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蒂涅与骆驼祥子人生轨迹的对比
个人奋斗与历史境遇的矛盾

个人奋斗与历史境遇的矛盾作者:魏玮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8期摘要:本文使用平行贯通研究法,比较分析世界文学中“外省来的年轻人”形象。
通过对拉斯蒂涅(《高老头》)、于连(《红与黑》)、蓓基(《名利场》)、嘉莉(《嘉莉妹妹》)、祥子(《骆驼祥子》)、高加林(《人生》)这些形象的对比分析,得出其共同特征和悲剧原因,即个人奋斗与历史境遇的矛盾,并指出这类形象超越历史和社会局限的普遍存在性和深刻意义。
关键词:外省年轻人个人奋斗历史境遇矛盾一“外省”一词可算是法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一个特殊贡献。
在法国,凡大巴黎范围以外的省份,通称外省。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巴黎与外省有着巨大的差异。
而这种物质上与心理上的差异,在许多法国作家的作品中不断得到强化。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专门分出了“巴黎生活场景”和“外省生活场景”两类,“巴黎——外省”、“巴黎人——外省人”不仅意味着政治、经济上的差别,更是身份、地位、阶级等差异的直接显现。
外省年轻人想要进入巴黎社会,不但需要金钱的保障,更需要身份和地位上的认同。
因而,法国文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类人物形象:来自外省的年轻人,一心想打入巴黎上层社会,不断谋取金钱和地位,实现个人奋斗的理想,如拉斯蒂涅(巴尔扎克《高老头》),吕西安(巴尔扎克《幻灭》),于连(司汤达《红与黑》),弗雷德里克•莫罗(福楼拜《情感教育》),杜洛阿(莫泊桑《俊友》)。
从广义的角度看,这些作品中可以提取出具有共性的主题和人物,即来自底层的、边缘地带的年轻人向经济、政治中心地位发起奋斗的曲折历程,以及在此历程中与社会环境、个人内心所产生的曲折矛盾与命运悲剧。
莱昂内尔特里林在他为詹姆斯的长篇小说《卡萨玛西玛公主》写的序言中,为了替小说的男主人公建立文学上的血统关系,援引了一连串长篇小说,他把这些小说的男主人公称做“外省来的年轻人”。
这些小说包括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幻灭》、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于连与拉斯蒂涅的性格比较

于连与拉斯蒂涅的性格比较一、本文概述《于连与拉斯蒂涅的性格比较》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两位文学人物性格差异的文章。
本文将通过对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以及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其作品《高老头》中塑造的拉斯蒂涅这两个角色的性格进行深入分析,比较他们在面对社会现实、权力欲望、爱情观以及道德观念等方面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文章旨在揭示这两位人物性格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对这两个角色的比较,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能对人性、社会以及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于连的性格特点于连是司汤达在《红与黑》中精心塑造的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的性格犹如一块色彩斑斓的宝石,在不同的光线下折射出不同的色彩。
他既有着坚定的意志和热烈的情感,又有着自卑和敏感的内心。
于连是一个充满激情和野心的人。
他对于权力、地位和声望有着强烈的渴望,这种渴望源自于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和自卑。
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他的野心并非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于连是一个敏感而自尊的人。
他对于别人的评价和看法非常在意,尤其是对于那些他认为有地位、有权势的人。
他渴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赞赏,但同时也害怕他们的嘲笑和鄙视。
这种敏感和自尊使得他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显得小心翼翼,甚至有时过于谨慎而失去了自我。
于连是一个矛盾而复杂的人。
他既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原则,又有着软弱的时刻和妥协的选择。
他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反感,但同时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和限制。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种矛盾和挣扎也使得他的性格更加丰满和立体。
于连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既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消极的一面。
他的野心、敏感和自尊构成了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使得他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时显得既坚定又脆弱。
于连与拉斯蒂涅异同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这两个青年人物做一简要的对照分析。
司汤达与巴尔扎克生活的年代相差无几,写作背景也十分相似,于连与拉斯蒂涅也就具备极强的可比性。
他们都天资聪颖,热情而富有才气,在同龄人中都是出类拔萃。
但两人在社会大环境这个染缸的作用下,最终都走向坠落,不同的在于前者走向了出生之后就注定的失败,后者则平步青云,成为社会的附庸,一个实实在在的野心家。
于连出生平民,受压迫的地位使他滋长了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启蒙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反抗性格。
他立志要像拿破仑那样靠个人才智建立功勋,飞黄腾达。
但是在复辟时期,社会不允许拿破仑式的晋身之道。
门第、血统、资历的障碍,于连得不到发迹的机会,还不断遭到迫害。
于连就是面对这样的环境中开始自已的人生处世哲学。
在德·雷纳尔市长家里他第一次开始接受社会教育。
家庭教师的屈辱地位使他对贵族社会的阶级差异和贫富悬殊极度敏感。
他不但自尊心强,而且还有平民意识,本能地憎恨富人,鄙视庸俗无能的市长。
在市长家里,他大开眼界,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败行劣迹,看到了各种各样损人利已的阴谋诡计。
谢朗神夫这样开导他:“你也可能发迹,但那必须损害穷人的利益,奉承区长、市长,巴结达官显贵,卑躬屈膝投其所好,这种行为,就是尘世间所谓的处世之道。
”于连开始认识到在这个利己主义的沙漠里,要想立足升迁,只能以虚伪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去猎取功名财富。
他发誓:“只说那些他认为是虚假的话,决不谈论真实的事情。
”他终于学会了虚伪,在野心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在趾高气扬的贵族面前,他不但不卑躬屈膝,反而以高傲来对抗贵族的傲慢。
于连平民意识也在同德瑞·那夫人的关系上也有所表现。
他最初的动机是征服这个贵族夫人。
德瑞·那夫人是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女人,但不幸嫁给了一个粗鄙庸俗的官僚,于连和追求唤醒了她沉睡的爱情,于连漂亮的外貌,他聪明和勇气,蒙住了她的眼睛。
于连同德瑞·那夫人间的暖昧关系终于败露,他不得不离开市面上长的家。
人生三课,走向深渊--试析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拉斯蒂涅走上野心家道路的三个阶段(网友来稿)

人生三课,走向深渊--试析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拉斯蒂涅走上野心家道路的三个阶段(网友来稿)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中学毛群益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人间喜剧》是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兰西社会的百科全书。
183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角色,在《高老头》中已经出现,从人物体系来看,《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作品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平行而又交叉的主要故事情节,反映了1819--1820年法国复杂的社会现象。
故事在“伏盖公寓”和贵夫人的“沙龙”中展开。
高老头是个面粉商,在法国大革命中发了财,他异乎寻常地宠爱自己的两个女儿,把他无以复加的父爱倾注两个女儿身上,从小培养了他们极度的虚荣心。
他以每人八十万法郎的妆奁,使大女儿娜齐成了伯爵夫人,使二女儿但斐纳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
为了不使女儿女婿丧失高贵的身份,他放弃面粉生意,寄寓在伏盖的公寓里。
为了满足女儿的虚荣心和金钱欲,他把自己所剩无几的年金和仅有一些金银器具都消耗贻尽。
当他耗尽了所有家私,再也榨不出什么油水的时候,却被女儿们遗弃了。
在弥留之际,他思念女儿,盼望见最后一面,但终于未能如愿,带着满腔的怨恨离开了人世。
来自外省的贵族青年拉斯蒂涅,到巴黎求学,因手头拮据,也寄居在粗俗、寒伧的伏盖公寓里。
这个一心向上爬的贵族青年,由于他远房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援引,终于涉足于巴黎上流社会之中。
他经常帮助高老头,了解了高老头父女关系的内幕,并先后结识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
他追求雷斯多伯爵夫人(娜齐)失败,转而追求纽沁根太太(但斐纳),成为他的情人。
在上流社会的交往之中,拉斯蒂涅充分窥视而熟悉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的金钱关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野心家性格。
给穷困病死的高老头送葬后,拉斯蒂涅怀着与巴黎社会“拼一拼”的决心,走进了纽沁根太太的家门,开始了他野心家的创业活动。
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2

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一、?骆驼祥子?根底知识:1.?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3.祥子与车是?骆驼祥子?的根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4.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
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辽宁省锦州市2004 年中考题)5.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6.“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单独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慨。
7.?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车。
8.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开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顶峰。
9.?骆驼祥子?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正确的长篇小说。
〞10.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1.?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骆驼。
12.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虎妞。
13.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揭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阮明。
14.?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祥子,骆驼是他的外号。
1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
他买的第二辆车因给虎妞办丧事而被卖掉。
16.1951 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7.?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18,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
二、简答题:1、?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曹太太家的生活怎样?答案:吃得饱、有间宽绰的屋子、饭食不苦、主人对他很客气2、请问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答案: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青年野心家的抉择于连和拉斯蒂涅的比较

青年野心家的抉择于连和拉斯蒂涅的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法国文学中两位著名的青年野心家——于连和拉斯蒂涅,通过对他们的人生抉择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这两位角色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性复杂性。
于连和拉斯蒂涅分别是司汤达作品《红与黑》和巴尔扎克作品《高老头》中的核心人物,他们各自在追求个人野心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展示了不同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命运轨迹。
本文将首先概述两位角色的基本背景及成长环境,进而分析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内心挣扎。
随后,文章将详细比较他们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包括职业道路、爱情观念以及权力欲望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选择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从而揭示出这两位青年野心家的悲剧性命运。
通过对于连和拉斯蒂涅的比较研究,本文旨在引发读者对于个人野心与社会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同时也为理解19世纪法国社会风貌提供一扇独特的窗口。
二、于连的野心与抉择于连,这个法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青年形象,以其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行为,成为了野心与抉择的典型代表。
他的野心不仅仅是对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渴望,更多的是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
于连生活在一个充满等级观念和阶级固化的社会里,他深知自己的出身低微,但这并没有熄灭他内心的火焰。
相反,这种社会背景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野心。
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打破社会的束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于连的抉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在面对现实与理想冲突时的挣扎与痛苦。
他深知,要实现自己的野心,就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种代价可能是对自己尊严的牺牲,也可能是对爱情的放弃。
但于连并没有退缩,他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于连的野心与抉择,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有追求自我价值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现野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拉斯蒂涅人物分析

拉斯蒂涅人物分析“巴尔扎克用必胜生金钱权利爱情自由,所以他明了怎样在从社会的接触中腐化。
因为社会机体内循环的不是血液,而是流动的是金力。
”巴黎象无情的铁骑一样它践踏着拉斯蒂涅的心。
刚到巴黎时,他还是一个纯洁的大学生,一心一意想凭借自己的奋斗,有朝一日飞黄腾达。
很快他就意识到,只顾没头没脑的用功一辈子的会出人头地的。
并且恍然悟道“有应酬交际的需要”。
决定投身上流社会,他立马行动起来。
通过陈年旧谱认识了远方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
她是巴黎贵族社会的领袖,交涉界的主后。
他去拜望夫人,正值她情场失意,满腹委屈,一时怨怒之下,向他道出了上流社会的秘密。
“无意中给这位整装待发的青年上了社会教育‘第一课’——极端利己主义。
”她恳切地告诫她的表弟:“拉斯蒂涅先生,你得以牙还牙的去对付这个社会”,“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
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它们骑得精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社会不过是傻子跟骗子的集团。
你别做傻子,也别做骗子。
”鲍赛昂夫人指点拉斯蒂涅,要把女人作为向上爬的阶梯。
“你要是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你在这儿便一文不值。
这个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
”她鼓励拉斯蒂涅去追求年轻、有钱、漂亮的纽沁根太太,“一朝她把你另眼相看了,……那时你就走红啦。
”她还教给拉斯蒂涅对付女人的方法:“没有弄清楚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把把你的心掏出来,……先得学会提防人家。
”要使得“女人觉得你有才气,有能耐。
在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引导下,他很快领悟到:“凭着自己的热情和才气,加之风流倜傥的外表,去征服几个可以做后台的美女,就可以投身上流社会了。
于是为了添置一套交际用的漂亮衣服,拉斯蒂涅写信给母亲和妹妹告急。
回信来了,虽说责备自己不该这样狠心利用骨肉亲情,但转眼之间子想到能够穿上新衣进入交际场所,他又得意非凡,外省青年的那份纯真在他身上慢慢消失。
”在受到子爵夫人的优待以后,他敏锐的观察到子爵夫人姓氏的作用,所以他靠着”我是鲍赛昂子爵夫人的亲戚”把这根魔术棒,有结识了伯爵夫人、公爵夫人、纽沁根太太……在于这些贵妇人交往的过程中,尽管他一再使用“着迷、倾心、心醉等字眼,却很难说他对他们产生了真的“爱情”,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他把她们当成进身社会的翘板、驿马、保护伞。
文学欣赏?《〈高老头〉中拉斯蒂涅是怎样走上野心家道路的?》(外国文学欣赏连载一)文陈全喜

文学欣赏•《〈高老头〉中拉斯蒂涅是怎样走上野心家道路的?》(外国文学欣赏连载一)文陈全喜《高老头》中拉斯蒂涅是怎样走上野心家道路的?文/陈全喜一巴尔扎克(1799——1850)生于法国一个工商业很发达的小城都尔。
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家。
巴尔扎克毕生致力于一件巨大的工作,就是要完成一部描写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资产阶级兴起和封建贵族衰亡的形象性历史——《人间喜剧》。
原计划在《人间喜剧》的总名称下写一百四十几部作品,但实际上他只写了九十六部,一八四七年以后,由于过度的脑力劳动,身体很坏,一八五0年死于巴黎,享年五十一岁,可谓英年早逝。
从一八三0年到一八四七年的十几年间,是巴尔扎克创作的旺盛时期,写了大量的作品。
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农民》等等。
巴尔扎克之所以把他的小说总集称之为《人间喜剧》,是受但丁的《神曲》(直译为《神的喜剧》)的启发。
他把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法国社会当作一个巨大的舞台,人们的生活比作一部喜剧,准备通过他的小说,全面而深入地反映这个复杂万状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在揭示生活的深度和描写现实的广度方面,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上任何作家都无法比拟的。
他的作品在当时使人们认清资本主义金钱的罪恶,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意义。
一八三四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角色,在《高老头》里已经出现,从人物体系来看,《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故事发生在颓败、粗俗和寒伧的伏盖公寓。
公寓中有三个房客特别惹人注目:一个来自外省的贵族子弟、年轻的大学生拉斯蒂涅、行迹可疑的议论家伏脱冷以及年迈力衰、神情沮丧的高老头。
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当了伯爵夫人,二女儿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
由于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的介绍,拉斯蒂涅认识了高老头两个女儿,并且特别属意于二女儿纽沁根夫人,企图利用她来作为个人飞黄腾达的跳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斯蒂涅与骆驼祥子人生轨迹的对比
拉斯蒂涅是外省贵族子弟,祥子是普通的乡下人,虽然出身不同,但是人生经历却十分相似,他们在由乡村转入城市之初都展现了美好纯洁的心灵,但最终都没有抵制住现实的诱惑和打击。
拉斯蒂涅经历了人生三课,而祥子买车经历了三起三落,从此他们就堕落腐化了。
本文主要从拉斯蒂涅和祥子初涉世事,蜕变堕落及结局来分析拉斯蒂涅和祥子的形象。
一、初涉世事
拉斯蒂涅和祥子都是由乡入城的乐观青年,他们希望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理想,对未来充满憧憬。
刚入城时,他们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一心一意靠自己的奋斗出人头地,却不曾想到残酷的社会容不下他们。
巴尔扎克和老舍刚开始对拉斯蒂涅和祥子美好心灵的描写为后来他们的腐化堕落增添了悲剧色彩,更真实地反映了巴黎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中国万恶的旧社会。
拉斯蒂涅带着家人的期望来到巴黎寻找出路,入世之初的他还保有未经世俗污染的高尚品质,并对未来信心满满。
在伏盖公寓里,大家都挖苦嘲笑高老头,而拉斯蒂涅则对他充满同情。
参加完舞会后,他的决心还未动摇,还决心回去把浪费的时间补回来。
后来他虽为跻身上流社会而写信向母亲要钱,不过事后又后悔不已,痛苦万分。
由此可见,拉斯蒂涅尚未完全泯灭人性。
祥子初到北平时,也带有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他自信、勤劳、朴实、要强,希望通过老老实实的拉车而拥买一辆车。
他不像其他车夫一样与乘客斤斤计较,也不会和他人抢生意,只是踏实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这体现出他善良、憨厚的高尚品质和初涉世事时的懵懂无知。
与拉斯蒂涅不同的是,他没有能帮助他的贵族亲戚,这使他的奋斗之路更坎坷,让人觉得更心酸,增加了其悲剧性。
二、蜕变堕落
拉斯蒂涅和祥子都由纯朴青年蜕变成了卑鄙无耻的人,拉斯蒂涅经过人生三课逐渐堕落,而祥子在买车的三起三落的过程中逐渐蜕变,笔者认为他们的人生是在这三次沉重的打击下发生扭曲的。
拉斯蒂涅的人生三课分别是鲍赛昂夫人、伏脱冷、高里奥给上的,而祥子是在大兵抢车,虎妞、小福子相继去世的打击下堕落的。
同时都是亲密之人的离去给予他们致命打击,不同的是,高老头只是拉斯蒂涅的普通朋友,而小福子却是祥子心爱之人,所以祥子所受的打击更加沉重,这也是后来祥子的堕落比拉斯蒂涅表现的更为彻底的原因。
拉斯蒂涅第一堂课是由鲍赛昂夫人上的,拉斯蒂涅拜访她时,恰逢她心情不佳,所以对拉斯蒂涅的教导过于偏激。
她的理论是您越没有心肝,就越能步步高升。
您心狠手辣,人家就怕你。
她还让拉斯蒂涅利用纽沁根夫人达到进入上流社会的目的,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使拉斯蒂涅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
伏脱冷主要向拉斯蒂涅证明了金钱的重要性,证明了个人奋斗在社会中毫无意义。
伏脱冷一眼就看穿了拉斯蒂涅,还说看见他从舞会上回来后脑门上写着向上爬,他引发拉斯蒂涅对金钱和美女的渴望,使他在贪欲的引诱下不知不觉地蜕变。
高老头的去世使他懂得了世态炎凉,告诉了他社会的生存法则。
高老头临死时说钱能给人一切,甚至是女儿。
让他明白了金钱的力量。
埋葬高老头时,他也埋掉他的人性,彻底堕落了。
祥子踏入北平后虽便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他正幻想着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就被捉进军队,后从军队逃出顺手牵了几只骆驼,从这开始他的人格就受到了损害,这是他堕落的开始。
虎妞去世,他卖掉车来安葬她,车子的再一次失去使祥子的悲剧性又近了一步。
他学会了吸烟、赌钱,还为刘四爷找不到女儿的坟而高兴,这表明祥子的人生观发生了扭曲,他沉浸在阿q式的胜利中。
小福子的死是他致命的打击,使他残存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同时引发了他的恶性。
小福子死时,祥子的良心也死了,经过沉重打击,他彻底绝望了,堕落成一个地痞、流氓。
祥子颓废一段时间后又妄图重新振作起来,拉斯蒂涅拒绝堕落却又在欲望的引诱下逐渐走向堕落,他们都难以逃脱悲剧。
三、悲惨结局
拉斯蒂涅与祥子最后都坠入了罪恶的深渊,虽然在《高老头》这本小说里并没有具体交待拉斯蒂涅沦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从小说最后的描写,我们可以推测其结局。
与拉斯蒂涅不同的是,《骆驼祥子》中清楚地指出祥子最终变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拉斯蒂涅透过高老头的死看到了世态炎凉和人们的自私,忘恩负义,所以埋葬高老头后,丢弃了良心,走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
他喊出一句现在咱们就来较量较量吧,然后就雄心勃勃地到纽沁根夫人家吃饭去了。
他向这万恶的社会发出挑战,决定用邪恶来对付邪恶,不择手段谋取私利。
拉斯蒂涅这一形象在巴尔扎克的其他小说里继续发展,在那些作品中,他通过卑鄙手段进入上流社会,当初那个努力奋斗、拼搏的青年被彻底毁灭了。
祥子的堕落比拉斯蒂涅更为直接,老舍通过祥子的悲惨结局将病态社会剖析的淋漓尽致,小福子去世后,他吃喝嫖赌样样都沾了,祥子义无反顾的走向了自甘堕落的深渊。
当初那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社会上有多出了一个无耻之徒。
不论拉斯蒂涅还是祥子,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就注定了他们的努力换来的只能是悲剧。
拉斯蒂涅与祥子身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不论是他们的性格,所处的时代环境,还是经历和最后的悲惨结局。
拉斯蒂涅积极奋斗,试图凭借个人奋斗的力量来改变贫困的面貌,祥子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车,但是现实总是浇灭他们的希望,最终使他们沦落了。
从拉斯蒂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万千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影子,从祥子身上又可以看到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下层劳动者的影子。
他们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个人奋斗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