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辽宁省近10年审定玉米品种分析

辽宁省近10年审定玉米品种分析
呻 阁 种址
专 题 论 述
辽宁省近 1 0年 审定玉米 品种分析
7 H n



俊 张 玉雷 杨海龙 张丽丽 武

" 乃 的 勰 ∞ 勰 船 8 6 7 0 1 7 7 O 2 7 3 6 8 0
( 2 0 1 3 - 0 7 — 1 6)[ 2 0 1 5 一 O 1 — 0 3 ] . h t t p: H n e w s . x i n h u a n e t . c o m / l o c a l / 2 0 1 3 —
0 7 / 1 6 / e 1 1 6 5 6 3 53 8 . h t m
年 份
2 0 00拒
2 6 5 3 2 5 4
6 5 O 7 2 7 8



品种数 占比例( %)
竺 些
品种数 占比例 ( %) 品种数 占比例( %) 品种数 占比例 ( %)
△ +
2 0 01年
2 0 0 2正 2 0 0 3正 2 0 0 4矩
2 0 0 5正 2 0 0 6正
2 0 0 7定 2 0 0 8拄 2 0 0 9短
3 7 2 1 2 7 2

7 6

4 0 3
2 01 0焦
2 0 1 1 年
2 01 2矩

4 1 2



合计
基金 项 目 : 辽宁省 “ 十二 五 ” 农 业 攻关 计 划 ( 2 0 1 1 0 2 0 0 0 2 — 2 0 1 )
宽, 细绒 棉 品质 也得 到 国 内市场 和 企业 的认 可 和信 赖 。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下面将对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进行分析。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较大,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2460万亩,居全国第四位。

玉米产量也较高,2019年达到152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18%。

辽宁省的玉米产业发展较为稳定。

辽宁省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辽宁省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辽宁省玉米产量稳定增长。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使用优良玉米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产量在2015年至2019年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辽宁省玉米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辽宁省玉米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植结构的调整。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辽宁省将会进一步推广使用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增加玉米的附加值。

二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辽宁省将进一步发展玉米产业与畜牧业、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实现玉米产业的全程化发展。

三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

辽宁省将积极推动玉米生产的绿色化,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技术和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

辽宁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与玉米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较好,产量稳定增长。

未来,辽宁省将继续加大对玉米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玉米产业向高产、高效、高质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适合辽宁种植的玉米高产品种

适合辽宁种植的玉米高产品种

适合辽宁种植的玉米高产品种(实用版)目录1.引言2.辽宁地区的玉米种植情况3.适合辽宁的高产玉米品种4.品种特点及种植技术5.结论正文1.引言辽宁省是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

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差异,适合在辽宁种植的玉米品种也有所区别。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辽宁的高产玉米品种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种植技术。

2.辽宁地区的玉米种植情况辽宁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主要的玉米产区包括辽东半岛、辽西走廊和辽宁省内的其他地区。

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这些地区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也有所区别。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种植技术的提高,辽宁地区的玉米产量不断提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3.适合辽宁的高产玉米品种在辽宁地区,适合种植的高产玉米品种有以下几种:(1)辽单 565:辽单 565 是国家 2004 年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适于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通辽地区春播种植。

(2)辽单 33 号:辽单 33 号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是一个适宜在较大区域范围内推广的优良品种。

(3)良玉 99:良玉 99 是一种幼苗叶鞘紫色的高产玉米品种,适合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种植。

(4)龙高 L2:龙高 L2 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玉米品种,以亩产吨粮(667)和铁秆抗倒著称。

4.品种特点及种植技术(1)辽单 565:辽单 565 株高适中,生长健壮,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在种植技术上,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

(2)辽单 33 号:辽单 33 号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应性较好。

在种植技术上,要注意选择优质种子,适时播种,合理施肥,保证田间水分供应。

(3)良玉 99:良玉 99 具有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强。

在种植技术上,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产量。

(4)龙高 L2:龙高 L2 株高适中,生长势强,抗倒伏,产量高。

辽宁省玉米展示品种比较试验

辽宁省玉米展示品种比较试验

重 在 2 1 — 3 . 之 间 。 高 的 是 联 盛 1 号 。 低 的 是 丹 9 . 458克 7 最 l 最
玉 7 1号 ; 0 出籽 率 8 . 9 。%之 间 , 籽 率 最 高 的 是 郑 单 1 %~ 0O 4 出 9 8 其 次 是 齐单 6号 , 5 , 出籽 率最 低 的是 丹 玉 4 2 。 o 号
■ 栽 Zz u培 作 op we 物i l a i
辽宁省玉米展示品种比较试验
江水 清
( 宁海 禾 种 业 有 限 公 司) 辽
【 摘
要】 为加 大玉米新品种宣传和推广力度, 在全国适 宜地 区继续组织优 良品种展示工作 , 宁海禾种业有限公 司承担 辽
了3 2个展 示 品种 的 比较 试 验 。 验 结果 表 明 : 试 齐单 6号 、 中农 大 四号 、 研 14 中地 7 铁 2、 7号 、海禾 1 、 南 8号 、 玉 22号 、 7铁 丹 0 良 玉 1 8号 、 禾 1 1 海 9号 、 中迪 10 丹 玉 2 1号 、 玉 4 5 良玉 8 8、 0 丹 0、 8产 量较 高 、 合 抗性 好 , 以大 面积 推 广 应 用。 综 可
田问 管 理 主 要 包 括 间 苗 、 耕 、 草 、 虫 、 肥 等 5个 中 除 治 施 主要 环 节 。播 种后 出 苗前 使 用 除 草 剂 防 杂草 , 免耕 免 趟 ; 5月 2 3日定 苗 : 垄 前 施 混 合 肥 ( 合 肥 : 铵 = :)7 千克 , 做 复 二 32 35 公 顷做 种 肥 , 下 旬 大 喇 叭 口期 追 施 3 5千克 , 顷 尿 素 ; 6月 7 公 做 垄前施 1~2 5 2 . 克 顷 甲拌 磷 防 地 下 害虫 ; 喇 叭 E期 用 5千 大 l 辛 施 螟 了 颗粒 剂 投 心 防 治 玉 米 螟 。 熟期 施 用 高效 氯 氰 菊 酯 乳 喷 雾 防 金龟 子 、 虫 。 蚜

辽宁省玉米高密中晚熟和中晚熟区域试验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辽宁省玉米高密中晚熟和中晚熟区域试验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辽 宁农 业科 学
2 01 4( 1 ) : 6~9

Li a o n i n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c e s
文章编号 : 1 0 0 2—1 7 2 8 ( 2 0 1 4 ) 0 l 一 0 0 0 6—0 4
辽 宁省 玉 米 高 密 中 晚熟 和 中晚熟 区域 试 验 产 量 变 化趋 势分 析
进入 , 给我 国玉米 种子 生产 、 经 营和育 种等 方 面带
来 了新 的理 念 。 为 了适 应激 烈 的 国际 竞 争 , 选 育 出耐 密 、 高产 、 早熟 、 矮秆 、 适 合 机 械 化 生 产 的 品
种, 成 为我 国现 代 育 种 的新 目标 。为 了筛 选 出耐 密、 早 熟 的优 良品种 , 辽宁 省 区域 试验 的组 别及 密 度设 置发 生 了相 应 的 变 化 。2 0 0 6年 增 加 了高 密 中晚熟 组 试 验 , 2 0 1 1年 增 加 了高 密 晚 熟 组 试 验 , 2 0 1 3年取 消 了极 晚熟组 的试 验 。
卢秉生 一, 曹 祖 波 , 陈德 义 , 葛 超 , 姚 永 祥 , 王东 明
( 1 . 丹 东农 业 科 学 院 , 辽 宁 凤 城 1 1 8 1 0 9 ; 2 . 辽 宁 丹 玉 种 业 科 技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辽宁 风城 1 1 8 1 0 9 )
摘要 : 对辽宁省 2 0 0 6~ 2 0 1 2年 高 密 中 晚 熟 组 和 中晚 熟 组 参 试 组 合 的产 量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从 中 看 出 两 密 度 组 参
收 稿 日期 : 2 0 1 4一O 1— 2 1
基金项 目: 国 家 科 技 支撑 计 划项 目( 2 0 1 1 B AD 3 5 B 0 8 ) 作者简介 : 卢秉生( 1 9 7 4一) , 男, 辽 宁风 城 人 , 助研 , 主要 从 事 玉 米 遗 传 育 种 和 高 产 栽 培研 究 。E - m a i l : b i n g s h e n g l u @1 6 3 . t o m。

辽宁玉米2023审定玉米品种

辽宁玉米2023审定玉米品种

辽宁玉米2023审定玉米品种一、引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的发展,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辽宁玉米2023审定的玉米品种。

二、辽宁玉米2023审定玉米品种概况1.审定目的辽宁玉米2023审定的玉米品种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需要,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审定范围辽宁玉米2023审定的玉米品种主要涉及南北地区,旨在覆盖全省各地的不同种植条件和需求。

3.审定标准审定的玉米品种需符合国家有关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包括抗性能、品质指标、产量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4.审定程序辽宁玉米2023审定的玉米品种经过申报、初审、田间试验、区域试验、技术审定等环节,最终确定审定结果。

三、辽宁玉米2023审定玉米品种特点1.抗逆性强辽宁玉米2023审定的玉米品种在抗旱、抗病、抗虫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够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气候条件。

2.产量稳定审定的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区域和不同年份都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为农民提供了可靠的种植选择。

3.品质优良审定的玉米品种在玉米颗粒质量、加工利用价值等方面表现优异,能够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四、辽宁玉米2023审定玉米品种推广意义1.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审定的玉米品种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玉米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2.增强粮食安全保障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能够增加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对于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3.丰富农业品种资源审定的玉米品种可以丰富当地的农业品种资源,提高农作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五、结语辽宁玉米2023审定的玉米品种是经过严格科学评定的优质玉米品种,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通过推广和种植这些优质玉米品种,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播 玉米 区 的典 型代 表 , 5 从 0年代 初 开始 从 事玉 米
新 品种 的选 育 研 究 , 今 已有 5 至 0多 年 历 史 , 后 先
经 历 了玉米 种 质 资 源 的 收集 整理 与 利 用 、 品种 间
杂 交 种 、 交 种 、 交 种 、 交 种 和单 交 种 的选 育 顶 双 三 历 程 。长期 以来 , 玉米 一直 是 辽 宁省 的 当家作 物 , 玉米播 种 面 积 逐 年 增 长 。2 1 0 0年 辽 宁省 玉 米 推
20 2 0 0 5~ 0 9年 辽 宁 省 共 审 定 普 通 玉 米 新 品
种 2 7个 , 0 通过 对 亲本 来源 的 分析 可 以看 出 , 宁 辽
的 重 要 种 质 资 源 。旅 大 红 骨 和 黄 改 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互 改 良选
位 。可 以看 出 , 宁玉 米 育 种 的长 足 发 展 对 我 国 辽
系 近年 来也 呈上 升 势头 。 1 2 主 要 审定 品 种杂 优模 式 分析 .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0 5~ 0 9年 审定 的 品种 2 0 20 杂 优模 式类 型 主要 有瑞 德 ×旅 系 、 杂选 x 系 、 外 旅
摘 要 : 20 2 0 对 0 5~ 0 9年 期 间辽 宁省 玉 米 育 种 的审 定 情 况 进 行 分 析 和 总 结 , 述 了 辽 宁 省 玉 米 育 种 现 状 , 括 阐 包
种 质基 础 、 种 优 势模 式 、 定 品 种 应 用 情 况 和 玉 米 育 种 的基 础 研 究 等 , 出 了辽 宁 省 玉 米 育 种 存 在 的 问题 和 杂 审 提
张 洋 周 晶 , , 荣 丽
( . 宁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玉米 研 究 所 , 宁 沈 1 0 6 ; 2 沈 阳市 农 业 科 学 院 , 宁 沈 阳 1 0 3 ; 3 辽 宁 1辽 辽 1 1 1 . 辽 104 . 省 种 子 管 理 局 , 宁 沈 阳 l 0 3 ) 辽 104

辽宁玉米2023审定玉米品种

辽宁玉米2023审定玉米品种

辽宁玉米2023审定玉米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辽宁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对于玉米的培育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辽宁省玉米品种的发展和优化,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每隔几年都会进行玉米品种的审定。

本文将针对辽宁玉米2023年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介绍和评价。

一、审定玉米品种概述辽宁玉米2023审定的玉米品种包括了早熟种和中晚熟种两类。

其中,早熟种玉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在早春和秋末的种植条件下都能有较好的产量表现;中晚熟种玉米则具有较高的单株产量和耐贮藏性。

二、早熟种玉米品种1. 玉米品种A该品种具有较短的生育期,一般在70-80天左右,适应较早的种植期。

该品种在辽宁省的各个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并且因其早熟、高产稳定的特点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

2. 玉米品种B该品种具有较好的抗逆性能,能够适应辽宁省各地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在干旱和高温等不良环境下,该品种仍能稳定产量,给农民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中晚熟种玉米品种1. 玉米品种C该品种生育期较长,大约在100天左右,但其单株产量较高,且较好的耐贮藏性,非常适合商业化种植。

该品种在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2. 玉米品种D该品种是近几年根据市场需求而选育出的一种高产优质玉米品种。

其籽粒较大、饱满,在加工过程中容易脱壳,因此在玉米加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玉米品种的使用建议辽宁省广大农民可根据自身的种植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

对于早熟品种,适合种植期较早、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而中晚熟品种则可选择在适宜的种植期进行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高产潜力。

总结:辽宁玉米2023审定的品种涵盖了早熟种和中晚熟种两类,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性。

农业科学院的审定结果旨在推动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生活品质。

希望所有农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实现丰收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品种试验是良种选育与推广的重要环节,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多点次、多年份试验,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光温敏感性以及品质等特征特性进行全面系统鉴定,科学评价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安全性及使用价值,客观、公平、公正、严谨、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一个试验品种,为玉米品种审定工作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从而通过试验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1.1玉米生产概况1948年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89.9万hm2,玉米总产量121.2万t,平均单产1348.5kg/hm2。

到2007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66.3万hm2,玉米总产量达到1073万t,玉米平均单产达到了6448.5kg/hm2。

60年间,辽宁省玉米面积比1948年增加了85.0%,总产量增加了785.3%,单产增加了378.2%。

目前,辽宁年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213.3万hm2,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约65%;年玉米总产量1350万~1450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76%左右。

1.2气候特点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南部,辽河下游,全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雨热同季,雨量分布不均,东湿西干,平原风大。

由于地形差异较大,各地区气候条件有明显差异。

1.3种植分布辽宁省的玉米种植区域一般按照品种熟期类型来划分,品种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可分为中熟品种、中晚熟品种、晚熟品种和极晚熟品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划分标准也不完全一致,辽宁省玉米种植区一般划分为中熟区、中晚熟区、晚熟区、极晚熟区。

1.3.1中熟区春播生育期123~126d,需≥10℃的活动积温2650℃~2800℃。

该区包括本溪、桓仁、新宾、抚顺、清源、西丰、建平等县,铁岭、开原东部山区,北票、阜新、彰武县北部。

该区玉米面积约33.3万hm2,占辽宁省玉米面积的15.6%。

1.3.2中晚熟区春播生育期127~132d,需≥10℃的活动积温2800℃~3000℃。

包括康平、法库、昌图、义县、喀左、建昌及凌源市,铁岭、开原大部,朝阳县南半部,宽甸、凤城、岫岩以及灯塔、辽阳、鞍山、海城、营口等市县东部山地和彰武县部分地区。

该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00万hm2,占辽宁省玉米面积的46.9%。

1.3.3晚熟区春播生育期133~140d,需≥10℃的活动积温3000℃~3200℃。

包括辽中、台安、锦州市、凌海、兴城市、绥中县,沈阳西南部,辽阳、灯塔、鞍山、海城大部,北镇、黑山东部。

该区玉米播种面积约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现状及发展趋势杨海龙付俊张丽丽(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凤城118109)摘要:玉米品种试验是良种选育与推广的重要环节,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

辽宁省是我国玉米生产大省,玉米品种试验对于保障全省玉米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章对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今后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辽宁;玉米;品种试验;现状;发展趋势基金项目:辽宁省“十二五”农业攻关计划(2011020002-201)作者简介:杨海龙(1981-),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品种试验工作。

66.7万hm2,占辽宁省玉米面积的31.3%。

1.3.4极晚熟区春播生育期141~150d,需≥10℃的活动积温3200℃以上。

包括瓦房店、盖州、庄河、东港、丹东市郊区、大连、旅顺口、金州等地区。

该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3.3万hm2,占辽宁省玉米播种面积的6.2%。

2玉米品种试验现状2.1试验基本情况目前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根据品种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玉米试验、专用玉米试验和鲜食甜糯玉米试验。

其中普通玉米试验是辽宁省玉米试验的重点部分,试验品种数量最多,每年试验品种可达800~1000个。

根据辽宁省玉米生态区域特点,分别设置了中熟组、中晚熟组、晚熟组和极晚熟组试验,其对应的对照品种及试验密度详见附表所示。

根据辽宁省玉米生态布局调整策略及玉米生产中向早熟、耐密方向发展的趋势,辽宁省及时对极晚熟组玉米试验进行了调整,自2011年开始逐步减少极晚熟组试验的品种数量,极晚熟品种试验最终将会退出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的历史舞台。

2.2试验程序普通玉米及专用玉米完整试验程序分3年进行,第1年进行预备试验时需提交非转基因品种检测报告,达标后第2年进行区域试验初试,再达标后第3年进行区域试验复试,并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预试品种进入区域试验后连续两年做抗病鉴定和DNA 指纹鉴定,专用玉米从预试起每年都进行品质检测分析,普通玉米仅复试品种进行品质分析,所有品种在生试阶段进行转基因检测。

其他省份审定的优良玉米新品种可参加中晚熟组引种试验,完整试验程序需2年,第1年同常规试验区域试验初试,第2年同常规区域试验复试和生产试验。

引种试验参试品种连续2年做抗病鉴定、DNA指纹鉴定,复试品种进行品质检测分析。

鲜食甜糯玉米完整试验程序需2年,均为区域试验,第1年区域试验达标后进入第2年区域试验,不设生产试验,试验每年都进行品尝鉴定,连续2年做抗病鉴定。

进入区域试验的普通玉米与鲜食甜糯玉米均需要进行抗病鉴定辅助性试验,抗病鉴定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进行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DNA指纹鉴定、品质分析、转基因检测由指定的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实施。

2.3试验管理机构设置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工作由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管理,日常工作由所属的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品种管理二处)负责,主持单位和承试单位接受该办公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各主持单位负责相关组别的试验组织管理,制定试验方案与试验总结报告,指导所属试验承试单位的试验工作。

主持单位有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4品种审定情况“十五”、“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共有6486个品种参加预备试验,仅有422个品种通过了审定(见附图),仅占试验总数的6.5%,也就是说至少有6064个品种的各项指标(主要是产量、适应性)没有达到玉米品种的审定标准而被淘汰,由此可见玉米品种试验工作对辽宁省玉米的安全推广、粮食生产附表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对照品种及试验密度熟期试验组别对照品种密度(株/hm2)中熟中熟组辽单56560000中晚熟中晚熟组(含专用)郑单95860000引种中晚熟组高密中晚熟组郑单95867500晚熟晚熟组丹玉3952500高密晚熟组沈玉2160000极晚熟极晚熟组丹玉40237500鲜食甜糯鲜食糯玉米组垦粘1号52500鲜食甜玉米组沈甜6号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试验中存在的问题3.1试验经费投入不足,试验基础设施薄弱而且由于雇工成本、农用生产资料(土地租赁费、化肥、农药)等费用的快速上涨,导致试验成本急剧增加,而试验经费补助仍然维持在多年以前的水平,导致承试单位经费不足,承担试验的积极性不高。

试验缺乏专项政府资金支持,各承试单位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没有排灌设施,旱涝基本靠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

另外,由于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体制改革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试验用地稳定程度不断降低,试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难以保障,极大的限制了试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2试验人员科研素质不齐,待遇较差由于承试单位有科研单位、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等,试验人员有从事科研、种子管理工作、经营和农技推广工作的,导致试验人员结构复杂,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高学历、高水平试验人员较少。

试验人员待遇较低,得不到应有的公平待遇,经济效益低,科研成果少,面临晋级、晋职等方面诸多困难,导致试验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试验整体水平的提高。

3.3试验布局点次少,品种选择压强低目前,辽宁省玉米品种评价体系每年承担上千个新品种的试验任务,受投资规模限制,试验点数量少,试验规模小,品种选择压强低。

统计结果表明,辽宁省目前玉米品种审定前试验点次在21~30个点,基本是在6~10个试验点上进行多年试验,品种的安全性、稳定性难以保障。

相比之下,美国先锋公司、孟山都公司等国际公司每个杂交种在商业化运作前需要经过80~200个点次的鉴定,极大地降低了推广生产风险。

3.4基础性研究薄弱,品种创新能力差虽然每年参加辽宁省玉米试验的品种有近千个,但是具有创新模式的品种却少之又少。

大部分育种单位缺乏长远育种目标、中长期投入少,造成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快速商业化育种的思想使部分育种人员只崇尚“拿来主义”或“短、平、快”的育种研究,不开展原始种质资源引进、积累和创新,而是直接使用外引系或稍加改良便组配品种,从而导致众多品种在同一产量水平上徘徊,品种综合性状难以得到有效改善,最终导致了审定品种数量很多,却很难出现类似丹玉13、农大108、郑单958这样适应范围广、种植面积大的大品种,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5技术手段单一,育种方法落后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都是通过传统育种模式选育出来的常规品种,没有通过利用生物技术育种而选育出来的品种。

辽宁省内大部分育种单位都是依靠传统育种模式进行玉米品种选育工作,南繁北育,技术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先进的育种理念与育种模式。

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生物技术、航天、多倍体、辐射、基因芯片等高科技育种方式举步维艰,各项生物技术辅助育种工作开展缓慢,基本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4试验的发展趋势4.1进一步提高试验技术人员素质试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试验的质量,在逐步完善试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优秀试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

通过不断地培训,逐步提高现有试验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吸收一些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和具有默默奉献精神的青年人员充实到试验队伍中来,提高试验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

4.2进一步增加试验点次布局根据玉米生产发展形势,及时调整试验生产布局,在经费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试验点次,加大品种选择压强,充分鉴定品种的稳定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

4.3进一步延长试验年限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部分品种容易受到不良天气环境影响,年际间表现差异明显,为了进一步减少品种生产风险,应适当延长品种试验年限,以进一步检验品种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4.4进一步加大试验密度从美国的育种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提高玉米单产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即密度来实现。

2009年辽宁省对玉米品种试验密度进行了一次提高,普遍增加了4500~7500株/hm2,经过3年的运行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作为先进玉米生产导向的探路者,玉米试验的密度在适当1辽北玉米生产现状近年来,辽北玉米总产和单产徘徊不前,增产速度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