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历史文化遗产的地理分布特点

历史文化遗产的地理分布特点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视的重要财富,对于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有着重要意义。
遍布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一些地理分布特点,这种分布既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也与人类活动的特点有关。
地理特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往往会使一些地方成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从而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形成。
例如,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良好淤肥土壤和气候条件,使得这一地区的人类社会在古代就具有了高度的发展,并且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
此外,地理条件对于历史遗产的保存也起到重要影响。
一些地形特殊的地区,如江南水乡和欧洲的河畔小镇,由于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地方的古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其次,人类活动的特点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产生了影响。
不同文明的兴起和衰落往往与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这些活动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
例如,古代罗马帝国的辉煌文明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这主要是由于罗马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和殖民活动中的影响力。
此外,人类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
例如,古代多河流域的文明,如尼罗河、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由于河流的利用与交通便利,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还有一些地理分布特点的背后,与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也有关系。
不同宗教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同,从而影响了其分布。
例如,佛教寺庙在东亚地区多见,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分布于西亚和北非地区,而东正教的教堂则主要分布于东欧。
宗教信仰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宗教文化的发展路径,而这些发展路径则反映在历史遗产的分布上。
总的来说,历史文化遗产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理特征、人类活动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地理分布,展示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重视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的体现。
只有在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理解其地理分布特点,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人类财富。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一体系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已经形成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法律法规体系: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管理体系:在国家层面,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地方层面则由各级文物局或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3. 分类保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如古建筑、遗址、古墓葬等)、可移动文物(如书画、陶瓷、金属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遗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其合理利用,如将部分文物建筑改造为博物馆、展览馆等,既保护了文物,又使其发挥了教育和旅游的功能。
5. 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如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国际组织保持紧密合作。
6.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7. 科技支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等,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8. 保护与传承: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其文化内涵的传承,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教育项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9. 持续发展: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保护理念、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10.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近年来,中国特别强调城乡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
这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1 中国的世界遗产

3、世界遗产的标志
含义: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 的关系。 人类创造的形状——正方形 两者密切 相连
大自然———————圆圈
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
二、世界遗产的类型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的类型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 产
5、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称口头或无 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文化遗产即可传承 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是指各族人民世 代相承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 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 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 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① 口头传统和表达,包括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② 表演艺术; ③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④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 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福 建 土 楼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 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 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 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 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 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 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 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近 年来,以福建永定、南靖等地为代 表的福建土楼得到进一步修缮保护, 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
中国世界遗产和主要
旅游景区(点)概况
第一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一、世界遗产公约与世界遗产标志
1、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 自然遗产,它集中了地球上文化和自然遗产 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世界遗产公约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 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 《世界遗产名录》。 1992年,世界遗产总部在巴黎 成立。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 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被世界遗 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 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 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由于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 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概念特点分类

世界遗产概念特点分类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以下是世界遗产概念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
1. 稀缺性: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2. 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因此需要得到全人类的保护。
3. 地域性和文化性:世界遗产是人类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分类:
1.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物、文物、人类遗址等。
例如中国的长城、明清故宫、莫高窟等。
2. 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和地质现象等。
例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美国的黄石公园等。
3.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兼具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特点,既包括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和地质现象,也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人类遗址等。
例如中国的黄山、张家界等。
此外,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还可以分为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世界遗产名录或相关文献。
怎样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郑婷世界文化遗产记录了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向大家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它。
◆学习基本方法※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及不同类别的介绍角度※写作小窍门怎样才能把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得生动又有趣?除了要查阅、整理、筛选相关资料,还可以运用以下写作方法。
1.抓住你所选择介绍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描写,让读者对它有一个整体印象。
例: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的最高典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2.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游览顺序等进行介绍,使文章条理清晰,同时还可以借鉴课文的介绍方法,在习作中加入图片、表格,使习作的介绍更丰满、立体。
武当山古建筑群、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莫高窟……建筑群文物类遗址类土司遗址、元上都遗址……介绍建筑所在位置、外观、规模、建筑风格及特点、历史作用等介绍文物所在位置、外形、规模、影响、类别等介绍遗址所在位置、历史作用,对比历史和现状等世界文化遗产例: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3.可以使用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介绍,也可以从远景、近景等角度进行描写,使习作更完整地展现所写景物的特点。
例:踏上三潭印月岛,各种各样奇怪的石头和郁郁葱葱的草木映入眼帘,倏然眼前闪现一顷碧波。
风吹过,碧绿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好像绿色的精灵翩翩起舞。
4.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让描述更形象,也可以使用说明方法让描述更准确、具体。
例: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5.运用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习作详略得当。
例: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分类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分类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
根据其性质和特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古建筑和城市:中国的古建筑和城市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代表着古代中国的防御工程和军事文化。
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宫殿,展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建筑风格和皇室文化。
此外,西安的古城墙、苏州的古园林等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杰作。
2. 古代艺术和手工艺品: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还包括了许多古代艺术和手工艺品。
例如,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壁画和雕塑。
中国的丝绸、瓷器和青铜器等也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展示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工艺制作和艺术创作的精髓。
3. 自然遗产:除了文化遗产,中国还拥有许多自然遗产。
例如,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以其壮丽的山峰、奇特的石海和云海景观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武当山和峨眉山等也是自然美景的代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登山爱好者。
中国的自然遗产不仅展示了独特的地理景观,也反映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观念。
4. 文化景观和传统节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还包括许多融合了自然和人文的文化景观和传统节日。
例如,中国的水城乌镇以其古色古香的水乡风光和传统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中国的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总的来说,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了古建筑、古代艺术、自然景观以及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
这些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和各自的特点

1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和各自的特点
2列举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至少六个)
3根据以下信息写出相关的文化遗产名称1西班牙巴塞罗那队2法国马赛队3俄罗斯莫斯科4美国纽约
4论述菲律宾梯田以及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影响。
5写出讲过的两个石质的世界文化遗产名称国家并做简单介绍1金字塔2复活节岛石像3法罗斯大理石灯塔4英国圆形史前巨石阵
6给你印象最好的和最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
7根据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你认为最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是哪一个,理由是什么?
多选
梵蒂冈的遗产
不在罗马旧城区的遗产
特里尔的遗产
单选
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史前巨石阵的形状。
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

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普遍价值、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建筑类文化遗产:这类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如古代宫殿、城堡、教堂、寺庙、城市和村落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艺术、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价值。
二、文化景观类文化遗产:这类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创造的景观,如城市、公园、花园、农田、水利工程等。
这些景观代表了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
三、考古遗址类文化遗产:这类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人类在历史上留下的遗址、遗迹、墓葬等,如古代城址、墓葬、文物等。
这些遗址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传统表演艺术类文化遗产:这类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传统的表演艺术,如戏曲、舞蹈、音乐等。
这些表演艺术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五、口头传统和表述文化类文化遗产:这类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口头传统、民间故
事、传说、神话、谚语等。
这些口头传统记录了人类文化的智慧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价值。
总之,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文化遗产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不同方面。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拥有众多光辉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拥有典型性的地质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类型、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瑰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濒危物种栖息地,这些自然遗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对本国世界遗产的认定、发掘、保护、科研、教育、宣传和传承负有神圣的责任;在推动保护世界遗产的事业中,中国也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持久生命力,促进遗产地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2.1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世界遗产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人类自然和文化财富的新认识。
它使我们的视野超越了“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传统概念,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自然资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和大自然赋予的瑰丽神奇的景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指的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普遍突出价值、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
1、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帶。
2、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
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帶。
3、文化与自然遗产 (文化景观)
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他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关联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2.2我国38项世界遗产名录
表1 我国27处文化遗产
表2 我国7处文化遗产
表3 我国4处文化遗产
三、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特点
中国有38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北京就有六处。
由上图可以发现,其他文化遗产也都是集中在我们国家的东部地区。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就是我们中国最好的东西,不可能都集中在北京。
也不可能都集中在东部,我们西部应该说有更壮丽,更宏伟的一些自然景观。
甚至在人文方面,东部也是有许多非常有价值,值得人们珍惜,值得人们保留下去。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的东西,这是很多的。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我们不能总是看到它。
或者是主流的这些文化传媒,不会经常关注他。
所以,有很多好东西,就没有进入。
四、小结
世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对遗产的合理利用既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使其真正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又能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但是对遗产的一切开发利用应当是科学、适度的,应当以有利于遗产的保护为前提和根本,这是世界遗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竭泽而渔的开发方式必然给世界遗产造成损害,最终使利用开发也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更无从谈起。
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认真学习,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遗产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