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情趣。

③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3)日上日妍(4)及花之既谢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乙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3分)答案: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洗,洗涤。

(2)更加(3)一天天(4)等到14、本题2分。

(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本题3分。

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示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启示: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启示: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第一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一、翻译句子(11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5.渔人甚异之。

之: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六、阅读训练(36分)㈠课内巩固(一)(13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

一、《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1.(4分)(1)鸿: 大(2)劳:使……劳累(3)蕃:多(4)植:立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陋室铭爱莲说》译文-字词解释(含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译文-字词解释(含习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惟:同介词“以”,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指奏乐的声音乱耳:使听力紊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没有嘈杂的音乐使听力紊乱,没有繁忙的公务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清涟: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古今异义:(亭亭净植)植:古义:立今义:种植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西城区中考二模)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西城区中考二模)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中通外直通情达理政通人和阡陌交通B.斯是陋室如是而已各行其是是非曲直C.香远益清精益求精老当益壮相得益彰D.花之君子何陋之有醉翁之意持之以恒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丝弦竹影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理解:作者写弹古琴、读佛经,远离嘈杂世俗与公务缠身的生活,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理解: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莲洁净雅致的形象,而且高度概括出莲具有傲然不群、凛然不可侵犯的君子的气质与品格。

【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理解:菊花清高,喻避世隐者;莲花高洁,喻花中君子:牡丹艳丽,喻富贵俗人。

作者通过衬托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仰慕和喜爱之情。

3.下面材料中的柳公权和杜甫,哪个属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哪个属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中考真题二:《陋室铭》《爱莲说》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中考真题二:《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刘禹锡[唐]一、精要笔记:(1)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衬托。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陋室二、解释下列词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沿。

2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3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6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三、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参考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四、默写填空:.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③《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④《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⑤《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⑥《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答案: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孔子云:何陋之有?5孔子云:何陋之有?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阅读:读原文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解析】D 应当。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C )A.有仙则名.(名字)B.斯.是陋室(你)C.谈笑有鸿.儒(大)D.苔痕上.阶绿(上面)【解析】A名词作动词,有名,出名。

B指示代词,这。

C大,有名。

D动词,长到。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B )A.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B.可以调素.琴(白色的)C.无案牍之劳形.(身体)D.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解析】B不加装饰。

4、选出与“可以调素琴”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投以骨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解析】例句是用来。

A凭借。

B把。

C用来。

D用。

5、选出下列句子中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忘路之远近B.具答之C.何陋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解析】例句是主谓之间。

A的。

B代词,桃花源中人。

C宾语前置的标志。

D主谓之间。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C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金子做的经书。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解析】C阅读佛经。

7、下列对《陋室铭》分析不对的一项( A )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磬”。

C.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以古代圣贤自比的态度。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解析】A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高洁清峻的品格。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突出了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C.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赞美了陋室因环境清幽而不陋。

【解析】D应是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

9、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 )A.铭,是古代文体名,勇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炼,押韵,读来铿锵有力。

B.本文以记叙为主,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

C.作者描写室外之景,表明陋室因景美而不陋。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是作者类比的手法表明自己对他们的羡慕。

【解析】B以描写为主。

C作者描写室外之景,表明陋室不陋,因为主人德馨。

D 作者用类比的手法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文章开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苔痕”两句描写了居室的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D.文章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自况,且引孔子之语,说明了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解析】B错在“对比”,应是“比喻”。

11、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和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B.“无丝竹”两句表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鄙弃。

C.“诸葛庐”即诸葛亮的茅庐,“子云亭”即扬雄的亭子,抒写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怀念。

D.“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

【解析】C错在“抒写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怀念”,巧用典故,意在表达自己以君子自况。

1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文章开头以“山”“水”为喻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

B.“素琴”指没有装饰的琴,一方面写出作者的高雅情趣,一方面表现他的清廉。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D.本文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来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怀。

【解析】B“表现他的清廉”,分析不当。

1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首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仙”、“龙”比喻陋室的“室主”。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了交往宾客的身份,以此表明作者孤傲的心境。

C.从文中看,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D.作者把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表达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解析】B “孤傲”错误,应是表明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1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龙”和“仙”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追名逐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弃。

【解析】C “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错误,应是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1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C )A.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后面的文字皆由此而发。

B.“德馨”揭示了文章中心,是本文的文眼。

C.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为了赞颂自己的陋室比之更有名。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

二字用的生动传神,以静衬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解析】C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解析】A有时;有时。

B大概;迷惑。

C旧的;所以。

D丑陋;憎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皆以美于.徐公D.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凭借;凭借。

C在;比。

D代词;反问语气。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饮之而愈A.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中峨冠而多善者为东坡(《核舟记》)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解析】例句表顺承。

A表顺承。

B表转折。

C表并列。

D表修饰。

4、下列语句,句式与“为拖工手汗所渍”相同的一项是( D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B.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C.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解析】例句是被动句。

A判断句。

B省略句。

C倒装句。

D被动句。

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解析】B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翻译:有一个患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

(2)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情耶?”翻译:我于是对欧阳修说:“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解析】A、fǎn B yū C zhuŏ D 正确。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解析】A少;鲜艳。

B清幽;清澈。

C空;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

D 听说;听说。

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解析】例句表转折。

A表转折。

B表并列。

C表顺承。

D表修饰。

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解析】A的。

B的。

C主谓之间。

D的。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解析】A什么;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