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合集下载

解决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解决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解决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疾病,患者常常描述这种疼痛为一种刺痛、灼热
或电击般的感觉,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幸运的是,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这种疼痛,让患者重拾快乐的生活。

首先,药物治疗是缓解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痛风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和镇痛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传导和减轻疼痛感受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其次,手术治疗是对于一些药物无法控制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是一个有效的
选择。

微血管减压术和放射频消融术是常见的手术方法,能够通过切断或破坏导致疼痛的神经信号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然而,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进行决定。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物理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缓解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热敷、冷敷、按摩和针灸等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并且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的修复。

这些方法通常是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心理疗法也是缓解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常常因为长期的疼
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学会应对疼痛,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总的来说,缓解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患者群体
和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三)辅助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电刺激三叉神经分支并观察眼轮匝肌及咀嚼肌的表面电活动,判
断三叉神经的传入及脑干三叉神经中枢路径的功能,主要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颅底肿瘤、多
发性硬化、脑血管畸形等。
一、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二)临床表现 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
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 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严重病
例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即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 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如常人。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面部扳机点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
征可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牙痛 鼻窦炎 舌咽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五)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无效时可选择非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0.1g,2次/日,每日增加0.1g,至疼痛控制,最大剂量不超
过1.0g/d 其他药物选择:苯妥英钠、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非药物治疗:封闭治疗、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 亦称为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或贝尔 麻痹(Bell palsy),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 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Thanks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为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三叉神经痛症状

三叉神经痛症状

2、三叉神经痛症状容易触发,存在扳机点,亦叫做触发点,常位于上唇、 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导致疼痛发作。生活 中通常可因洗脸、刷牙、说话、吃饭时,甚至微风拂面,均可诱发。
3、三叉神经痛症状呈周期性发作,间歇期长短因人而异,但一般是初期发 病次数少,间歇期长,随着病情加重,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 痛也加剧。
极为少见。生活中,三叉神经痛容易被误诊为偏头痛、牙痛,这是因为三叉
神经痛有三个分支,主要管颜面、牙齿、角膜、鼻腔、口唇、大部分头皮和 脑膜的感觉。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发(来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 科)——
1、三叉神经痛症状发作骤发骤停,疼痛剧烈,形容如闪电样、刀割样、针 刺样等,呈反复阵发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然后停止,停止 后也无任何不适症状。
三叉神经痛发病多在40岁以后发生,主要是些中老年人,发病率可随年龄而 增长,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右侧对于左侧。病情发作受季节以及患者心情影
响也很大,因此,若出现以上症状,患者尽量平复心情,不要过于焦虑,以
免加重病情。
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症状其实也不难诊断,最怕的是患者疾病乱投医,这样很
容易误治,若对照上述症状,怀疑是三叉神经痛,请及时到当地三甲医院神 经科挂号,请专家确诊与治疗。
目前三叉神经痛有方法治愈,治疗的方法也很多,但其中有很多方法只是暂 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如药物、针灸、封闭针、伽马刀等,从一开始, 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就要进行正确的治疗,避免有些治疗方法,造成严 重后遗症,如面瘫,在治愈就很难了。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
三叉神经痛症状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三叉神经痛为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但是很多老百姓对三叉神经痛还是不甚 了解,患者经常会描述,不明原因出现脸痛,或是认为偏头痛,牙痛,疼痛 一阵一阵的,反复发作,很难受。甚至误认为偏头痛的吃了很多种止痛药物, 牙痛的拔了一两颗牙后,才被确诊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辅助药物:
-镇静剂:如地西泮(Diazepam)等,用于缓解疼痛引起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用于改善患者情绪,增强疼痛阈值。
-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促进神经修复。
2.物理治疗
-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针对疼痛区域进行电刺激,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镇静剂:如地西泮(Diazepam)等;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等;
-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
2.物理治疗
(1)经皮电刺激: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对三叉神经痛部位进行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2)针灸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周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本方案旨在为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一种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第2篇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一、方案概述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euralgia,TN)是一种慢性疼痛疾病,表现为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科学的治疗策略,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药物副作用和生活质量。
2.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长期跟踪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五、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1.教育患者了解三叉神经痛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2.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 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3.疼痛性质:疼痛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 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 渐加重。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4.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 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 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 “扳机点”或“触发点”。麻醉“扳机点”常可使疼痛发作暂时缓解。 因此病人为了减免发作常常不敢洗脸、大声说话、甚至不敢进食。

感谢您的关注
技术支持
LOGO
1.神经扩展面部。三叉神经痛症状的疼痛部位常常起始于三叉神经的 一个分支,然后之间扩展。疼痛跟随神经,整个面部最终出现剧烈疼痛。 一般来说,会跟着神经,扩展到这个面部。
2.分泌系统变化。会有脸红、皮肤温度增高、肿胀、出汗、流泪、 鼻粘膜充血、唾液分布增多等症状。
3.面部出现突然发作的剧痛。而且没有发病的前兆,让人难以忍受, 有像撕裂的疼,有像火烧灼的疼,有刀割或者炸裂的疼。疼痛的类型很 多,疼痛的表现也很多。
4.发病时间不固定。说发作就发作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作一次, 但是周期也不固定。所以这种病症很难控制和监测,根本就好像莫名其 妙的疼痛。
LOGO
1.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 故又称痛性抽搐。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 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再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 病人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蓬头垢面、情绪抑郁。客观检查多无 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但有时由于面部皮肤 粗糙、增厚或已作过封闭治疗,面部痛觉、触觉可有减退。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痛苦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药、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减轻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宜自行服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物理治疗也是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神经,缓解疼痛感,改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物理治疗也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宜自行操作,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另外,手术治疗也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切除或者压迫三叉神经,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患者需要谨慎选择手术方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患者常常会因为长期的疼痛感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疗法等方式进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治疗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宜自行进行治疗。

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摆脱疼痛的困扰,重拾健康。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豆丁网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豆丁网

目录•三叉神经痛概述•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预防与康复措施•总结与展望三叉神经痛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压迫、局部炎症、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疼痛部位疼痛性质触发点分型临床表现及分型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多见面部或口腔内某些区域特别敏感,轻微触碰即可诱发疼痛,如上下唇、鼻翼外侧、舌侧缘等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疼痛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性质为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突发突止;存在触发点鉴别诊断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牙痛、鼻窦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偏头痛等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选择原则及常用药物药物选择原则根据疼痛程度、发作频率、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常用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神经传导来缓解疼痛。

0102 03疼痛缓解程度通过疼痛评分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

发作频率减少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发作频率,观察药物治疗对发作频率的影响。

生活质量改善了解患者用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睡眠、饮食、情绪等方面。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副作用与注意事项常见副作用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严重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过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副作用,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

常用穴位包括合谷、太冲、颊车等。

针灸治疗理疗按摩如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因子治疗,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tnp医学术语

tnp医学术语

tnp医学术语
TNP医学术语的全称是'Trigeminal Neuralgia Pain',意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是头部最大的一对脑神经,负责面部和颅底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其特征是突发性的剧烈面部疼痛。

三叉神经痛通常被描述为一种电击样或刺痛样的疼痛感,可以在面部的不同区域发生,包括颧骨、下颌、眼睛和额头。

这种疼痛通常会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但在严重的情况下,疼痛发作可能会持续数小时。

疼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也会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只有偶尔的轻微疼痛,而其他人则可能经历频繁且剧烈的疼痛。

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三叉神经受损有关。

许多患者在疼痛发作前会出现触发因素,如咀嚼食物、刷牙、说话或触摸面部。

这些触发因素可能会导致三叉神经异常兴奋,从而引发疼痛。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痛风药物、抗抑郁药物或抗癫痫药物来减轻疼痛。

然而,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可能无效或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这时手术干预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干预包括植入电极或手术切除受损的神经组织,以减轻疼痛。

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疼痛,并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此外,辅助疗法如针灸、放松技巧和物理治疗等也可能对患者的疼痛管理有所帮助。

总之,TNP医学术语是指三叉神经痛,它是一种严重的面部疼痛疾病。

了解该术语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 • Pregabaline (vertigo, appetite, lethargy, euphoria, somnolence,
peripheral oedema , etc) • 丙戊酸钠 • 氯硝西泮 • 副作用镇静、共济失调、肝损害,偶有再障
– 嗜睡、眩晕、共济失调、疲乏、严重可惊厥
丧失 • 该病亦称为Ramsay-Hunt syndrome
五、治疗方法
• 药物疗法 • 微创治疗
–神经阻滞 –神经毁损 –其它
• 手术疗法
(一)药物治疗-1、抗癫痫药
• 卡马西平:1976 Dunsker & Mayfield •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2001 Ichikawa • Lamotrigine • Gabapentin (Cheung et al. 1992, Teoh et al. 1995,Mc Cleane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一、概 述
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路
头面部 浅感觉感受器
周围突
中枢突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根
脑桥三叉N脑桥核(传导触觉) 脑桥
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痛温觉)
三叉丘系 内囊后肢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下1/3
丘脑皮质束
Clinic & Pathology of TN
• A sharp, severe, shooting pain
– An infection such as tooth decay – Herpes zoster virus (shingles) – Nasal infections – Eye strain – Systemic diseases – Arthritis – Exposure to cold – A pinched nerve – Injury – Poor diet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Second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STN • 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颅内、外器质性疾病引起
的三叉神经痛
– 疼痛程度较轻 – 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 – 或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 – 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 – 通常没有扳机点 – 诱发因素不明显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TN • 病史,疼痛部位、性质,全身营养,白天发作 • 表情痛苦,面部油腻,不愿讲话 •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感觉、运动及反射(角膜,
下颌)反射均无异常 • 治疗后可有局部痛觉减退,应与继发性三叉神经
痛的面部感觉减退相鉴别 • 影像学无异常改变
发作习惯 情绪激动,踱步不止
面部不动,以手掩面
诱发因素 组织胺试验(+)
说话、洗脸
扳机点 无

家族史 可有
极少见
试验治疗 麦角胺有效
卡马西平有效
4、三叉神经炎
Trigeminal neuritis
• 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 多发生于眶上神经 • 为持续性剧痛 • 数日后可出现带状疱疹 • 少数患者可发生角膜炎与溃疡 • 自限性,大多在1~3周内痊愈 • 镇痛药物、维生素或局麻药、激素皆有效
• 3.疼痛性质: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 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临床特点
• 4.疼痛的规律
– 发作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 – 初期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mins, hrs) – 随病情发展而渐频繁,间歇期缩短,剧烈 – 夜晚疼痛发作减少 – 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 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
2、非抗癫痫药
• 非抗癫痫药物:巴氯芬(baclofen) ,抗精神药哌 咪清(pimozide)、拉莫三嗪(lamotrigine) , NMDA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
• 1.巴氯芬为GABA-R激动剂,完全缓解率约50%
– 化学结构类似于γ-氨基丁酸,参与调节运动神经元的 活性
与牙源性头面部痛相鉴别
鉴别点 年龄和性 别
病史
疼痛性质 夜间表现 诱发因素 扳机点 扣击痛
检查
牙痛
无年龄、性别差异
有牙周炎、龋齿病 史 持续性跳痛或胀痛
夜间加重 牙齿对冷热敏感
可诱发疼痛 无
常有牙龈有红肿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40岁,女性多于男性

阵发性刺痛、烧灼痛 夜间较轻
说话、洗脸、剃须 有 少有 无
鉴别点
偏头痛性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病年龄 30~50岁
多在40岁以上
性别
男性多于女性
女性多于男性
发作时间 多在夜间和午睡后
多在白天
持续时间 半小时至两小时
数秒至2分钟多
疼痛部位 多在眼周
在下颌及颜面部
发作频数 发作周期中每日1~2次 随时可诱发
疼痛性质 灼痛、钻痛、钝痛
闪电样刺痛、刀割痛
伴随症状 流涕、鼻塞、流泪、面红 面部抽搐、流泪
• 鉴别诊断时,应注意
– 病史 – 仔细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查 –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 现将易与三叉神经痛相混淆的几种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归 纳如下
1、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 出现于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痛 • 疼痛部位易与三叉神经第Ⅲ支痛相混淆 • 偶有舌咽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合并存在者
painful – Don’t eat extremely hard or crunchy foods – Avoid splashing your face with very hot or
cold water when washing – Rinse your mouth with water after every meal
Diagnosis
• Take a complete medical history and perform a physical examination basing upon the location of your pain and its characteristic symptoms
• Look for an underlying cause of your symptoms
3、偏头痛性神经痛
• 偏头痛性神经痛(migraine-neuralgia)一词是 Harris等(1926年)首先提出的,这种疼痛 的性质有的病例很象三叉神经痛。
• Reifenberg E. Contribution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of migraineneuralgia. Psychiatr Neurol Med Psychol (Leipz). 1961,13:112~7
与舌咽神经痛相鉴别
鉴别点 发病率 疼痛部位 侧别
舌咽神经痛 少见 舌神经分布区域 左侧多于右侧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多见 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右侧多于左侧
疼痛深度
扳机点 诱发因素 进食情况 发作频率 试验治疗
深在
表浅
多在咽后壁、舌根 多在唇、鼻翼
吞咽
咀嚼、说话、洗脸、剃须
惧怕吞咽动作 较少 咽部可卡因喷雾
– Facial pain- jaw, teeth, or sinuses
• Check whether a tumor or aneurysm is putting pressure on a nerve
Therapies
• Agents -Antiseizure drugs
– carbamazepine – Phenytoin
• Procedures to deaden the nerve with gamma rays, radio frequency waves, or glycerol injections
• The nerve can also be cut or permanently destroyed
• Surgery to free the nerve • Alternative treatments
临床特点
• 6.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 眉等处
• 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痛性痉挛”,皱眉咬牙、 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
• 8.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 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 9.神经系统检查
– 无异常,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
T.N.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 B-complex vitamin – Acupuncture – Herbal remedies
Self-care tips
• To avoid attacks if you know what triggers them
– Avoid very cold or very hot food and drinks – Don’t chew your food on the side that is
5、副鼻窦炎或肿瘤
is or sinus tumor
•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 • 鉴别时应特别注意 • 鼻腔检查,是否通畅,
压痛点 • 鼻腔有无粘液或脓液史
• 疼痛的发作性不明显 • 患侧面部有时肿胀 • 上颌窦及额窦的透光
检查 • X线检查明确诊断
6、半月节附近肿瘤
• 半月神经节和小脑脑桥角处的肿瘤并不少见 • 听神经纤维瘤、胆脂瘤、血管瘤、脑膜瘤或皮样囊肿等 • 疼痛一般并不十分严重 • 可同时有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耳鸣、眩晕、听觉
• 脑脊液、X线颅底摄片、CT或MRI检查、鼻咽部活组织检 查等有助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