还有很多其他名词和概念值得深入了解和拓展。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社会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旨在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夺取比赛优胜。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在教练员的指导下,有计划地组织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了项群训练的基本规律。

5.运动成绩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7.竞技水平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能力。

8.运动能力是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9.运动水平(训练水平)反映了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是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10.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1.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12.竞技需要原则强调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以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为目标。

13.动机激励原则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

14.有效控制原则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以确保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安全。

15.系统训练原则是持续的、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6.周期安排原则是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7.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

18.区别对待原则要求针对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

运动训练学2000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2000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2000名词解释
很抱歉,但是给出2000个运动训练学的名词解释超出了我的
能力范围。

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基本的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希望能帮到你。

1. 运动训练学:研究和提高个体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技能和能力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3.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对人类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

4. 运动力学:研究和分析运动和体育活动的力量和力量的作用。

5. 运动生物力学:运用生物力学原理研究和分析运动和体育活动的力量和力量。

6. 运动训练:运动员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来提高技能和能力。

7. 运动能力:运动员通过训练和练习获得的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水平。

8. 运动技能:在特定的运动和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具体技巧。

9. 运动适应性:运动员通过训练和练习获得的身体适应能力,
以适应不同的运动和体育活动。

10. 运动训练计划:规划和安排运动员进行训练和练习的计划。

这些解释只是运动训练学中的一小部分,希望能对你的理解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
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
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3.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
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指导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
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竞技能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6.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
理论”
7.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
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8.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
平。

9.竞技能力:竞技能力既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的
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
力所构成,并综合得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0.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运动能力
11.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
训练水平。

12.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
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

1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
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4.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
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5.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
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对运动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6.运动训练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
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17.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
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是具体的
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18.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
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19.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

20.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
能力
21.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
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22.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23.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
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24.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
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25.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
重要决定因素
26.特长技术: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成
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27.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对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
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的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28.运动技术评价:是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
和评定的活动。

29.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来期望的比赛结
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30.战术能力:指远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
(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31.制胜规律: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
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32.个人战术行为:指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行为。


运动员个人战术的直接表现,亦是机体战术行为的基础。

33.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
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4.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
用包括运用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5.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36.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
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就是运动员的全称性多年训练计划
37.区域性多年训练计划: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
的设计,就称作
38.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
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39.运动队: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组织系统中重要的基本单元,是
组织实施运动训练的基层组织形式。

40.运动队管理的内容:运动训练目标确定后训练与比赛的组织与
保证工作;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教育与培养;与训练活动有关的各项事务,各种人员的教育、监督和协调;运动队多种效益的获得与发挥等。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