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 第六章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3.滚圆期:此期仍向罐内喷雾状黏合剂,同时投入较前两 个时期更细的粉料,吹热风并延长滚动时间,以增加丸粒
外壳的圆度和紧实度,待大部分丸粒达到要求后,停机取
出种子过筛,除去过大或过小的丸粒种子、种渣。
4.撞光染色期:将过筛后的种子放回滚动罐中,加入滑石
剂和染色剂,不断滚动,使种子外壳有较高的硬度、光滑 度,并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三、种子丸化过程可分四个时期
1.成核期:种子放入滚动罐中匀速滚动,同时向罐内喷
水雾,待种子表面潮湿后,加人少量粉料,在滚动中粉
料均匀地包在种子外面,重复上述操作,形成以种子为 核心的小球,杀虫剂、杀菌剂一般在此阶段加入。 2.丸粒加大期:罐内改喷雾状黏合剂,同时投入粉料、 化肥及生长素等混合物,喷黏合剂和加粉料要做到少量 多次,直至接近要求的种子粒径。
靛蓝三种,它们三者按不同比
例配制即可得多种颜色。
二、种子丸化的加工工艺
种子丸化的加工工艺是种子丸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丸化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被丸化的
种子需精选 (包括脱茎、脱绒等)。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 家一级种子标准。
机械加工一般选用旋转法或漂浮法。种子丸化机械
国外有多种机型,由收机座、电机、减速箱、滚动罐、 气泵、喷雾装置组成。作业时,除种子和粉料由人工加 入外,喷雾和鼓风由仪表自动控制。
2.活性物质 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抗生
素、菌肥、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3.黏合剂 主要有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聚乙烯
醋酸纤维、石蜡、淀粉类物质、朊藻酸钠、聚
偏二氯乙烯、藻胶、琼脂、树脂、聚丙烯酰胺 等。
另外,因为丸化材料本身
带菌或操作过程中造成污染, 必须加入防腐剂。为了区分不 同品种的种子,需加入着色剂。 常用染料有胭脂红、柠檬黄、
第六章水稻种子生产技术-2019-09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水稻的植物学分类
水稻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 Linnaeus),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稻属由两个栽培种(亚洲栽
培稻Oryza sativa L.、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 Steud.)和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 四、水稻生育期 水稻的生育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经秧苗长成植株,最后开花结
实形成新的种子所需的时间,是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在种子生 产中,需要很好地掌握一个品种的生育期特性。 ➢水稻生育期可以分为两个相继发生的生育期,即营养生长期和生 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是水稻营养器官的形成期,需要完成发芽、 生根、长叶和分蘖等过程,此期间最显著的特征是分蘖增加。生 殖生长期是产生下一代的生育阶段,要经历幼穗分化、抽穗、开 花、受精和灌浆等过程,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穗粒形成和籽粒 发育。
20多个野生稻种组成。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基因组为AA 型,其中亚洲栽培稻(普通栽培稻) 起源于普通野生稻
(Oryza rufipogon或O. perrenis),广泛分布于全球各稻区; 非洲栽培稻起源于短舌野生稻(O. breviligulata),现仅在西
非有少量栽培。 栽培稻分为起源于热带的籼稻、适应于亚热带、温带和热
• 中国水稻种植概况-----2018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4.5亿亩。其中杂交 水稻种植面积2.2亿亩、常规粳稻0.8亿亩、常规籼稻1.5亿亩。
• 中国从 1976 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杂交水稻,极大地推动了杂交水稻 种业的发展。据全国农技中心公布的数据,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值 已从 2001 年的 15 亿元,发展到 2016年的 207 亿元,增幅迅速。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1.熟悉脱毒微型薯生产方式。 2.掌握组培苗练苗移栽技术要点
组培苗的练苗移栽 培养容器打开——于室内自然光照下放3天——取出小苗——用自 来水把根系上的营养基冲洗干净——栽入已准备好的基质过湿。)
(2)无基质栽培法
无基质栽培法主要是气雾法。马铃薯无基质喷雾
一、填空题
1.微型薯生产可分为(有基质栽培)和(无基质栽培)两种方式 。
二、简述题
1.前者以土壤作为扦插基质,施以底肥扦插马铃薯试管苗,该法繁殖系 数低,大小不均匀,效率低;后者用砂、珍珠岩、蛭石等代替土壤作基质, 高密度扦插脱毒试管苗,人工控制马铃薯生长的各种营养成分,使其在短期 内结薯,加快脱毒种薯的生产,该法因具有用土少,省水,省肥,成本低, 可实现微型薯的工厂化生产的特点。 2.培养容器打开——于室内自然光照下放3天——取出小苗——用自来水 把根系上的营养基冲洗干净——栽入已准备好的基质中。
栽培不受土壤、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可人为地控制和调节马铃薯生 产条件,实现工厂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扩大了种薯的繁殖倍数。
①炼苗
②定植 ③结薯
一、填空题 1.微型薯生产可分为()和()两种方式 。
二、简答题 1.土壤扦插繁殖和无土栽培繁殖两种方式各有哪些特点? 2.组培苗的练苗移栽的技术要点。
1.脱毒微型薯(原原种)快繁
由于试管苗或试管薯的快速繁殖需要较好的设备条件,技术较为复杂,生产
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在防虫网室中大量繁殖脱毒微型薯,其生产方式分有基
质栽培和无基质栽培法。 (1)有基质栽培法 有基质栽培法有土壤扦插繁殖和无土栽培繁殖两种
①防虫温网室的构建
②温网室扦插基质 ③试管苗移栽 ④剪茎段扦插 ⑤日常管理 ⑥微型薯的收获
第六章粮食作物种子生产

2. 严格隔离
空间隔离:40~50m(风力较大的平原地区100m) 时间隔离:生产田抽穗扬花期早于制种田20d以上,
或晚于制种田25d以上 自然屏障和高秆作物隔离:
30m以上
3. 适时播种
(1)根据适宜的抽穗扬花期安排播期
安全抽穗扬花应具备以下条件: 父、母本抽穗扬花期间日平均温度在24-28℃,昼夜温差8-
秧田期:秧苗高矮、叶形、叶缘颜色及分孽的强弱 始穗期:去杂的关键时期 ,去除不育系行中的保持系 抽穗扬花期:株高、长相、颜色等 成熟期去杂: 穗形、柱头外露率
水稻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区别
性状 花药形态 花药色泽 开颖角度 出穗期 结实率
不育系
保持系
干瘪、瘦小 饱满
乳白或淡黄 金黄色
较大
一般
迟3~5天 正常
室内考种
株高、株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干粒重、 单株粒重
按单株粒重择优选留。当选单株分别编号 装袋、复晒、收藏。
2. 株行圃 3. 株系圃 4. 原种圃
(二)常规水稻良种生产
1.水稻良种生产程序 一级种子田 二级种子田
水稻繁殖系数在单本栽插的条件下为250-300倍。二级 种子田面积占大田面积的2%-3%,一级种子田约占二级 种子田的0.4%。
9 *第1列代表早籼类型(珍汕97A);第2列代表迟熟 中籼类型(明恢63);第3列代表早熟中籼类型(龙 特浦A)。
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准
一至三期父早一, 四至六期父母齐, 七至八期母略早, 花期相遇产量高。
②叶龄余数法
叶龄余数=主茎总叶片数—伸出叶片数
穗 分 化
7 6
5
时4
期3
2
1 0 0.5 1.5
亲本 明恢63 珍汕97A
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培训课程

低
正常
6. 提高结实率
选用异交结实率高的不育系 创造有利于开花的小气候 人工辅助授粉 喷施赤霉素 :最复杂
喷施赤霉素的作用
提高母本穗位,增加穗轴长度,减少包颈, 延长开颖时间,增加柱头长度,提高柱头外露率, 改善穗层结构等多种功能,从而使母本结实率大 幅度提高。
喷施赤霉素的方法
使用时期:母本抽穗5%-20%,生理旺盛,最佳期。 喷药时间:赤霉素从气孔渗入,因此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
9℃; 11h至l4h的穗部温度在28-32℃之间; 田间相对湿度为70%-85%; 父、母本抽穗扬花期应多为晴朗天气,没有连续3d以上的
雨日,有微风。
(2)确定播种差期
①时差法
播始历期是指父母本从播种到始穗所需要的天数。 播种差期=父本播始历期–母本播始历期
【案例】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四川省绵阳市
亲本 明恢63 珍汕97A
播种期 始穗期 有效积温 温差
4月10日 8月3日 5月15日 7月31日
1250 ℃ 800 ℃
450℃
采用何种方法?
生育期法、叶差法、温差法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在确 定播差时。一般多以叶差法为主,积温法和时差法作参考。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采取时差、叶差套算法,推算公式为: 时差=[父本主茎叶片数—(母本主茎叶片数—3.5)]×出叶速 度(天/叶)
4. 花期预测及调控
(1)花期预测 ①幼穗剥查法 剥查水稻幼穗八个时期的外观形态是:
一期看不见,二期白毛尖,三期毛丛丛,四期谷粒 现,五期颖壳分,六期叶枕平,七期穗尖绿,八 期穗将出。
时期 发育阶段
形态
历期* 幼穗mm 颖花
mm
1 第1苞原基
看不见 2 2 2 ---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分析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分析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是保障水稻良种生产和推广的重要环节。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
下文将从选种、繁育、田间管理、采收、储藏和加工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选种选种是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的第一步。
选种的原则是选择高产、抗逆、抗病、抗虫害的良种。
选种要尽量避免同源育种,避免品种退化。
同时,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选种,依照国家品种审定林中公告及品种认定条件,这样才能确保选出的良种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定。
二、繁育繁育是种子生产的核心环节,也是种子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繁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孕穗选择:应选择完整、无病虫害的孕穗,不要使用受渗水病、褐飞虱等害虫危害的孕穗;2、育种单元:一般以每栋四行为一育种单元,每个育种单元内孕穗应为同品种同源苗;3、杂交组合:选取的杂交组合应合理。
通过准确计算杂交组合的优劣程度,从而选择出优良的杂交组合。
4、管理管理好育种单元内每个孕穗的配号、标志、记录可达到质量可靠的目的,并为杂交种子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种子生产的关键环节,对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田间管理要做到科学施肥、掌握适宜收获期、注意草害、病虫害的防治等。
具体措施如下:1、施肥:需掌握合理施肥的方法和时期,一般以育秧期和抽穗期为主要施肥期。
2、灌溉:应根据水稻生长期要求,掌握适宜的灌溉质量和量。
3、田间管理:应实行科学、合理、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保证种子产量,控制有害生物,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种子品质。
4、防治草害:可以通过合理选择草农药,按时进行喷洒,清除沟壑等方式进行有效防治。
四、采收采收作为种子生产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种子的成熟度和品质。
采收时应选择适宜的时间,一般在水稻颗粒成熟至黄熟期采收。
「1、采收时机:应选择水稻颗粒成熟至黄熟期时进行采收;2、采收方式:应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采收,将成熟的穗放入篮子中,避免磕碰,同时不要将发生病虫害的穗混入种子中。
农学概论第六章种子工程(ppt)

器官大,营养物 质含量高,但发 育延迟,结实率 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花药培养成苗 率较低
基因工程育种与细胞工程育种
方法 原理
细胞工程育种
细胞融合 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优缺点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 性
体细胞杂种不易稳定
基因工程育种
转基因技术
遗传密码通用性 重组DNA
按人们意愿定向改造 生物的性状
生物安全问题
第二节 杂交育种
亲本
3
亲本
亲本
2
4
选择培育
杂种
亲本 1
亲本 5
亲本 n
注: 代表各亲本所具的不同优良性状
新品种
一、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规律 ❖ 基因重组规律 ❖ 基因连锁互换规律 ❖ 细胞质遗传规律 ❖ 数量性状遗传
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亲本杂交,后代 选择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的种子或幼 苗
花药离体培养、 用秋水仙素处理 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细胞全能性
优缺 点
方法简单,可预 见性强,但周期 长
加速育种,改良 性状,但有利个 体不多,需大量 处理
亲本P1 × 亲本P2
亲本P3 × 亲本P4
F1
P1
P2
P3
×
P4
F2
F3
× √ × ×√ √ × √ √ √ × ×
入选群体 的5-10%
F4
略
整齐、 优良
升级鉴定
自花授粉作物系谱法选择程序
亲本P1 × 亲本P2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二、种子田生产技术 1.种子田的选择 良种生产要选择地块平坦、肥力均匀、灌排方便 的地块,忌重茬,忌向日葵茬。 2.适当隔离 大豆也存在0.5﹪~1﹪的天然异交率,所以种子田 需适当隔离,距离5~10m。 3.栽培管理 采用上一年的原种,适时早播,精量点播,密度 比大田略稀。加强水肥管理,以保证种子产量和质量。
一、填空题 1.株选法(混合选择法) 2.片选法(去杂去劣) 二、种子田的生产技术 1.种子田的选择:良种生产要选择地块平坦、肥力均匀、灌排方便的 地块,忌重茬,忌向日葵茬。 2.适当隔离:大豆也存在0.5﹪~1﹪的天然异交率,所以种子田需适 当隔离,距离5~10m。 3.栽培管理:采用上一年的原种,适时早播,精量点播,密度比大田 略稀。加强水肥管理,以保证种子产量和质量。 4.严格去杂去劣:苗期根据幼茎颜色结合间苗去杂;开花期根据花色、 叶形、茸毛色去杂;成熟期根据结荚习性、株高、荚色、茸毛色、成熟日期 和倒伏性去杂去劣。 5.严防机械混杂:适期收获,单收、单运、单打、单藏,挂号标签, 及时入库,严防机械混杂。
2.利用原种在种子田生产良种 ⑴一级种子田制 第一年用株选法从一级种子田中选典型单株,混脱作 第二年种子田用,其余去杂去劣,供第二年大田生产用种。 ⑵二级种子田制 在一级种子田中采用株选法所获种子供下年一级种子 田用种,余下采用片选法得种子作为下一年二级种子田用 种,二级种子田去杂去劣后的种子才应用于大田生产。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为保证纯度,都要定期更新,用 原种再行生产良种。
4.严格去杂去劣 苗期根据幼茎颜色期根据结荚习性、株 高、荚色、茸毛色、成熟 日期和倒伏性去杂去劣。
5.严防机械混杂 适期收获,单收、单运、单打、单藏,挂号标签,及 时入库,严防机械混杂。
一、填空题 ⑴成熟时,选健壮、荚多、无病虫,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的 单株、混脱,供下年种子田用的大豆良种生产方法是_____ ⑵成熟前去杂劣,混合收脱,供下年种子田或直接应用于大田的 大豆良种生产方法是_____ 二、简述种子田的生产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有少量栽培。 栽培稻分为起源于热带的籼稻、适应于亚热带、温带和
热带高海拔地区的粳稻和主要位于印度尼西亚(后引入非洲 马达加斯加到等地)的爪哇稻等3个地理生态型。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 三、水稻的“三性”
➢ 水稻生育期的长短与营养生长转变到生殖生长期间所需要的光温条件 有关,是品种的重要遗传特性。 1. 感温性:是指水稻生长发育速度受温度影响的特性。即在水稻适宜 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生育期缩短,低温则会延长生育期。 2. 感光性:是指在适宜水稻生长的光照长度范围内,短日照可以提早 水稻抽穗,缩短生育期,长日照可延长生育期的水稻生长发育特性。 3. 基本营养生长性:是指水稻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也 必须经过一个不可缺少的最短营养生长时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 始幼穗分化。这一不受短日、高温影响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 养生长期(短日高温生育期),即基本营养生长性。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1. 幼苗期和分蘖期 ❖ 从种子萌发至三叶期为幼苗期,开始分蘖的四叶期至分蘖终止期为分蘖期。
插秧返青后,全田10%稻苗开始分蘖时为分蘖始期,50%稻苗有分蘖时为分蘖 期,分蘖数达到最多的时期为最高分蘖期。能发育成穗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 ,全田总蘖数与最后成穗数相等的时期称为有效分蘖期,以后为无效分蘖期 。在杂交水稻生产及繁制种时,要求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有利于提高产量。 2. 幼穗发育期 ❖ 幼穗分化到抽穗前这一阶段。此时植株生长点开始分化幼穗,同时最后3张叶 片陆续伸出,茎秆迅速伸长,故又称拔节长穗期。其中剑叶伸出之前为幼穗 形成期、之后称孕穗期。 3. 开花结实期 ❖ 当稻穗顶端伸出剑叶叶鞘时称为抽穗。全田植株抽穗率为10%、50%、80%时 ,分别叫抽穗始期、抽穗期和齐穗期。在气温适宜时,抽穗后1~2 d即开始开 花。结实期分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乳熟期也叫灌浆期,此期间谷粒内 为乳白色乳状液体,谷壳仍为绿色;蜡熟期谷粒变硬,谷壳逐渐变黄;完熟 期谷壳全部变黄,米粒有透明感,米粒硬而不易破碎。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籼稻与粳稻间的特征特性比较
性状籼稻 粳稻谷Fra bibliotek长/宽
大
小
粒
芒
通常无 偶有短
特
芒
性
稃毛
疏
密
落粒程度 易
难
性状
生 耐低温性 理 耐旱性 特 性
酚染色反应 氯酸钾抗性
籼稻 不耐 耐
粳稻 耐 不耐
阳性 阴性 不抗 抗
植株特性 颜色
淡绿 深绿
注:由于籼粳杂交已成为选育新品种的一条有 效途径,新近育成的改良品种的籼粳特性已有 所模糊。
❖ 世界水稻种植概况-----2018年全世界种植面积约24亿亩,其中面
积最大的10个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 、越南、缅甸、菲律宾、柬埔寨、巴基斯坦。
❖ 中国水稻种植概况-----2018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4.5亿亩。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2亿亩、常规粳稻0.8亿亩、常规籼稻1.5亿亩。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 二、主要栽培类型 1、籼稻和粳稻:高纬度和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水稻生育期 期间(特别是前期和后期)的温度一般较低,主要栽培耐 寒力较强的粳稻;而低纬度低海拔的温热地区,则以栽培 籼稻为主。 2、晚稻和早稻:根据品种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在籼稻 和粳稻中又各分为晚稻和早稻2大群(不同于农业生产上 按栽培季节分的早(季)稻、晚(季)稻)。晚稻群属感 光性强的典型短日作物;在光周期诱导期间,也需要较高 的温度条件,所以晚稻品种只能种植在纬度较低的地区。 早稻群对日照长短反应钝感,不论在短日照或长日照条件 下,只要温度条件相同,生育期的变化不大。这类品种的 适应性较广,我国南北各稻区均有分布。
种子生产学
浙江大学农学系 胡伟民 TEL:13806511918
E-mail: huwm168@
第六章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水稻生产概况 ❖第二节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常规水稻种子生产 ❖第四节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水稻生产概况
✓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特别需要考虑双亲“三性”存在的差异情况, 以便在不同地点和季节制种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双亲的播种期。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 四、水稻生育期 水稻的生育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经秧苗长成植株,最后
开花结实形成新的种子所需的时间,是品种的重要特性之 一。在种子生产中,需要很好地掌握一个品种的生育期特 性。 ➢ 水稻生育期可以分为两个相继发生的生育期,即营养生长 期和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是水稻营养器官的形成期, 需要完成发芽、生根、长叶和分蘖等过程,此期间最显著 的特征是分蘖增加。生殖生长期是产生下一代的生育阶段 ,要经历幼穗分化、抽穗、开花、受精和灌浆等过程,这 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穗粒形成和籽粒发育。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3、水稻和旱稻:根据耐旱性的不同又分为水稻(包括深 水稻和浮稻)和旱稻(陆稻)。 4、粘稻和糯稻:由于米粒淀粉组成的不同,又分为粘稻和 糯稻。糯米淀粉中以枝链淀粉为主,一般不含直链淀粉或 只含极少量的直链淀粉(<2%);粘米通常含10~30%的 直链淀粉,是大部分地区的主食。干燥的糯米呈蜡白色、 粘米为半透明;糯米的淀粉遇碘呈红棕色,粘米淀粉遇碘 呈蓝黑色。 5、栽培品种:按熟期性不同将水稻品种分为早熟、中熟、 迟熟等不同类型。这种分类只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所作 的一种区分,一个地区的早熟品种在另一地区很可能变成 中熟甚至迟熟品种。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水稻的植物学分类
水稻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 Linnaeus),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稻属由两个栽培种(亚洲栽
培稻Oryza sativa L.、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 Steud.)和
20多个野生稻种组成。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基因组为AA 型,其中亚洲栽培稻(普通栽培稻) 起源于普通野生稻
❖ 中国从 1976 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杂交水稻,极大地推动了 杂交水稻种业的发展。据全国农技中心公布的数据,中 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值已从 2001 年的 15 亿元,发展到 2016 年的 207 亿元,增幅迅速。
❖ 就近几年全国水稻种子市场总体容量而言,每年约需种 子2.5亿kg,而可供种子在3亿k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