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及概念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手法,它通过不同的元素组合和排列,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变化,以实现室内设计的美学效果。

在室内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应用可以为空间增添立体感和层次感,为居室赋予更多的设计灵感和美感。

本文将从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立体构成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元素(例如线条、形状、颜色、质地等)在空间中组织和排列,以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层次变化。

在室内设计中,这些元素可以是家具、装饰品、墙面材料等,它们的结合和布局能够为整个空间带来丰富的变化和视觉冲击。

立体构成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空间层次感:通过不同高度、颜色或材质的元素组合,产生空间层次感,使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2. 线条和形状的运用:利用线条和各种形状的组合,打破空间的单一性,使空间更具立体感和动感。

3. 质地和颜色的搭配:合理搭配不同的质地和颜色,能够为空间增添温暖、清新或奢华的氛围,从而达到美学和舒适度的双重目的。

二、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1. 家具布局在室内设计中,家具是空间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家具布局和搭配,可以使整个空间呈现出多样化的立体感。

通过摆放不同高度和大小的家具,能够使空间产生层次和立体感;而通过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家具搭配,可以使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2. 装饰品搭配装饰品是室内设计中的点缀和亮点,它们的合理搭配可以使空间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不同形状、颜色和质地的装饰品搭配,能够为空间增添立体感和层次感,同时使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3. 墙面材料墙面是空间中的主要视觉元素之一,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墙面材料可以使空间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和氛围。

利用砖石、木材或瓷砖等材料进行墙面装饰,可以使空间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层次感,增添空间的立体感和变化。

4. 光影效果光影是空间中常见的元素之一,合理运用光影效果能够为空间增添更多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通过灯光的灯光照射和反射,可以使空间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从而使空间更加生动和丰富。

立体构成的构造形式

立体构成的构造形式

立体构成的构造形式立体构成的构造形式是指在三维空间中,通过不同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因素,将多个元素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这种构造形式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产品设计、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实用性。

一、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通过多个元素的组合和变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元素可以是线条、面片、体块等基本图形,也可以是具有特定功能或表现力的复杂结构。

二、基本要素1.元素:构成立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可以是线条、面片或体块等。

2.组合方式:不同元素之间的排列方式和连接方式,决定了整个结构的形态和特点。

3.变换方式:通过旋转、平移、缩放等操作改变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大小,从而达到不同的效果。

三、常见类型1.堆积式: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元素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

这种类型适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塔楼或雕塑创作中的堆叠式作品。

2.拼接式: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元素通过拼接、连接等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类型适用于产品设计中的拼装式家具或建筑设计中的拼花墙面。

3.穿插式: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元素穿插在一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结构。

这种类型适用于艺术创作中的雕塑或建筑设计中的立面装饰。

4.折叠式:通过折叠、弯曲等方式改变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形成一个动态的结构。

这种类型适用于艺术创作中的折纸作品或建筑设计中的展馆结构。

四、应用领域1.建筑设计:立体构成可以应用于建筑外观、内部空间、景观设计等方面,以丰富建筑表现力和实现功能需求。

2.产品设计:立体构成可以应用于家具、灯具、餐具等产品设计中,以实现美学效果和实用性需求。

3.艺术创作:立体构成可以应用于雕塑、绘画、装置艺术等领域,以表达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

五、案例分析1.堆叠式建筑: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就是一座典型的堆叠式建筑,由多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体块组成,形成一个高耸入云的塔楼。

2.拼花墙面:北京鸟巢体育馆外墙就是一个典型的拼花墙面,由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三角形组成,呈现出立体感和动感。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概述
学习立体构成,首先是理解并学会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研究、探索立体造 型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了解材料对设计形态的影响,掌握一定的材 料工艺技巧。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空间规律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 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
大家好
14
立体构成的心理效能和物理效能探求
三大构成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立体构成是平构、色构的延伸,平构中的重复、渐变与色构中的色彩关系都将 运用与立体构成中。 区别: 平构、色构是在平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构成艺术,立体构成是立体三维构成方式, 所处空间与位置不同。
大家好
15
立体构成的形成与起源
1、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
用几何形体(圆柱体、锥体、 立方体、球体等)来表达客观 对象,即是把外部世界以一系 列不同平面,在不同时空中的 构成方式,进行不同视觉解析 和表现。
大家好
毕加索作品《亚维农的少女》
16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描绘运动着的人
物形态,并将其进行解析、映 叠重构,通过色线、色点、色 束表现光的闪耀与动感。
大家好
17
波丘尼《空间连续的独特》
《下楼梯的裸女》
杜来尚主大的义家这的好幅先作驱品之被作认为是未
18
3、荷兰风格派运动 (20世纪初)
荷兰风格派运动主 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 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 且颜色只使用黑与白的 原色。
大家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方内馆动力球
60
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人为环境创造、空 间运用和场地规划的艺术。因此,展示设 计所面对的是展示道具的形态塑造和布置 ,色彩的运用及灯光照明布置,以及营造出 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气氛及环境;通过 空间的划分、联系,从而对人为活动进行 引导,创造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舒适、轻松 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 。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概述

施罗德住宅 建筑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2德
.
0
20世纪初荷兰美术界出现“风格 派”的艺术流派,倡导几何形体与纯 粹色块的组合与构图。风格派对现代 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这座由家具设 计师兼建筑师里特维尔德设计的位于 荷兰乌德勒支市的施罗德住宅是风格 派在建筑领域最典型的代表。简洁的 体块,大片的玻璃,明快的颜色,错 落的线条,与荷兰风格派画家蒙特里 安的绘画有极为相似的意趣。这座住 宅1924年建成。
构成主义代表
2
.
5
5、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起源)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 办人兼校长瓦尔特·格罗皮 乌斯的教学,为国立建筑 工艺学校带来了以几何线 条为基本造型的全新设计 风格。这种理性的科学设 计法则奠定了立体构成教 学的基础。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
2
.
6
包豪斯(1919/4/1—1933/7),
1
.
立体构成概念图例3
立体构成的研究对象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立体构成以产品设 计、建筑设计、舞台设计等所有立体设计所共同存在的基础性、共通性问题作为研 究对象。
学习立体构成,首先是理解并学会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研究、探索立体造 型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了解材料对设计形态的影响,掌握一定的材 料工艺技巧。
1
.
5
立体构成的形成与起源
1、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
用几何形体(圆柱体、锥体、 立方体、球体等)来表达客观 对象,即是把外部世界以一系 列不同平面,在不同时空中的 构成方式,进行不同视觉解析 和表现。
毕加索作品《亚维农的少女》
1
.
6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描绘运动着的人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一、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的一门基础造型课,它是研究立体形态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是将点、线、面、体等基本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富有美感的立体形态的过程。

1. 形态要素- 点- 在立体构成中,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具有吸引视觉注意力的作用。

点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小物体,如一颗珠子、一个小立方体等,也可以是相对概念上的点,比如在一个大的立体造型中,某个局部的小凸起或小凹陷部分可以视为点。

点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不同,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当多个点存在时,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如等距排列、疏密排列等,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 线- 线在立体构成中是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的元素。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直线给人简洁、明快、稳定的感觉,如垂直的直线有挺拔向上的感觉,水平的直线有平静、稳定的感觉,倾斜的直线则带有动感和不稳定感。

曲线则富有变化和韵律,如螺旋线具有强烈的空间延伸感,自由曲线则充满了灵动和活力。

线在立体构成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构建出各种立体形态,如线的交织可以形成面,线的聚集可以形成体。

- 面- 面是由线的移动所形成的,具有长度、宽度和一定的厚度。

在立体构成中,面有平面和曲面之分。

平面给人平整、稳定的感觉,不同形状的平面具有不同的视觉特性,例如正方形的面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三角形的面具有稳定性和指向性,圆形的面则给人柔和、圆润的感觉。

曲面则具有流畅、动感的视觉效果,如球体的表面是曲面,它具有全方位的动态感。

面在立体空间中的折叠、弯曲、组合等操作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立体造型。

- 体- 体是由面的移动或者旋转等方式形成的,是立体构成中最具实体感的要素。

体可以分为规则体和不规则体。

规则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它们具有明确的几何特征,给人简洁、整齐的美感。

正方体具有稳定、厚重的感觉,球体则是全方位对称的,充满了圆润和饱满感,圆柱体既有垂直的稳定感又有水平方向的延伸感。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 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通过对空间的运用和对物体之间关系的处理来营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效果。

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对三维空间的处理,通过对物体的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作品能够呈现出真实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立体构成既可以体现在平面作品中,也能够在立体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是艺术表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2. 立体构成的要素立体构成的要素包括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的处理。

在透视方面,通过合理的透视规律来表现远近的空间关系,使得作品呈现出立体感。

在大小方面,对物体的大小和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立体感。

在位置方面,通过对物体的位置和布局进行处理,使得作品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

在比例方面,通过对物体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处理,使得作品能够有适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立体构成的基础,是艺术家在立体构成中所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3. 立体构成的作用立体构成在艺术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立体构成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立体构成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另外,通过立体构成可以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说服力,使得观者更容易被作品所吸引和感染。

总之,立体构成在艺术表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二、立体构成的艺术形式1. 立体绘画立体绘画是指在平面作品中通过对空间的处理和对物体之间关系的安排来营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效果。

在立体绘画中,艺术家通过运用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的手法来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

立体绘画在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手法。

2. 立体雕塑立体雕塑是指以立体空间为载体,通过对物体的雕刻和塑造来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式。

立体构成概念

立体构成概念

立体构成概念立体构成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将平面图形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呈现出三维的效果。

在建筑、工程、美术等领域中,立体构成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立体构成概念。

一、基本概念1. 立体构成的定义:立体构成是将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效果的过程,是通过线条、阴影等手段来表现物体的深度和空间感。

2.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线条、色彩、明暗和空间关系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

3. 立体构成的分类:按照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将立体构成分为透视法、投影法和拼贴法等。

二、透视法1. 透视法的定义:透视法是指利用人眼对物象产生错觉的原理,在画面中使用不同长度和角度的线条来表现物体深度和空间感。

2. 透视法的种类:透视法按照不同情况可以分为单点透视法、双点透视法和多点透视法等。

3. 透视图制作步骤:确定视点和视线、绘制主体轮廓、确定主体的位置和大小、绘制辅助线条、绘制阴影。

三、投影法1. 投影法的定义:投影法是指将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通过不同角度和距离的变化,来表现物体深度和空间感。

2. 投影法的种类:常见的投影法有正射投影和斜投影两种。

3. 投影图制作步骤:确定视点和视线、确定主视图方向、绘制主体轮廓、确定主体位置大小,绘制辅助线条,绘制阴影。

四、拼贴法1. 拼贴法的定义:拼贴法是指将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进行组合拼接,来表现物体深度和空间感。

2. 拼贴法的种类:常见的拼贴法有层叠式拼贴和立体式拼贴两种。

3. 拼贴图制作步骤:确定主题和构图方式、选择素材并进行处理,利用剪刀或电脑软件进行组合拼接,调整色彩明暗等效果。

五、实例分析通过对建筑设计中使用立体构成技巧进行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应用。

1. 梵高博物馆:该建筑采用了透视法和拼贴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同角度和距离的变化,使建筑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2. 上海中心大厦:该建筑采用了投影法来表现其高度和立体感,通过斜投影的方式使其更加立体化。

立体构成及概念

立体构成及概念

立体构成及概念一、立体构成的概念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

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

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

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

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0%10%20%30%40%50%60%70%80%90%100%类别1类别2类别3类别4系列3系列2系列1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

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方法和创造意识。

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方法。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

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魏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及概念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

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

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

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

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类别1类别2类别3类别4系列3系列2系列1
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

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方法和创造意识。

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方法。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
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

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魏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van dusiboge)来到包豪斯设计学校。

他也带来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现代设计思潮,
致力于科学和艺术、工业和生活的结合,反对约翰.伊顿(johannes ltten)为代表的神秘主义的旧教学体系。

并且在康定斯基(kandinsky)、保尔.克里 (paul klee)、莫霍里.那基(moholy nagy)三位杰出的造型大师的共同参与下架构起构成教学的课程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