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

合集下载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及效果研究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及效果研究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及效果研究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人们积极探索研究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并分析这些技术在不同水域环境中的应用效果。

一、湿地修复技术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净化水质、保持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还能固定沉积物和养分,减缓洪水威胁。

湿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恢复。

人工湿地采用人工构建的方法,模拟天然湿地的生态功能,通过湿地植被和微生物代谢等作用降解和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

天然湿地恢复则是通过蓄水、沉淀泥沙和培育湿地植被等方式使湿地重新恢复自然状态。

研究表明,湿地修复技术在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人工渗漏堤修复技术人工渗漏堤修复技术是一种修复河流水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

通过在河岸上开凿槽道,使地下湿地与河流相连,形成了自然的河道系统。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滋养涵养水的功能。

此外,人工渗漏堤还能提高水流的平衡性,减少河道水流的冲击,稳定河岸,降低水污染的风险。

这种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水生物的存活率,增加水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使用适应性较强的植物来吸收和提取有害物质或改变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方法。

这些植物被称为修复植物,其根系具有可吸收和富集金属离子、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能力。

植物修复技术在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中被广泛应用,如用于河流污染的浮萍修复、湖泊底泥中重金属的富集修复等。

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较小。

四、生物多样性修复技术生物多样性修复技术旨在促进和恢复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对于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生物多样性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江河水生态修复技术介绍

江河水生态修复技术介绍

江河水生态修复技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江河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江河水生态系统,各种水生态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江河水生态修复技术。

一、湿地修复技术湿地是江河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修复技术通过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水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湿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的建设、湿地植被的恢复和水文调节等措施。

其中,人工湿地的建设可以模拟天然湿地的生态功能,通过湿地植被的恢复和水文调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湿地的净化能力。

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介导作用来修复江河水生态系统的技术。

植物修复是其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植物在江河水中生长并吸收水中的污染物,通过根系和叶片等部位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可以有效净化水质。

此外,微生物也是水生态修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和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来改善水质。

三、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河道的管理和修复对于江河水生态系统的保护至关重要。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河床整治、河岸带植被恢复、河道结构调整等措施。

河床整治可以通过改善河道的流态条件,增加水流的稳定性,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滞留。

河岸带植被恢复可以增加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物输入。

此外,河道结构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河道形态和水流速率等措施,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四、水环境监测技术水环境监测技术是江河水生态修复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为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常规监测和在线监测两种形式,常规监测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而在线监测则可以实时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水质变化情况。

总结:江河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对于保护和修复江河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湿地修复、生物修复、河道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监测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江河水质,恢复生态功能,确保人们能够长期享受清洁的江河水资源。

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技术方案

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技术方案

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技术方案河道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河道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河道生态良好的一种综合措施。

为了实现河道水质提升,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升河道水质的技术方案:1.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沿河种植湿地植物和建造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净化河道水质。

湿地具有过滤、吸附和降解水中有害物质的功能,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生态修复还可以增加河岸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

2.河道淤泥清淤技术:河道淤泥是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清除淤泥可以有效地提升河道水质。

常见的河道淤泥清淤技术包括机械清淤和生物清淤。

机械清淤采用挖掘机、铲斗船等设备,将淤泥从河底挖掘出来清除。

生物清淤则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淤泥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3.河道截污技术:河道污染的主要源头是来自附近城市和农田的污水、工业废水和农药等污染物。

通过在河道上游设置截污设施,可以有效地截留和处理这些污染物质。

常见的截污技术包括水生植物滤池、河道拦污网、河道分流设施等。

这些设施可以截留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提高河道水质。

4.水质监测技术: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和监测河道水质。

通过监测系统获取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和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常见的水质监测技术包括水质传感器、自动取样仪、远程监控等。

水质监测技术可以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指导河道治理工作。

5.河道生态水文调控技术:考虑到河道的水文特征对水质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控河道水位、流速和水量等参数,提升河道水质。

例如,通过调节水位可以减少沉积物的悬浮,增加水中氧气含量;通过调节流速可以加强水体混合和氧化作用,改善水质。

总之,河道治理水质提升技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湿地修复、河道淤泥清淤、河道截污、水质监测和河道生态水文调控等多个方面的措施。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如今,我国河道污染严重,各项行业的发展对河道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治理。

本文论述了我国河流治理现状、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类型及其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1.水生态修复技术概述通过对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原生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水体进行有效的净化,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

水生态治理技术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该技术不仅成本低,而且在实践中效果显著。

在此基础上,从源头上进行污染控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对水体生态的有效恢复。

2.河道治理中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2.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转化,以达到净化水体、恢复水体生态的作用。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单一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多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对水体的修复。

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素对河川生态修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均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水体中有机物、无机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过滤等处理,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动物再生技术主要是利用动物群体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吸收和降解,以改善水质。

技术人员可以向受污染的水体中投放极具抗性的鱼类和昆虫,利用它们的食物链,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或通过降解来提高水质;微生物处理技术是指通过与植物和植物的共生微生物,来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技术人员可以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在河道内饲养水兽,提供适宜的微生物繁殖条件,并利用微生物吸收水中的氨、氮、磷,使水体得到净化。

2.2生态岸坡技术为了恢复水体的状况,采取了多种措施,使被破坏、被污染的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由传统的防洪工程向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方向发展,在管理理念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采用生态岸坡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河床的环境,例如:用降缓坡岸代替垂直坡岸,在缓坡岸上种植树木,选择具有高根系的植物,并加固堤岸结构,避免河道被河流冲刷,从而保证堤岸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繁殖。

河流治理工程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治理工程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治理工程中的生态修复技术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我国许多河流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各地开始采用生态修复技术。

本文将介绍河流治理工程中的一些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

1. 湿地修复技术湿地作为天然的生态过滤器,具有很强的水质净化能力。

湿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建设和湿地植物修复两种方式。

人工湿地建设是通过人工手段模拟天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将沉积物和有害物质滞留在湿地中,净化水质。

人工湿地常用的设计包括自然湿地、人工堆肥湿地和人工植物湿地等。

这些人工湿地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水质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植物修复是通过种植湿地植物,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净化能力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

常见的湿地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浮床植物修复、湿地植物滤网和湿地植物生态滤池等。

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通过根系微生物的作用将其降解或转化,从而净化水质。

2. 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水生态系统修复是通过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常见的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包括湿地复育、岸域植被修复和鱼类种群恢复等。

湿地复育是通过修复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生物多样性来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

湿地复育主要包括湿地恢复和湿地重建两个方面。

湿地恢复是通过改善湿地的水环境和土壤条件,恢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重建是通过人工手段重建湿地的生态系统,包括重建湿地植被和人工营建湿地等。

岸域植被修复是通过种植河岸带植物,增加植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土壤固结作用,减缓水土流失和岸滩侵蚀,修复河流岸域生态系统。

岸域植被修复可以有效改善河流的水质,保护河岸,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鱼类种群恢复是通过保护和增加河流中的鱼类数量,促进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恢复河流的生态平衡。

鱼类种群恢复包括禁捕禁渔、放流增殖和生境改善三个方面。

禁捕禁渔措施可以保护河流中的鱼类免受过度捕捞的影响。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河道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面临着水质恶化、水生物灭绝等问题。

为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体治理。

对于污染较严重的河道,可以利用人工湿地进行净化。

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恢复。

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标准排放。

同时,应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加大处罚力度,严禁直接将废弃物倾倒进河道。

其次,应加强河岸生态修复。

河岸是水生生物栖息地和重要的生态景观带,需要保持其原生态的状态。

可以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人工湿地的建设来促进河岸生态环境的恢复。

同时,应禁止野外烧荒、乱堆乱倒等行为,保护河岸的生态环境。

再次,要加强河道管理。

应加大巡查力度,确保河道的畅通,减少堵塞、倒废弃物等现象。

对于违法建设在河道内的,要及时拆除,并追究责任。

此外,还应加强河道的排水和防洪工程建设,确保河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最后,要加强生态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可以开展植树造林、清理河道垃圾等志愿活动,普及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的知识。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治理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体治理、河岸生态修复、河道管理和生态宣传教育等方面。

只有全面加强治理,才能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使其恢复到良好的状态。

人工湿地系统在湖泊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人工湿地系统在湖泊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人工湿地系统在湖泊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翁白莎1,2**严登华2赵志轩1,2张 诚2王 刚2(1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摘 要 湖泊在维系区域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中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受到人类非理性水土资源开发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部分湖泊遭到污染、无序垦殖及生态和环境需水被挤占而发生退化,其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社会价值也显著降低,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已成为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关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之一。

在湖泊生态修复中,人工湿地系统可有效降低湖泊污染负荷,对湖泊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进行有效调控;此外,人工湿地系统可对湖泊生物物种进行定向培育、增殖和保护。

人工湿地系统消减湖泊污染负荷主要包括对外源性污染负荷的生态拦截和对内源性污染负荷的生态萃取。

根据外源性污染负荷的入湖方式,生态拦截又包括针对无组织排放污染负荷(主要包括农田区坡面径流和城市地表径流)的带状拦截和针对有组织排放污染负荷的前置库拦截及线状拦截。

在利用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结合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退化的动力学机制和生态修复目标,按照节水、节地原则,适时、适地、适效地建设人工湿地系统及组合系统,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系统对湖泊的综合生态修复功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利用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要在多方论证和生态风险调控的基础上进行,避免外源性物种入侵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关键词 湖泊;生态修复;人工湿地系统;生态拦截;生态培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9075)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CB403402 3)。

**通讯作者E m ai:l bais haw eng @126.co m收稿日期:2010 06 13 接受日期:2010 09 04中图分类号 P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12-2514-07Roles of constructed w etl a nd syste m i n lake eco l o gical restoration.WENG Ba i sha 1,2,YANDeng hua 2,Z HAO Zh i xuan 1,2,Z HANG Cheng 2,WANG Gang 2(1C ivil E ng ineeringD e partm ent ,Tianjin Universit y ,T i a njin 300072,China;2Water R esources D epart m ent ,China Institute of W ater Res ources and H ydropo w er R esearch,B eijing 100038,China ).Ch inese Journal of E colo gy ,2010,29(12):2514-2520.Abst ract :Lake p lays an i m portant ro le i n the m a i n tenance ofw ater security ,eco l o g ica l security ,and env ironm ent security .H o w ever ,affected by the unreasonable artific i a l explo itati o n o f wa ter and so il resources and the g l o ba l change ,so m e lakes have be i n g degenerated due to pollution ,disor dered rec la m ation ,and the occup ied ecolog ical and env ironm ental w ater requ ire m ents ,re su lti n g i n the reducti o n o f their ecological ser v ices and social econo m ic values .There fore ,the eco l o g ical restora ti o n of lake has beco m e one o f the resources and env iron m enta l proble m s ,being jointly concerned by t h e govern m en,t acade m ic c ircle ,and socia l pub lic .I n the process o f lake eco l o g ical restoration ,artificia lw etland syste m could efficientl y reduce lake po ll u ti o n load ,and effective ly regu late and contro l the ab i o tic env ironm ent o f lake ecolog ical syste m.I n add ition,it could help to conduct d irecti v e culti v ati o n,pro liferati o n ,and protection .The l a ke po ll u ti o n l o ad reducti o n through artificia l we tland syste m m ainly inc l u des the ecolog ical i n terception o f exoge nous po ll u ti o n l o ad and the eco l o g ica l extracti o n o f endogenous po ll u ti o n load .A ccordi n g to the i n fl o w m odes o f exogenous po ll u ti o n l o ad,the ecolog i c al i n tercepti o n i n cludes the zona l i n tercep ti o n a i m ed at the unorganized d i s charge pollution load (m ainly i n cludes sl o pe runo ff i n cropland and urban surface r unoff)and the pre reservo ir i n tercepti o n and li n ear interception a i m ed at the organized d i s charge po llution .I n the process of lake eco log ica l restoration by utilizi n g artific i a l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 f Eco l ogy 2010,29(12):2514-2520w etl a nd syste m,there is a need to appropriate l y estab lish artific ialw etland syste m and co m posite syste m at the right ti m e and i n the righ t place,and to f u ll y exert the i n tegrated eco l o g ica l restora ti o n f u nction of artificia l we tland syste m in the li g ht of w ater sav i n g and l a nd sav i n g pri n ciple, connecting w ith basic feat u res,ecolog ical degradation dyna m ic m echan is m,and ecolog i c al resto rati o n ob j e ctive.I n particular,it is necessary to avo i d the da m ages o f exogenous species to the lake ecosyste m on the basis of mu lti p art argum entation and ecolog i c al risk contro.lK ey w ords:lake;eco l o g ical resto ration;constr ucted w etl a nd syste m;eco l o g ica l interception; eco l o g ical cu ltivation.由于人口增长及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湖泊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社会价值显著降低,日本的琵琶湖(Robarts et al.,1998)、美国佛罗里达州的A popka湖(Carrick et al.,1993;Coveney et al., 2002)和Okeec hobee湖、丹麦的Arreso湖(Sonder gaard et al.,1992),以及我国的太湖、洞庭湖、青海湖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生态退化,这种变化影响到区域供用水安全,还制约流域(区域)整体生态安全的维系,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之一,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已成为政府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关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之一。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考核试卷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考核试卷
D.河流景观需求提升
19.以下哪些是人工湿地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A.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B.提供鸟类栖息地
C.增加河流景观效果
D.改善河流水质
20.以下哪些是河流生态修复中应遵循的原则?()
A.尊重自然规律
B.综合治理与重点修复相结合
C.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D.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C.控制河流污染物排放
D.增加河流流速
11.以下哪些条件适宜进行河流生态修复?()
A.河流水质较差
B.河流生物多样性较低
C.河流周边环境破坏严重
D.社会经济条件允许
12.以下哪些技术属于生物修复技术?()
A.微生物修复
B.水生植物修复
C.动物修复
D.化学修复
13.河流生态修复的步骤包括哪些?()
A.河流现状调查
C.通过基因工程改变水生生物的性状
D.恢复河流中水生植物的原生状态
4.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物理修复技术?()
A.河流疏浚
B.河岸加固
C.水生植物种植
D.河流改道
5.河流生态修复中,生物膜技术的核心是什么?()
A.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
B.利用生物膜过滤悬浮物
C.增加水中溶解氧
D.改善河床结构
6.以下哪种水生植物不适合用于河流生态修复?()
5.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修复技术。
6.在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时,应首先进行__________的调查和评估。
7.河流生态修复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活水公园



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得力之作; 1998年6月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 城市生态坏境教育公园; “迪拜国际人居最佳范例奖”; “优秀水岸奖最高奖”; 2010上海世博会选为“最佳城市实践案 例”。
成都活水公园
公园地面为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系统,经大 型水车或由水泵取自 府河的水依次流经厌 氧生化池、水流雕塑 池、兼氧池、植物塘、 植物床对水体进行净 化,再流到鱼池和戏 水池,向人们演示污 水由浊变清的过程。
美人蕉和香蒲
污水的修复处理


人工湿地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 循环的再生原理和结构与功能相关原则, 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再污 染,以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湿地自广泛使用以来已提供了不少成 功的例证,它在污水的修复处理方面具有 极大的发展潜力。
人工/4/3
背景资料


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镇污水 处理量日益不足,使河涌变成了污水的纳 污通道,河涌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严重 破坏,水体修复成为当务之急! 化学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物理方法:治标不治本; 生态方法:按照仿生学的理论对于自然界 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
人工湿地技术应用前景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的复合式人工湿地可以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污水处理中进行应用: ①城市入湖河道污水的处理; ②污染湖泊湖滨带生态恢复及水质净化; ③城市生活小区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④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THANK YOU!
目录
一、人工湿地概念
二、举例应用
三、前景与展望
人工湿地的原理和特点

人工湿地是由基质、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 构成的复合系统,通过物理、化学、生物 学等过程,协同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 磷、藻类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人工湿地的基质和植物资源来源广泛、价 格低廉,且运行能耗低,维护管理简单, 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较高的景观生态价 值,环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成都活水公园
水景生态建设 生物多样性建设
生态湖岸建设
水景生态建设

在厌氧池中设置尼龙填料,出水经水流雕塑 曝气沟流人兼氧池,出水通过虹吸管道分别 流入两套稳定塘与植物床相间的系统,最 后一级稳定塘的出水经floform装置曝气后 流入养鱼塘,再经沙石过滤后进入臭氧氧化 触塔,消毒后进入清水池,一部分流到喷 泉等水景,余下的汇府南河。

由于生长在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对氧的运输、 释放、扩散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氧气转运到 根部, 再经过植物根部的扩散, 在植物根须 周围微环境中就会有大量好氧微生物将有 机物分解, 提高对生物难降解有机物的去 除效果。在根须较少达到的地方将形成兼 氧区和厌氧区, 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 和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 从而达到 除磷、氮的效果。

人工湿地基质的优化研究




基质:去除NH3 –N、TP的重要途径,因此 基质的选择对于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 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表明净化能力:矿渣>粉煤灰>蛭石>表 土>下蜀黄土>沸石>砂子; 有学者研究表明,沸石床人工湿地具有较 高的脱氮效率; 钢渣床人工湿地的除磷能力最佳。
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生物多样性建设

公园的植物种植采用生态化群落配植,高 坡地方, 模拟峨眉山低海拔自然植被群落结 构, 在工程回填土时, 换用微酸性、湿度较 大的红壤, 发挥了运用客土增湿的方法改善 立地条件的作用。
生态湖岸建设

改变湖岸的直立河岸为生态化亲水河岸, 以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以在鱼嘴、鱼 腹及鱼尾部将河堤设为缓坡伸入水中, 运用 梯级嵌草地为主, 留有平台深入水中, 岸上 植喜水湿的黄葛树、柳树等, 散置自然石块, 在适当地方设置亲水平台,丰富了湖岸边 缘线的景观变化。

由于近年来上游用水造成生活污水以及含 氮、磷的水流入, 致使渡良濑蓄水池出现霉 臭等水质问题。
渡良濑蓄水池人工湿地

1993 年开始建设人工湿地, 不只水质 得到改善, 动植物的生态系统也得到 极大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
渡良濑蓄水池人工湿地

为保护蓄水池的水质, 自1993年起在蓄水池 一侧滞洪洼地上建人工湿地, 这是一座设有 人工设施的芦苇荡。将蓄水池的水引到芦 苇荡, 通过吸附、沉淀及吸收作用, 去除水 中的氮、磷及浮游植物, 达到对水体进行自 然净化的目的。这种净化过程循环进行, 确 保蓄水池水质洁净。
把美还给自然——成都活水公园
成都活水公园


成都活水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入了人工 湿地,模仿湿地的构造方式和特点,在园 中净化水质,做到水体的循环利用。 这座以水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的设 计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和“人 水相依”的生态理念,以“鱼水难分”的 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的整体 造型,喻示着人类与水和自然“水乳交融” 的依存关系。
人工湿地植物的优化研究
人工湿地植物的优化研究




水生植物是影响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效果 的一个重要因素; 种植美人蕉的湿地,对N、P的去除贡献率 相对较高; 种植香蒲和美人蕉的人工湿地,去除 CODMn和NH3 - N的能力较强; 黄花美人蕉和香根草生长速度较快,较适 合于需快速启动的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技术应用前景

复合式人工湿地,利用不同植物对水质净化 效果的不同,合理的进行植物组合,在工 程实际运用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投 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 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操作简单、 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这项技术适 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能源短缺,尤其 许多中小城市和乡村缺乏具有一定管理和 技术水平人员的具体国情。
案例分析
&.日本渡良濑蓄水池人工湿地 &&.成都市“活水公园”生态治污工程
日本渡良濑蓄水池人工湿地
渡良濑蓄水池位于日本栃木 县, 是一座人工挖掘的平原 水库,这座蓄水池平时为64 万人口供水,蓄水池周围是 渡良濑川的滞洪区,汛期时 洪水由溢流堤流入蓄水池, 此时蓄水池用于调洪。
渡良濑蓄水池人工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