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试题-名著导读(无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童年》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鲁迅B. 冰心C. 马克·吐温D. 高尔基答案:D2. 在《爱的教育》中,主人公恩里科的家庭教育观念主要受到哪位老师的的影响?A. 斯巴达老师B. 拉丁老师C. 地理老师D. 历史老师答案:B3.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的中国?A. 抗日战争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土地改革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A二、填空题1. 《童年》讲述了作者高尔基从________岁到________岁的成长经历。
答案:10 162. 在《爱的教育》中,恩里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由________老师推荐的书籍。
答案:斯巴达3. 《小英雄雨来》的主人公雨来是一个________岁的少年。
答案:13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童年》中阿廖沙的性格特点。
答案:阿廖沙是一个勇敢、坚强、聪明、善良的少年,面对家庭的困境和外祖父的虐待,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正义的心态,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着外界的压力,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 请谈谈《爱的教育》中恩里科对教育的理解。
答案:恩里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爱国精神。
他在家庭和学校的熏陶下,逐渐理解到爱的力量,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并坚定地走上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3. 请描述《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答案: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少年。
在抗日战争中,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帮助游击队送情报、炸桥梁,与敌人展开智斗。
在一次行动中,雨来被敌人抓住,但他坚决不透露游击队的情况,最后在村民的帮助下成功逃脱。
他的英勇事迹受到了游击队的表彰,成为了一位小英雄。
四、问答题1. 请结合《童年》的内容,分析阿廖沙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应对家庭困境的?答案:在《童年》中,阿廖沙的家庭生活十分困苦,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被迫与外祖父和两个舅舅生活在一起。
六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练习题一、阅读理解根据以下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杨胜利,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孩子。
他生活在一个山村,每天都要放牛,晚上在灯下苦苦攻读课本。
杨胜利父亲年轻时意外去世,留下了妻子和三个孩子。
为了供孩子们上学,杨胜利母亲白天在地里辛勤劳作,晚上在家里织布。
她用最简陋的方式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支持和鼓励。
六年级时,全班同学都在为升学压力而忙碌,杨胜利也不例外。
然而,由于家庭的贫困,他很难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每天都会早早起床,找到一块安静的地方,背诵课文,默算算术题。
同学们看到他这样的努力,都不禁敬佩。
在六年级上学期,杨胜利通过努力考入了寄宿制学校,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在新学校的生活中,他不仅严于律己,努力学习,还积极配合老师和同学们的活动。
他在学校里交到了许多新朋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问题:1. 杨胜利生活在一个山村,每天做什么?A. 放牛B. 种地C. 打工D. 做饭2. 杨胜利的父亲为什么去世?A. 疾病B. 意外C. 灾难D. 高龄3. 杨胜利的母亲白天在做什么工作?A. 打工B. 上学C. 劳作D. 看书4. 杨胜利在学习上面临什么困境?A. 升学压力B. 贫困家庭C. 没有学校D. 缺乏朋友5. 杨胜利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学习困境?A. 阅读名著B. 提高学习水平C. 考入新学校D. 改变学习环境二、判断正误根据以下句子的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杨胜利父亲在年轻时去世。
(√)2. 杨胜利是一个城市孩子。
(×)3. 杨胜利的母亲是一个不爱劳动的人。
(×)4. 杨胜利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提高学习水平。
(√)5. 杨胜利通过考入新学校解决了学习困境。
(√)三、写作任务请你以杨胜利为主人公,写一篇短文。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技巧及解答1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部编版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检测题)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检测题一、填空题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以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
3.和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红星照耀中国》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6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7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历史。
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9、《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家红军经过,并重记叙了等艰苦英勇的事迹。
二、简答题1、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答:《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北行漫记》2、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答:红军一共爬过座山脉,渡过条河流,经过个省份,占领过座大小城市,突破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5、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答: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读共19张PPT部编版

新课标小学生必读篇目
童年
高尔基/著
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知道了什么?
这本书的作 者是高尔基。
我知道这本书 讲的是一个孩子的 童年生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 日),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苏联作家,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 流浪俄国各地,经验丰富。是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 始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 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 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新课标小学生必读篇目
童年
高尔基/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呐喊》。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2.填空。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
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 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 显得年轻,明朗。” (1)语段选自名著《童年》,作者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年》名著导 读 (共19张PPT)部编版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六单元《名著导读》02(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课时练一、名著阅读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回目,请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2.在阅读《西游记》后,一位同学对书中主要人物有这样的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
”针对这一评价,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假设你也参加了讨论,请你在“悟能可气”和“唐僧可憎”中选择一评价,结合原著内容,以“我同意……这样的评价”或“我不同意……这样的评价”开头,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上文是《西游记》的节选,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情节。
(2)本名著中,与人物悟空有关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4.《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②猪八戒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
八戒道:“罢了!来到尽头路了!”沙僧道:“是一股水挡住也。
”唐僧道:“却怎生得渡?”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
”三藏道:“悟能,你休乱谈。
水之浅深,如何试得?”八戒道:“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童年》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童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童年时期的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自传体文学作品,对自传体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童年》这部作品,他们可能对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苦难认识和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童年》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能够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童年》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能够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苦难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童年》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阅读《童年》,做好读书笔记,对作品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自传体文学作品的特点,然后引入《童年》这部作品。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呈现作品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素质评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4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6分)2022年,中国女足时隔16年再夺亚洲杯冠军,中国球迷沸腾了。
在上半场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队员们没有放弃,没有jǔ sàng( ) ,而是奋勇拼搏,最终下半场强势翻盘,夺得冠军,pǔ xiě( ) 了壮丽的诗篇。
颁奖时,níng shì( )着女足队员们脸上jīng yíng( )的泪花和甜美的wēi xiào( ),我明白了:成功不是谁的kāng kǎi ( )馈赠,而是顽强奋斗的回报。
二、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渲.染(xuān) 稍.微(shāo) 轮廓.(kuò)B. 甘蔗.(zhā) 闷.热(mēn) 灯盏.(zǎn)C. 参差.(cī) 瘦削.(xiāo) 琴弦.(xuán)D. 怒号.(háo) 供.品(gòng) 入场券.(quàn)2. 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山流水余音绕粱B. 唯妙唯肖栩栩如生C. 黄钟大吕笔走龙蛇D. 天赖之音轻歌漫舞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C.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D.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4. 与“风吹水面层层浪”相对应的下联是( )A. 飞霞落影片片红B. 霜雪满地处处白C. 雨打沙滩点点坑D. 画眉登枝声声脆5. “树木花草在城市里的作用的确很大。
树林能抗击风沙的侵袭。
分布合理的树林和灌木丛,能大大减弱噪声,有显著的隔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二)
作品简介: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等。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
“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和《昆虫学札记》。
《昆虫记》导读练习
1、《》,又译《昆记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
的史诗”,作者是国的。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选文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结合原著,从语言描写,主题等方面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你认为鲁迅给予该书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写作启示?结合自己平时对喜欢的动植物的观察经历和写作经历分别说一说。
附:课外古诗欣赏(九)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欣赏: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
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
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