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设计及一体化教案(讲座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随班就读》教案

小学美术《随班就读》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由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它们可以混合出无数种颜色。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表达情感、美化环境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色彩知识绘制一幅美丽的画作,以及色彩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最后,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觉得今天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掌握了色彩的基本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我将在课后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和课后作业,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红、黄、蓝三原色及其混合原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三原色的基本知识,理解混合后的色彩变化,如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等。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颜色混合后的结果,强化记忆。
(2)学会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绘画创作:学生需掌握水彩颜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如调色、运笔等,并能运用所学进行绘画创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色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小学美术《随班就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色彩的世界》这一章节。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觉得今天将三原色及其混合原理作为重点进行讲解是恰当的。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们对色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色彩搭配这一难点掌握得不够扎实,今后在这一部分需要多花些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随班就读讲座》PPT课件

《随班就读讲座》PPT课件

随班就读对象的上报
精选PPT
7
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
因为随班就读的教学对象是两类 具有差异的学生,即普通学生和随班 就读的特殊儿童。教学计划在面向班 级普通学生的同时,还要考虑随读学 生在班级教学中的特殊需要,这就要 求教师在制定班级教学计划的同时, 制定适合随班就读的个别化教学计划。
精选PPT
精选PPT
13
(五)个别化教学计划具体实施的途径
1. 课堂中的个别化教学 2.课前课后的个别辅导 3.家长协作的个别辅导
精选PPT
14
(六)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应注意的内容
计划的可行性 计划的灵活性 计划的延续性 计划的实效性 计划的课程制约性
精选PPT
15
(六)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应注意的内容
精选PPT
6
随班就读的对象
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是相对于“正常”、“普通”而言的。特殊儿童是 指在身心发展的某些方面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 狭义的特殊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又称残疾儿童、缺陷儿童、 障碍儿童。如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 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 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其中也包括超常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等。 多年来,我国的一些正式文件提到的特殊儿童是狭义理解的概念,指的 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对象主要是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少年。但随 着特殊教育改革的深入,有我们已经发现,在普通班级就读的特殊儿童不仅 是三类残疾儿童,还有其他残疾或障碍的儿童,如自闭症、精神障碍、学习 障碍、肢体残疾等儿童都是我们特殊教育的主要对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使用“特殊儿童”或特殊需要儿 童”代替“残疾儿童”,目的之一是消除“残疾”一词对儿童、家长和周围 人的消极影响;目的之二是把虽不是残疾儿童,但因某些障碍而影响身心发 展的特殊儿童(学习障碍儿童)也包括进来,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这一 观点已得到我国众多专家的认同。

初中随班就读一体化教案

初中随班就读一体化教案

初中随班就读一体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教学篇目:《春》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和优势。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春》,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5.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练习题答案,及时给予反馈。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

四、教学策略:1.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和困惑,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10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与管理PPT课件

10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与管理PPT课件

.
18
课程调整的原则:
(1)课程的调整要从特殊学生的教育目标出发
根据各类特殊学生的特点,我国专门制定了九年义务教 育阶段盲生、聋生、弱智学生的教育目标。调整后的课 程至少应该保证特殊学生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教育 目标。
.
19
课程调整的原则:
(2)课程的调整要从课程的特点出发
调整后的课程应保持原有课程的基本结构,应系统地 呈现学科的核心知识。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 受水平的基础上选取课程的核心知识,并保证核心知 识之间的逻辑体系。
.
3
(2)通过课程与教学的调整来提高教学质量。 基本原则:共性与个性;群体与差异
随班就读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又要考虑到每个 学生的个性;既要照顾到群体,又要兼顾差异。
“人类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 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
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什么是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拟定的教学内容和步骤的方案。
它既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进行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 要环节和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 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教学计划通常包括: 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什么是随班就读教学计划?
是针对班级中两类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完成教学 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或有关任务,精心设计的满足学 生学习需要、补偿缺陷、发挥潜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的教学方案。
.
28
随班就读教学计划的制定
1.随班就读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程序 摸清两类学生的基本情况 对两类学生进行差异比较
.
29
随班就读教学计划的制定
2.随班就读教学计划的形式 分离式教学计划(案例一) 插入式教学计划 (案例二) 并列式教学计划: 单元(案例三) 课时(案例四)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设计课题与指导--齐金燕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设计课题与指导--齐金燕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设计与指导---特教师资培训齐金燕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北京海淀区王秀琴老师带给我们的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设计与指导,下面请大家一起跟随我来学习。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点:一、随班就读班级及教学特点。

什么是随班就读我想大家应该比较了解,我们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随班就读的学生,目前我国随班就读班级存在以下一些特点:(一)班级人数多、活动空间少、师生互动差。

因为随读学生占少数,所以当他在正常班级上课时,就要与其他学生共同享用班级教学资源,而我们现在的班级一般班额较大,教师难免对随读学生有所忽略。

(二)学生个别差异大、问题多。

班级正常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更何况是随班生,由于学生身体、智力、心理等方面的缺陷,随班生与普通生之间存在着更大的差异,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多的问题。

(三)升学压力大、进度赶。

在小学升学的压力对教师与孩子的压力还算小些,中学与高中在升学压力方面相对大些,这两方面也是随班生的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四)课程种类多,选择性小。

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一般实行班级固定上课制,一些随班生往往对一些课程有很大的偏好,他们也同样不喜欢某一学科或某几学科,碰到不喜欢的学生,随读学生便不听课甚至我行我素、扰乱课堂,虽然各学校有很多的课程、校本课程,但可供随班生选择的课程却很少。

(五)教材概念密度大(六)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自主性小。

评价是我们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式,但在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长此以往,随班生便对一些学科失去了兴趣。

二、除了以上特点外,随班就读普通教师也面临着许多问题:1.我想教全班,又想教XXX,可是很难兼顾…2.照顾他会牺牲很多普通儿童的权益3.很难在教学上以他为主体设计课程4.当身心障碍学生干扰班级活动的继续进行时……5.身心障碍学生有攻击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时……这些问题我想随班就读班级中很多老师都遇到过,甚至为此很是困惑,例如我校的随班生小崔同学,他的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很正常,所以以上困惑中4、5两项我们是不常发生的,对教师困惑最大的是第3项。

2024年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教案范例

2024年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教案范例

2024年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具体内容包括: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图像的识别与绘制、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建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其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函数图像的绘制。

教学重点:函数定义的掌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函数图像挂图。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日常生活中与函数相关的现象,如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与生活相关的函数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函数图像绘制(15分钟)指导学生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函数性质在图像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函数定义2. 函数表示方法3. 函数性质4. 例题解答步骤5. 练习题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课后练习题2、3、4。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函数图像绘制环节,部分学生对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其他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线性规划、概率统计等。

《随班就读讲座》课件

《随班就读讲座》课件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03
具体措施
开展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
段,如在线课程、学习软件等,辅助个性化学习;定期进行学生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随班就读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特殊支持,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班就读讲座》 ppt课件
目录
• 随班就读概述 • 随班就读的实施 • 随班就读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随班就读的成功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随班就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 育环境中,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 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特点
随班就读强调在普通班级中为特 殊儿童提供支持和服务,注重个 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促进特殊 儿童全面发展。
和家访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成功案例二:某中学的随班就读实践
总结词
该中学在实施随班就读政策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详细描述
该中学在实施随班就读政策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学校 设立了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如艺术、体育、科技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同时,学校还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随班就读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Hale Waihona Puke 起源随班就读起源于20世纪50 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 满足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 教育需求。
发展历程
在中国,随班就读开始于 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 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特 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班就读,数学,教案

随班就读,数学,教案

随班就读,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随班就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随班就读的概念,理解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运用随班就读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随班就读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随班就读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随班就读策略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随班就读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随班就读学习手册、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学校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小明在数学课上遇到了困难,他向身边的同学请教,同学们热情地帮助他,小明成功解决了问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小明在数学课上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随班就读的概念,并介绍随班就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随班就读的概念2. 随班就读的方法和技巧3. 随班就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随班就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答案:(1)随班就读策略:主动请教、互相帮助、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2)示例:在做家庭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主动向同学请教,或者与同学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随班就读策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随班就读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开展一些关于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设计及 一体化教案
XX中学:XX 20XX年XX月XX日
一、随班就读班级及教学特点
(一)班级人数多、活动空间少、师生互动差 (二)学生个别差异大、问题多 (三)升学压力大、进度赶 (四)课程种类多,选择性小 (五)教材概念密度大 (六)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自主性小
二、随班就读普通教师面临的问题
图的特点,运用合适的图描述数据。
试利用图描述简单的数据。
2.在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活动中引导学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助学伙伴
生根据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 帮助下,经历猜一猜、画一画、说
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一说活动,感受统计可以解决一些
3.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 问题。
赶紧把你的练习做好, 要不然下课的时候你就 不能出去玩了。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从学科教学任务内容出发) 差异教学理论(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 支持性教学理论(环境和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育计划(从随读生实际出发)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 (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学生 (普通学生、随班就读学生) 教学方式(体验、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资源(教具、学具、任务单……)
调查结论 同伴关系是随班就读学生班级融合的着力点 课程是随班就读工作的难点
三、建立班级常规
教师常见错误 假设学生知道怎么做? 没有明确的规范 呈述模糊
因为学生不知道怎么做而惩罚学生
明确呈述规则
准确、实际、正面陈述
明确的指示 请把作业本放到讲台上
现在开始做练习。
模糊的指示
你应该把作业放到哪里? 不要把作业放在这。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 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是教 学目的的具体化,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作适当调整变动。教学 目标具有定向、激励、测度、聚合功能。 1.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科特点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差异 2.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兴趣,发展统计观念。
3.在老师的引导、助学伙伴的帮助、
个性化练习的支持下,建立学习数
学的信心,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能达到教学目标要 求;
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效;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兼顾了随班就读学生学习 需求;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探索比较 初步感知
建立概念 深入理解
理解并能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 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
事件、随机事件

认读9个家庭成员的词汇
通过个别辅导、同伴互助,能够借助 图片认读9个家庭成员的词汇
运用3-5句话介绍自己的家庭成 运用句子This is……介绍自己的家庭


普通学生教学目标
随班就读学生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体会 1.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统计表,尝
3.要求: 有针对性、明确、具体、可行性、可检性 4.制定 课堂教学目标应和教学计划中的学期目标、单 元目标一致。 要考虑到每节课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及知 识的准备。 要考虑到随班就读学生的缺陷补偿。
教学目标调整策略
普通学生
随读生
在理解文言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把 能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3-5个 握虎的心理变化过程
总结知识 巩固练习
自己画图
尝试分类
观察讨论理 解垂直平行
解决问题
随读生 自己画图
随读生认识垂足
随读生自主练习 教师指导
在助学伙伴指导 下分类
七、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
1.我想教全班,又想教XXX,可是很难兼顾… 2.照顾他会牺牲很多普通学生的权益 3.很难在教学上以他为主体设计课程 4.当身心障碍学生干扰班级活动的继续进行时…… 5.身心障碍学生有攻击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时……
1.我只是一个普通班的老師,我怎么会教呢? 2.他是一个非常特別的学生啊! 3.家长不正视孩子的问题…… 4.家长太投入却只站在自己的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