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本小学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总结复习提纲大全.doc
三年级数学要点全册归纳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 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 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 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 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加数5.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6、口算时:例:(1)35+48, 先算35+40=75, 再算75+8=83。
(2)72-28, 先算72-20=52, 再算52-8=44, 或先算72-30=42, 再算42+2=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应准备”等词语时, 都是用估算。
倍的认识: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例如: 36是4的几倍?36÷4=92.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 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A÷倍数=这个数。
例如: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 求这个数?35÷5=7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9×6=54三年级上第一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计算简便:可以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一位数与另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的积, 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买文具1、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3、注重“0”在小数中的特殊地位。
货比三家1、灵活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的方法,并能独立比较小数大小。
2、培养估算意识。
3、小数部分末尾连续的“0”可以去。
买书1、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2、熟练掌握竖式求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3、掌握竖式格式(小数点对齐)。
寄书1、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灵活运用估算知识,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轴对称图形1、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镜子中的数学1、镜子内外方向相反2、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向,例:17页练一练平移和旋转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2、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例:19页试一试。
三年级下册《乘法》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三年级数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数学复习提纲时分秒1、钟面上有3三年级数学复习提纲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三年级数学复习提纲(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一)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小学数学不好怎么提升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或者,数学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口袋里的零花钱罢了,所以数学学得再好似乎都不影响正常生活。
久而久之,这门功课就被淡忘,因而就学不好了。
所以应当从培养兴趣开始。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要善于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
这样既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孩子的思考。
3、提出矛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
学生产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4、诱发求知欲。
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
二、发散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提纲位置与方向在平面图上,我们通常将上面定义为“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东南和西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
当描述行进的路线图时,我们通常先画出路线,再进行描述。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我们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没有余数,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
如果有余数,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上余数。
除数不能为零,否则除数没有意义,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会得到一个结果。
请正确计算下面的题目:369÷3= 123469÷3= 156269÷3= 89309÷3= 103420÷3= 140832÷4= 208613÷3= 204562÷4= 140704÷5= 140580÷5= 116商中间有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商末尾有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对于整十数和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口算,我们可以先用整十数或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在两位数乘法计算中,关键在于乘法的顺序以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估算的方法是,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确定它们的积的范围,这样估算的结果比较准确。
请正确计算下面的题目:口算:80×10= 80090×900=40×800=12×200= 2400400×11= 4400估算:89×30≈270063×29≈180052×68≈350035×19≈70024×39≈1000笔算前先进行心理估算,估算积应该在哪个范围内:24×12= 28819×19= 36154×13= 70298×78= 764438×21= 798统计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两种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特殊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1.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篇一【正方形】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平行四边形】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梯形】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等腰梯形】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特点: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两腰等长。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菱形】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行是菱形。
特点:①四条边都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③一条对角线分别平分一组对角周长:两条不同的边长相加×2【每个四边形都有哪些联系】1、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2、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正方形还是特殊的长方形。
2.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篇二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原创)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5、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选取哪个物体为主的,以谁为“主”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6、作图题(题型):(1)看图找方向。
练习册第5页第2题(2)根据要求来画图。
书第10页第2题(3)路线图书第5页做一做。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用乘法验算)。
2、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 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0乘任何数都得0。
(5)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6)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3、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做题时先标出东 南 西 北。
)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
(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 用乘法 (西北) 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时、分、秒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是 5 秒,走一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1 分钟 =60 秒3.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钟,走 1 大格是 5 分钟,走一圈是 60 分钟,也就是 1 小时。
1 小时 =60 分4.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
走一圈是 12 小时。
5.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6.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7.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 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秒钟。
8.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 3 点整、9 点整9.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1 小时 =60 分半时 =30 分小时60 分60 秒 1 分 =60秒半分钟 =30 秒10.解决问题求经过时间:(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练习巩固1.秒针走 1 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钟。
2.分针走 1 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走一圈是()分钟,也就是()小时。
3. 180 秒=()分240 分=()小时 2 小时=()分4.在○里填上“>”“<”或“=”。
90 秒○2 分钟 6 小时○600 分钟100 秒○ 1 分钟180 分钟○ 3 小时5.填写合适的单位。
①一节课是 40()。
②运动会上,赵伟用 13()跑完 50 米。
③脉搏跳 8 下用了 6()。
④兰兰做 30 道口算题用了3()。
6.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要坐45 分钟的车,他们8:30 分准时到达,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出发的?7.一列火车本应10:50 分到南京站,现在晚点25 分钟,火车将在几点到达?第三单元测量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 mm )作单位。
在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 (dm)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 )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 厘米中有 10 个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3. 1 枚 1 分的硬币、身份证、银行卡、尺子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换算成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进率100千米1000 米米10 分米10 厘米10 毫米10010001 米=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1 米=100 厘米 1 分米 =100 毫米1 千米 =1000 米 1 米=1000 毫米2 米 8 分米 =(28)分米45 厘米 =( 4 )分米( 5 )厘米20 分米40厘米 5 厘米6.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 ”来表示。
1000 10007. 质量单位:吨( t) 千克 (kg)克(g)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注意:称较轻的物品时,如称一个鸡蛋,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的物品时,如一袋大米,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时,如称一卡车石头,就要用吨作单位。
练习巩固1.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 “<”或“=”。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30 分米○13 米1999 克○2 千克9900 千克○9 吨600 米○6 千米2. 填一填。
37 吨- 6000 千克=()吨4 千米+ 7000 米=()千米600 克+ 2 千克=()克8 分米- 43 厘米=()厘米3 米=()分米70 毫米=()厘米8 千米=()米5069 米=()千米()米4 厘米 8 毫米=()毫米8 吨=()千克7621 克=()千克()克3.不从 0 刻度开始测量物品,或者断尺量物品,就用终点刻度减起点刻度。
4.有关路程的问题要注意“往返” 、“出门后又返回”的情况。
(1)兰兰家距图书馆 800 米,她出门前往图书馆借书,走了 100 米后发现忘了带借书证,连忙回家拿借书证再去图书馆。
兰兰这段时间走了多远?(2)小梅家离学校 250 米,小梅每分钟走 50 米,如果她步行往返学校,要用多长时间?4、填上合适的单位远洋轮船的载重量大约是3000()。
日照到济南的距离大约400()。
北京到武汉的铁路全长约5398()。
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
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是8844(一只老虎约重 250 千克, 4 只这样的老虎约重1()。
)。
一个女同学体重约25 千克, 40 名这样的女同学约重1()。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加法:(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注意: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 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2.减法:(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当十。
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作 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 0,则再从前一位退 1。
( 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 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 到十位当10 后,还要从十位退1 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 9,而不是 10。
如: 100-48=52 405-86=319)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这个数在数轴上最接近哪个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整千数。
如: 473≈470 825≈830961≈960997≈10004.加减法中的估算:把算式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算出的最后结果都是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整千数)1○257+342≈()565+273≈() 623-486 ≈()5.验算⑴加法公式:加数 +另一个加数 =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和 - 另一个加数 =加数⑵减法公式:被减数 - 减数 =差减法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 - 差=减数6.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 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 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练习巩固列竖式计算并验算203-48=500-137=683+279 =1000-308 =436+578 =480+560 =2.游乐园上午有游客 563 人,中午有 328 人离去,下午又来了 469 人。
下午园内有游客多少人?全天一共有游客多少人?3.孵化场共用 1200 只鸭蛋孵化小鸭子,上午孵出 566 只,下午比上午少孵出 98 只。
(1)下午孵出小鸭子多少只?(2)全天共孵出小鸭子多少只?(3)还剩下多少只鸭蛋没孵出小鸭子?4.小明家、小丽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直线上。
小明家距学校 588 米,小丽家距学校 329 米。
小丽家距小明家多少米?会有几种情况呢?第五单元倍的认识1.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的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不是单位,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得数后面不加单位)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方法:这个数乘几。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一、口算乘法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把整十数、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再算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估算:把因数中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近似数。
二、笔算乘法1.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一位数要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2.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一位数要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3.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4.一个因数是 0 的乘法: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5.一个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与中间的 0 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位数,要在那一位上写 0 占位,如果有进位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0 前面的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解决问题1.归一问题:先求出单一量,再根据题目要求计算。
2.归总问题: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目要求计算。
练习巩固1.直接写得数。
52× 6≈97 ×4≈296× 8≈910 ×4≈77 × 5 ≈30×8= 63×3= 25×4=24×5=28×4=300×400=6+50×0= 2、列竖式计算720×8=294×6=108×7= 216×4=402×3=230×40=345×7= 23×8=3.脱式计算:80×9-120300×4+1890(452-389)÷ 7105-0 ×8593-(327+136)54÷9×3404. 填空。
(1)42 个十乘 3 是()个十,是()。
(2)620 的末尾有()个0,它的积是()位数。
(3)要使□34×4 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能填()。
5.一份稿件有 8 页,每页大约 812 字,这份稿件大约有多少字?6.有一排树,每相邻的两棵之间是 9 米,第一棵到第 408 棵之间相距多少米?7. 合唱队友男生 36 人,女生 45 人,轮滑队的人数是合唱队的 5 倍,轮滑队有多少人?8.母亲节到了,小丽想穿一串珠子送给妈妈,要使红珠子的数量是粉珠子的 4 倍。
小丽一共有 36 颗红珠子, 7 颗粉珠子。
(1)如果粉珠子的数量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颗红珠子?(2)如果红珠子的数量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颗粉珠子?第七单元四边形知识要点:四边形有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