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

一.名词解释1.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2.热射病:热射病是由于机体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使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体温升高所致。

3.工作有关疾病:泛指一切与工作有关联的疾病、伤害等健康问题。

是一组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职业病属于工作有关的疾病。

4.低温作业:指在寒冷季节从事室外及室内无采暖的作业,或在冷藏设备的低温条件下以及在极区的作业,工作地点的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度。

5.混合性粉尘:指有机粉尘、无机粉尘的两种或多种粉尘混合在一起的存在,称为混合型粉尘。

6.局部振动病: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到至全身,故又称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

7.矽肺: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疲劳:在劳动过程中,人体各系统、器官或全身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状态称为疲劳。

9.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称为生产性噪声。

10.职业性病损: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所致)的各种职业损伤的统称。

二.填空1.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灼伤、发生红斑反应)、眼睛(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2.气象(气候)条件的测定内容有气温、气湿、风速、辐射热和气压等。

3.劳动场所中引起职业性紧张的因素:工作组织方面;工作量方面;工作经历方面;劳动条件方面;组织关系方面;个人与社会因素。

4.ISO 9000 ISO18000 ISO140005.职业病病损致病条件。

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强度。

6.防尘的八字方针:革、水、风、密、护、管、查、教。

7.毒物经皮肤一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而进入血循环;另外一种是通过汗腺,或通过毛囊与皮脂腺绕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

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

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

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引发职业性病损的原因,但这些有害因素使接触者产生职业病病损,还需一定的作用条件和接触者的特殊个体特征。

只有当有害因素、作用条件和接触者个体特征三者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符合一般疾病的致病模式时,才能造成职业性病损。

作用条件包括:①接触机会或频率,即在劳动过程中经常接触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②接触方式,即职业有害因素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③接触时问,即每天或一生中累计接触的总时间;④接触强度,即指接触浓度或水平;⑤管理和防护水平,即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和危害,尤其可明显减少急性中毒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③④条件是决定机体接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常用接触水平(exposurelevel)表示,与实际接受量有所区别;实际接受量是指进入机体的量,与接触水平呈正比。

据此,改善作业条件,控制接触水平,降低进入机体的实际接受量,是预防职业性病损的根本措施。

在同一作用条件下,不同个体发生职业性病损的机会和程度不同,这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如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存在遗传缺陷(变异)的人,容易受某些有害因素的作用;②年龄和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对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敏感性不同,通常女性对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更为敏感,尤其是在经期、孕期和哺乳期,孕期和哺乳期还涉及到对胎儿和的影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也更易受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害作用;③其他疾病,如肝病影响对毒物的解毒能力,皮肤病降低皮肤防护能力;⑧文化水平,文化水平低者一般缺乏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认识,自我防护和保健意识差;⑤营养不良,缺乏体育锻炼使机体抵抗力降低;⑥心理和行为因素,存在心理问题者,在长期紧张的职业生活中更易患某些疾病,或更易发生工伤事故;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不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等,均能增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害机会和程度,甚至酿成重大伤亡事故。

这些因素统称个体危险因素(hostriskfactors),存在这些因素者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较易感,或较易发生职业伤害,故称易感者(vulnerablegroup),或高危人群(highriskgroup)。

2023年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

2023年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

2023年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____年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注:本文把“职业性病损”解释为在特定职业环境中长期或频繁工作导致的疾病)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不同的职业环境中,我们暴露在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职业性病损是由工作环境引起的疾病,其致病条件和特点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____年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

一、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

噪音水平过高会损害听力,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的工人可能会患上职业性噪声聋。

振动会对员工的神经、血管和肌肉等组织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振动病。

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它们对人体的细胞和组织有潜在的致癌和遗传影响。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职业性病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职业环境中可能暴露于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吸入、接触或摄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对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产生损害。

例如,长期暴露于有机溶剂的工人可能会患上有机溶剂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各种微生物和病原体。

在某些职业环境中,工人可能会接触到病原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从而导致传染性疾病。

例如,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可能会暴露于各种病原体,导致职业暴露性感染。

4.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职业性病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超负荷工作等都可能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中,员工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

二、职业性病损的特点:1. 职业特异性:职业性病损具有一定的职业特异性,即某些疾病主要出现在特定职业人群中。

例如,职业性肺癌主要出现在煤矿工人和石棉工人中,职业性皮肤病主要出现在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工人中。

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危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危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职业病的特点
① 病因明确 ② 病因多可定量检测,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
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剂量)-反应 (效应)关系 ③ 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
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④ 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⑤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 化学因素 ➢ 物理因素 ➢ 生物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化学因素
➢ 生产性毒物
① 金属及类金属 ② 有机溶剂 ③ 有害气体 ④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⑤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 ⑥ 农药
➢ 生产性粉尘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 有害因素而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指政府行政部门所 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职业病的范围
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包括10大类115种:
① 尘肺(13种) ②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③ 职业中毒(56种) ④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⑤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⑥ 职业性皮肤病(8种) ⑦ 职业性眼病(3种) ⑧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⑨ 职业性肿瘤(8种) ⑩ 其他职业病(5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 工作有关疾病 (work-related disease) ➢ 职业性外伤 (occupational injury)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

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

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职业性病损是由工作环境中的某些有害职业因素引起的一类具有一定特征的病变。

职业性病损主要是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时间接触有害职业因素所致,其致病机制比较复杂,通常与个体的遗传背景、个体的免疫功能以及有害因素的剂量等因素相关。

本文将介绍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的特点。

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接触有害职业因素:职业性病损通常是在长时间接触有害职业因素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这些有害职业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比如,长期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放射线等有害物质的工人容易发生职业性病损。

2. 物质的毒性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有害职业因素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毒性不同,这些因素决定了职业性病损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有些有害物质可能直接损害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引起炎症、纤维化、肿瘤等病变;有些有害物质则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内的分子机制,干扰正常的细胞功能。

3. 个体的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对职业性病损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有些人由于遗传背景的原因,对某些有害职业因素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发生职业性病损。

而另一些人则由于遗传背景的原因,对有害职业因素的耐受性较强,即使长期接触有害职业因素也不一定会发生职业性病损。

4. 个体的免疫功能:个体的免疫功能也对职业性病损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免疫功能可以抵御有害职业因素的侵害,减少病变的发生。

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则容易受到有害职业因素的侵害,发生职业性病损。

职业病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长时间的潜伏期:职业病通常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即从个体接触有害职业因素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时间较长。

这是因为有害职业因素通常是长期累积作用于个体的结果,病变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

2. 特定工种或行业的集体性发病:职业病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工种或行业中发生。

比如,矿工职业性肺尘病主要发生在煤矿工人中;染料工职业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染料工人中。

职业病诊断的三个必要条件

职业病诊断的三个必要条件

职业病诊断的三个必要条件职业病是指因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接触有害物质和有害因素,导致员工身体出现异常反应、疾病或损伤的一类疾病。

为了正确诊断职业病,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必要条件:1. 职工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的接触史:职业病的诊断首先要确认职工是否在工作环境中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接触过,是否存在接触史。

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等)、生物因素等。

职工与这些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接触的时间、频率、剂量等都会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因此,在职业病的诊断中,必须详细了解职工的工作历史和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等,以确定职工是否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接触。

2. 疾病的特异性:职业病的诊断要求疾病表现具有特异性。

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表现与特定的工作环境和有害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职业病通常有一些特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特征性的发病方式和疾病进展规律。

例如,矽肺是一种与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粉尘有关的职业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职业性听力损失是与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中的工人有关的职业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和耳鸣。

因此,在诊断职业病时,必须根据疾病的特异性,结合职工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

3. 职业病诊断的排除法:职业病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非职业因素引起的相似疾病。

有些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与职业病相似,但却是由于其他非职业因素引起的。

通过排除这些非职业因素引起的可能性,才能确保最终诊断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这就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职业病诊断的三个必要条件是:职工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的接触史、疾病的特异性以及职业病诊断的排除法。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1、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10职业性损害、铅中毒、汞中毒 (1)

10职业性损害、铅中毒、汞中毒 (1)

生产性毒物的毒性及分级
毒性是化学物具有的造成生物体损害效应的
能力。 毒性大小常以引起某种毒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表示,毒性参数有LD50和LC50,剂量越小,毒性 越大。
根据LD50对化学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 正常生产操作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材料的搬运与贮藏;材料的 加工与准备;加料与出料;产品处理与包装;产 品使用等。 • 维修与辅助操作 工人进入反应装臵巡视、清釜、检修;采取样品。 • 意外事故 化学反应失控;原料不纯产生副反应;贮存容器 破损;设备缺陷等。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 Occupational hazards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 (或)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 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又称生 产性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
生产过程
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接触者个体特征
遗传因素
性别和年龄因素 营养因素 患病状况 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
易感人群(vulnerable group) 高危人群(high risk group)
个体危险性因素 (host risk factor)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发病具有群体性。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预后良好。中晚期后 大多不可逆。 目前有些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 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患者个体对于控制人群发病率毫 无意义。
(3)职业病的诊断
依法:《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引发职业性病损的病原性因素,但这些因素是否一定使接触者(机体)产生职业性病损,还取决于若干作用条件。

只有当有害因素、作用条件和接触者个体特征三者联在一起,符合一般疾病的致病模式,才能造成职业性病损。

(一)致病条件
1.接触机会,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经常接触某些有毒有害因素。

2.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途径可进人人体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

3.接触时间,每天或一生中累计接触的总时间。

4.接触强度,指接触浓度或水平。

后两个条件是决定机体接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常用接触水平(exposurelevel)表示,与实际接受量有所区别。

据此,改善作业条件,控制接触水平,降低进人机体的实际接受量,是预防职业性病损的根本措施。

5.个体危险因素。

在同一作业条件下,不同个体发生职业性病损的机会和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遗传因素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存在遗传缺陷(变异)的人,容易受某些有害因素的作用。

②年龄和性别差异包括妇女从事接触对胎儿、乳儿有影响的工作,以及末成年和老年工人对某些有害因素作用的易感性。

③营养不良如不合理膳食结构,可致机体抵抗力降低。

④其它疾病如患有皮肤病,降低皮肤防护能力,肝病影响对毒物解
第 2 页共 5 页
毒功能等。

⑤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如缺乏卫生及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过度精神紧张等,均能增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机会和程度。

以上这些因素统称个体危险因素(hostriskfactors),存在这些因素者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较易感,故称易感者(vulnerablegroup)或高危人群(highriskgroup)。

充分识别和评价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以及个体特征,并针对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采取措施,阻断其因果链,才能预防职业性病损的发生。

(二)职业病的特点
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
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5.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从病因学上说,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故必须强调预防为主,着重抓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第 3 页共 5 页
职业性疾病可累及各器官、系统,涉及临床医学的各个分科,如内科、外科、神经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所以,需要牢固掌握和充分运用临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处理职业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就业禁忌证、劳动能力鉴定等问题。

第 4 页共 5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5 页共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