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培训教材(PPT 51张)
合集下载
《水稻生产技术》PPT课件

➢干式是以空气为介质,在碾米厂应用较为 普遍。干法去石的的主要设备为比重去石 机。
精选PPT
61
精选PPT
吹 式 比 重 去 石 机
62
吹 式 比 重 去 石 机
精选PPT
63
4、磁选法
指利用磁力清除谷粒中磁性杂 质的方法。
精选PPT
64
5、精选法
指根据谷粒与杂质长度的不同,利用 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袋孔的工作 面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 地区。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 三位。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起源于 约西元前8200年南中国珠江中游的聚落 地带。水稻在中国大陆广为栽种后,逐 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 部。
精选PPT
7
关于稻谷的传说
精选PPT
51
冲孔筛
精选PPT
52
精选PPT
53
精选PPT
54
编织筛
精选PPT
55
编织筛
精选PPT
56
冲孔筛开孔率低,质量大,不变 形,层数少时使用;
编织筛开孔率高,质量小,易变 形,层数多时使用。
精选PPT
57
筛选设备
• ①初清筛:初清筛是专门清除稻草,稻穗、 破布、麻绳、大泥块和大石块等大型杂质 以及泥灰、草屑等轻杂质的初步清理设备。
化学成 碳水化合
分
物
名称
稻 谷 64.52
糙 米 74.53
胚 乳 78.8
胚
29.1
米 糠 35.1
稻 壳 29.38
蛋白 质
精选PPT
61
精选PPT
吹 式 比 重 去 石 机
62
吹 式 比 重 去 石 机
精选PPT
63
4、磁选法
指利用磁力清除谷粒中磁性杂 质的方法。
精选PPT
64
5、精选法
指根据谷粒与杂质长度的不同,利用 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袋孔的工作 面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 地区。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 三位。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起源于 约西元前8200年南中国珠江中游的聚落 地带。水稻在中国大陆广为栽种后,逐 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 部。
精选PPT
7
关于稻谷的传说
精选PPT
51
冲孔筛
精选PPT
52
精选PPT
53
精选PPT
54
编织筛
精选PPT
55
编织筛
精选PPT
56
冲孔筛开孔率低,质量大,不变 形,层数少时使用;
编织筛开孔率高,质量小,易变 形,层数多时使用。
精选PPT
57
筛选设备
• ①初清筛:初清筛是专门清除稻草,稻穗、 破布、麻绳、大泥块和大石块等大型杂质 以及泥灰、草屑等轻杂质的初步清理设备。
化学成 碳水化合
分
物
名称
稻 谷 64.52
糙 米 74.53
胚 乳 78.8
胚
29.1
米 糠 35.1
稻 壳 29.38
蛋白 质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ppt课件

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是制种生态条件选择的主 要内容,重点依据以下条件:
1、抽穗开花授粉期的安全气候条件
从始穗到终花期( 10~12天),气候条件影响父母本抽穗、开 花、授(受)粉、结实,决定制种产量的高低或成败。
安全气候条件的基本要求是: (1)不出现连续3天以上整天下雨天气; (2)日均温26~28℃,日最高温度不超过35℃,日最低温度
2、制种技术系统研究阶段(1996-2000)
主要问题:不同生态条件下制种产量和质量差异很大; 育性敏感期、抽穗开花期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关键技术:(1)提出了两个安全期协调安排的原理, 确定了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的原则;(2)光温敏核 不育系技术鉴定标准;(3)核心种子生产原理与技 术。
效果:形成了两系杂交稻保纯制种技术体系,制种产 量和质量稳步上升。
❖ 三系法杂交稻制种
❖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
三系配套法
A×B→A 不育系繁殖
BB 保持系繁殖
A × R → 杂交种 杂交制种
RR 恢复系繁殖
2021/1/25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两系配套法
S 低温 短照
(可育 繁殖)
S
S系繁殖
S
×
R
高温、长照
(不育,作母本)
杂交种子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
2021/1/25
4、制种季节安排
制种季节安排原则
根据杂交水稻制种的途径(三系法、两系法)。 根据杂交组合生育期类型(早、中、迟熟)。 根据制种基地的气候条件。
春制
具有双季稻生产气候条件区城,在早稻生 产季节的制种。
3、制种技术提升与推广阶段(1984-2009) 主要问题:实现多种技术配套条件下的高产、安全、 高效制种。 突破的关键技术: (1)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良好的生态条件, 确保制种各时技术
1、抽穗开花授粉期的安全气候条件
从始穗到终花期( 10~12天),气候条件影响父母本抽穗、开 花、授(受)粉、结实,决定制种产量的高低或成败。
安全气候条件的基本要求是: (1)不出现连续3天以上整天下雨天气; (2)日均温26~28℃,日最高温度不超过35℃,日最低温度
2、制种技术系统研究阶段(1996-2000)
主要问题:不同生态条件下制种产量和质量差异很大; 育性敏感期、抽穗开花期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关键技术:(1)提出了两个安全期协调安排的原理, 确定了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的原则;(2)光温敏核 不育系技术鉴定标准;(3)核心种子生产原理与技 术。
效果:形成了两系杂交稻保纯制种技术体系,制种产 量和质量稳步上升。
❖ 三系法杂交稻制种
❖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
三系配套法
A×B→A 不育系繁殖
BB 保持系繁殖
A × R → 杂交种 杂交制种
RR 恢复系繁殖
2021/1/25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两系配套法
S 低温 短照
(可育 繁殖)
S
S系繁殖
S
×
R
高温、长照
(不育,作母本)
杂交种子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
2021/1/25
4、制种季节安排
制种季节安排原则
根据杂交水稻制种的途径(三系法、两系法)。 根据杂交组合生育期类型(早、中、迟熟)。 根据制种基地的气候条件。
春制
具有双季稻生产气候条件区城,在早稻生 产季节的制种。
3、制种技术提升与推广阶段(1984-2009) 主要问题:实现多种技术配套条件下的高产、安全、 高效制种。 突破的关键技术: (1)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良好的生态条件, 确保制种各时技术
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培训课件(PPT 106页)

2. 建立种子田 3. 加强田间管理 4. 坚持严格去杂
三、 “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一) “三系”亲本繁殖
成对回交测交法 三系七圃法 改良提纯法
(二) 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1.制种田的选择
集中连片和便于隔离 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壤肥沃 无检疫性水稻病虫害
如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
5. 严格去杂去劣
秧田期:秧苗高矮、叶形、叶缘颜色及分孽的强弱 始穗期:去杂的关键时期 ,去除不育系行中的保持
系 抽穗扬花期:株高、长相、颜色等 成熟期去杂: 穗形、柱头外露率
水稻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区别
性状 花药形态 花药色泽 开颖角度 出穗期 结实率
不育系
保持系
干瘪、瘦小 饱满
乳白或淡黄 金黄色
1.5 2 2.5 3
叶龄余数 叶龄余数与穗分化时期的关系
(2)花期和花时的调控
①花期调控
水促旱控: 偏施氮肥: 根外喷磷、钾肥: 机械损伤调节: 拔苞拔穗: 借父传粉: 化学药物调节:“九二Ο”,多效挫
②花时调控 赶露水 父本喷冷水 母本喷施花信灵 喷施硼肥
较大
一般
迟3~5天 正常
低
正常
6. 提高结实率
选用异交结实率高的不育系 创造有利于开花的小气候 人工辅助授粉 喷施赤霉素 :最复杂
喷施赤霉素的作用
提高母本穗位,增加穗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减少包颈, 延长开颖时间,增加柱头长度,提高柱头外露率, 改善穗层结构等多种功能,从而使母本结实率大 幅度提高。
9 *第1列代表早籼类型(珍汕97A);第2列代表迟熟 中籼类型(明恢63);第3列代表早熟中籼类型(龙 特浦A)。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PPT课件

第 4 季,不育系原种圃。当选的不育 系株系混系繁殖,用保持系原原种 作为回交亲本。 见P41图1-8。
(二) 杂种一代的种子生产(制种) 1 制种田的选择。凡是能长杂交稻的 地方都能制种。要求水肥条件好, 阳光充足,病虫害少,无检疫对象。 2 隔离条件。 (1) 空间隔离:200米以上。在水旱 兼作区,可用旱作物隔离。特别要 注意籼粳隔离,防止产生大青棵。
何谓原种? 原种是指用原原种直接繁育 出来的,或推广品种经提 纯后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 种子。
原种如何生产? 1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防杂保纯。 2 按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生产。
谁来生产原种?
一般由地、市原种场生产原种。
原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 良种种子质量和数量。
何谓良种? 良种是指用原种再繁殖一、 二代的种子。就是提供给 农户种植的生产用种。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RRI on Hybrid Rice
第八节 水稻种子生产 一、常规品种(纯系)的种子 生产 经审定合格的新品种,必须加 速繁殖并保持纯度,使新品 种在种子数量和质量上能满 足生产的需要。
1.常规品种种子生产程序: 原原种
原种
良种
(一)三系原种生产的方法和 程序 1 三系七圃法。 生产程序:单株选择、分系比 较、混系繁殖。不育系设株 行、株系、原种三个圃;保 持系、恢复系各设株行、株 系二个圃,共七个圃。
第 1 季,单株选择。保持系、恢复系 各选 100-120 株,不育系选 150-200 株。 第 2 季,株行圃。按常规稻提纯法建 立 保 持 系 和 恢 复 系 株 行 圃 各 100120 个株行。恢复系每个株行种植 500株。保持系每个株行种植200株 (上年保持系单株种子分为2份,1 份提前种在保持系株行圃,另 1 份 用作不育系株行圃的父本)。
种子生产与管理培训教材(PPT 56张)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重复繁殖法生产种子的程序
1
育种者种子
原种生产
生产用种生产
生产或仓贮 2 育种者种子
原种生产
生产用种生产
生产或仓贮 …… …… ……
n
育种者种子
原种生产
生产用种生产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循环选择法
单株选择 分系比较 混系繁殖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认真防止机械混杂
种子繁殖田必须单收、单脱、单晒、单藏 注意种子接收和发放手续 分作物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在处理另一品种 之前,一切用具必须彻底清扫干净;在机械 播种时,每播完一个品种后,要及时对播种 箱及其它工具进行清扫 合理安排繁殖田的轮作,不可重茬连作,以 防上季残留的种子在下季出苗而造成混杂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三系七圃法”
第一年 选保持系单株 选不育系单株* 选恢复系单株
保持系株行圃 (选优良株行) 不育系株行圃* (回交父本用保持 系优良株行) 恢复系株行圃 (选优良株行)
第二年
第三年
保持系株系圃(种 植优系或混系,混 收的种子就是保持 系原种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品种审定的方法与程序
报审条件 申报材料 申报程序和时间 品种审定与命名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二、新品种的推广
品种推广的方式 品种区域化和良种的合理布局 良种必须合理搭配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课件
水稻育种及管理ppt课件

.
二、水稻育种
一、杂交育种
(一)杂交水稻的定义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 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 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 品种间杂交指籼稻或粳稻亚种内的品种之间的杂交,而籼稻品种
.
普通籽实用玉米却只有2.5~3.5吨。种植2~3亩地青贮玉米即可解
玉米青贮料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消化率较高,鲜样中含
粗蛋白质可达3%以上,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糖类。用玉米青贮料饲
喂奶牛,每头奶牛一年可增产鲜奶500kg以上,而且还可节省1/5
的精饲料。青贮玉米制作所占空间小,而且可长期保存,一年四
季可均衡供应,是解决牛、羊、鹿等所需青粗饲料的最有效途径。
3、化学杀雄剂的应用:甲基砷酸锌,甲基砷酸钠的杀雄效果较好。
(六)花药(花粉)培养技术
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指在合成培养基上改变其正常生长的发育途 径,由单个花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花药属于组织器官,花 药培养属于组织(包括药壁,花丝,花壁)培养,而花粉是花粉 粒(小孢子)属于细胞培养。直接用花粉培养就减少上述其他细 胞的的麻烦,但是花粉培养技术难度大,很难获得大量水稻花粉 植株。
花药培要一般采用N6培养基,水稻花粉植株有50%~~60%的发自 染色体加倍成二倍体(即双单倍体),约有40%为单倍体,5%为 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单倍体采用秋水仙碱处理,促使染色体加倍, 加快育种过程。
.
三、水稻育种的基本理论
1、杨守仁观点:
(1)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结合才是水稻能高产育种的大方向。
不同时时期所需的水不一样,根据水稻需水规律,浇灌水。保证 水稻正常生长。特别是在水稻灌浆期间,要保证有充足的水,不 能缺水。
二、水稻育种
一、杂交育种
(一)杂交水稻的定义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 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 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 品种间杂交指籼稻或粳稻亚种内的品种之间的杂交,而籼稻品种
.
普通籽实用玉米却只有2.5~3.5吨。种植2~3亩地青贮玉米即可解
玉米青贮料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消化率较高,鲜样中含
粗蛋白质可达3%以上,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糖类。用玉米青贮料饲
喂奶牛,每头奶牛一年可增产鲜奶500kg以上,而且还可节省1/5
的精饲料。青贮玉米制作所占空间小,而且可长期保存,一年四
季可均衡供应,是解决牛、羊、鹿等所需青粗饲料的最有效途径。
3、化学杀雄剂的应用:甲基砷酸锌,甲基砷酸钠的杀雄效果较好。
(六)花药(花粉)培养技术
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指在合成培养基上改变其正常生长的发育途 径,由单个花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花药属于组织器官,花 药培养属于组织(包括药壁,花丝,花壁)培养,而花粉是花粉 粒(小孢子)属于细胞培养。直接用花粉培养就减少上述其他细 胞的的麻烦,但是花粉培养技术难度大,很难获得大量水稻花粉 植株。
花药培要一般采用N6培养基,水稻花粉植株有50%~~60%的发自 染色体加倍成二倍体(即双单倍体),约有40%为单倍体,5%为 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单倍体采用秋水仙碱处理,促使染色体加倍, 加快育种过程。
.
三、水稻育种的基本理论
1、杨守仁观点:
(1)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结合才是水稻能高产育种的大方向。
不同时时期所需的水不一样,根据水稻需水规律,浇灌水。保证 水稻正常生长。特别是在水稻灌浆期间,要保证有充足的水,不 能缺水。
《ex水稻制种技术》PPT课件

a. 不育系(A)×保持系(B)→繁殖不育系
(自交)
保持系(B)→ 保持系(B)(图2-1、2、3) b. 不育系(A)× 恢复系 ( R)→F1杂种
(自交)
恢复系(R)→ 恢复系(R)(图2-4)
梁庆平制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遗传方式
遗传基因
s(不育)
胞质基因:F (可育)、S (不育) 胞核基因:MSMS (可育)、 MSms(可育) 、msm
当前市售 的“920”液 剂之一
梁庆平制
性状
株高 长势 分蘖力 抽穗期 始花-终花 开颖角度 开颖时间 柱头
主要生物学特性
不育系
保持系
较低
cm左右)
较强 较强 迟2-3天(有包颈现象) 包颈现象) 较长 大、长、外露率高
较高(高10
较弱 较弱 早2-3天(无
较短 小、短、低
梁庆平制
杂交制种区
(2) 播种
梁庆平制
繁殖田高产群体结构
基本苗 最高苗 成穗数
母本1.5-2.0万 母本 20— 2 5万 母本14一15万
父本1.0万 父本 14一 15万
父本8一10万
梁庆平制
(4)田间管理
做好薅秧、追肥、管水等工作,注意防止出现父弱母强的 情况; 去杂劣、分别在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进行。
梁庆平制
本专题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不育系与恢复系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 2.适宜播期,安全抽穗 3.父母本播期调节方法 4.培育壮秧 5.移栽规格 6.田间管理 7.花期预测与调节 8.防杂保纯 9.提高结实率的措施 10. 收获
F(msms)
小部分
大部分
不育系 S(msms)
×
恢复系 S(MsMs) F(MsMs)
(自交)
保持系(B)→ 保持系(B)(图2-1、2、3) b. 不育系(A)× 恢复系 ( R)→F1杂种
(自交)
恢复系(R)→ 恢复系(R)(图2-4)
梁庆平制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遗传方式
遗传基因
s(不育)
胞质基因:F (可育)、S (不育) 胞核基因:MSMS (可育)、 MSms(可育) 、msm
当前市售 的“920”液 剂之一
梁庆平制
性状
株高 长势 分蘖力 抽穗期 始花-终花 开颖角度 开颖时间 柱头
主要生物学特性
不育系
保持系
较低
cm左右)
较强 较强 迟2-3天(有包颈现象) 包颈现象) 较长 大、长、外露率高
较高(高10
较弱 较弱 早2-3天(无
较短 小、短、低
梁庆平制
杂交制种区
(2) 播种
梁庆平制
繁殖田高产群体结构
基本苗 最高苗 成穗数
母本1.5-2.0万 母本 20— 2 5万 母本14一15万
父本1.0万 父本 14一 15万
父本8一10万
梁庆平制
(4)田间管理
做好薅秧、追肥、管水等工作,注意防止出现父弱母强的 情况; 去杂劣、分别在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进行。
梁庆平制
本专题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不育系与恢复系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 2.适宜播期,安全抽穗 3.父母本播期调节方法 4.培育壮秧 5.移栽规格 6.田间管理 7.花期预测与调节 8.防杂保纯 9.提高结实率的措施 10. 收获
F(msms)
小部分
大部分
不育系 S(msms)
×
恢复系 S(MsMs) F(MsMs)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培训教材(PPT 51页)

25
雄性不育系恢复系 能使不育系恢复正常结实的品种(系),称雄 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常用“R”表示) 恢复系雌雄器官发育均正常,自交结实,用其 花粉给不育系授粉,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育性恢 复正常。
26
② 杂交水稻三系的相互关系
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保持 系自交仍是保持系。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获得杂 交种种子,恢复系自交仍是恢复系。利用水稻杂 种优势每年需要繁殖不育系。利用不育系和恢复 系配制杂交种,才能应用于生产。“三系”的相 互关系见图3-10 “三系”法利用杂种优势程序。
染败型 多数花粉的形态发育正常,内含大量淀粉, 对I-KI溶液呈蓝色反应,与保持系的花粉基本相似。 由于这类不育系在花粉发育的三核期走向败育,因 而在生育期、株高和花药形成等性状上与保持系并 无明显区别。如BT型、滇I型不育系等。
32
3.两系杂交稻亲本原种生产技术 导致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必须相对较低是选育实 用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根据这一 标准,我国近几年来已经成功地选育出一批达到实用 要求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
33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 条件差异,长江流域 主要以光敏型为主兼 顾光温互作型,华南 地区主要以温敏型为 主兼顾临界光照长度 较短的光敏型,北方 主要以光温互作型为 主
袁 隆 平 在 观 察 两 系 法 杂 交 晚 稻 结 实 情 况
34
二系法的提出
“两系法”最早由安徽省芜湖地区农 业科学研究所提出(1972)。1973年, 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沙湖原种场 已故育种家石明松,在晚粳农垦58大田 中发现自然光敏核不育株,后中国农科 院邓景扬博士鉴定并定名为湖北光敏核 不育水稻。
① 根据核置换型分类 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核置换。这类不育系是以野
雄性不育系恢复系 能使不育系恢复正常结实的品种(系),称雄 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常用“R”表示) 恢复系雌雄器官发育均正常,自交结实,用其 花粉给不育系授粉,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育性恢 复正常。
26
② 杂交水稻三系的相互关系
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保持 系自交仍是保持系。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获得杂 交种种子,恢复系自交仍是恢复系。利用水稻杂 种优势每年需要繁殖不育系。利用不育系和恢复 系配制杂交种,才能应用于生产。“三系”的相 互关系见图3-10 “三系”法利用杂种优势程序。
染败型 多数花粉的形态发育正常,内含大量淀粉, 对I-KI溶液呈蓝色反应,与保持系的花粉基本相似。 由于这类不育系在花粉发育的三核期走向败育,因 而在生育期、株高和花药形成等性状上与保持系并 无明显区别。如BT型、滇I型不育系等。
32
3.两系杂交稻亲本原种生产技术 导致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必须相对较低是选育实 用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根据这一 标准,我国近几年来已经成功地选育出一批达到实用 要求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
33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 条件差异,长江流域 主要以光敏型为主兼 顾光温互作型,华南 地区主要以温敏型为 主兼顾临界光照长度 较短的光敏型,北方 主要以光温互作型为 主
袁 隆 平 在 观 察 两 系 法 杂 交 晚 稻 结 实 情 况
34
二系法的提出
“两系法”最早由安徽省芜湖地区农 业科学研究所提出(1972)。1973年, 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沙湖原种场 已故育种家石明松,在晚粳农垦58大田 中发现自然光敏核不育株,后中国农科 院邓景扬博士鉴定并定名为湖北光敏核 不育水稻。
① 根据核置换型分类 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核置换。这类不育系是以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颖毛长而密或无(粒形较窄的横断面呈椭圆形,颖
毛长而密或无)。
粘稻和糯稻 以上各种类型中都有粘稻和糯稻,它们在形态 特征和生理特性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的主要区
别是米粒淀粉性质的不同。
粘稻除含有70%~80%的支链淀粉外,还含有 20%~30%的直链淀粉;糯稻则只含支链淀粉,直链淀 粉含量极少或无。粘米因含有一定数量的直链淀粉,煮 出的饭较干、胀性大,糯米因不含或很少含直链淀粉, 饭较湿。当与I-KI溶液反应时,粘米呈蓝紫色,糯米呈 红棕色。粘米和糯米的颜色也有所不同。糯米呈乳白色, 不透明,粘米则呈半透明。糯米的糊化温度(65℃左右)
水稻 (基本型)
晚季稻 (基本型 )
籼亚种 (基本型) 陆稻
糯稻 (变异型)
粘稻
早、中季稻 (变异型)
(变异型)
栽培稻稻
粳亚种 (基本型)
图3-6 栽培稻的类型
(丁颖,1957)
籼稻和粳稻 籼稻和粳稻是普通栽培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
亚种,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远,在形态和生理上也
水稻天然异交率一般不超 过1%,一朵花开花时间 大致为60~90min,其 中雄蕊在开花后7~8分 钟开始散粉,持续时间为 10分钟左右。柱头受精 能力以当天最强,三天后 几乎丧失了受精能力。
水稻属于短日照作物,喜高温。我国栽培稻种由于 分布区域辽阔,环境条件复杂,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 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具有适于不同纬度、不同海拔、 不同季节以及不同耕作制度的各种生态类型和品种特性。
(4)保温贮存稻蔸,春季剥蘖移栽
华南地区的中稻和就地翻秋的早稻品种,可 用温室或其它办法贮存稻蔸,越冬后在春季剥蘖 移栽。 (5)异季繁殖 南方稻区的早熟早稻品种,收获后立即就地 翻秋繁殖。对于具有较强休眠性的品种,播前需 采取打破休眠的措施。通常干燥种子在50—52℃ 的烘箱中烘一段时间即可破除休眠。
(2)剥蘖分植 在优良的栽培条件下,可采用一次剥蘖分植或
延长营养生长期多次剥蘖分植的方法,只用少量种
子就能迅速扩大繁殖面积,大大提高繁殖系数。一 般进行2—4次剥蘖移栽,繁殖系数可达500—1000
倍。
(3)再生 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双季稻区,早季稻收割前酌 施氮肥,收割时留10—15cm浅桩,浅灌田水,促 进分蘖再生。
比粘米低。
二、水稻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提高水稻种子繁殖系数的途径
(1)精量播种,单株稀植 根据品种生育特性和千粒重,秧田亩播量6— 8kg,精细管理,尽可能增加秧苗带蘖数。本田单株 栽插,亩栽12000—18000株,以保证足够的单株营 养面积。采用适合该品种的最优良的栽培措施,力争 多穗大穗,粒粒饱满。该法可使常规品种的繁殖系数 提高到350—500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栽培稻种不同类型的品种有4万多
个,形成了各种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栽培的水稻类 型。根据它们的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过程,可以系统 地把我国栽培稻种分为:籼亚种和粳亚种,早、中季稻 和晚季稻群,水稻和陆稻型,粘稻和糯稻变种,以及一
般栽培品种共五级(丁颖,1957),其系统关系如下:
粘稻 (基本型)
色较浓,叶面较光滑,耐肥性较强,叶片短直,株型紧
集,并具有耐寒、耐弱光、不易落粒和对稻瘟病抵抗性 较弱等特征特性。
在籼粳稻的许多差别中,以谷粒形状和颖毛两 项特征最为明显,故可把籼、粳两亚种的主要区别 概括为:籼亚种——谷粒细长,横断面扁平,颖毛 短而散生颖面(粒形较宽的横断面呈扁圆形,颖毛 短散);粳亚种——谷粒宽而厚,横断面近似圆形,
三系配套;
1970年,李必湖和冯克珊从中国海南崖县普通 野生稻群 中找到花粉败育型不育材料; 1972年,江西和湖南等省采用这一材料育成了珍汕97和 二九南1号等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1973年,广西和湖南等省用测交方法先后筛选出IR24强 恢复系,成功实现“三系”配套。 “两系法”制种;利用广亲和基因进行籼粳杂种 优势利
用研究;利用无融合生殖基因固定水稻杂种优势;分子育
种等( 2000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 2001年 “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 )
一、水稻种子生产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物学基本特点与栽培品种分类
水稻(Oryza. Satiua. L.)属于禾本科
(Gramineae) 稻属(Satiua. L.),染色体数为 24 (2倍 体),稻穗属圆锥花序,小穗只有一朵颖花,属于自
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一般在1%左右。
水稻的花期和开花习性
花序属于复总状花序,由主轴、枝梗和小穗组 成。每个小穗由基部的两片退化的颖片(有时 称为幅颖)、小穗轴和3朵小花构成,只有顶 端一朵能正常发育,其下两朵退化,仅见两片 外稃(通称为护颖),可育小花有外稃和内稃、 2个浆片、1枚雌蕊和6枚雄蕊组成。
1926年美国的J. W. Jones首先提出了水稻杂种优势;
India (B.S.Kadem, 1937) , Malaysia ( F.B.Broun , 1953 ), Pakistan(A.A.Lim,1957)和Japan(冈田子宽,1958)等也报
道了水稻杂种优势;
1968年日本的新城长友等实现了粳稻三系配套,但未能在生 产上应用;America, India, Soviet Union和Philippine等也未完成
存在明显的差异。籼稻的米粒淀粉粘性较弱(直 链淀粉含量一般为25%~30%),胀性较大,谷
粒狭长,颖毛短稀,叶绿色较淡,叶面多茸毛,
耐肥性较弱,叶片弯长,株型较松散,并且有耐 湿、耐热、耐强光、易落粒和对稻瘟病抵抗性较 强等特征特性。
粳稻的米粒淀粉粘性较强(直链淀粉含量一般为 20%或更少),胀性较小,谷粒短圆,颖毛长密,叶绿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水稻(OryzasativaL.)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 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以上,产量接近全国粮食 产量的1/2,在我国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中占有重 要地位,本章主要介绍水稻杂交种子和常规种子的生产 技术。
水稻研究简史和概况
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已有颇为发达的稻作农业。 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始于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