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古诗文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汇总(可直接打印)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汇总(可直接打印)《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词释义: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词释义: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词释义: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词释义: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完整)七年级上册最全古诗文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lún)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 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 ǔ)。
部编版7~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全

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整理部编版七年级(上)《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必背)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同山下》(必背)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娱净沙秋思》(必背)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则》(全文必背)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日;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部编版七年级(下)《木兰辞》(全文必背!)北朝民歌(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陋室铭》(全文必背)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全文必背)宋•周敦颐(节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登幽州台歌》(必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必背)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必背)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七年级古诗文40篇(拼音版附译文)

1、《liánɡ zhōu cí 》【tánɡ】wánɡ zhī huàn《凉州词》【唐】王之涣huánɡ hé yuǎn shànɡ bái yún jiān ,yípiàn ɡū chénɡ wàn rèn shān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ɡ dí hé xū yuàn yánɡ liǔ ,chūn fēnɡ bú dù yù mén ɡuān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2、《ɡuān shū yǒu ɡǎn 》【nán sònɡ】zhū xī《观书有感》【南宋】朱熹bàn mǔ fānɡ tánɡ yí jiàn kāi ,tiān ɡuānɡ yún yǐnɡ ɡònɡ pái huái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wèn qú nǎ dé qīnɡ rú xǔ ?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3、《qiū pǔ ɡē 》【tánɡ】lǐbái《秋浦歌》【唐】李白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ɡ ,yuán chóu sìɡè chánɡ 。
七年级上册所有古诗文言文(注释+原文)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起。
峙,挺立。
(9)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
咏:歌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初一必背古诗大全整理七年级必背古诗词集锦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人教版七上必背古诗。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如下1.《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拆枝。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旅肢敏。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两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饥茄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诗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诗导语: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七年级的同学们也需要开始为中考做准备。
语文作为中考的重要科目,其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七年级语文必背的古诗文,帮助大家在备考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一、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诗人在静夜中的所感所想。
全诗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远眺的所见所感。
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夜雨寄北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思念家人的情感。
全诗如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春夜喜雨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述了春雨带来的喜悦和希望。
全诗如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
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六、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诗人王翰所作,描述了边疆的景象和军人的豪情。
全诗如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七、次北固山下唐代诗人王湾所作,描述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壮阔景象。
全诗如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八、使至塞上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述了诗人前往塞外时的所见所感。
全诗如下: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挂念。
全诗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十、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和丰饶。
全诗如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七~九年级全部古诗

七~九年级全部古诗【题目】七~九年级全部古诗【答案】七~九年级全部古诗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1.给加点的字注音。
谢道韫.()差.()可拟柳絮.()尊君在不.()2.填空。
《世说新语》是由时期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小说的代表作。
主要记述了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称为“名士底教科书”。
二、课堂学习(一)解释词语1.内集:2.讲论文义:3.俄而:4.骤:5.差可拟:6.未若:7.欣然:8.期行:9.舍去:10.乃至:11.尊君在不.:12.相委.而去:13.引:14.顾:(二)翻译句子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质疑问难(提示:可以从词、句、内容理解、思想感情的角度提出你还存在的问题)四、深入研讨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3.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
友人:元方: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0《论语》十二章一、自主预习1.借助注释,为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陋.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博学而笃.志()2.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
(2)宋代的朱熹把《论语》与《》《》《》合称为“四书”。
二、合作探究(1~6则)(一)结合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运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理解词句1.子曰:“学而①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②不愠,不亦君子乎?”词义:子曰而①时习不亦……乎说朋知而②愠君子译句: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词义:日三省为谋忠信传习译句:(二)理解内容1.第一章中,讲的是学习的方法,讲的是学习的乐趣,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三)结合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运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理解词句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词义:有立不惑天命耳顺从逾矩译句: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词义:故知新可以为译句: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词义:而罔殆译句: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词义:箪堪译句:(四)理解内容1.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2.第四章讲,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3.第五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和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4.第六章孔子高度赞扬了颜回的高贵品质。
三、想象写作发挥想象力,把第六章扩写为一个生动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6~12则)结合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运用加字法或换字法,理解词句。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词义:知好乐译句: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词义:饭水肱于译句: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词义:三人焉善者从译句: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词义:川逝斯舍译句: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词义:三军匹夫译句: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词义:博笃切仁译句:二、归纳总结1.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
2.理解内容,请将课文的十二章按内容归类。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道德修养3.学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教益?三、积累提升1.《论语》名句(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罕》(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15古代诗歌四首一、课前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是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是代著名诗人(姓名),字,号。
(4)《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
作者是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碣.石()(2)澹.澹()(3)白沙堤.()(4)萧瑟.()(5)竦.峙()二、课堂合作探究3.阅读《观沧海》,文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4.《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的景象,抒发了作者。
5.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6.《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7.从《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8.用自己的话描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9.品味语言《钱塘湖春行》中“几处”两句中为什么说“几处”而不说“处处”,说“谁家”而不说“家家”?20虽有嘉肴一、基础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嘉肴.()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2.文学常识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二、阅读理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然后能自反.也(5)然后能自强.也(6)其.此之谓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兑命》曰:“学学半”。
5.本文集中讲了和的关系,说明了的道理。
三、思路探究6.请用图示表示出本文的行文思路。
(形式不限)7.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认识。
四、熟读成诵25河中石兽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河干.()圮.()募.()棹.()曳.()铁钯.()杮.()湮.()啮.()坎穴.()溯.()臆.()断欤.()2.根据提示默写。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转转不已,。
(4)然则天下之事,,,?3.本文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笔记体小说。
4.翻译重点语句(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整体感知1.本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写以下表格。
三、局部探究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0寓言四则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跛.()张牙舞爪.()何遽.()边塞.()髀.()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2)此何遽..不为福乎(3)马无故亡.而入胡(4)居.数月(5)人皆吊.之(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7)死者十九..3.文学常识。
(1)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做,《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作者相传是的。
(2)《智子疑邻》选自《》,作者末期著名思想家,是“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此书为西汉淮南编著的。
4.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予深刻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二、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寓言故事传达着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四则》,看看我们能获得哪些人生经验。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读一读(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朗读录音)(2)学生听读,画出疑难词句。
(3)学生诵读,读通读准。
(4)学生译读,根据注释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相互补充、订正。
个别问题有教师点拨。
2.议一议(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蚊子和狮子》中学到了什么?3.说一说用自己的话复述《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并说一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4.辩一辩(1)通过学《智子疑邻》一文,你认为我们对于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2)通过学《塞翁失马》一文,你觉得好事与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请举例说明。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1.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文的寓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2.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守株待兔狗仗人势雪中送炭愚公移山(备选:A、精卫填海B、锦上添花C、狐假虎威D、缘木求鱼)三、拓展检测(一)阅读《智子疑邻》,完成下列问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天雨.墙坏()而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筑:亦:而:智: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4.开头八个字写了什么?5.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6.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7.试想,若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发挥想象给予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