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

合集下载

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的典型分支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脊神经的典型分支:脊神经干出椎间孔后分为4支,即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 脊膜支:也称窦椎神经(sinuvertebral nerves),每条脊膜支穿出椎间孔,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

2)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交通支。

主要与内脏神经有关。

3) 后支:为混合性,较细,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皮肤。

C2后支:粗大-枕大神经4) 前支:粗大,为混合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肤。

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但其余各部脊神经前支分别交织成丛,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脊神经前支:经前支腰丛T12-L4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腰大肌深面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骶丛L4-L5-腰骶干全部S,C0由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和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前支组成。

骶骨前面、梨状肌前面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臀上神经(L4~S1)出梨状肌上孔,行于臀中、小肌之间,分上、下两支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臀下神经(L5~S2)出梨状肌下孔,分布于臀大肌。

阴部神经(S2~4)出梨状肌下孔,绕过坐骨棘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主要分支有:肛神经、会阴神经、阴茎(阴蒂)背神经,分布于会阴部、外生殖器和肛门的肌肉和皮肤。

坐骨神经(sciatic是全身最粗、最长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分支:胫神经腓总神经(common。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脊神经亦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

脊神经自脊髓出发,共31对,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上七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的上方穿过椎间孔出椎管,第八对颈神经穿过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的稚间孔出椎管。

胸、腰神经均分别按序列通过相应推骨下方的椎间孔。

上四对骶神经通过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

第四骶神经和尾神经经骶管裂孔出骶管。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相应节段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内合并而成。

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它除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外,在第—胸节至第三腰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分别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脊神经的后根是感觉性的、它除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外,在第一至第三胸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含有内脏感觉纤维。

每个脊神经因由前、后根合成,都含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所以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叫白交通支;而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叫灰交通支。

后支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的出骶后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于项、背及腰骰部深层的肌和枕、项、背、腰、臀部的皮肤,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

其中,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杭和项部的皮肤。

腰神经后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细小,经横突下方向后,分布于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与长肌。

在腰椎骨质增生病人,可因横突附近软组织骨化,压迫此支而引起腰痛。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称臀上皮神经。

第l~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臀中区的皮肤称臀中皮神经。

前支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和皮肤。

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由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域。

脊神经完整解剖PPT课件

脊神经完整解剖PPT课件
02 后根
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 感觉信号。
03 脊神经丛
指脊神经在脊柱各节段形成的神经丛,包括颈神 经丛、胸神经丛、腰神经丛和骶神经丛等。
脊神经的功能
01 感觉功能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号,包 括痛觉、温觉、触觉等。
02 运动功能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体的肌肉运动,通过发出运动 指令来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姿势。
3
神经免疫交互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在许多疾病中发 挥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 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每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脊 髓相应节段处汇合而成,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 突和侧角交感神经元轴突组成 ,后根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 轴突组成。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感觉信号 和支配躯体运动,同时还有自 主神经功能,可以调节内脏器 官的活动。
脊神经的组成
01 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和侧角交感神经 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运动指令和自主神经 信号。
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刺 激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
生。
脊神经基础研究的新发现
1 2
神经细胞信号传导
研究神经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和过程,揭示神经 活动的奥秘,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神经胶质细胞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再生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逐渐被认识,为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当身体受到刺激时,脊髓 可以快速地反射性地调节 肌肉的活动,以维持身体 的平衡和稳定。
内脏功能调节
内脏功能调节概述
除了感觉和运动功能外,脊神经还参与了内脏功能的调节。

脊神经

脊神经
(2)肌支
1)膈神经phrenic nerve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经胸廓上口入胸腔,沿肺根前方,心包的两侧,下降至膈。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主要分布到胸膜和心包。右侧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和胆囊表面的腹膜等处。[图示]
膈神经损伤可引起同侧膈肌瘫痪,导致腹式呼吸减弱,严重者有窒息感。膈神经受刺激可发生呃逆。肝胆疾病患者可出现右肩痛,这与膈神经受到刺激有关,是为牵涉痛。
腓总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是: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趾。由于重力和后群肌的过度牵拉,足下垂并内翻,病人走路时呈跨阈步态。感觉障碍在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明显。
(2) 阴部神经
a: 走行:与阴部内动、静脉一起经梨状肌下孔,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肠窝
会阴神经perineal nerves分布于会阴诸肌和阴囊或小阴唇的皮肤。
▲ [脊髓的节段性支配]
脊髓分31节段,每一节段的前角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经相应的前根和脊神经,支配躯体一定部位的肌运动。同样,每一节段的后角,通过相应的后根及脊神经的传入纤维,管理躯体一定部位的皮肤感觉。
(一)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
肋间神经在肋间内、外肌之间与肋间血管一起沿肋沟走行,自上而下按静脉、动脉、神经的次序并列。
上6对肋间神经分支分布于肋间肌、胸壁皮肤和壁胸膜。第7~11对肋间神经除分布于相应的肋间肌和胸壁皮肤及壁胸膜外,并斜向前下和肋下神经一起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腹前外侧群肌和腹壁皮肤及壁腹膜。支配前臂内侧的皮肤[如图]。
d:损伤后主要表现:正中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旋前肌瘫痪),屈腕能力减弱,拇、示指不能屈曲(屈腕屈指肌瘫痪),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鱼际肌瘫痪)。感觉障碍以桡侧三指远节最明显。

脊神经解剖学PPT课件

脊神经解剖学PPT课件

然而,基因治疗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安全性、有效性、靶向性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脊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脊神经疾病领域,免疫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针对一些免疫介导的脊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开发免疫调节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手段。
药物治疗
利用神经阻滞和调制技术,阻断或调节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患者痛苦。
神经阻滞与调制
脊神经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03
神经调节与修复
利用脊神经的调节功能,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01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脊神经调控技术,如电刺激、磁刺激等,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02
脑机接口
通过研究脊神经与大脑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发脑机接口,实现人机交互。
脊神经在神经调控领域的应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此外,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免疫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这些因子和通路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脊神经疾病的免疫治疗
06
CHAPTER
脊神经的应用前景
物理治疗与康复
利用脊神经的生理特点,结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感。
神经功能重塑
运动功能
脊神经负责传递躯干和下肢的感觉信号,包括痛觉、温觉、触觉等。
感觉功能
部分脊神经还支配着内脏器官,调节内脏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
脊神经的功能
02
CHAPTER
脊神经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起源于脊髓,是脊髓向外延伸的分支。

脊神经

脊神经

脊神经第一节脊神经一、概述(一)脊神经的数目和区分脊神经spinal nerves共31对,左右对称,包括8对颈神经cervical nerves,12对胸神经thoracic nerves,5对腰神经lumbar nerves,5对骶神经sacral nerves,1对尾神经coccygeal nerve。

在31对脊神经中,第1对颈神经干在寰椎与枕骨之间出椎管;第2~7对颈神经干分别通过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第8对颈神经干经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以下各对脊神经干分别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

(二)脊神经的组成和纤维成分脊神经借前根anterior root和后根posterior root与脊髓相连。

前、后根均由许多根丝构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两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干,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在干中混合,故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

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一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spinal ganglion。

脊神经节内含假单极感觉神经元,其中枢突组成后根入脊髓;周围突加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肌、关节以及内脏的感受器等,将躯体与内脏的感觉冲动传向中枢。

由脊髓灰质的前角、胸腰部侧角和骶副交感核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的运动纤维形成前根,经脊神经分布于骨骼肌、平滑肌和腺体(图6-7)。

因此,根据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其纤维成分可分为如下4类: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将皮肤的浅部感觉(痛、温觉等)和肌、腱、关节的深部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感觉神经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运动神经纤维图6-7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模式图(三)脊神经的分支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①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的韧带等;②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③后支posterior branch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的出骶后孔),主要分布于人体正中线附近的项、背、腰、臀部皮肤和肌,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④前支anterior branch 粗大,也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皮肤和肌(图6-7)。

解剖学-神经系统-周围N脊神经

解剖学-神经系统-周围N脊神经
损伤:爪形手
4) 桡神经 走行:
桡 神 经
桡神经分支及分布: 桡神经 肌支:支配上肢的伸 皮支分布区
肌。支配肱三头肌
皮支:分布于上肢背 面、手背桡侧半和桡 侧两个半指皮肤。
手背面 手掌面
P215图9-26
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前臂肌瘫痪,不能伸腕、 伸指,呈垂腕姿态。感觉 障碍以手背第1、2掌骨之 间的皮肤最明显。
阴部神经
骶 丛
臀下神经
的 分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神 经




走行:
坐骨神经本干分布于髋关节和股后群肌。
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到腘窝上角分为胫 神经和腓总神经。











(1) 胫神经 其分支支配小腿后群肌(小腿三头肌)和足 底肌,并分布于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肤。 在内踝后方分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2-11胸 的

神经前支 分 布



颈丛 组成:
(1)皮支
分布到颈前外侧、 肩、枕部、耳廓等 处的皮肤。
P213图9-21
(2)肌支
膈神经:经胸廓上口入 胸腔,沿肺根前方, 心包的两侧,下行至 膈。
膈 神 经
P213图9-21
(2)肌支

膈神经的运动纤维

支配膈肌;感觉纤

维主要分布到胸膜
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的皮肤。

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脊神经归纳总结

脊神经归纳总结

脊神经归纳总结脊神经,作为人体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任务。

在各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脊神经的归纳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梳理,为读者提供有关脊神经的全面了解。

一、脊神经的起源脊神经起源于脊髓的前后根,是由脑干及脊髓上的神经元形成的。

具体而言,脊神经可分为31对,其中有8对颈段神经、12对胸段神经、5对腰段神经、5对骶段神经和1对尾骨段神经。

脊神经通过椎间孔从脊髓发出,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和感觉器官。

二、脊神经的结构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组成。

前根主要负责传递运动信息,后根则负责传递感觉信息。

前根和后根的背根神经节携带着大量的感觉神经元,并且是神经元的主要集聚区。

脊神经同时包括树突、轴突和神经节等结构,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信息传递的通道。

三、脊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在机体的运动和感觉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脊神经通过前根的运动神经传递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进而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通过后根的感觉神经传递来接收刺激信息,使机体对外界信息做出反应。

脊神经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神经传递的障碍,进而引发各种神经疾病。

四、脊神经的疾病与治疗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与之相关的疾病也是十分常见的。

一些常见的脊神经疾病包括坐骨神经痛、脊髓损伤和神经根压迫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手段,以恢复脊神经的功能。

五、脊神经保护与康复保护脊神经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姿势,预防脊神经疾病的发生。

康复也是脊神经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康复训练和辅助治疗等。

通过合理的康复措施,可以帮助疾病患者尽快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总结: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部分,通过传递运动和感觉信息,对人体的运动和感知发挥调节作用。

了解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了解脊髓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了解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

初步学会做简单的脊蛙反射实验。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情趣、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

难点:脊蛙反射实验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课时安排
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
人体神经系统的模型、脊髓与脊神经的模型和挂图、投影图片。

蛙的神经系统解剖标本或挂图。

脊蛙反射实验的录象播放准备。

做脊蛙反射实验的必备材料、器械、试剂等。

要求学生课前对本节教材内容做预习。

教学过程设计
(观察脊髓的位置、形态、结构—了解脊髓→观察脊神经的构成与分布—了解脊神经→脊蛙反射实验)
引入新课:从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出发,提出神经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在反射性调节活动中分别充当什么角色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脊髓和脊神经。

主体过程:出示神经系统模型或挂图,结合图示介绍脊髓的位置和脊神经的大体分布;出示脊髓和脊神经挂图或投影照片,介绍脊髓的形态结构、脊神经与脊髓的连接关系及脊神经的构成。

讲解介绍时除引导学生注意直观形象的观察外,要适当配合示意性板图、板书,点明知识要点,也助于理清结构关系。

(简明扼要)
提出:已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而有活性的反射弧能够实现反射。

那么如果脊髓灰质充当神经中枢,脊神经分别联系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否能实现某些反射活动呢?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实验,看能否说明这个问题。

提示同学们在实验前应注意看蛙的外部特征,有意地去观察一下蛙在整体情况下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情况,然后开始按教材指导自己完成实验。

同对播放教师做脊蛙实验的录象供同学们参考。

教师可个别给与必要指导。

待基本完成实验过程后,请两组学生代表分别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鼓励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实验来说明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同时板书归纳出本实验的结论:(1)去脑的脊蛙能引出搔扒反射,证明仅以脊髓并通过脊神经联系感受器和效应器,能够组成完整反射弧,实现某些反射活动;
(2)损毁脊髓后搔扒反射不能引出,证明脊髓是该反射弧上必要结构,反射弧的健全是实现反射的先决条件。

提出:如果脊髓灰质具有某些反射的神经中枢作用,那么脊髓白质的作用如何?脊髓灰质与脑灰质的关系又如何呢?然后举例、分析说明脊髓的传导功能和受高级中枢控制的特点。

小结:以谈话方式总结脊髓和脊神经的功能,同时板书其要点。

课外思考题:如果要证明脊神经的前根与后根功能不同——前根是运动神经纤维,后根是感觉神经纤维,你认为应该怎样实验。

附:板书设计
第三节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与脊神经的形态结构
二、脊蛙反射实验
1.脊蛙能引出搔扒反射——证明:此反射弧健全(脊髓具有反射中枢作用)
2.损毁脊髓不能引出搔扒反射——证明:反射弧已破坏,反射不能实现
三、脊髓与脊神经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