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精确、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动身,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肯定要联系实际, 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动身,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终,要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 以通过事务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务、情理 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看法。此外,还应留意辨析作者表 明观点或看法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化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 点或看法。
考点三:联系实际与特性感悟。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留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 减。
四、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育语感,达到 娴熟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 可以充分领会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爱好。
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精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 字,并说明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分;精 确说明一词多义词在详细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详细语境 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 次,要留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详细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 确理解、坚固识记;最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初二语文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初二语文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在初二语文学习中,文言文阅读题是一项重要的考察内容。
掌握解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解答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模板和技巧。
一、整体理解1. 通读全文:先快速浏览文言文文章,了解整体主题和脉络。
2. 关键句把握:重点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个段落的首句末句,找出关键句。
3. 理解文段:将文章分段理解,掌握每段的中心思想,理清作者观点和表达方式。
二、细节理解1. 词语理解:遇到不懂的生僻词汇,可以通过词义猜测、查字典等方式进行解读。
2. 句子结构:注意句子成分的组成和关系,找出主谓宾等基本成分。
3. 修辞手法: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三、解题模板1. 主旨归纳:在提问段落的基础上,归纳出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
2. 段落阐释:针对每个段落,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概括。
3. 句子解读:选取关键句进行解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4. 词语解读:翻译生僻词汇,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5.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解读其强调的意义。
四、注意事项1. 抓住重点:重点关注文章的题目和要点,抓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2. 多练习:通过做大量的文言文阅读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好基础知识: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对于理解文意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初二语文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需要整体理解、细节理解和解题模板的灵活应用。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并加以实践,相信同学们在文言文阅读题中会有更好的表现。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摘要:一、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1.词语理解2.句子翻译3.内容理解三、文言文阅读的技巧1.篇章结构分析2.关注题干信息3.前后联系推断四、实战演练及策略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一、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到我们的学业成绩,也关系到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因此,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1.词语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生僻词汇,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结合语境、成语推断等方法来理解其意义。
2.句子翻译: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思,同时注意语法和句式的转换。
3.内容理解: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判断文章的体裁。
三、文言文阅读的技巧1.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判断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
2.关注题干信息:仔细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指导答题方向。
3.前后联系推断:通过前后文的关联,推断出句子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实战演练及策略在实际做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答题方法和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快速浏览、精读、圈画关键词等方式,迅速找到答案。
五、总结与建议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
我们要多做文言文阅读练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文化背景知识,拓宽视野,增加对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一、文言字词的复习。
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
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3)词义转移。
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
3、通假字。
4、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壮语;(3)动词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形容词作动词。
活用类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要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
因此,要了解常用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
(二)文言虚词的作用。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虚词“之、其、而、以、为、于、乎、焉”等。
常见意义及作用见下:(1)以: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认为、如”。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秀课件PPT全文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 ②表疑问语气 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3.评价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注意】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初中课外文言文系列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课外文言文系列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是不少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就能轻松应对,提高阅读理解和解题的能力。
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首先要静下心来,从头到尾通读一遍。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先不要着急,继续往下读,根据上下文来推测其大致意思。
读完一遍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文章的主题、人物、事件等。
有些同学一看到不认识的字词就去查字典,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
其实,很多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
比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中的“蹙”,结合前文“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以及后文“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可以推测出“蹙”是“困窘、窘迫”的意思。
二、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在一些课外文言文的题目中,会给出一些注释。
这些注释往往是对文中较难理解的字词、人名、地名、典故等的解释,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注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千万不要忽略。
比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如果题目中给出“谪”的注释是“降职或远调”,那么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滕子京当时的处境。
三、分析题目,明确要求在阅读完文章和注释后,要仔细分析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
是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还是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形象,或者是比较不同文章的异同点等等。
只有清楚了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答题,避免答非所问。
比如题目要求“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那么我们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加点字上,准确地写出它们的含义。
四、字词解释,注意方法1、课内迁移法很多课外文言文中的字词,在我们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都能找到相似的用法。
可以通过回忆课内学过的知识,将其迁移到课外文言文的理解中。
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在《岳阳楼记》中学过是“没有”的意思,如果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中的“微”,就可以联想到课内的用法,解释为“隐隐约约地”。
语文初二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文言文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在初二阶段开始接触。
文言文的特点是古老而严谨,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掌握古文的基本知识1. 熟悉古文的常见句式和表达方式在学习文言文时,首先要掌握古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古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并列句、主谓宾结构和状语从句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句式的结构和用法,以便在阅读和理解古文时能够得心应手。
2. 学习古文的常见成语和词汇古文中常常出现一些成语和词汇,这些成语和词汇在古代是非常常用的,因此在学习古文时,学生也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古代成语和词汇。
这样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就能更加顺畅和准确。
二、阅读古文的技巧1. 注意文言文的语序和语法古文的语序和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阅读古文时要特别注意句子结构和词语使用。
古文中常常使用倒装句和前后呼应的修辞手法,学生在阅读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2. 注意古文的词语辨析古文中有很多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的,因此学生在阅读古文时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辨析。
有些词语在古文中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学生需要结合句子的整体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三、翻译古文的方法1. 理解古文的意境和意义在翻译古文时,除了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外,还要注重把握古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意义。
有些古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可能不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而是要结合上下文和作者的用意来翻译。
2. 重视古文的修辞和段落结构古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在翻译古文时要注重句子的修辞和段落的结构。
学生需要理解古文的修辞手法,把握句子和段落的脉络,以便更加准确地翻译古文。
四、写作古文的技巧1. 练习古文的模仿和仿写在学习古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仿写来提高古文的写作水平。
通过模仿古代名家的作品,尝试使用古文的句式和修辞,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增强古文的写作实践古文的写作实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可以提高古文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1. 哎呀呀,读课外文言文的时候,先别急着做题呀!你得把文章好好通读一遍,就像了解一个新朋友一样,搞清楚它在讲啥。
比如说《孙权劝学》,那你就得先搞明白孙权为啥要劝学呀!这样后面答题才不会晕头转向嘛!2. 嘿,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呀,它们可是很重要的线索呢!就像在迷雾中找到那点亮光。
像“之”“乎”“者”“也”这些,得特别留意,往往能帮你理解文意哟。
比如《陋室铭》里的“何陋之有”,抓住这个“之”字能更好理解句子意思呢!3. 哇哦,结合注释可太关键啦!那就是给你开的小灶呀。
看注释就像有个小老师在旁边给你讲解,很多难题不就迎刃而解啦!就拿《桃花源记》来说,注释能让你清楚那些不熟悉的字词意思呢!4. 你说什么,不会翻译句子?那可不行哦!这就好像走路没有方向。
多积累些常见字词的翻译,然后大胆去尝试呀。
像“吾日三省吾身”,知道每个字的意思,翻译起来就容易多了嘛!5. 嘿,人物的言行举止也要多关注呀!这能让你知道人物的性格特点啥的。
比如说《陈太丘与友期行》,从他们的对话就能看出人物不一样呢,这对答题很有帮助的呀!6. 哎呀呀,文章的主旨可别忽略啦!它就像文章的灵魂呀。
搞清楚作者到底想说啥,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呀。
像《岳阳楼记》的主旨,那可是很重要的呢!7. 一定要细心再细心呀,别放过那些小细节哟!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点可能就是关键所在。
就好像找宝藏一样,仔细点才能找到呀。
《狼》里一些细节就能透露出很多信息呢!8. 最后呀,多做练习题那肯定没错啦!练得多了,你不就熟练啦?就像练功一样,越练本事越大。
别偷懒哦,加油吧!我的观点结论:掌握这些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相信大家都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
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你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
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