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答题思维建模:光伏发电选址、风电的区位(附:典题精练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电场的选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电场的选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风电场的选址一、知识讲解风电场的选址受风能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风能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清洁能源,基本不排放废弃物,不污染环境。

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两个带状地区,即东南沿海(东部沿海)和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二、例题分析江苏省盐城风能资源丰富,海上资源得天独厚,沿海滩涂面积45.53万公顷,占全省75%;海岸线长582千米,占全省56%。

自2015年以来,盐城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项目,国家电投、鲁能、长江三峡等一批国企纷纷布点盐城,丹麦世界知名风电企业维斯塔斯也将与盐城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合作,该企业以技术先进、设备稳定性能好而闻名。

下图为盐城市各县区位置及平均风能密度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江苏省是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核心区,该省建设海上风电场首选盐城的主要原因是A. 风能资源丰富B. 海岸线长C. 沿海滩涂面积宽广D. 海洋生态环境好2. 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建设海上风电场与本国众多风电企业相比A. 投资成本较低B. 运维成本较低C. 政策优惠明显D. 发电总量大3. 发展海上风电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 沿海湿地减少B. 海水污染C. 渔业受损D. 鸟类受干扰【答案】1. C 2. B 3. D【解析】1.据材料可知,盐城风能资源丰富,海岸线长,但不是建设海上风电场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因为盐城沿海滩涂面积宽广,有建设的空间。

2.据材料可知,丹麦世界知名风电企业维斯塔斯也将与盐城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合作,随着部分机组的质保期届满以及风电场为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而对原有风电机组的主动改造,风电运行维护和设备改造需求预计将呈快速增长趋势,发达国家技术先进,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建设海上风电场,将使运维成本较低。

3.风力发电的风电机组的叶片较高,因此对鸟类飞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跟踪训练(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区位选择类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区位选择类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区位选择类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区位选择类影响水库坝址选择要素答题模板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凹地的出口:口袋形地区有益于建坝 ( 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专门貌、断层3.天气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分4.考虑修筑水库能否需要移民,占地搬家状况:尽量减少吞没居民点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自然条件 ( 决定港口地点 )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 ( 等深线密集,有益于停靠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固、地形平展、坡度适合 ( 有益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施 )【社会经济条件 ( 影响港口兴衰 ) 】1.经济要地条件:a. 经济要地能否广阔 ( 影响着客货流量 );b. 客货流量大小 ( 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c. 要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 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靠:a. 交通便利 ;b.为港口供给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域建成自由贸易港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要素答题模板1.便利的交通条件:建立原则为交通最优 ( 环路或市里边沿,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固的商品根源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要地:建立原则为市场最优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1.天气: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 ( 有益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展海滩、淤泥质海岸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 ( 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疆: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 ( 交汇流或上涨流 ) 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明朗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3.地势:平展广阔【人文条件】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2.交通:交通便利3.军事:切合国防安全需要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1.路况:四周道路广阔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3.工程量大小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自然条件】1. 地形:有平展广阔、坡度适合的地形,以保证排水;2.地质:有优秀的地质条件3.天气:少云雾。

2024届高考地理解答题考前训练——自然地理

2024届高考地理解答题考前训练——自然地理

2024届高考地理解答题考前训练【自然地理】一、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地区(见下左图),常年盛行西北风,冬春季多大风,降水在300mm左右,原为草原。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塔拉滩及周边土地出现荒漠化。

在塔拉滩荒漠化草场地区规划建设太阳能发电园,现已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态光伏产业园,园区安放了大量距地面1米左右的光伏发电板(见下右图)。

光伏发电与龙羊峡水电站所发电能一起并网,通过高压输电线路稳定输出电能。

这种水、光互补的发电模式为我国清洁能源的利用探索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近年来,塔拉滩太阳能发电园的植被恢复较好,现在该地区已成为电能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示范区。

(1)简述塔拉滩地区水光互补的意义。

(2)说明该地大规模安装光伏板对植被恢复所起的作用。

(3)解释当地为什么还要在光伏园区内发展生态畜牧业。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力间沟地处新疆天山腹地,河道呈东西走向,下切作用明显,发育有河流阶地,山坡季节性水流在谷地形成洪积扇。

苏力间沟南岸多永久性冻土,北岸多季节性冻土。

研究表明,苏力间沟谷地的流水地貌促进了冻土发育,而冻土发育影响了苏力间沟侵蚀方向,进而影响苏力间沟流水地貌与河谷地貌的演化。

专家预测,随着气候变暖,苏力间沟冻土未来将会大幅退化。

下图示意苏力间沟河谷地带地貌。

(1)分析苏力间沟河谷地带冻土发育的水源条件。

(2)说明苏力间沟南岸更有利于形成永久性冻土的原因。

(3)分析永久性冻土的分布对苏力间沟河谷地貌演变的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沿岸M河流域地形以低山为主,中上游峡谷与盆地相间,盆地内有大型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

M河下游发育于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陷的较稳定区域。

距今2万年前后的末次冰期,M河源头在甲以西。

末次冰期结束时,流域降水略有增加,区域水系重组,M河流域下游泥沙沉积速度明显加快。

距今6千年来气候相对稳定三角洲呈带状逐渐发育,南侧海湾形成了F咸水湖。

地理高考答题思维建模:风的成因及影响(附:典题精练及解析)

地理高考答题思维建模:风的成因及影响(附:典题精练及解析)

地理高考答题思维建模:风的成因及影响(附:典题精练及解析)风力大小成因分析【典例赏析】(2019·淄博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

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

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 ℃,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势力有显著变化。

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

(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

(2)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分别说明在经过墨西哥湾和登陆后两个过程中飓风势力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4)说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在飓风侵袭时容易形成水灾的自然原因。

答案(1)有暖流(暖海水)汇入;水体较浅,(海域封闭)受热增温幅度大。

(2)海洋水分受热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空气并进一步抬升空气;形成强低气压,带动四周气流旋转汇聚。

(3)经过墨西哥湾时:势力增强;墨西哥湾水温高,有增温作用。

登陆后:势力减弱;缺少热量和水汽的供应;地面摩擦力强,减弱风力。

(4)飓风带来强降水(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遭受风暴潮(海水)侵袭。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海水温度的原因:从洋流、地形、水域面积、纬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据图,与同纬度的大西洋相比,墨西哥湾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的增温作用,水温较高;海湾较封闭,受外界的影响弱;同时位于浅海地区,水体较浅,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

(2)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夏季海洋上气温较高,海水受热水分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热量,进一步加热空气并抬升空气,促使低压中心气压降低,形成强低压,并带动四周空气旋转汇聚。

(3)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光伏发电地理题

光伏发电地理题

光伏发电地理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光伏发电?光伏发电的原理是什么?答: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光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光生伏打效应,即太阳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激发出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空穴对被光伏材料吸收并聚集产生电压,形成电流,从而产生电能。

2. 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有哪些?答:光伏发电系统通常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负载等组成。

太阳能电池板是系统的核心,它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

控制器负责调节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负载的需求。

蓄电池作为能源储备,在太阳能不足时为系统供电。

3. 光伏发电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答:优点:* 清洁、环保:光伏发电无噪音、无污染,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和热岛效应。

*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分布广泛: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安装在屋顶、荒地等地方,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光伏发电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缺点:* 投资成本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 安装条件:光伏发电系统需要一定的安装条件,如屋顶、土地等,不适用于所有地区和环境。

* 维护成本:光伏发电系统的维护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逆变器等设备。

二、论述题:请论述光伏发电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光伏发电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重大。

首先,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如屋顶、荒地等,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形式,不会产生噪音、污染和温室气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此外,光伏发电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另外,光伏发电适用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无论是沙漠、草原还是海洋岛屿,都可以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这为一些偏远地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地区提供了重要的能源解决方案,有助于改善这些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微专题八 光伏发电的特点及区位选择

微专题八 光伏发电的特点及区位选择
作用是 B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 C.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 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 9.与传统农业大棚相比,光伏农业大棚的
主要优势是 D
A.提高作物产量 C.扩大就业机会 B.提高土壤肥力 D.发电自给并网
三.渔光互补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 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 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 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 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 “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 模式。
1.该地光伏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A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草场恢复促使该产业园区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植被增多,光合作用增强 B.地表比热增大,地温提升 C.空气湿度减小,云量减少 D.沙尘减少,大气质量变好
3.近A.年电我费国贵使用独B立.运不行稳光定伏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原因是光伏发电B
(3)指出慈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运营需克服的自然灾害。
(3)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形成洪涝 灾害;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易受台风的影响。
三.林光互补
种太阳”被认为是光伏发电的形象比喻。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加快发展光伏发 电等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利用荒山建设光伏电站,不占用耕地和林地,并开发建设 “林光互补”等项目。2017年,该市荒山光伏发电已并网装机容量达79.3兆瓦,预 计到2018年底,该市荒山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190兆瓦。
C.占地广 D.维护难
二.光伏农业大棚
生态农业光伏大棚项目是利用农业 大棚棚顶进行太阳能发电,棚内发 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综合系统工程。 高效的生态光伏农业大棚项目不额 外占用耕地,实现原有土地增值, 农业光伏项目将生态农业、绿色发 电结合,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在获 取高效农业、绿色发电经济效益的 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

(完整版)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种

(完整版)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种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类题型各位同学: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范答题模板印发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范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

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三、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三是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六、人口迁移类题目的答题模板1.人口迁移类题目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课件+光伏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课件+光伏
(2)通威:品牌优势(知名度高);光伏组件的生产体系完善/生产经验丰富;可用于建设水面光伏电站的养殖水面广;资金充足(每点2分, 任答3点得6分)华为:提供技术支持。
(3)通过发展渔业与光伏发电,增加就业;增加农民增收;发展旅游休闲,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解析】【分析】(1)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结冰期长,不利于施工,建设难度大;黑龙江省为温带季风 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后期巡检难度大,维修成本高;养殖水面积非常广,水面湿度大,湖底淤泥较多,光伏固定支架和浮 筒等部件质量和寿命受影响大,易被腐蚀老化、易沉降;需要定期将水中的浮萍、水草等漂浮物等清理。
(3) “渔光小镇"实现渔业和光伏协同,同时发展旅游休闲,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休闲旅游业,可 以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点评】(1) 黑龙江青花湖建设水面光伏电站的不利自然条件需要结合纬度、气候和降水进行分析;(2)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 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3) “渔光小镇”创新型产业融合模式 助力青花湖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需要结合产业结构、产业类型和生产方式进行分析。
典型例题二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我国与乌克兰展开合作,在乌克兰投资建设大型光伏电站。乌克兰光伏发电效率高, 其一方面注重发展大型光伏电站,一方面鼓励民众在屋顶加装光伏电板。下图示意我 国在乌克兰承建的光伏电站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典型例题二 1.乌克兰光伏发电效率高,主要是因为( )
典型例题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高考答题思维建模:光伏发电选址、风电的区位(附:典题精练及解析)
有了答题思维思维模板,结合图文材料,按照题型(分析、说明、简述等要求有理有据有逻辑;指出,说出写出结论即可)。

多插一句哈,高考题材料没有废话,每个标点符号都有意义;图形除了定位功能外,特别注意图例,每一个图例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典题精练】
(2020·汕头期末)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太阳能发电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土耳其是欧盟自贸区成员国,近年来能源需求增长迅速,进口的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为75%。

2014年,土耳其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再生能源发展,对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予以补贴。

目前,土耳其拥有成熟的光伏产业供应链,但国内仅从事简单的生产,光伏总投资的85%都需要进口。

为积极应对美欧贸易壁垒,我国C公司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郊外的自由贸易区,投资建设了该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厂。

下图是土耳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1)简述土耳其国内大力推广光伏发电的原因。

(6分)
(2)分析我国C公司在伊斯坦布尔自由贸易区投资光伏组件厂的有利条件。

(8分)
(3)指出目前土耳其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分)
(4)说明光伏产业发展对土耳其的有利影响。

(6分)
答案:
(1)土耳其以温带大陆性和地中海气候为主,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太阳能属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土耳其能源需求增加迅速,市场需求量大,而化石类能源短缺。

(6分)
(2)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路和海峡经过,水陆交通便利;土耳其为欧盟成员国,产品可规避贸易壁垒;位于自由贸易区,政策条件好;(地租、劳动力成本较欧洲成本低)。

(8分)
(3)土耳其国内主要从事简单光伏产业生产,产品附加值低;对外依赖程度高,外部市场竞争大,产业优势不明显。

(4分)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
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安全;发展清洁能源,利于保护环境。

(6分)
答题思维建模:风电的区位
【典题精练】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8分)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8分)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有利条件。

(12分)
参考答案:
(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1分),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1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2分),夏季增温较绿洲快(2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2分)。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2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2分)。

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2分)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2分)。

(3)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共9分。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任答1点即可,3分。


解析:
(1)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受热较多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地表受热较少的地方,气流冷却下降,形成高压,在近地面上形成从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图中甲、乙两地的下垫面不同,二者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受热状况不同,造成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从甲地吹向乙地的西北风。

(2)从甲地向东和向西海拔高度增高,因此该地为谷地地形,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处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加之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导致此地多大风。

(3)风力发电的条件评价可以从风能资源、地价、移民费用、开发历史、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回答。

注意评价类题目既需要评价有利条件,也需要评价不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