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介绍(配图)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珍稀野生动物简介-素材

珍稀野生动物简介一、定义珍稀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天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数量极少的动物。
目前自然保护区已是这些濒危动物的最后存留地,同时也是濒危动物的良好庇护所,濒危动物的野外数量以及种群数量稀少,而且继续呈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濒危动物的临危程度不同,因而种群数量有异。
大型动物种群个体数少,濒危程度高,数量减少较快;小型动物种群个体数较多,濒危程度尚低,野外数量减少稍慢。
动物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窄的,数量下降较快,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宽的,数量下降较慢。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需求非法猎杀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二、我国知名野生珍稀品种陆地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Panda):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情孤僻,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情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金丝猴(Golden monkey):灵长目,肩披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猴类。
白唇鹿(White-lipped deer):为大型鹿类,又名岩鹿、白鼻鹿、黄鹿、“哈马”(藏语),为我国特有动物,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唇鹿生活在青藏高原、甘肃祁连山和四川西部等地较高处的开阔林地。
上述几个地方已经开始人工饲养白唇鹿。
白唇鹿体型很大,肩高可达130厘米,身长超过2米。
它们生活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原山地,食树叶、嫩芽和草。
由于身上有厚厚的长毛,所以不畏寒冷。
它们善于翻山越岭,喜欢营集群生活,最小的集群仅4—6只,一般多为10—30多只。
陆地上的珍稀动物——校本教材

陆地珍稀动物读一读地球,这个蔚蓝色的生命之球,曾是人类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的乐园。
但是,随着全球性的人口膨胀、森林的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的滥捕乱猎,使得野生动物,特别是那些繁殖率低而身价很高的珍稀动物正濒临灭绝,种类数量逐年减少。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中国,是各种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具有各种气候、自然条件以及多种地形、地物。
由于这种独特的条件,使得各种野生珍奇动物能够在我国生息繁衍,成为世界上野生珍稀动物最多的国家。
那么,这些和我们在同一个国度生活的珍稀动物朋友们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先和其中生活在陆地的珍稀动物朋友熟悉一下吧——★东北虎东北虎又叫长毛虎,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虎,长约1.6-2米,主要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前额上有似“王”字的斑纹,一般在夜间活动,还会游泳呢。
东北虎全身都是宝,繁殖率又很低,再加上人类不断的捕杀,数量越来越少,很可能已经灭绝。
现在人们要想再一睹东北虎的尊容,只有到动物园去了。
★麋鹿《封神榜》里姜子牙的坐骑长得“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驴非驴,似牛非牛”,名叫“四不像”。
可别以为它只是神话虚构的,而是确有其物。
它就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麇鹿。
因为它的角似鹿,头似马,体似驴,蹄似牛,所以才叫它“四不像”。
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华东沿海。
★马麝马麝产于我国的新疆祁连山、天山。
在祁连山,马麝的数量目前已经锐减到只有原来的l/3。
天山地区的马麝,也从1978年的9万头锐减到目前的不足五万头。
★金丝猴金丝猴是栖息在贵州梵净山我国所特有的稀世珍宝,动物学界称其为“活化石”。
它们毛色金黄,非常光亮,像金丝一样,所以叫“金丝猴”。
而愚昧旧习却认为金丝猴是一种责重的补品,吃了能治多种疾病。
由于人类的捕杀,我国现存的金丝猴总数仅在400-600只之间,堪称濒危猴类。
★大熊猫大熊猫是世界珍稀动物,毛色美观,性情温驯,动作笨拙,非常逗人喜爱。
中国曾经把大熊猫当作国礼送给友好国家,使它成了“和平、友谊的使者”。
黑猩猩ppt

●开场白(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们是来自先秦岭野生动物园的科普宣传员,我是XXX,他是XXX。
今天经过和咱们学校的XX老师的联系来到同学们身边,就是想通过短短十几分钟,让大家补充了解一下关于野生动物的小知识------这次是关于“和我们人类基因有惊人相似的灵长类动物”,大家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么?!有没有人知道,我说的是那种动物呢?是的,他就是聪明的黑猩猩。
●初识黑猩猩1.基因和我们人类惊人的相似。
有研究显示,黑猩猩的基因和人类的基因相似程度高达96.4%,这也就是在很多高级科学实验过程中用黑猩猩作为对象的核心原因。
(所以剩下的3.6%是多么的重要啊,需要我们在坐的同学大家努力学习知识,去进一步解开这里的秘密)2.骨骼、身形等在进化过程中和我们人类的差异。
黑猩猩的手长,下肢短,头小,下巴长,偶尔直立行走,且手指脚趾一样灵活,人类则不同。
这些大家上初中后在生物课上,老师会详细告诉你们的。
所以,能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是人类优于黑猩猩的根本原因。
3.它们生活的分部。
它们分布在非洲中部,向西分布到几内亚。
在赤道周围的大路上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多栖息于当地热带雨林。
集体生活,每个族群由一只雄性率领。
4.牙齿化石的发现。
美国科学家在2005年出版的9月1日《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发现了黑猩猩的化石,为研究这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与人类祖先不同,黑猩猩祖先的化石此前未被证实发现过。
科学家曾认为,这是因为绝大部分黑猩猩都生活在西非和中非的原始森林里,那里的酸性土壤和高降雨量使化石无法保存。
人类祖先则生活在东非大裂谷等相对干燥的地区,这些地区有利于化石的保存,却不适合黑猩猩生存。
)而且,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却在东非大裂谷中找到了3颗黑猩猩牙齿化石。
黑猩猩祖先生活的环境远比预想的范围要广泛,打破了黑猩猩只生活在森林中的概念。
(据考证,这两颗切齿和一颗臼齿的“主人”生活在50万年前。
盘点哪些濒危或已经消失的顶级食材,四八珍,还剩什么?

盘点哪些濒危或已经消失的顶级食材,四八珍,还剩什么?首先来看看满汉全席的四八珍的情况汉全席四八珍: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拢、豹胎、犀尾、狮乳海八珍: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禽八珍: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草八珍:猴头、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山八珍:猩唇:八珍之首,很多人都误以为猩唇就是猩猩的嘴唇。
其实猩唇是麋鹿脸部的干制品。
现在仅存的几十头麋鹿都是登记造册,根本就无法得到,已经吃灭绝啦。
象拔:古代八珍之一,指的是象鼻鱼,后人不懂以为是象鼻。
解放后懂得满汉全席人不多,经常把象拔以为是象鼻。
也是因此,亚洲大象在此后(几近)灭绝。
活化石豹胎:意指豹的胎盘,为珍贵的肴馔。
在中国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种(NT),犀尾:八珍之一,犀牛的尾巴肉。
因犀牛角的装饰和药用价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为濒危物种。
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极危(CR)——4种;易危(VU)——1种。
狮乳:是狮子的乳房,亚洲狮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熊掌:熊掌为黑熊或棕熊的足掌,经干制而成的。
熊掌多连皮带毛,并有前后掌之分。
前掌较小,胶质多,掌面较宽肉质较香,气腥不臭,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在中国该野生动物被列入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海八珍鱼骨:又名鱼明骨,又名鱼脑、鱼骨,也是比较有名的海味品。
主要是以鲨鱼和犁头鳐等鱼类的头骨、颚骨、鳍基骨及脊椎骨接合部的软骨加工而成,1999年已将鲸鲨、姥鲨(又叫象蛟)和噬人鲨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鱼翅:鱼翅是用大沙鱼的背鳍,脑鳍、尾鳍漂洗、晒干、吐腥后再入锅煮然后再刮除表皮的沙质、切片、抽丝而成高级翅饼。
野生动物资料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和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
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
依照达尔文的理论,通过那些成功跨越了几个地质周期而生存下来的物种,咱们能够明白,物种的进展和消失是由于自然选择的进程超越了其背景生存比率。
在化石记录的基础上,人们推算出哺乳动物和鸟类灭绝的历史记录是,每500到1000年有一种物种消失。
·此刻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快,即便是由于彗星撞击而引发的物种灭绝(上一次彗星相撞引发恐龙的灭绝是在650万年之前)。
此刻物种衰亡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到1000倍。
·依照世界自然资源协会的说法,灭绝产生的最要紧的缘故是栖息地的消失。
大规模灭绝的另一个因素确实是人类所进行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都是不支持可持续进展的。
·每20分钟就会有一种动物或植物从地球上消失。
·许多生物学家以为在30年间地球上现此生存的五分之一的物种都将会消失。
·依照此刻的趋势,5200种动物,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鸟类都面临灭绝。
另一部份令人关注的确实是开花植物和依托淡水生态系统生存的动物,包括蚌类,小龙虾,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依照此刻物种灭绝的速度,在200到300年间有一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将会消失。
·八种植物种最少就有一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在以后的30年里,几乎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在30年间最有可能消失的包括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黑犀牛和西伯利亚虎,还包括人们不太熟知的菲律宾鹰和东北豹。
·依照2003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爱惜联合会(IUCN)的红色目录,中国有422个物种面临灭绝的要挟。
这其中包括81种哺乳动物,75种鸟类,46种鱼类,31种爬行动物和184种植物。
·依照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爱惜联合会(IUCN)提供的信息,最濒临灭绝的物种包括扬子鳄,小笠原食果蝙蝠,巴西犁头鳐,菲律宾鹰,斑嘴犀鸟和长江鲟鱼。
野生动物介绍(配图)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
蝙蝠是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的。
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
共有6属17个品种。
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
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
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
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
寿命最长可达80年。
中文学名:鹈鹕拉丁学名:Pelecanus分布区域:大多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
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水域。
英文名:Pelican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
绿头鸭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的芦苇丛中。
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
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
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
丘鹬(山鹬)为鹬科丘鹬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小型涉水禽鸟,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亚北极地区。
大多栖息在潮湿、阴暗、落叶层厚的稠密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
白天常隐伏林中,很少飞出。
如果受惊,只飞过一段很短的距离,就又隐伏在树丛中。
取食蚯蚓、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也吃蜗牛、淡水螺蛳。
鹬鸵(kiwi),又译为几维鸟、奇异鸟、奇威鸟,泛指几维科下的鸟,几维属是几维科唯一的属,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几维鸟”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
在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丰富,飞翔能力逐渐退化。
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
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
高可达3米,全身有黑色的羽毛,脖子长而无毛,翼短小,腿长。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物种名录一览表

98 偶蹄目麝科 123 偶蹄目麝科 偶蹄目麝科 偶蹄目麝科 偶蹄目麝科 65 偶蹄目鹿科 3 偶蹄目鹿科 偶蹄目鹿科 53 偶蹄目鹿科 106 偶蹄目鹿科 140 偶蹄目鹿科 偶蹄目鹿科 偶蹄目鹿科 141 偶蹄目鹿科 60 偶蹄目鹿科 23 偶蹄目牛科 11 偶蹄目牛科 11 偶蹄目牛科 11 偶蹄目牛科 15 偶蹄目牛科 137 偶蹄目牛科 偶蹄目牛科 113 偶蹄目牛科 38 偶蹄目牛科 162 偶蹄目牛科 105 偶蹄目牛科 115 偶蹄目牛科
243 雁形目鸭科 244 雁形目鸭科 246 雁形目鸭科 252 雁形目鸭科 847 雁形目鸭科 204 雁形目鸭科
鸭属 鸭属 鸭属 雁属 硬尾鸭属 鸳鸯属
隼形目
180 隼形目鹰科 181 隼形目鹰科 182 隼形目鹰科 183 隼形目鹰科 184 隼形目鹰科 185 隼形目鹰科 195 隼形目鹰科 隼形目鹰科 265 隼形目鹰科 266 隼形目鹰科 隼形目鹰科 267 隼形目鹰科 268 隼形目鹰科 269 隼形目鹰科 隼形目鹰科 320 隼形目鹰科 321 隼形目鹰科 322 隼形目鹰科 隼形目鹰科 隼形目鹰科 鹰属 鹰属 鹰属 鹰属 鹰属 鹰属 秃鹫属 雕属 雕属 雕属 雕属 雕属 雕属 雕属 鹃隼属 鵟属 鵟属 鵟属 鵟属 鵟属
鹰鵰属 鹃隼属 鹃隼属 隼属 隼属 隼属 隼属 隼属 隼属 隼属 隼属 隼属 隼属 小隼属 小隼属 鹗属
鸡形目
722 723 624 773 1109 1114 1115 1096 1098 1099 鸡形目松鸡科 鸡形目松鸡科 鸡形目松鸡科 鸡形目松鸡科 鸡形目松鸡科 鸡形目松鸡科 鸡形目松鸡科 鸡形目雉科 鸡形目雉科 鸡形目雉科 雷鸟属 雷鸟属 镰翅鸡属 琴鸡属 松鸡属 榛鸡属 榛鸡属 长尾雉属 长尾雉属 长尾雉属
动物世界介绍

物
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 虎及美洲豹)中体型最小,平均0公里。体呈黄或橙黄色,全
身布满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钱状的黑 环。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 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既会游 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 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 长长的尾巴在奔跑时可以帮助豹保持 平衡。它亦是少数可适应不同环境的 猫科动物。金钱豹多指亚洲的亚种, 非洲的亚种多称花豹。
四、长颈鹿
长颈鹿(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 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 。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 陆生动物。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米,体重约700千克,刚出生的幼仔就有 1.5米高;皮毛颜色花纹有斑点和网纹型,头的额部宽,吻部较尖,耳大竖
三、野猪
(偶蹄猪属哺乳动物) 野猪(学名Sus scrofa)又称山猪,猪属动物。野猪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在全世界有27个 亚种,亚种间和亚种内核型都有一些差异,染色体数(2n)在36~38之间,如西欧野猪2n=36或 37,日本野猪2n=38,但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可以生育后代,它们广为分布在世界上,不过由 于人类猎杀与生存环境空间急剧减缩等因素,数量已急剧减少,并已经被许多国家列为濒危物种。 野猪是杂食性的,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一般的野猪群有2-3只母猪与一群幼猪,公猪只在发情 期才会加入猪群
立,头顶有1对骨质短角,角外包覆皮肤和茸毛;颈特别长(约2米),颈背
有1行鬃毛;体较短;四肢高而强健,前肢略长于后肢,蹄阔大;尾
短小,尾端为黑色簇毛。牙齿为原始的低冠齿,不能以草为主食, 只能以树叶为主食;舌较长,可以用于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 的皮肤覆盖。
五、豹子
豹(学名:Panthera pardus)猫科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
蝙蝠是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的。
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
共有6属17个品种。
原生地是森林,特别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
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
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
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
寿命最长可达80年。
中文学名:鹈鹕拉丁学名:Pelecanus分布区域:大多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
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水域。
英文名:Pelican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
绿头鸭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的芦苇丛中。
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
主要漂浮在水面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
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
丘鹬(山鹬)为鹬科丘鹬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小型涉水禽鸟,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亚北极地区。
大多栖息在潮湿、阴暗、落叶层厚的稠密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
白天常隐伏林中,很少飞出。
如果受惊,只飞过一段很短的距离,就又隐伏在树丛中。
取食蚯蚓、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也吃蜗牛、淡水螺蛳。
鹬鸵(kiwi),又译为几维鸟、奇异鸟、奇威鸟,泛指几维科下的鸟,几维属是几维科唯一的属,是新西兰的特产,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及象征,“几维鸟”因其尖锐的叫声“keee-weee”而得名。
在古老的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因为没有走兽和蛇,鸟类不必逃避,地面上的食物丰富,飞翔能力逐渐退化。
鸵鸟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
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
高可达3米,全身有黑色的羽毛,脖子长而无毛,翼短小,腿长。
平时速度达80km/h,最快达140km/h。
据说它因鸵鸟在遇到危险时把头深深的埋进土里的习性,而有“鸵鸟精神”之说。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m,时速可达70km/h,能跳跃达3.5m。
鵎鵼(学名:Toucans )又名巨嘴鸟,属巨嘴鸟亚目的鸟类动物,有6属34种。
体长约67厘米,嘴巨大,长17~24厘米,宽5~9厘米,形似嘴刀。
色彩艳丽和惊人的大喙使其观赏价值极高。
主要以果实、种子、昆虫、鸟卵和雏鸡等为食。
以树洞营巢。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热带森林中,尤以亚马逊河口一带为多。
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又名美洲雕。
是美国的国鸟。
大型猛禽,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
主要栖息在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
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是北美洲所特有物种。
秃鹫又叫秃鹰、座山雕,泛指一类以食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
除了南极洲及海岛之外,差不多分布全球每个地方。
体形大,全长约110cm,体重7~11kg,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张开两只翅膀后整个身体大约有2m多长,0.6m宽。
筑巢于高大乔木上,以树枝为材,内铺小枝和兽毛等。
多单独活动,有时结3~5只小群,最大群可达10多只,飞翔时,两翅伸成一直线,翅很少鼓动,而是可以利用气流长时间翱翔于空中,当发现地面上的尸体时,飞至附近取食,食物主要是大型动物和其他腐烂动物的尸体,被称为“草原上的清洁工”,也捕食一些中小型兽类。
苍鹰(学名:Accipiter gentilis)是中小型猛禽。
体长可达60厘米,翼展约1.3米。
雌鸟显著大于雄鸟。
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小型鸟类为食。
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地带,也见于山施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小块林内。
视觉敏锐,善于飞翔。
白天活动。
性甚机警,亦善隐藏。
通常单独活动,叫声尖锐洪亮。
见于整个北半球温带森林及寒带森林。
雪鹗,俗称白猫头鹰,鹗形目,鸱鹗科,大型鹗类,头形宽大,嘴强大呈钩状,爪锐而钩出,雄鸟通体白色,雌鸟、幼鸟体上褐色斑显著,以雪兔、鼠类为主要食物。
雪鹗居住在空旷的冻原上,低处风势较弱的山丘或圆石上,如果有风乾的植物,便是雪鹗筑巢的最佳选择。
虽然雪鹗为候鸟,但只有在食物日渐稀少时,它们才会往南迁徙。
雕鸮(学名:Bubo bubo)属夜行猛禽,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
雏鸟晚成性。
耳孔周缘有明显的耳状簇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
胸部体羽多具显著花纹。
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全天可活动,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
食性很广,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兔类、蛙、刺猬、昆虫、雉鸡和其他鸟类。
叫声深沉。
遍布于大部欧亚地区和非洲,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直向东穿过西伯利亚到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往南一直到亚洲南部的伊朗、印度和缅甸北部,非洲从撒哈拉大沙漠南缘到阿拉伯半岛。
中型猛禽。
全长30厘米左右。
喜欢在夜间和晨昏活动,行踪诡秘,平常很难见到。
鹰鸮主要以老鼠和鸟类为食,在东北地区繁殖,秋季则迁往温暖的南方越冬。
侏儒猫头鹰生活在亚洲,在海拔800-3500米的各种森林都可以见到它们。
属于夜行性的猛禽,外貌奇特,充满杀气,尤其是那萦回于黑夜的叫声更令人恐怖,所以也常被人们称为“恶声鸟”。
天鹅属游禽,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
天鹅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
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
20余只组成小群,排成“一”字或“人”字队行,边每年9月中旬南迁,常常6~8月在北方。
长尾鸡是观赏品种的家鸡,两三百年前,在日本人工杂交培育成。
它与当今广泛饲养的蛋用鸡和肉用鸡同属野生原鸡的后代。
但长尾鸡纯属观赏品种,其蛋及肉的产量极低。
德国牧羊犬(German Shepherd Dog),是狗的一个品种,原产德国,具体的血统来源不明。
唯一能够确认的就是,于1880年此犬已经在德国各地固定下来,并做为牧羊犬使用。
黑背,德国牧羊犬,背部为黑色,祖先是狼跟狗杂交产生,所以后代兼有狼的凶悍和狗的温顺。
多用于军用或看家护院。
苏格兰牧羊犬别名柯利犬。
产于英国,原是一种下等犬,直到1860年,因维多利亚女王的竭力称赞而出名,1880年在伯明翰第一次展出。
后与俄国牧羊犬杂交,使其变得高贵。
边境牧羊犬(Border Collie)原产于苏格兰边境,为柯利牧羊犬之一种,具强烈的牧羊本能,天性聪颖、善于察言观色,能确实明白主人的指示,可藉由眼神的注视而驱动羊群移动或旋转,被当成牧羊犬已有多年的历史。
其最大的特点即是聪明、学习能力强、理解力高、容易训练、温和、忠诚、顺从,其忠心程度可以用如影随形来形容。
英国古代牧羊犬(Old English Sheepdog)是英国最古老的牧羊犬种之一。
英国古代牧羊犬是一种以放牧家畜和宠物为目的而培育的犬种。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种,哈士奇名字的由来是源自其独特的嘶哑叫声。
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原始部落楚克奇族(Chukchi)人,用这种外型酷似狼的犬种作为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来拉雪橇,并用这种狗猎取和饲养驯鹿,或者繁殖这种狗然后带出他们居住的冻土地换取温饱。
哈士奇性格多变有的极端胆小,有的极端暴力,进入大陆和家庭的哈士奇都已经没有了野性比较温顺,是一种流行于全球的宠物犬。
阿拉斯加雪橇犬是最古老的雪橇犬之一。
它的名字来自爱斯基摩人的伊努伊特族的一个叫做马拉缪特的部落,这个部落生活在阿拉斯加西部一个叫做扣赞伯(Kotzebue)的岸边。
在阿拉斯加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之前,这一地区叫做Alashak或是Alyeska,翻译出来就是“广阔的土地”,这是发现这一地区的俄国人给它取的名字。
起源于17世纪,原产于日本,祖先是一种被叫做秋田狩猎犬(秋田アキタ)的山岳狩猎犬。
由流放到日本本州秋田县的日本贵族所培育。
在当地猎熊等大型猎物时,都伴随在主人身边。
秋田犬在日本原产地受到很高评价。
1931年正式被承认为日本的国家珍贵动物。
卷尾巴是秋田犬的招牌,尾巴大而丰满,尾根高。
卷力强,长略至飞节,卷型分左卷、右卷、太鼓卷、二重卷。
圣伯纳犬(saint bernard),又名(圣伯纳德犬)原产丹麦,在瑞士也有悠久的历史,但19世纪中叶,数量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种的地步。
现在的圣伯纳狗大多是杂交品种。
体重能达100公斤,身高可高达1米。
圣伯纳狗个性十分温顺,容易亲近,对小朋友十分宽容。
它忠于主人,容易训练。
如果给予足够的空间、食物、运动量,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家庭犬。
雪纳瑞属于梗类犬的一种,源起于15世纪的德国,是唯一在梗犬类中不含英国血统的品种。
其名字Schnauzer是德语的“口吻”之意。
雪纳瑞一般可分成三种:迷你型、标准型及巨型。
三种类的雪纳瑞都拥有明显的胡须,使得它们的口吻部变得非常特别。
诺福克梗,原产地英国,起源于19世纪。
警惕、爱交朋友、勇敢而忠诚。
没有侵略性。
小而结实,警惕而无畏。
它脾气好,爱交际,是个可爱的伙伴,非常有感情,有爱心。
要求空间大,需要一个大的公寓或带院子的房子。
杰克罗素梗是19世纪在英国南部培养的白色梗类犬,主要是为了在地面上和地下捕捉欧洲红狐狸。
这种梗是由约翰.罗素牧师培养出来的,并由此得名,他可以将狐狸从巢穴中驱赶出来并追踪这些狐狸。
杰克罗素梗容易兴奋,具备快活的性格.忠诚,喜欢运动,喜欢与人类相处,为优秀的守门犬.尽管生来活力旺盛,如不提供激烈运动,其美丽的体型也会变形。
而且如果没有适当的运动,狗狗的性格也会变得很焦躁。
沙皮犬,英文名SharPei,产于中国广东南海大沥镇一带,是世界名种斗狗之一。
沙皮犬又名“大沥犬”、“打(斗)犬”或“中国斗狗”,是世界稀沙皮犬有犬种。
巴哥犬(英语:Pug)又称作哈巴狗,是一种小型观赏犬,巴哥犬面黑,有很多褶皱,成年时身高大约25到28厘米,体重约为6至8公斤,寿命大约为12到15年。
此犬产于苏格兰低地,传到亚洲后边在由荷兰商人从远东地区带回西方;也有专家认为,此犬是东方犬种,源自北京犬的短毛种,实则为东北犬种,祖籍为我国东北,满族人称其为哈叭狗。
斗牛犬(英文名:Bulldog)是犬科犬属的动物,是家犬的一个亚种,原产英国,起源于19世纪。
直到1835年英格兰禁止逗引公牛之前,属于非常常见的品种。
祖先据说是马士提夫獒犬和牛头梗结合繁衍而成。
腊肠犬(Dachshund)是一种短腿,长身的腊犬。
其名源于德国,原意"獾狗"。
此品种被发展为嗅腊,追踪,及捕杀獾类及其他穴居的动物.有意思的是,虽然"Dachshund"是一个德语单词,但是它在德国并不常用,德国人通常叫它Dackel或Teck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