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易错题整理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1-4单元数学易错题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1. 一、认识数字第一单元的易错题在认识数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三”和“五”,我们应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三个苹果、五个梨子等,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2. 二、加法和减法第二单元的易错题在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学生容易出现写错计算过程或漏写中间步骤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灵活性。
3. 三、图形与认识园第三单元的易错题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形状,需要通过绘图、比较等方式加以区分。
4. 四、数字1—99的认识第四单元的易错题在认识数字1—99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个位与十位颠倒、读错数字等情况,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和巩固来提高学生的数字认知能力。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及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总结回顾:通过对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1-4单元的易错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认识数字、加法和减法、图形与认识园、数字1—99的认识等方面容易出现错误。
针对这些错误,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针对易错题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另外,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易错题带来的困难。
家长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总结

1、早上,红红面向太阳站立,她的面前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24/6=4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或者说24里面()个()。
3、()*7<554、王叔叔去拜访亲友,买了3箱瓷器,每箱有4个小盒,每个小盒装2瓶,王叔叔一共买了多少瓶?5、画出○,使□的个数是○的2倍。
□□□□□□□□□□6、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16()。
对还是错?7、把6个苹果放进2个盘子里,每盘只能放3个()8、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因数都大()9、有8支笔,(),每人分2支。
A 分给8个小朋友B分给4个小朋友C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10、12个小朋友,每组4人,求一共能分成多少个组是求()A、把12平均分成4份,一共是多少B、12里面有几个4C、3个4相加是多少11、下面不能用除法计算的是()A、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有几个B、求6里面有几个2C、求5的4倍是多少12、把一只手表平方在桌面上,数字12正对着北,则正对着南的数字是(),数字3正对着()13、与北极星所在方向相对的是()方14、奇奇拿着一面旗子相前走,旗子飘向他的右面,已知刮的是南风,奇奇正在向()方走。
15、早晨起来,你面向太阳,前面是()左面是();下午放学,你迎着夕阳回家,后面是()右面是()判断对错:16、你早上上学时背对着太阳走,那么你下午放学时面对着太阳走()17、如果你面向西,那么左转后面面向南()18、如果你面向南,那么你的左边是西()19、向日葵是一种向光性极强的植物,它的花朵早上朝东,傍晚朝西。
()20、一盒羽毛球有6个,一个羽毛球3元,买一盒羽毛球,如果全部用5元人民币付钱,至少要付()张。
2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做花束,至少要用两种颜色,最多用三种颜色,一共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2、王叔叔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6个,4天加工完。
如果他每天加工8个,几天加工完?23、二年级七班有3组同学参加旅行团,每组有8人,每4人住一个房间,需要安排几个房间?24、丽丽感冒了,医生给她开了一盒感冒药,2片/次,3次/天。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

【导语】数学能够培育⼈的全体意识。
数学题的求解必须从已知到定论全部地考虑疑问,并掌握各⽅⾯的相互联系,数学教育能够培育学⽣从全局上全部地考虑疑问。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篇⼀ ⼀、仔细填空,你⼀定⾏! 1、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在30÷7=()……(),余数是(),余数最⼩是()。
2、8的5倍是();21是3的()倍; 3、在○⾥填上">"、"<"或"="。
7×7○1 40÷5○0×5 18÷3○5 2×4○24÷3 4、按规律在()⾥填上合适的数。
(1)1,2,4,7,(),()。
(2)6,12,18,24,(),() 5、把⼀根绳⼦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被剪成了()段。
⼆、认真选⼀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
1、表⽰12⾥⾯有⼏个4的算式是() ①12÷4=3②12÷3=4③3×4=12 2、5个4相加可以写成算式() ①5+4②5+5+5+5+5③5×4 3、在67>()×9中,()⾥能填⼏?() ①6②7③8 4、⼩红和她的四个同学⼀共买了20本书,平均每⼈买了()本书? ①4本②5本③10本 三、动⼿做,你⼀定⾏! 圈⼀圈,填⼀填。
△△△ ○○○○○○○○○○○○○○○ ○的个数是△的()倍。
四、解决问题,我最⾏!( 1、⼀辆⼤客车上共有9排座位,前8排每排有4个座位,最后⼀排有5个座位,这辆车⼀共有多少个座位? 2、合唱队有8名男⽣,32名⼥⽣。
(1)⼥⽣⼈数是男⽣⼈数的⼏倍? (2)如果每排站8⼈,⼀共可以站⼏排? 3、我们⼀共拔了42个萝⼘,每6个装⼀篮。
运⾛了2篮,还剩⼏篮? 4、⼆年级⼀班有52⼈,要坐缆车去泰⼭⽟皇顶。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1.易错题:a) 小明的妈妈从菜市场买回来了5个苹果和3个橙子,小明拿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他还剩下几个水果?b) 一根绳子剪成了两段,一段长5厘米,另一段长7厘米,这两段绳子加起来的长度是多少?2.难题:a) 小明买了3块巧克力,每块巧克力的价格是8元。
他用10元去买巧克力,还能剩下多少元?b) 阿姨有20个糖果,她想要分给小朋友们。
如果每个小朋友都分到2个糖果,阿姨还能剩下几个糖果?注意:以上题目只是示例,并不代表所有的易错题和难题。
在编写数学题目时,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难度适度调整题目难易度。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1. 易错题:a) 小明的妈妈从菜市场买回来了5个苹果和3个橙子,小明拿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他还剩下几个水果?解答:小明的妈妈买回来了5个苹果和3个橙子,一共有8个水果。
小明拿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还剩下6个水果。
b) 一根绳子剪成了两段,一段长5厘米,另一段长7厘米,这两段绳子加起来的长度是多少?解答:一段绳子长5厘米,另一段长7厘米。
这两段绳子加起来的长度是5厘米+7厘米=12厘米。
2. 难题:a) 小明买了3块巧克力,每块巧克力的价格是8元。
他用10元去买巧克力,还能剩下多少元?解答:小明买了3块巧克力,每块巧克力的价格是8元。
他用10元去买巧克力,总共花费的金额是3块巧克力的价格乘以数量,即8元/块 * 3块 = 24元。
因此,他还剩下10元 - 24元= -14元。
这意味着他花费的金额超过了他的预算,没有剩下任何钱。
b) 阿姨有20个糖果,她想要分给小朋友们。
如果每个小朋友都分到2个糖果,阿姨还能剩下几个糖果?解答:阿姨有20个糖果,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糖果,那么阿姨最多可以分给$20/2=10$个小朋友。
所以,如果每个小朋友都分到2个糖果,阿姨剩下的糖果数目为:$20-2*10=0$个。
阿姨不会剩下任何糖果。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易错题和难题在二年级数学中的不同之处。
一二年级易错题

以下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类型和相应的例子:
1. 计算题:
减法易错题:如 10 - 6 =?,学生可能会误算为 16。
加法易错题:如 5 - 3 =?,学生可能会误算为 8。
2. 应用题:
如“小明有10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学生可能会误算为10-2=8,得出小明还剩下8个苹
果的结论。
然而,实际上学生需要理解“吃了”是减去的含义,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0-2=8,即小明还剩下0个苹果。
3. 读题不仔细:
如选择题:下列哪个是动物?学生可能会看到前面的“下列”二字,而忽略了“哪个”二字,导致选择错误。
4. 审题不认真:
如填空题:请填写数字1至5中的两个数字。
学生可
能会填写两个连续的数字1和2,但忽略了题目要求填写的
是两个数字,而不是连续的数字。
为了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学生应该加强练习,并养成仔细
读题、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易错
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二年级易错题50道

二年级易错题50道一、数与代数部分(20道)1. 计算:36 + 27 18解析:这道题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先算36+27 = 63,再算63 18 = 45。
很多同学容易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时出现计算错误,比如计算过程中数位没有对齐或者忘记进位、退位等。
2. 填空题: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解析:5个十就是50,8个一就是8,组成的数就是50+8 = 58。
有些同学可能会写成580或者85,前者是没有理解数的组成概念,后者是数位顺序混淆。
3. 比较大小:45()54解析: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54是由5个十和4个一组成,4个十小于5个十,所以45<54。
部分同学会只看数字大小而不考虑数位的意义,从而判断错误。
4. 计算:7×8 + 12解析:根据四则运算顺序,先算乘法7×8 = 56,再算加法56+12 = 68。
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忘记先算乘法或者乘法口诀记忆错误。
5. 一道除法算式,除数是9,商是7,余数是5,被除数是多少?解析:根据被除数=除数×商 + 余数,可得9×7+5 = 63 + 5 = 68。
有些同学会忘记加上余数或者计算乘法时出错。
6. 30÷5 =(),想口诀()。
解析:30÷5 = 6,想口诀“五六三十”。
部分同学口诀记忆不熟练会导致答案错误。
7. 100里面有()个十。
解析:10个十是100,所以100里面有10个十。
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对计数单位的理解不清晰。
8. 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多()。
解析: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100 99 = 1。
有些同学会混淆最小三位数和最大两位数的概念。
9. 56连续减8,减()次后结果是0。
解析:56÷8 = 7,也就是减7次后结果是0。
可能会有同学用减法依次去减,容易出错且浪费时间。
10. 写出下面各数相邻的两个数。
35解析:35前面相邻的数是34,后面相邻的数是36。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1、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锦2、二【1】班同学共有30人去野炊.晚上宿营时每4人住一顶帐篷。
至少需要准备多少顶帐篷?3、我们一共要做86个灯笼.已经做了50个灯笼了。
剩下的灯笼让4个小朋友完成.平均每人要做多少个?4、一本漫画8元.用70元最多能买几本漫画?5、商店里有8盒钢笔.每盒8支.卖出26支后.还剩多少只?6、二年级三班有60人一起外出游玩.每辆车限乘8人.至少要租几辆车?7、水果店运进93千克苹果.第一天买了29千克.剩下的平均分成8箱.每箱多少千克?8、每个笔记本3元.小明买了8个.小红买了5个.小明比小红多花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题】9、二年级两个班一共领了70棵树苗.一班种了23棵.二班种了35棵.还剩多少棵树苗没种?【用两种方法解题】10、学校食堂运进56袋大米.已经吃了24袋.剩下的还够吃8天.平均每天吃几袋大米?11、张伯伯有240千克西瓜.上午买了36千克西瓜.下午买了45千克.共卖了多少千克?12、三【1】班有8根跳绳.六【1】班跳绳是三【1】班的3倍.六【2】班比六【1】班的跳绳多7根。
六【1】班有多少根跳绳?六【2】班有多少根跳绳?13、小明感冒了.医生给他开了一瓶药【50片】.叮嘱他一天3次.一次2片.这些药够小明吃几天?14、【1】18元可以买几支钢笔?【2】一辆玩具车的价钱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3】小红买了2个布娃娃和3个泰迪熊 .一共花了36元.一个泰迪熊多少元?15、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走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16、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
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17、有31箱苹果.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6箱.至少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苹果?18、同学们去植树.已经种了5行.每行7棵.还剩8棵没有种。
一共要种多少棵树?19、估一估.算一算 王老师买了489元的连环画和291元的故事书。
二年级易错题60道

二年级易错题60道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
2、二年级有3个班。
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
哪个班人数最少?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18盒酸奶24盒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一瓶药够吃几天?18÷3=6(天)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红旗小学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文化除法的来历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4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门诀来计算除法的.我们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Juhann liuinrich Rahn,1622-1676)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使用的.几年以后,该书被译成英义,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为“÷”“:”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做除号.信息窗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1.原题: 判断:20÷4=4……4 ()分析:误认为余数可以大于或等于除数。
正解:举一反三:判断:26÷5= 4 …… 6 ()36÷6= 5 …… 6 ()2、原题:有17枝花,每5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还剩几枝?分析:容易把余数的单位名称写成商的单位名称。
正解:举一反三:a、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b、39个小朋友去划船,能做满几条船?还剩几个小朋友?3、原题:今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分析:算式正确,但没算完。
应再列:8÷7=1……1,因为余数是1,条件又告诉8号是星期一,所以31÷7=4……3,余数是3,应为星期三。
正解:举一反三:a、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31日是星期几?b、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26日是星期几?信息窗2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笔算1、原题:小红有一些书,总数不到40本,把这些书摆成5堆多3本。
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分析:前半部分算式正确,但没理解被除数、商数、余数之间的关系,也少解一问。
40÷5=7(本)……5(本),本来应该余3本,但计算中余5本,多出2本,就应在总数40中去掉多出的2本,40-2=38(本),所以最多为38本。
最少则当商为1即每堆只有1本时,总数最少为8本。
正解:举一反三:a、小红有一些苹果,总数不到30个,把这些苹果装成5筐多3个。
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b、二年级二班有不到50本图书,7个小朋友平均分就少2个,这个班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2、原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52÷9=6 (2)分析:52里面最多有5个9,本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商要调小。
正解:举一反三:判断:a、36÷7=4……8 ()b、 49÷8=5……9 ()智慧广场周期问题1、原题:元宵节挂彩灯,按“红黄蓝绿紫”的顺序挂,第4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分析:彩灯的规律是每五个一组,用除法计算47里面有多少个5,即有多少组彩灯,得出第47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就知道是什么颜色的彩旗了。
正解:举一反三:a、按牛牛、壮壮、丽丽的顺序发扑克,第十四张扑克被谁拿到?第25张呢?b、爸爸星期一出差,过了36天回来,爸爸回来时是星期几?2、原题:43块糖,每5块一盒,至少要装几盒?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从实际出发来考虑,剩余的3块也需要一个盒子。
正解:举一反三:a、有30个纽扣,最多可以钉几件这样的衣服?b、43个羽毛球每5块一盒,至少要装几盒?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故事/文化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
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算盘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
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信息窗一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1、原题:六百零七写作:()分析: 易错写成67,或者错写成 6007等。
注意中间有0时不要漏写或多写。
正解:举一反三:九百零五写作:()八百零九写作:()2、原题:755 801 读作什么?分析: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数位上是几就读几,计数单位不读,755易读成:七五五;801中间的0没读出来,易读成:八百一;正解:举一反三:902 读作:() 3006 读作:()3、原题:3个1,4个十,5个百组成的数是()分析:不认真读题,看见数字就写,易写成345。
正解:举一反三: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
2.由4个一,5个百组成的数是()。
信息窗二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1、原题:写出下面的数:一千零八写作:()分析:写数时,容易错误地认为中间连续两个数位没有时,只写出一个0。
正解:举一反三:1、三千零九写作:()2、四千零七写作:()2、原题:5600-500=分析:易把500中百位数上的5与5600中千位数上的5相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相减。
正解:举一反三:= 2. 9600-900=3、原题:1)从七千八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数,数到八千零五。
分析: 1)从七千八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数,数到八千零五。
正解:1. 原题:两千四百三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 )。
分析:( 2438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居然会前后不分。
正解:举一反三:2789后面的第二个数() 3486前面的第二个数()1. 原题:一百一百的数,2100后面是多少?分析:很多学生写成2101,原因是忽略第一句话一百一百的数,审题不清。
正解:举一反三:a、十个十个的数,267后面是多少?b、一千一千的数,3560后面是多少?信息窗三课题: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 原题:比较4589和4598的大小。
分析:比较四位数的大小,先看千位上,千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百位也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也相同就看个位。
正解:举一反三:a、比较3709和3079的大小。
b 比较5376和5367的大小。
2、原题:方格里最大能填几?456>4口6 6口7<667分析: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思考,两个数都是十位不确定,百味和各位相同的情况下,十位要小,一题必须填写4。
二体必须填写5。
正解:举一反三:方格里最大能填几?a、7口8>756b、 917 < 9口8信息窗四课题: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1. 原题:800+700=分析:学生等于150,计算错误,八百是八个百,七百是七个百,八个百加七个百是15个百是1500,或者8+7=5,后面再加2个0。
正解:举一反三:600+500= 800+400=2. 原题:小白兔收了1600根胡萝卜,小灰兔收了1200根胡萝卜,小白兔给小灰兔多少根胡萝卜,他们就同样多了?分析:移多补少问题,利用加法求出小白兔多出来的一部分,再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给小灰兔。
正解:举一反三:a、妈妈有1000元钱,爸爸有400元钱,妈妈给爸爸多少元后两人的钱数同样多?b、哥哥有800张卡片,弟弟有500张卡片,哥哥给弟弟多少张卡片,两个人就同样多了?信息窗五课题: 估算1. 原题:实验小学有302名学生,越是()人。
分析:和302最接近的数是300,所以大约是300人。
正解:举一反三:估计一下,把接近七千的圈起来。
6009 7008 5998 6980 7050第三单元课题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数学故事/文化一天,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正在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
米说:“我比你们都长,你们加起来也比我短,小主人肯定最喜欢我。
”分米不服气地说:“谁讲的!十个我就和你一样长,你神气什么呀!”米说:“虽然十个你加起来和我一样长,但是,十个我加起来不知是你的多少倍呢?”厘米听了很生气,说:“虽然你比我们都长,但是主人不一定最喜欢你呀!”米说:“你不可能......”还没等米说完,毫米打断米的话,抢着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你用得上的地方,我们不一定用得上,我们用得上的地方,你不一定用得上!”这时,小主人回来了,他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巧的是今天的作业刚好是量铅笔盒的长,一分硬币的厚,数学书封面的宽,衣橱的高。
小主人把分米、厘米和毫米都用上了:铅笔合长2分米,数学书封面宽21厘米,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
小主人要量衣橱的高时,米想:“前面我都没用上,这次肯定也用不上。
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居然被用上了,衣橱高约2米。
分米、厘米和毫米对米说:“你真厉害,现在居然被用上了。
”听罢,米一下子脸红了。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吵了。
米、分米、厘米都是好朋友。
平时大家互相关心,亲如手足,但一遇到问题,总是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又有一天,三角形老师叫米、分米、厘米分别量量课桌面的长度。
米量后立刻回答:“课桌面的长是1米。
”分米量后皱(zhòu)了皱眉头说,说:“不对,不对,课桌面的长明明是10分米,怎么说是1米呢?”厘米量后哈哈大笑,说:“你们都量错了。
我量了又量,数了又数,这张课桌面的长是100厘米。
”米、分米和厘米谁也不承(chéng)认自己量错了,争得面红耳赤。
三角形老师看着仨人争论不休,又好笑,又好气地说:“别争了,别争了,你们量得都对。
1米等于10分米,又等于100厘米。
因为各自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的得数也就不一样。
”米、分米、厘米听三角形老师一说,每人都露出了笑脸。
信息窗一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1、原题: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汽水瓶高约2()火车一节车厢长12()学生错解:汽水瓶高约2(厘米)火车一节车厢长12(分米)分析:原因分析:⑴孩子心中对于“生活原型”的表象不是很清晰。
在访谈中发现有学生说没看见过火车,有的对火车车厢不是很清楚,可见我们有部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少,从而导致错误。
⑵长度单位表象的建立不能很好与生活中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
虽然在学生头脑中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⑶对于物体长度估测的方法与能力不强。
正解:举一反三:a.数学课本宽18()b.桌子高8()c.小明身高约130()信息窗二课题:千米的认识原题: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机场跑道长约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