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历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通州区初三毕业会考(二模)语文试卷5月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Ⅰ 基础•运用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A.哺育(bǔ)镂空(lòu)脍炙人口(kuài)B.沉浸(jìn)联袂(jué)惩恶扬善(chénɡ)C.踱步(duó)教诲(huì)毛遂自荐(suì)D.订正(dìnɡ)脊梁(jǐ)栩栩如生(xǔ)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A.农民工受歧视,与称呼无关,如果真心关心他们,不如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B.开展“中华经典吟颂”活动,既提升了人们的人文素养,也推动了文明社会的建设。
C.美国“监控门”事件揭秘者获准避难俄罗斯,这令急于抓捕他的美国一筹莫展。
D.尽管不少国家拥有航母,但将来能与美国海军相提并论的或许只有中国海军。
3.依次填入空格处词语恰当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A. 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B. 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指导思想时代精神C. 民族精神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时代精神D. 时代精神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指导思想4.根据解释和语境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成语或俗语最恰当的是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篇一:北京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ss=txt>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20分)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共16分)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
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分)2.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
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
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
(2分)3.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商量和下联分别是(2分)4.为影响校团委“新春致敬子弟兵”的倡议,有位同学给边防战士写了一封慰问信。
下面是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把你找出来。
(3分)..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住过最北端的边防线上。
那里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但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站岗巡逻。
迷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字:_______ 词:_______ 句:________5.今年是农历“猴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整(1)-(3)题。
(共6分)生肖也叫属相,是代表十二地支而用来记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
十二属相之说在东汉时已.有记载。
在十二属相中,猴位列第九,即“申猴”。
由于“猴”与“候”同音,人们就通过创作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的吉祥画、玉雕、木刻、剪纸等艺术作品寓意“马上封侯”。
猴子的形象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童话里有“猴子捞月”,寓言里有“朝三暮四”,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猴的成语也不少,如“猴年马月”“沐猴而冠”。
可见,“猴”在我国文化领域留下了诸多痕迹。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2)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3) 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一只石猴【乙】“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丙】原本“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6.默写(共4分)(1)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__。
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一)2017.5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6分)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
又一个鸡年光临人间。
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谐音为“吉”。
晋人王嘉《拾遗记》提及,早在帝尧时代,百姓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在门、窗上画公鸡图形以镇宅驱灾的做法,可见,民间张贴大公鸡年画或大公鸡剪纸的习俗,__________(渊源)远流长,年深日久。
凤凰就是先祖根据公鸡的美貌__________(遐暇)思出来的瑞鸟。
鸡还常常出现在案几.的墨色里,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
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载.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______________;“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1)文段中横线处选填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渊远流长案几.(jǐ)“及”的第一笔是B.源远流长案几.(jī)“及”的第一笔是丿C.遐思承载.(zǎi)“及”的第一笔是D.暇思承载.(zài)“及”的第一笔是丿(2)古诗词中鸡的意象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精神。
请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本试卷中所有已出现的诗句除外)(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酉年正月初一,恰逢小明的爷爷六十大寿。
小明要送给爷爷一副寿联,下面最适合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只填序号)2.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为纪念这两位戏剧家,校文学社搜集了一段资料,准备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完成(1)—(3)题。
2016东城语文一模答案

2016东城语文一模答案【篇一:2016北京东城区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ss=txt>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
但在古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
汉以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用来拴祭祀用的牲口;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测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
碑上刻字,大概应追溯到西汉晚期,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功绩,便于他人看到。
随着此风的盛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能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顶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
在唐代,碑和碣还是有区别的。
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碣。
古代刻石中,极少有名符其实的碣。
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日久,碑碣就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
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面近似于四方形,刻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
后来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路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
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早期的碑还包括由庙门前拴祭祀牲口的石板发展而来的祠庙碑。
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要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
早期碑的作用仅此两种,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碑是用来纪念过去的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南北朝时,碑成为一个文体名词,一些刻在碑石上的文章,内容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开始有了记事、颂扬功绩的成份。
从南唐后主开始,还出现了专门用来保存书法艺术的碑。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综合测试卷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敷衍.(yǎn)陨.落(yǔn)枘.凿(ruì)B、亵.渎(xiè)骈.进(bìng)弥.留(mí)C、乞.求(qǐ)睿.智(ruì)宽恕.(shù)D、诅.咒(zǔ)灵柩.(jiù)诉讼.(sòng)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敬业与乐业》一文,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雨果的演讲,是对人类先贤伏尔泰关于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礼赞。
C、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形式,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反对女儿早恋。
D、通过书信形式,傅雷劝慰,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高峰。
3.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3分)嘲笑微笑坚毅力讥讽他以战胜暴力,以战胜专制,以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4.假如你是文字编辑,请从下列8个词语中圈出4个错别字,把它依次改正过来。
(2分)强聒不舍言行相故自知之名恼羞成怒气吞抖牛涕泗横流怒不可遏化为无有更正:Array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3分)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江河溪流,;大海汪洋,;湖光粼粼,。
A、是抖动的曲线B、是翻腾的曲线C、是流动着的曲线D、是屹立着的曲线6.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都有语病,请依次改正。
(4分)①一个民族应该值得回顾的辉煌历史,②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现实生活。
③人们通过对先人所经历的艰苦磨练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在的生活。
民族的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
④这种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用,就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滥用或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东城2016年联考初三语文答案

一、试卷整体概述本次试题遵循《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遵循2016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学科知识能力的检测要求,参考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结构,命制出体现“变化”,体现“选拔”换“展示”特点的原创试题。
在秉承北京新一轮中考语文改革思路,坚持文化能力双重立意,并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又逐渐拓宽命题的素材来源,注重考查语文内容与其它学科及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并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与运用。
而命题时又考虑到“联考”对期中与期末的连接作用和其要承担的任务,无论从素材的选择还是题型的设置上,试卷整体性很强,考查目的明确。
此套试卷真正突出阅读能力的考查,增大阅读量,强调整体阅读、主题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注重阅读策略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强调作文要有真情实感,鼓励个性化的自我表达,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反对套作、宿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试卷总分值120分,较好体现了期中之后期末之前承担阶段性检测初三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的任务。
主题阅读、文言阅读、名著阅读、古诗文及传统文化比例加大,很好的应和了新中考的改革趋向,对新阶段的复习以积极有效的指导。
二、试卷结构内容特点联考试卷严格按照北京中考真题分值标准设置分值,尽量全面的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1)第一大题“基础•运用”,知识点蕴含字音字形、字词含义、标点、对联传统文化、关联词语、文学常识等多个考点。
题目内容多涉及传统文化,在字里行间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例1】⑶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博大精深淡薄B.既源远流长淡泊C.即博大精深淡泊D.即源远流长淡薄【解析】这是第一题的第3小题,区别近义词含义。
“薄”强调具体事物,人情冷暖,印象模糊,或是云雾、味道等密度小,不浓厚;“泊”更强调抽象事物,多用于书面语,指不追求名利。
北京专版2019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五专题十名著阅读

考题训练(五) 专题十名着阅读1.[2016·东城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问题。
(5分)材料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材料二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
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1)材料一的文字出自《论语》,材料中加点词“子”应指。
从该材料可以看出,“孝”在儒家思想中,不仅是修身的根本,而且能(不超过5个字);在一个家庭中,对父母应奉养,更要(不超过5个字)。
(3分)?(2)材料二出自鲁迅先生散文集《》中《二十四孝图》一文。
从该材料可以看出,他对“郭巨埋儿”这种的“孝”持反感态度。
(2分)?2.[2018·延庆区一模]名着阅读。
(10分)(1)江姐、许云峰、等人都是《》中的英雄形象,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出卖党的机密,许云峰用双手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小说中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展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分)?(2)南宋诗人陆游的《龟堂》一诗中写道:“莫笑龟堂陋,生涯实有余。
春寒拥重褐,晨饭富藏蔬。
薄技雕虫尔,虚名画饼如。
儿时论语在,敢负此心初。
”请结合诗中内容和以下两则材料,说说你对陆游“不忘初心”的理解。
(3分)材料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他生于北宋末年,适逢金人南侵,力主抗金复国。
自幼饱读诗书,少年时即深受爱国思想的熏陶。
2016东城一模微写作范例及点评

二、出现的问题 1.认识水平的问题:
第1小题,有学生对古诗词完全没有感受,大谈诗 词大会可以带人找回童年的感受云云; 第2小题,有学生不知道六小龄童是谁,以为是一 个孩子,有的不知道六小龄童的造型是猴子,头 上是辫子、触角,有的否定六小龄童出来的价值、 批评他年纪大了还趁机捞金云云; 第3小题,有学生不懂得诗歌,用一些完全不属于 诗歌评价的角度去理解,如“故乡怎么可能小呢? 它还有房子呢”“两个字是什么,没写完”云云。
2016年东城区一模语文
第27题微写作反馈
一.评分细则 1.各小题基准分为7分。 题目所设定之特殊语境、特殊目 的,特殊要求,同时符合,给7分, 加分项符合其中一项上升1分。
具体说明: 27-1题: 如何符合语 文化益智节目、古诗词、开场白 境 如何体现目 节目宗旨“诗词与文化 / 生活之美” 的 特殊要求的 激发参与热情(语言的鼓动性) 具体含义
2.缺少考试意识,在作答中自说 自话。 如:有的考生在第1小题写作中, 说关于参与抽奖、拨打热线之类 的话。 有的考生在第2小题的写作中,大 谈自己童年往事,说了很多对小 时候看《西游记》的回忆和感想。
3.不能围绕中心进行展开,文段 中说与特殊语境或特殊目的无关 的话,东拉西扯越说越远的。 如:第 2 小题,有的考生用大量 笔墨描写六小龄童的服饰;多种 感受却彼此没有内在联系。 第 3 小题,有的考生在文段中大 谈城市化与农村消亡的话题等。
4.仍然存在审题问题。
第 1 小题,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特 殊语境”,不像开场白,单纯谈诗词 之美。 第2小题,有的学生脱离语境去谈 《西游记》的翻拍,批评其他电视台 的春晚,甚至谈尊老爱幼。 第 3 小题,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针对 诗歌获奖发表观点,而去谈“故乡” 这一选材或自己心目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