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1
1.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的基本知识

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的基本知识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截至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闭幕,《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已增至936项。
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共有725项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183项自然遗产,2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此次新增世界遗产包括21项文化遗产、3项自然遗产和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此外还批准了原有1项世界遗产的扩展。
·世界遗产的分类两个前提(1) 遗产项目所具有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最基本的前提);(2) 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复合遗产和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具有明确的定义和供会员国提名及遗产委员会审批遵循的标准: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以及其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方。
其标准有:(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双重身份的地方。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卓越的文化价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武夷山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魅力与价值。
一、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的人文精华武夷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与禅宗佛教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宏大的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以及相关的文化实践,如武夷学、武夷道场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武夷门是武夷山文化的象征,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入了当地的山水风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门前的牌坊和石刻也展示了武夷山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道教文化外,武夷山还存在着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化遗产,如宋代的太平书院、仙圣殿等。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世界自然遗产:壮美的自然景观武夷山拥有独特而壮美的自然景观,这是其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夷山地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这里呈现出了一个多样而丰富的生态系统。
武夷山的山体起伏,山峰陡峭。
这里有高耸入云的峰峦、清澈见底的湖泊、奔腾激荡的瀑布和蜿蜒曲折的溪流。
尤其是九曲溪,这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溪流蜿蜒穿行在峡谷之间,沿途景色如诗如画,被誉为“江南第一溪”。
武夷山还以其丰富的植被而闻名。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是中国主要的森林保护区之一。
武夷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有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
这些植被为动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武夷山也成为了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三、双重遗产的重要价值武夷山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身份,使其具有极高的价值。
首先,它具有独特性。
武夷山以其兼具山水、文化和历史的特点而独一无二。
这种独特性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武夷山的双重身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词解释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词解释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全球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财富,它们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它们都拥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和突出普遍的特性,以及无可比拟的代表性和唯一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对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促进全球环境保护,都具有突出的意义。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总数目不超过100处,它们分布在全世界6大洲12个国家,其中包括自然遗产30处、文化遗产27处、自然文化双遗产4处。
申报地点是中国境内拥有最重要、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并且能较完整地体现出特定时代和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特征的地区,包括大运河沿线(江苏段)、长城、青藏铁路、敦煌莫高窟、高句丽王城、皖南古村落、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布达拉宫、莫高窟、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三江并流(澜沧江、怒江、萨尔温江)、黄龙风景名胜区、大熊猫栖息地、武夷山、中国南方喀斯特、福建土楼、天山、香格里拉(云南迪庆州)等。
1、遗产的重要性
意义:申报成功后将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人类珍贵的共同财富,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对国家形象和利益,对中华民族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国际遗产委员会提出的“新清单”是国际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每年有约5万人
来访,成为“一个全球的共同记忆”。
3、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遗产名录》,还包括《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4、近些年新加入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电子教案

马丘比丘 Macchu Picchu
马丘比丘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 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 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吉萨金字塔
埃及吉萨的十座金字塔是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其中三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第四 王朝的三位皇帝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 2500年建造的胡夫金字塔(Khufu)、海夫 拉金字塔(Khafra)和门卡乌拉金字塔 (Menkaura)。
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00年,用200多万块巨石砌成。
近距离看胡夫金字塔
有这位老人做参照就不难想象 一块金字塔上的石头有多大了
金字塔之间的视角
拉美西斯二世在公 元前13世纪统治期 间为自己和他的王 后纳菲尔塔莉在山 岩上雕刻的雕像
夕阳下的吉萨金字塔Fra bibliotek金字塔都是正方位的,但互以对角线相接,造成建筑群参差的轮廓。写实性 的狮身人首像和金字塔的抽象性对比,使整个建筑全群富有变化。
胡夫金字塔底部四边几乎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误差少于1度。
吉萨的这尊斯芬克斯身长约73米,高21米,脸宽5米,由一整块巨型岩石雕制而成。据 说是按照法老哈夫拉的样子雕成,作为看护他的俑住地─哈扶拉金字塔的守护神。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负责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初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初审;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第四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以下统称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监督等工作应当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以捐赠、技术支持、志愿者等方式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和研究。
第二章申报第六条申报世界遗产应当以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珍稀遗产资源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厉行节约、有序推进。
第七条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应当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一)满足《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关于世界遗产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有关标准、条件和要求;(二)编制了申报项目的保护管理规划;(三)按程序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四)属于依法划定的省级及以上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五)具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地球上,有一些独特而珍贵的地方,它们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又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深厚积淀,这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这些地方如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然而,要让这些明珠永远闪耀,保护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具有极高的价值。
从自然方面来看,它们包含着珍稀的物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壮丽的自然景观。
比如中国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多变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而从文化角度来说,这些遗产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传承着古老的智慧和技艺。
像埃及的金字塔,不仅是宏伟的建筑奇迹,更反映了古埃及高度发达的文明和宗教信仰。
然而,目前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旅游业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都给这些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旅游业的无序发展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
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超过遗产地的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破坏和文化遗产的磨损。
比如一些古老的建筑因为游客过多而不堪重负,出现了墙体开裂、装饰脱落等现象。
而一些自然景区则因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践踏植被等,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珍稀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环境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工业排放、农业污染以及生活垃圾等都可能对遗产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空气和水污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土壤污染则可能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地质量下降。
气候变化更是给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都可能改变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
例如,冰川融化会导致一些以冰川景观为特色的遗产地发生变化,而海平面上升则可能淹没沿海的文化遗迹。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
在规划中,要明确遗产地的保护范围和功能分区,合理控制游客数量,确保旅游活动在遗产地的承载能力之内。
常识之“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

“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又名复合遗产或混合遗产,是同时具备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条件者。
我国目前有4 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一、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 万公顷。
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 米。
泰山被誉为“五岳独尊”,是中国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 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 代帝王遣官祭祀72 次。
泰山二、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 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 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
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
黄山代表景观有“五绝三瀑”,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三、峨眉山-乐山大佛峨眉山-乐山大佛位于位于乐山市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处,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山下三江汇聚,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 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 年(公元803 年)完工,历时90 载。
乐山大佛四、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 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国学漫谈|中国4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知否知否?

国学漫谈┃中国4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知否知否?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广义上讲,分为两大类别: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logo说明:正方形代表人类创造,圆圈代表大自然,二者紧密相连;整体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
其中,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World Heritage-Mixed Property),又称“世界自然与文化复合遗产”,同时满足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评选条件。
1972年11月16日,第1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85年12月12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2017年,国务院调整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截至2021年7月,中国共有5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中,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个;“泰山”既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中国4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序列项目名称地点入选年份备注1泰山山东1987古称岱山,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兼具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2黄山安徽1990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3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峨眉山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4武夷山福建、江西1999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大量古代孑遗植物及中国特有生物的避难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腊 马其顿
欧洲和北美洲 欧洲和北美洲
2 1
奥赫里德地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自文,1979年, 1980年)
全球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概览
国家 西班牙 瑞典 土耳其 英国 美国
所在区域 欧洲和北美洲 欧洲和北美洲 欧洲和北美洲 欧洲和北美洲 欧洲和北美洲
数量 2 1 2 1 1
名录
比利牛斯—珀杜山(自文,1997年,1999年,与法国共有)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遗产
3. 武夷山
入选标准: (3)、(4)-人文
双重遗产, 更丰富的内 涵
(3)、(4)-自然
中国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 产概览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 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这里也 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 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生物保护 区,也是许多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其中许 多生物为中国所特有。九曲溪两岸峡谷秀美, 寺院庙宇众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为废墟。 该地区为唐宋理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 地理环境,自11世纪以来,理学对中国东部地 区的文化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前1世纪时, 汉朝统治者在城村附近建立了一处较大行政首 府,厚重坚实的围墙环绕四周,极具考古价值。
——《保护世界遗产乐山宣言》
透视各大洲富的内 涵
双重遗产的内涵
中国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 产概览
世界遗产中,将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 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内涵的文化遗产,和在审美、科学、保存形态上特别具 有世界价值的地形或生物,包括景观在内的地域等内容 的自然遗产融合起来,构成的第三个类别的遗产,就是 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9处。
中国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 产概览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全球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概览
目前,全球仅有20个国家拥有双重遗产,名录如下:
国家 所在区域 数量
泰山(自文,1987年) 黄山(自文,1990年) 峨眉山风景区,含乐山大佛风景区(自文,1996年) 武夷山(自文,1999年) 卡卡杜国家公园(自文,1981年,1987年,1992年) 威兰德拉湖区(自文,1981年) 塔斯马尼亚荒原(自文,1982年,1989年) 乌鲁汝—卡塔楚塔国家公园(自文,1987年,1994年)
全球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概览
国家 坦桑尼亚 所在区域 非洲 数量 1 名录
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自文,1978年,2010年)
约旦
阿尔及利亚 危地马拉 秘鲁 法国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欧洲和北美洲
1
1 1 2 1
瓦迪拉姆保护区(自文,2011年)
阿杰尔高原(自文,1982年) 蒂卡尔国家公园(自文,1979年) 阿比塞奥河国家公园(自文,1990年,1992年) 马丘比丘历史保护区(自文,1983年) 比利牛斯—珀杜山(自文,1997年,1999年,与 西班牙共有) 阿索斯山(自文,1988年) 迈泰奥拉(自文,1988年)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遗产
4.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入选标准: (4)、(5)-人文
双重遗产, 更丰富的内 涵
(4)-自然
中国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 产概览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公元1世纪,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丽的山 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 周其它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 地之一。许多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大量积淀。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乐山大佛,它是8世纪时人 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仿佛俯瞰着三 江交汇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称世界之最。 峨眉山还以其物种繁多、种类丰富的植物而 闻名天下,从亚热带植物到亚高山针叶林可 谓应有尽有,有些树木树龄已逾千年。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双重遗产, 更丰富的内 涵
文化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双重遗产,意味的并不
中国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 产概览
是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简单叠加,而在其深层 寓意着的,是人类从改造自然、运用自然到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的巨大变化。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双重遗产, 更丰富的内 涵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遗产
2. 黄山
入选标准: (2)-人文
双重遗产, 更丰富的内 涵
(3)、(4)-自然
中国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 产概览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黄山景观集中在东到黄狮党、西至小岭脚、 北起二龙桥、南及汤口镇的面积154平方千米的 范围内。著名胜景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溪、三 瀑、二湖。主要旅游区有温泉、玉屏楼、北海、 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六个风景区。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 (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赞 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 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 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 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 和摄影师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3. 武夷山 (福建,1999年 )
从定义看世 界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文 化遗产概览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 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 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 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 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 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
2. 黄山 (安徽,1990年 )
从定义看世 界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文 化遗产概览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 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 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 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 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1. 泰山
入选标准:
双重遗产, 更丰富的内 涵
(1)、(2)、(3)、(4)、(5)、(6)-人文 (3)-自然
中国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 产概览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布局。泰山所体现 出的自然遗产因素方面的特点显示出它的山体高大 和表形的雄伟。泰山主峰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 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平原和丘陵产生了强烈的对 比,使得泰山具有通天拔地的气势。尤其是南坡, 景观更为雄壮:山势徒峻,主峰突兀,山峦层层叠 起,群峰拱岱,形成“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 其次,泰山山脉绵亘200多千米,基础宽大,形体 集中,使人产生安稳感和厚重感,所谓“稳如泰 山”、“重如泰山”,就是上述的这些自然特征在 人们的心理上产生的反应。 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 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 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 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伊维萨岛,生物多样性和文化(自文,1999年) 拉普人居住区(自文,1996年) 希拉波利斯—棉花堡(自文,1988年) 帕帕哈瑙莫夸基亚(自文,2010年)
格雷梅国家公园和卡帕多细亚的岩石地点群(自文,1985年)
圣基尔达(自文,1986年,2004年,2005年,位于苏格兰)
1. 泰山(山东,1987年)
西班牙,44项世界遗产,39项文化遗产,3项自然遗产 法国,38项世界遗产,34项文化遗产,3项自然遗产
德国,37项世界遗产,34项文化遗产,3项自然遗产
各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数量及其分布
双重遗产, 更丰富的内 涵
至2012年为止,通过世界遗产评定准则的世界遗产共有962 处,分别位于158个“成员国”961处世界遗产中,其中,文
双重遗产, 更丰富的内 涵
中国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 产概览
澳 大马 阿 透视各大洲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尔 利里 瑞 典 亚邦澳 及 拉 威贾大 利 普 兰加利 亚 人 德拉亚 阿 居 拉悬塔 杰 国外的双重遗产与中国的双重遗产相比,所包含 尔 湖崖斯 住 区 区 马高 的因素更多。从自然因素来看,除了山以外,也有: 尼原 亚 湖——澳大利亚威兰德拉湖区 国 家 公园——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国家公园群 公 园 高原——阿尔及利亚阿杰尔高原 群
悬崖——马里邦贾加拉悬崖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从人文因素来看,除了历史和宗教外,还有:
普通人居住区——瑞典拉普人居住区
1. 泛太平洋地区
从定义看世 界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文 化遗产概览
在泛太平洋地区已经有9项双重遗产,澳大利亚有4项,新 西兰有1项。其中,澳大利亚的卡卡杜国家公园、威兰德拉 湖区、塔斯马尼亚国家公园群较为典型。
名录
中国
亚洲和太平洋
4
澳大利亚
亚洲和太平洋
4
新西兰
帕劳 加蓬 马里 南非
亚洲和太平洋
欧洲和北美洲 非洲 非洲 非洲
1
1 1 1 1
汤加里罗国家公园(自文,1990年,1993年)
洛克群岛-南部泻湖(自文,2012年) 洛佩─奥坎德生态系统与文化遗迹景观(自文,2007年) 邦贾加拉悬崖(多贡人地区)(自文,1989年) 夸特兰巴山脉/德拉肯斯堡山公园(自文,2000年)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遗产
卡卡杜国家公园
入选标准: (1)、(4)-人文
双重遗产, 更丰富的内 涵
(2)、(3)、(4)-自然
中国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 产概览
透视各大洲 的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领土的北部, 是考古学和人种学唯一保存完好的地方,并连 续有人类居住达40000多年之久。山洞内的壁 画、石雕以及考古遗址表明了那个地区从史前 的狩猎者和原始部落到仍居住在那里的土著居 民的技能和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平 衡的例子,包括那些潮汐浅滩、漫滩、低洼地 以及高原在内,为那些大量的珍稀动植物提供 了优越的生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