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物理前沿课程论文(DOC)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5篇)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5篇)高校物理试验论文(5篇)高校物理试验论文范文第1篇物理学是一门试验科学,物理试验是物理学进展的基础。
也可以说是“系统工程”,它集力、热、声、光、电于一体。
高校物理试验作为一门独立设制的课程,是同学动手、观看、制造思维、处理数据、总结写作等综合力量提高的过程,有着其他课程不行替代的作用。
因此不能教条学习,只是简洁地照猫画虎,测几组数据。
应使知其然,还能举一反三,循序渐进。
要在全学年试验中,致使综合力量有全面“质”的飞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熬炼实效,这就要求试验老师在每个试验过程中乐观引导同学的学习欲望。
2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同学的爱好光学是讨论客观世界中有关光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的分析讨论,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光学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的重要贡献。
当时物理学领域内成就最大的是墨家,它是由鲁国的墨翟(公元前480~39年)和他的弟子等所创立。
《墨经》是墨家的集体创作成果,它比古希腊欧几里得(公元前330~275年)“光学”还早百余年,不仅是中国光学的先驱,在世界光学史中也占据先的地位。
《墨经》对光的直进律,做出了精辟的记载,认为从物体上发出来的光线,似乎箭矢一样(“光之人,照若射”),通过精细的观看试验发觉,当两个光源同时照一物,产生本影和半影,还给投影下了一个科学定义:光有所遮挡的地方就是影。
墨家依据光的直进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照相机。
在十一、十二世纪间,我国科学家郭守敬依据光学原理制成了各种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取得了丰硕成果[4]。
在教学中我们感到,上试验课缺少足够的时间,应当将试验仪器的一些改进通过演示,使同学明白其有用与便捷。
而我们只能见缝插针,简洁叙述。
例如:在薄透镜测焦距的试验中,以前成像的像屏用的是一个喷漆薄铁片。
共轭法测焦距,要求同学们在观看到大小两个像,我们说这叫“大像追小像”,追的结果是看两像的中心是否重合,这一步是用成像的方法(细调)验证粗调是否调好了,是否“同轴等高”。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07)一、学科简介1. 一级学科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研究能量转化与传递规律以及与实现该过程相关的设备与系统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能源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工程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本学科是以能源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背景和最终目的,研究热能、机械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基本规律,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环境、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对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科包含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研究方向。
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能源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端于1956年的热能装备科,2005年获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学院更名为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一级学科,拥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
本学科积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3个学科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2. 学科方向简介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一级学科设三个学科方向:热能工程:是研究能源清洁转换和高效利用的学科,重点研究各种能源转化、传递、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过程和装备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和开发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
高等工程热力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和探索

高等工程热力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和探索作者:刘青荣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7期[摘要]高等工程热力学是工程热物理及热能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之一。
该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规律,在初步掌握工质的热力性质、热力过程的计算和分析后,进一步学习工质的热力性质、多组分热力学、化学热力学等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是提高研究生在相关学科的科学探索的能力。
基于此,文章在介绍课程的特点后,从教学内容的梳理、教学方式的探索、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探索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和探索能力。
[关键词]高等工程热力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基金项目]2019年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立项“核心课程建设—高等工程热力学”(YKJ-2019003)[作者简介]刘青荣(1976—),女,山东招远人,工学博士,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分布式能源研究。
[中图分类号] O5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146-02 [收稿日期] 2019-09-27高等工程热力学是上海电力大学的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方向的研究生的学位课之一。
本门课程在本科工程热力学热功转换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授提高热功转换过程中的热力学完善程度、工质热力性质的表述、新工质研究、热力系统的评价和化学热力学等相关内容。
该课程对能源的高效利用、节能和新能源开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概念多且抽象,理论性强且覆盖知识面广。
从多年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普遍认为理论难,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因而学习兴趣不高。
而且,他们多注重知识的短期功利性,认为有用的就会深入细致地研究,而对于在短期内无法看到利益的学习则相对被动和消极。
为了达到高等工程热力学在教学过程中所应有的教学效果,必须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和探究。
国内很多高校都在这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2]。
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前沿课程论文

工程热物理前沿探讨摘要:概述了工程热物理学科及其重要性。
从工程热物理的学科体系出发分析它们的开展方向,综合各分支科学的涵、开展趋势、开展目标,预测工程热物理可能的开展趋势。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开展方向Prospect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Abstract:This articlesummarizes what is EngineeringThermalPhysics and itsimportance .Form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we analyze their development .bining the content, development tendency withdevelopment target of various scientific branches of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we have predictedits possibledevelopment tendency.Key word:EngineeringThermalPhysics, development tendency1.工程热物理学科概述工程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量以热的形式转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
它研究各类热现象、热过程的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工程实践。
按其应用又可包括:能源利用、热机、流体机械、多相流动等。
工程热物理学有着自己的根本定律: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Newton力学的定律、传热传质学的定律和化学动力学的定律。
在这些定律和反映其本质的根本方程的根底上,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在特别设计的实验装置上进展多种细致、可靠的试验,以发现其特有的规律和根本特征,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并在工程实践加以应用、验证、不断完善。
大学课程论文六篇

大学课程论文六篇高校课程论文范文1课程改革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实现高校人才培育目标的学问框架体系。
人才培育的规格和模式最终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来实现。
从市场与教育的关系入手,课程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联结作用。
市场对于教育的需求分为两个主要的层面,一个是直接对学问的需求,一个是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中的学问大体沿着学科、专业、课程的路径形成学问的体系;而对于人才的需求则涉及人才的规格与类型,即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的需求与高校教育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种关系可能是不完全的对应,但这种关系的发生却必需通过课程来实现。
民办三本院校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育目标,就必需从课程改革做起。
物理学是讨论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讨论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基本理论对现代工程技术的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民办高校转型进展的背景下,《高校物理》课程改革不但要以提高同学综合素养和创新力量为目标,而且也应当以培育各种应用力量为动身点和落脚点。
2高校物理课程改革的探究与实践2.1优化教学内容,将物理学的最新讨论成果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物理学有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与当代物理学三个部分。
经典物理学主要是培育同学的数理思想理念,开发同学的科学素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近代物理的重点是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的培育,而当代物理学能够开拓同学的视野,有利于人文教育,建立工程文化的概念。
物理教学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与工程应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可在经典、现代部分的基础上加大当代和前沿学问部分的教学力度。
虽然力、热、光、电磁学等经典内容在整个物理学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近年来消失的激光、超导等物理等最新成就、讨论热点和新领域,更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以提高高校生学习物理的爱好。
如在讲解光的干涉和衍射时,可以视频播放李宇春在15羊年春晚《蜀绣》节目表演中令人震撼的舞台演出效果,从而介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的最新讨论成果—全息投影技术,然后扩展到全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利用全息干涉技术讨论燃气燃烧的工程、机械件的振动模式、汽车轮胎皮下缺陷检查等,利用全息照相用作商品和信用卡的防伪标记已形成产业,正在进展的全息电视将为人类带来一场新的视觉革命等,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但充实、更新了教学内容,扩高校生学问面,而且提高了同学学学物理的爱好,使同学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学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学摘要:一、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的背景和成就二、2022 年学术会议的内容和主题三、2023 年学术会议的筹备和征稿正文: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是我国在工程热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术组织。
该学会的前身是吴仲华先生1956 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动力与电气工程和能源科学技术并举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
自建所以来,该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奖项40 余项,国家级三等和院、部级三等奖50 余项。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学术会议,同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的重要平台。
2022 年的会议内容包括大会主旨报告、特邀报告等,会议主题以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主,包含但不限于气动热力与整机性能、涡轮冷却、涡轮流动与设计、压气机流动与设计、压气机流动稳定性、压缩机与风机、风能与风力机、流程泵阀多相流动、水轮机、石化和过程流体机械、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其他交叉领域等。
2023 年的学术会议将于11 月25-26 日在长沙召开,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长沙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和湖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的主题依然以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主,包含但不限于气动热力与整机性能、涡轮冷却、涡轮流动与设计、压气机流动与设计、压气机流动稳定性、压缩机与风机、风能与风力机、流程泵阀多相流动、水轮机、石化和过程流体机械、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其他交叉领域等。
本次会议除了学术论文征稿外,还同步征集本领域科普作品(含图文、短视频、图片等)。
对于想要参加2023 年学术会议的同仁,投稿须知如下:年会论文投稿截止日期为8 月31 日,科普作品投稿截止日期为9 月30 日,会议报名和注册截止日期为11 月15 日,会议报到日期为11 月24 日,学术报告交流日期为11 月25-26 日。
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论文模板 学科类别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学科类别学术会议论文编号:09xxxx 论文题目(最好不超过一行,二号黑体字)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小四号仿宋体(单位,城市邮编)小五号宋体(Tel:, Email:)小五号宋体摘要:摘要内容不超过200字,为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为小五号宋体。
0前言内容为五号宋体。
1一级标题小四号字1.1二级标题五号字内容为五号宋体。
1.2二级标题五号字内容为五号宋体。
表1 题目小五号表1实验误差(题目小五号)变量误差∆P ±0.2%∆T±0.3℃(<100℃)Q ±2.1%Re ±4.84%f ±5.17%2一级标题小四号字2.1 二级标题五号字2.1.1 三级标题五号字内容为五号宋体。
2.1.2三级标题五号字内容为五号宋体。
2.2 二级标题五号字内容为五号宋体。
基金项目:(请注意:脚注部分一定不要超出22 cm×14 cm的范围,请见工具条中的文件的页面设置)fRe图1 图题为小五号字3 一级标题小四号字4结论(一级标题小四号字)内容为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五号字)内容为小五号宋体,以下为参考文献举例,中文文献应有英文译文,若时间紧可暂时不用给出英译文,若被学报录用时,图题、表题和中文文献则一定要有英文译文。
[1]季路成, 王彦荣, 邵卫卫, 等. 缘线匹配主导下的叶轮机非定常设计.见: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学术会议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绍兴, 2007. 724—735JI Lu-Cheng, WANG Yan-Rong, SHAO Wei-Wei, et al. Unsteady Design for Turbomachine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ge-Matching Technology. In: Proceeding of Chinese Society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n Engine Aero-thermal Dynamics. Shaoxing, 2007. 724--735White B R, Mounla H.Two-phase Measurements of Saltating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low. Int. J. Multiphase Flow, 1982, 8:459-472[2] 王宝臣, 季路成. 1+1对转涡轮热痕迁移现象的数值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 29(5): 751--754WANG Bao-Chen, JI Lu-Cheng.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Hot Streak Transf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ge Match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2008, 29(5): 751—754[3] 胡剑英. 液氮至液氢温区的热声驱动低温制冷机的研究: [博士论文]. 北京: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2007Hu Jianying. Study on Heat-Driven Thermoacoustic Cryocoolers Operating in The Cryogenic Temperature Range From Liquid Nitrogen to Liquid Hydrogen: [Ph.D. Thesis]. Beiji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2007[4] 童景山. 聚焦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19--172TONG Jingsha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Gggregate Mechanics.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7. 119—172[5] Ho-Y oung Kwak, Yong W Kim. Homogeneous Nucleation and Macroscopic Growth of Gas Bubble inOrganic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1998, 41(4-5): 757--767。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论文论文编号163093 泡沫金属薄液膜蒸发传热数值分析1陈威祝啸(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上海市,201306,weichen@)摘要:本文在建立泡沫金属控制液膜厚度的单相流动蒸发模型上,分析了液体流速、泡沫金属孔隙率和泡沫金属与液膜的厚度比三种因素对蒸发传热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液体流速越大,蒸发效果越弱,但对流传热效果较好,综合传热效果较好;泡沫金属孔隙率越大,表面的蒸发速率也随着增大,最终提升了整体传热效果;泡沫金属与液膜的厚度比越大,使得液膜越薄,较薄的液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整体传热效果。
关键词:泡沫金属;薄膜蒸发;孔隙率; 数值分析1 物理和数学模型1.1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多孔介质泡沫金属对流蒸发传热物理模型中,液体工质水从左侧进入流道,流道总长L=41mm,内部高度W=1.5mm。
流体流经中央区域时分为泡沫金属区域和液膜区域。
泡沫金属用以控制薄液膜的厚度,其上方与外界直接接触,并有外界气流直接喷射于泡沫金属上表面进行强制对流换热,来流空气速度为15m/s(对应Re=4500),温度为300K,气流属性为干空气。
泡沫金属区域长度x p=27mm,厚度为d(d=1mm、0.75mm或0.5mm),材质为铜,孔隙率分别取0.9、0.8和0.7。
中间为液膜区域,厚度为δ(根据d值的不同,分别取0.5mm、0.75mm或1mm),定义厚度比α=d/δ,相应的α取值为2、1和0.5。
下方为加热热源,长度x=21mm,厚度为0.5mm。
加热底座属性为铜,加热的热流密度为q w=9 kW/m2。
其余流道壁面材质为不锈钢,并设为绝热壁面2.1为分析水流速对液膜蒸发传热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水流速v l=0.006m/s、0.008m/s和0.01m/s。
其余参数保持恒定,即空气来流Re=4500,泡沫金属孔隙率ε=0.9,材质为Cu,厚度比α=2。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6107);上海市教委创新科研课题(14ZZ142);交通部应用基础项目(2013319810150).作者:陈威,男,1968.9,上海海事大学,教授,weichen@2. 2 泡沫金属孔隙率对蒸发传热的影响分析泡沫金属的孔隙率对液膜蒸发传热的影响,采用了三种不同孔隙率的泡沫金属(ε=0.9、0.8、0.7),材质为Cu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工程热物理前沿”论文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二O一四年一月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
关系全局的主要能源问题有: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尖锐;能源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短缺;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环境影响更加严重。
面对时代的召唤,工程热物理等相关学科将承担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的重大需求,努力推进节能和科学用能已成为学科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而抓紧化石燃料的洁净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则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战略重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工程热物理学科在核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及循环流化床洁净高效燃烧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气化技术,燃料电池,循环流化床ABSTRACTChina is not only one of the countries whose energy structure is coal-based, but also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coal consum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ergy issue i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factors, the main energy problem has global demand is growing rapidly, energy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 energy structure unreasonable, high-quality energy shortage, Low efficiency and waste astonish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more serious. Facing the call of The Times,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related subject will assum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ener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great demand 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cience use has become disciplines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core, to grasp fossil fuel clean technology, vigorously develop renewable energy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 is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strategic emphasi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sciences in solar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biomass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fuel cell technology and other new energy field, an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lean efficient combustion technology's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words: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nuclear power, solar energy, biomass gasification, fuel cells, fluidized bed一、我国能源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大国,也是世界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占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10%以上,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将继续拉动我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进口。
煤是我国能源的主力,虽然煤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下降(从75%下降到60%),但总量仍会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煤用于发电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从目前的50%增加到70%以上。
我国石油短缺,车用液体燃料还是得从煤基替代燃料上找出路。
我国2005 年进口原油及其成品油约 1.3 亿吨,估计2010 年将进口石油2.5 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这会引起一系列的能源安全问题。
关系全局的主要能源问题有: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尖锐;能源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短缺;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环境影响更加严重,减排治污、保护生态刻不容缓;能源安全问题突出,全球战略势在必行等。
综上所述,我国面临能源和环境双重巨大压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瓶颈,是始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能源发展、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对我国至关重要,是确保清洁、经济、充足、安全能源供应的根本出路。
大量研究和历史经验表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因此工程热物理等相关学科将承担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的重大需求,努力推进节能和科学用能已成为学科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而抓紧化石燃料的洁净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则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战略重点。
面对时代的召唤,工程热物理等相关学科将承担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的重大需求,努力推进节能和科学用能已成为学科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而抓紧化石燃料的洁净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则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战略重点。
二、工程热物理的发展方向及重要研究成果2.1 核能发电核能在运行过程中基本没有排放(核废料除外),能提供清洁的电能。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
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同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过程。
反应中,可裂变物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并放出两三个中子。
若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个中子能引起另一个原子核裂变,使裂变自持地进行,则这种反应称为链式裂变反应。
实现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前提。
核电堆型种类很多,但技术比较成熟且投入商业营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堆型: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压力管式石墨沸水堆、快中子增殖堆。
在目前,核电站中以压水堆、沸水堆所占的比例最大。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堆芯,由核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组件组成,堆芯堆载在压力容器中。
核燃料组件是由圆柱状的二氧化铀芯块做成的燃料棒,然后按照一定顺序组装起来。
控制棒组件控制核反应堆的开、停以及功率的变化,控制棒内的材料能强烈吸收中子,可以控制反应堆内链式裂变反应的进行,通过调节控制棒的高度来控制反应速度。
安全壳是核电站必不可缺的建筑,核聚变反应所用的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所以需要安全壳来进行保护,安全壳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有很大的强度,能承受各种冲击,并确保核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物质不逸入环境。
虽然目前核电站都是采用的核裂变反应堆,但是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积极探索研制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结合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在这个过程中将会产生比核裂变更多的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更加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且有可能实现能量直接转换,具有极高的热效率。
相比于裂变所需的铀、钚等重元素原料,核聚变却可以利用氘、氚等储存量更大,分布更广泛的轻元素,在放射性方面也降低了很多。
核电不会像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核能发电不会加剧地球温室效应,目前核能发电所用的铀原料能量密度大。
所以发出同样的电量,核燃料所占的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储存,另外,核燃料所占的费用比例比较少,不会像石油等其它能源价格一直浮动较大,核能发电的成本相比较稳定。
随着核电技术越来越成熟,核电将凭借其突出的优点逐步提升它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进而会在未来的能源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核电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2.2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利用是一个有十分广阔前景的方向,可惜的是近年来PV 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常规发电,单位容量价格仍高几十倍,要真正变成有份额的发电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我国在PV 材料与工艺方面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方面开展深入的材料制备、先进工艺和提高转化效率方面的基础和基础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国家也应加大投入力度。
太阳能的光--电转换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和太阳能热动力发电以及太阳能热化学发电等。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了部分半导体材料在光照下产生光伏效应的直接光电转换。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半导体p-n结的光生电动势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器件。
光生电动势效应是光照射半导体时,激发自由电子和空穴分别向左右漂移,聚集在两端电极上而产生电动式,接上负荷就可以产生电流。
整个独立供电的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组成。
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直流形式的电能,一般只在白天有太阳光照的情况下输出能量。
根据负载的需要,系统一般选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储能环节,当发电量大于负载使用需要时,太阳能电池通过充电器对蓄电池充电;当发电量不足时,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同时对负载供电。
控制器一般由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组成。
逆变器的作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与交流负载同相的交流电。
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是硅系列太阳能电池。
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电池的效率最高,技术也最成熟,但单晶硅材料居高不下,而且电池工艺比较繁琐,因此大幅度降低单晶硅电池的价格十分困难。
单晶硅的代替电池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多晶硅、非晶硅以及CaAs等化合物薄膜电池。
有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始于1980年初,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光谱响应宽,便于大面积工业化生产以及可进行分子水平设计等优点。
20多年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此类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