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文化4
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

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特定社会群体中流传的、反映群体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各种习俗、传统和文化活动。
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以地域为线索,介绍几个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
一、云南的傣族泼水节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
他们热爱自然,善于歌舞和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泼水节。
泼水节通常在农历4月中旬举行,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相互泼水,以洗涤身心、驱赶霉运。
节日期间,人们身穿鲜艳的传统服饰,手持水壶,边唱传统歌曲边相互泼水,场面十分热闹欢乐。
二、日本的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是日本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日本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祭奠祖先和亲人的亡灵,并相信亡灵会回到人世间与亲人团聚。
节日期间,人们会在家中张灯结彩,供奉食物和饮品。
此外,还有传统的骨灰撒水仪式,人们会将亡灵的骨灰扔入水中,以祈求其得到超渡。
三、印度的哈里纳卡什瓦节哈里纳卡什瓦节是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的传统节日,也是印度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举行庆典,庆祝丰收和神圣的婚姻。
庆祝活动包括狂欢游行、舞蹈、音乐、各种节目表演等。
同时,人们还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粉末互相洒、涂在彼此的脸上,象征着欢乐、友谊和团结。
四、西班牙的圣人节西班牙是一个宗教传统深厚的国家,圣人节是西班牙各地的重要节日。
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守护圣人,当圣人的庆祝日到来时,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包括游行、音乐、跳舞和烟火表演等。
此外,人们还会在广场上摆放各种传统的市集摊位,供人们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
五、埃及的法尼尔节在埃及,法尼尔节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用来纪念农业之神法尼尔。
在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戏剧表演、音乐和舞蹈。
此外,人们还会彩绘庙宇和大门,装饰家园,祈求法尼尔保佑农作物和人们的幸福安宁。
这个节日传承至今,成为埃及民众欢度春天的重要节日。
结语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彰显了地域和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云南曲靖家乡的风俗

云南曲靖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的地方,因此也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
以下是一些曲靖地区常见的风俗:
1.耍水龙:在曲靖的会泽地区,有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活动,叫做“耍水龙”。
这是在端午节前后举
行的一种祈福活动。
当地人会制作水龙,然后全村的男性一起上山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年年。
2.服饰文化:曲靖的罗平县是彝族的聚居地,这里的彝族妇女有着鲜明的服饰特色。
她们的服饰色
彩鲜艳,红艳夺目,展现出勤劳、朴实的性格。
这些服饰不仅仅是漂亮的装饰,更是彝族妇女展示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
3.婚俗:曲靖的布依族有着独特的婚俗。
他们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
在婚礼
上,布依族人会吹奏唢呐鼓吹乐,这是一种被称为“八仙乐”的音乐形式。
其中用布依语演唱的“谷婉”调,
是布依族历经千年的古歌音调,旋律古朴简约、委婉动听。
4.棕子节:在罗平县,有一个与五月端午节全然不同的节日,叫做“棕子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用
棕叶包裹糯米饭和其他食材,然后煮熟食用。
这个节日与端午节不同,它是一个与家人团聚、分享美食的节日。
云南5个世界遗产名录表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5个世界遗产,它们分别是:
1. **古城丽江**: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纳西族文化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城市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和街巷,展现了纳西族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2. **大理古城**:大理古城位于大理市,是中国保存完整的古代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座城市展现了古代中国南方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3. **峨眉山**: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圣地。
其寺庙、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观光。
4. **元谋人遗址**:元谋人遗址是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一处早期人类活动遗址,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活动的地点之一。
这里发现了古代猿人的遗骸和工具,对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三江并流**:三江并流是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交汇的地方。
这里的自然景观壮美,三条江
河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这些世界遗产反映了云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非遗项目
云南白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因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云南白族的非遗项目:
1. 走秧歌:是白族人民在丰收之际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以跳秧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走秧歌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元素的综合性文艺表现形式。
2. 手工纺织:白族手工纺织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意义的非遗项目。
白族女性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手工纺织技艺,织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服饰。
3. 手工陶艺:白族手工陶艺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项目。
陶艺制品形态各异,有酒壶、水瓶、盆、碗等。
陶艺品精美绝伦,色泽鲜艳、图案精美、形态丰富多变,深受人们的喜爱。
4. 民间音乐:白族民间音乐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竹笛、芦笙、芦青等乐器为主要表演工具,以古老而又优美的民间歌曲为主要演唱内容。
5. 手工刺绣:白族手工刺绣是一项以线绣布、绸、丝、棉等织物为主要对象的手工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白族绣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线条流畅,成为了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4ppt

各民族在云南高原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相互交融,形成 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自然 环境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梯田稻作、山地耕牧等。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
服饰文化
云南各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既体现了民族审美观念,也反映了自然环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和饮食作为 独特的文化现象,吸引了众多 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这些文 化元素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 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了不同 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和饮食具有 极高的观赏性和体验性,可以 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通过 旅游开发,可以推动当地经济 发展和文化传承。
03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语言保护
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加大了对少 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力度,通 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推动少 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
化和信息化工作。
02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饮食
各民族传统服饰展示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鲜艳。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 脚长裤。女子服饰则更为华丽,以红色、黄色、黑色为主色调,头戴绣花帽,身穿绣花衣 、彩裙等。
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和体验,带动了民族地区的旅游 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民族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头传统艺术。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语言多样性
云南各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 和文字,语言种类繁多,语系复 杂。如彝语、傣语、苗语等属于 汉藏语系,而景颇语、载瓦语等
云南十八怪详细介绍

云南十八怪详细介绍云南是中国华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在云南的文化中,有一个独特的元素,即“云南十八怪”。
这十八怪是指云南一些特殊的自然奇观、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等,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云南十八怪。
1.石林:石林位于云南昆明的石林县境内,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灰岩地貌区之一,被誉为“世界岩溶奇观”。
这里有大大小小的石柱、溶洞和石花,形态各异,独具美感。
2.滇池: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区的西南部。
湖泊景色优美,水天一色,是昆明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游客可以在湖边散步、乘坐游船,感受云南的水乡风情。
3.娘娘庙:娘娘庙位于大理市双廊镇,是一座知名的古建筑,供奉的是托山土主。
建筑结构独特,色彩斑斓,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
4.三塔:三塔分别位于大理苍山、丽江和腾冲,它们都是古代佛教建筑的代表作品。
这些塔楼高耸入云,造型独特,是云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5.虎跳峡:虎跳峡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位于金沙江上游。
峡谷陡峭而壮观,两岸悬崖峭壁直立,是土家族的传统聚居区域,也是旅游者探险的好去处。
6.五华山:五华山是云南著名的佛教胜地,位于大理市区的北部。
山上有众多的佛教寺庙和道教观。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大理的美丽景色。
7.洱海:洱海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区以东。
湖面秀丽,四周群山环绕,是旅游者观赏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8.秧田景观:云南有许多地方以其美丽的稻田景观而闻名,特别是元阳和鹤庆县。
在这些地方,农民们以其独特的方式耕种稻田,形成了梯田景观,给人以壮观和奇妙的感觉。
9.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自治州,拥有中国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
这里环境优美,植被丰富多样,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旅游者深入了解热带雨林的好去处。
10.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古城之一。
古城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古朴而典雅,保留了当地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云南人文风情

云南人文风情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风情的地方。
云南的人文风情既包括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融入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让我们一同探索云南的人文魅力。
第一章:历史传承云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
在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云南就有人类居住。
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的痕迹、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边塞城堡等历史遗迹仍可在云南找到,这些遗迹见证了云南的辉煌历史。
第二章:多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有25个少数民族在此定居。
这里的不同民族共同演绎出云南独特的多元文化。
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
游览云南,你可以近距离感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欣赏到不同民族艺术的精髓。
第三章:神奇的古建筑云南的古建筑景观也是其人文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滴石穿的岁月中,云南留下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其中,以大理洱海边的崇圣寺和丽江古城最为著名。
崇圣寺是佛教名刹,被誉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丽江古城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第四章:文化艺术之乡云南是一个文化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
民间艺术形式如山歌、舞蹈、剪纸等在云南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尤其是著名的云南大理才乃木雕、纳西族的金石铜器制作等工艺品,融合了多民族的智慧和美学,成为了展现云南文化独特魅力的代表作。
第五章:美食文化云南的人文风情不仅在建筑和艺术中得以体现,更体现在美食文化中。
云南的美食以多元化、味道独特而著称。
过桥米线、烤全羊、酸汤鱼等各具特色的菜品,既融汇了云南的地方特色,又兼具不同民族的烹饪技艺,给人一种美食的享受。
结语:云南的人文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古建筑、文化艺术和美食,都构成了云南独特的人文景观。
无论是感受云南的历史沉淀,还是欣赏其多民族文化的绚烂,云南都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树知到“形考”《云南地方文化》网课测试题答案5

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树知到“形考”《云南地方文化》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唐继尧(名词解释)2.谈谈你对云南彝族服饰的了解。
3.1965年,文物考古部门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距今()年,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
4.泼水节(名词解释)5.白沙细乐纳西语称作“伯(be)诗细哩”,又称“别时谢礼”,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
6.纳西族妇女披肩()是纳西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古老服饰,也是纳西族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7.三坊一照壁(名词解释)8.西汉时期在云南设益州郡,下辖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
9.牛虎铜案(名词解释) 10.印染工艺是云南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大理白族()、文山苗族(),在传统染色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染色工艺文化的活化石。
11.()、()、()、()是东巴教具有代表性的四大祭祀仪式。
12.生活年代约为170万年前,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是云南的()。
13.云南省仅次于东北长白山天池的我国第二深水湖是()。
14.()是现存纹身习俗最浓厚的民族,其男女尤其是男子,都喜欢在身上尤其是手臂上纹身,其图案多为龙、蛇之类,不仅过去流行,至今仍然流行。
15.茶马古道(名词解释)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公元1274年,忽必烈委派官员()到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命其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迁至()。
2.“披星戴月”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古老服饰,也是其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3.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腾冲临危受命被称为“抗日县长”的是()。
4.云南饮食丰富性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5.服饰文化既指衣饰,也包含穿着者的()和()习惯。
6.普洱茶的七子饼茶是云南自古以来的传统品种,外形呈圆月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确答案:抚仙湖22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了一条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的通道,称为1正确答案:五尺道32分印染工艺是云南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文山苗族在传统染色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染色工艺文化的活化石。
1正确答案:扎染2正确答案:蜡染42分具有1正确答案:建水朱家花园52分摩梭人婚俗“男不娶女不嫁”,夜晚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
因为是由男162分其男女尤其是男子,都喜欢在身上尤其是手臂上纹身,其图案多为龙、蛇之类,不仅过去流行,至今仍然流行。
1正确答案:傣族72分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后,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为化解这个局面,根据中美英三国盟军决定,征军,十万大军迅速从云南边境进入缅甸。
1正确答案:第五军2正确答案:第六军2正确答案:第六十六军82分中国著名大众哲学家,曾经为毛泽东的哲学顾问的云南腾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是生于昆明、祖籍1正确答案:艾思奇2正确答案:孙髯翁34正确答案:聂耳92分云南省拥有的6。
1正确答案:建水2正确答案:巍山3正确答案:会泽102分1正确答案:东巴教2正确答案:本主教3正确答案:毕摩教二、问答题共4题,40分110分云南的旅游片区是如何划分的?各有何特色?•参考答案:答:根据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和旅游资源的相似及互补性,可将云南划分为六大旅游片区:(1)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以高原湖泊、名胜古迹、人造景观为代表;(2)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以雪山峡谷、高山动植物、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特色;(3)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以热带雨林、边境风情、风景河段为代表;(4)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以“立体气候”生态景观、火山热海、翡翠玉石购物品等为代表;(5)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以喀斯特景观、区域边地文化为代表;(6)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以瀑布群、大江源头、朱提文化为代表。
210分南诏大理国文化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全面发展的文明社会,其文化呈现出开放多元、兼容和谐的特征,分析其文化地理学方面的原因,即探寻文化与地理环境间的关联、多元文化交融的互动关系,阐明了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影响,使客观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主观人文环境因素(即主观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始终以中原华夏文化为内核、多民族开放多元、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特色。
云南属于多山的高原地形,期间分布着盆地、河谷、丘陵、高山,有坝子、有河谷、有高地,类型多样,气候和土壤也呈多样性,导致了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多种民族种群的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云南各民族源流复杂,经历了不断迁徙、融合、分流的演变过程,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各民族交错居住的形势,这样必然会带动文化冲突、融合及创新,通过相互间思想文化的同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产生文化的变迁,整合了个民族间的各种利益关系,逐渐形成了共同认可和信仰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
2.主观人文环境因素分析,即多民族共同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的形成交通的发达、民族的迁徙、文化的碰撞,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寻求社会稳定进步的主观意愿以及多民族聚居的客观历史现实和团结和谐的主观思想要求,面对新知带来的文化震撼,人们为了现实的需要,善于把传统和历史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试图淡化旧的历史约束,越过传统的文化边界,融入新的知识和经验中。
宗教和儒家思想及其价值体系的形成,应该是人类文明成熟的标志。
在各种文化之间的冲击、交流和碰撞之中形成的宗教和并非宗教的“儒教”却影响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行为、伦理、道德,并经种种磨难而仍能长存于世,……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文化杂交中形成的,是留存于心的伦理道德体系。
宗教信仰方面的共同性,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相互间的尊重和容纳度。
儒家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对南诏大理国从思想领域、伦理道德规范到具体的治国之道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文化对南诏与唐之间的政治关系起到了极强的调和、整饬作用,在政治矛盾表象下代表先进文化的汉文化,始终成为维系西南与内地、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内在动力”可南诏大理国时期,吸收了内地儒学文化的基本要义,并以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整合,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释儒”群体的出现,是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盛行、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结果。
“释儒”群体的出现是具有新的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既有多元文化的契合又保持了本土文化的个性特色,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他们是通晓佛教义理又深谙儒家学说的知识分子阶层,文化修养极高。
他们的出现加速了佛教密宗的地方化进程,成了宗教的布道者、文化的使者,并广泛参与到统治阶层对国家民众的统辖之中,便于统治者进行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意识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管理。
这是民族文化从善如流、自我更新、不断突破创新、增强生命力的体现。
多元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丰富和提升了民族文化的品位和成就,这是在“社会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
南诏大理国尽管地处西南边疆,仍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出于多民族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即客观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民族融合和多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是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开放多元、兼容和谐特征形成的文化地理学因素并影响深远,元始书院逐渐盛行,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耕读传家的风气,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310分云南人民滇西抗战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特点:滇西抗战是典型的全民抗战。
生活在滇西战场上的所有民族和部族都参加了抗战?共计有30 个以上民族和部族。
参加滇西抗战的武装力量计有国家军队和地方部队?正规军和游击队及民众武装汉族武装和少数民族武装?地方政府武装和土司武装等。
滇西抗战是二战中作战方式最多的一个战场。
共计20 余种作战方式。
作战武器从原始的弓驽长矛大刀到现代化的飞机大炮坦克火焰喷射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古今俱全。
滇西抗战是二战中地形和气候最复杂的一个战场。
地形有高山丘陵河谷平原海滨。
滇西抗战除了要战胜敌人外还要战胜自然?致使代价成倍增加。
滇西抗战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那就是第二战场的作用即亚洲第二战场中国第二战场。
与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参战总兵力3 00 万?相比除规模不可比之外其他方面都可以比较尤其是战略意义的比较。
两个战场的开辟都对东线主战场起了战略配合的作用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欧洲第二战场由美英开辟没有东线战场苏联参加?滇西抗战由中美英开辟中国不仅在东线单独作战?而且也是西线滇西抗战的主力。
欧洲第二战场是在东线苏德战场苏军转入反攻后开辟的?滇西战场是在东线正面战场大溃败的情况下开辟的。
欧洲第二战场抗击的是德国西线防守部队?滇西抗击的是转战大半中国和东南亚的日本精锐之师。
欧洲第二战使德国陷于两线作战?滇西抗战使日本陷入三线作战。
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滇西抗战稳定了亚洲和中国的战局。
欧洲第二战场与苏德战场同时结束滇西抗战先于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结束滇西抗战胜利时东线战场大反攻还没有开始。
欧洲第二战场的胜利失去了对东线苏德战场战略支持的意义?滇西抗战的胜利对东线战场起了巨大的战略支持作用。
意义: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达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滇西抗战是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军队最早向日军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滇西抗战是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
在这场主要发生于保山、德宏、怒江、临沧一带的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国远征军、美英等国盟军、爱国华侨和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颂歌滇西各族人民更是同仇敌忾、倾其所有参军的参军支前的支前劳军的劳军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在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经过1942年3月至1945年1月延续近3年的艰苦战斗中国军民逐渐扭转了最初的败局将进犯日军阻隔在怒江西岸进而由卫立煌将军挥师2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强渡怒江向滇西日军发动全面反攻毙敌21000余人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
滇西抗战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这种精神与意志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不甘亡国灭种、不甘为日本侵略者当牛做马的民族气节。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我们的民族正是依靠这种特有的民族精神、意志与气节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滇西抗战胜利 60 周年后的今天?传承和延续这样的民族精神并以之时刻警醒后人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永远缅怀那些为国家、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们永远牢记那段捍卫国门亮剑滇西的日子向那些永垂不朽、历经磨难的老兵们致以我们最高的敬意向勤劳、纯朴、善良、勇敢的滇西人民献上我们由衷地赞美和祝福?在他们身上我们真实的感受、触摸到了真正的“大国之魂”。
?410分简述云南民族饮食的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总体来看,云南的饮食文化,以表现出受川味辛辣、注重小吃的深刻影响,菜肴讲究鲜嫩,原料采用及烹饪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具有云南地方和民族的鲜明特色为基调以兼收并蓄、体现多种文化的交融为主要特征。
其文化内涵,一方面具有千余年来云南历史发展累积的深厚积淀,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近数十年吸收国内外多种文化的色彩。
云南饮食文化以本色突出、复杂多元和丰富多彩而引人注目,同时其发展程度有限,在原料加工、菜式设计、规范操作和相关文化的打造、宣传等方面,较先进省份稍逊一筹,未形成被烹饪界认可的“滇式菜系”。
中国烹饪界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说,或进一步扩展为地方风味十二流派,均无云南饮食文化的位置,难免使人感到遗憾。
三、论述题共1题,20分120分谈谈你对云南民族服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答案:美有审美价值是服饰追求的基本功能之一。
从远古人类服饰的产生到现代服饰的发展变化,始终都离不开人类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理驱动。
同样,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受到各民族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的深刻影响,使其以鲜明的特色、精美的工艺、各异的样式和独特的风韵著称于世,其间所表现的美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