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所见ppt课件
古诗《所见》PPT课件

4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5 意欲:心想
3 捕:捉。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所见 作者所看见的。
A
牧童骑黄牛,
牧童悠然自得地 骑在黄牛背上;
B
C
放牛的孩子
歌声振林樾。
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 在树林中回荡。 茂密的树林。 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 嘹亮。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第一层:这两句写了小牧 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 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
PART 01
(清)袁枚
所见
01
袁枚 ( 1719-1798), 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 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 的一幅生活画面。
02
【释题】
【朗诵】
01 所见
02
(清)袁 枚
03
牧童/骑 黄牛,
04
歌声/振 林樾。
05
意欲/捕 鸣蝉,
06
03
我一定要想办法 抓住它!
1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蝉, 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2
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牧童 黄牛 林樾 鸣蝉
所见 (清)袁枚 (活泼顽皮、快乐有趣)
所见
(清)袁枚 诗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PART 02
说写结合,扩展思维
想一想:牧童是怎样捉蝉的呢?他捉到了蝉吗?把这些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所见》一诗是( )代诗人 ( )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 01 脑海中形成了由( )、( )、 ( )、( )等景物组成的动 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2018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三级上册语文3课件.古诗二首第2课时 所见

识字解词
我会读
zhèn
振
樾
yì chán
yuè
意
yù
欲
hū
忽
蝉
(2)老师指名认读 (3)小老师领读
(1)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
识字解词
振奋 共振 振 意 欲 忽 安静 欲念 欲望
意思 忽然
意义
忽视
我来组词
形近字
奇 骑
(奇怪) (骑马)
哥(哥哥) 歌(歌声)
新知讲解
所
作者所看见的
见 (清)袁枚
精读课文
作者描写的是夏季。蝉鸣是夏季所特有的。
3.作者看到这些景物的心情如何?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朗读本诗可以感受到作者愉悦的心情。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我来组词
精读课文
五、品读诗文,分析下列问题 ?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句诗中描
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
出,因为他害怕自己的歌声把蝉给吓怕了。
我来组词
4.品读全诗,分析牧童的形象。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他高坐牛背、大声唱歌
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
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 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 漫、好奇纯真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拓展阅读 诗人笔下描写过各种各样儿童,你都读过哪些相关的古诗。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拓展阅读
夜书所见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 古诗《所见》课件(共10张PPT)

袁枚 【清代诗人】
了解诗人:
• 少有才名,善于写诗文。 • 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
• 主张诗文创作应抒写性灵,写出诗人的个 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回顾:
• 清代诗人 • 五言绝句
• 以大景衬小景 • 以暗景衬亮景 • 一幅美好的河上夜景
➢ 借助拼音 读好古诗
注意重点字:
mù zhèn
牧振
yuè chán
樾蝉
yù bì
欲闭
➢ 古诗我会读
✓ 再读古诗 划分节奏
✓ 以字带词 以词带句 读出节奏韵律
牧童——骑黄牛——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忽然闭口立
➢ 细读诗句 理解诗意
✓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这里是指放牛的娃娃。 ✓黄牛:牛的一种毛多呈黄色,也有黑色或红棕色。能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赏画吟诗 其乐无穷
耕地拉车,体型比水牛小。 ✓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林。樾,树荫。 ✓意欲:想要。 ✓鸣蝉:鸣叫的知了。 ✓闭口: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的意思
➢ 细读诗句 理解诗意
•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 思考:小牧童的形象 ✓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 天真快乐 ➢ 从“歌声”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 细读诗句 理解诗意
• 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立 刻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 思考:为什么停止唱歌? ➢ 演一演:忽然闭口立”是一个什么动作? ➢ 想象:小牧童到底捉没捉到蝉呢?交流:你想到了什么?
• 美景与童趣并存
• 描画出诗人在一个夏日的午后 到林间漫步所看见的画面
古诗 所见课件

主题探讨
主题思想
概括《所见》的主题思想,包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 批判等,分析诗人如何通过主题思想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主题发展
探讨《所见》主题的发展脉络,分析诗人如何通过主题发展来深化诗歌内涵, 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03
古诗《所见》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01
02
03
简洁明了
景。
拟人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 牛”人格化,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情 感和生命力。
对偶
诗歌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使 得诗歌更加整齐美观,富有节奏感 。
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
这首诗的结构层次分明, 先描绘牧童骑牛的情景, 再描绘牧童捕蝉的情景, 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过渡自然
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学习和鉴赏《所见》,感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魅力,思考如何在现代社 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实际应用
写作技巧的运用
旅游规划
将《所见》中的语言和意象运用在写 作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 平。
将《所见》中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运用 到旅游规划中,选择与大自然亲近的 目的地,让旅游成为一种身心的放松 和享受。
《所见》与《夜宿山寺》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以自然景色和儿童活动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
创作实践
仿写古诗
让学生尝试模仿《所见》的形式和语 言,创作一首以动物或自然景色为主 题的古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画诗
让学生根据《所见》的意境,创作一 幅画,将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转化为 视觉艺术形式。
教育启示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所见》课件

学习目标
01
02
学习字词
03 04
学习诗文
布置作业
学习 目标
所见
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学习 字词
所见
suǒ 所见
mù 牧童 bì
bǔ
chán
lì
捕 鸣 蝉
闭口立
学习 字词
所见
shī 古诗
tóng 牧童 bì
lín 林樾
huáng
黄牛
学习 诗文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振:传遍。 林樾:茂密的树林。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 歌声回荡在山林中。
学习 诗文
所见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意欲:心想。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忽 然间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 下。
学习 诗文
所见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 事情?(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学习 诗文
所见
牧童是怎样捉蝉的呢?他捉到 了蝉吗?把这些编成一个故事,讲 给大家听。
学习 诗文
所见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学习 诗文
所见
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 布置 所见 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含义。
lì
闭口立
学习 字词
所见 中彩那天
诗 童 林
黄 闭 立
学习 诗文
所见
猜一猜这个小孩儿在干什么?
学习 诗文
所见
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注意诗歌的节奏,并了解诗歌的大 意。(三分钟后比比谁读得最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所见》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所见》一、激趣导入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准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
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
(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鉴赏《所见》

yì y ù bǔ míng 点c此h播á放n教,学视h频ū rán b ì k ǒu lì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悠然 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 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牧 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 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
所见
朗读
生字教学
理解
欣赏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要求:
自读课文,画出生 字,把生字读正确,把 每句诗读通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suǒ jiàn 所见
mù tóng qíhuáng niú,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所见:所看见的事物。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林樾:林中树木成阴 的地方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意欲:心想。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牧童:放牛的孩子。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suǒ jiàn 所见
mù tóng qíhuáng niú,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yì y ù bǔ míng chán, hū rán b ì k ǒu lì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所牧骑振 欲捕鸣闭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要求:
读每句诗,讨 论诗句的意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所见课件1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2/6/2021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2/6/2021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 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 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 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 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 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古诗诵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2/6/2021
mù1)所见: 所看所看见的。 (2)牧童: 指放牛的孩子。 (3)振: 振荡。 (4)欲: 想要。 (5)捕: 捉。 (6)鸣: 叫。 (7)林樾: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 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 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 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 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 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 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了。
12/6/2021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z/Search.e?sp=S%E8%A2%81%E 7%89%A7&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 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诗描绘了一幅林 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 画面,抒发自己对乡村 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4
想一想
牧童是怎样捉蝉的呢?他捉 到了蝉吗?把这些编成一个故 事,讲给大家听。
15
10
所见
(清)袁枚
指放牛的孩子。
牧童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牛, 歌声振林樾。指树道。旁成阴的
传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 嘹亮。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
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11
想要 捉 叫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站立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 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 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 旁。
12
选择
这首诗描写的是( 夏天 )的事情。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有《小仓山房集》、
《随园诗话》等。
3
牧骑振蝉
4
蝉 5
知了
6
简介
蝉又名“知了”。能发出嘹亮 的鸣叫声,特别是到了夏天中午。 在蝉的身体两侧有一个大的环型发 声器官,身体的腹部是可以内外开 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 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
7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8
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 清代诗人。清乾隆四年中进士,如入翰 林,做过江宁等地知县,后辞官,定居 南京市,在小仓山构筑园林,过着乐文 赋诗,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主张诗应该 抒写性情,因此,多数作品抒发闲情逸 致,著作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 集》和《子不语》等。
9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袁枚
1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2
袁枚(1716-
1797),汉族,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字
子才,号简斋,晚年自
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
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
期代表诗人、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清中叶著
名诗人,写诗自成一格,
主张性灵。因而他的诗
作明白流畅、清新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