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的选择

合集下载

[讲解]五四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

[讲解]五四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迭遭列强欺凌,面对着中西文明发展程度的巨大落差,知识分子以强烈的进取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人先后在实业层面和政治层面谋求救国之道,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辛亥革命后,沉痛的历史教训和冷酷的社会现实,催生了第一次真正的文化“大觉醒”,五四新型知识分子把向西方学习落实在思想文化层面,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因五四新文化运动而迈进到了更深的层次。

五四时期是多元的外来文化和多元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渗透和整合的时期,而学衡派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学衡派因其文化价值取向与五四新思潮格格不入,而长期被划入敌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保守阵营,研究者顺理成章地将其排除在新文化运动之外,似乎他们的文化理念与现代性毫不相干。

其实,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看,现代文化并不只有一个样态,而是多元文化的共生共荣,学衡派的现代性追求所表现出的迥异于五四思想主潮的独特禀性,正显示其存在的价值。

透过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判,我们毋宁说学衡派与文化革新派思考着同样的问题,是作为整体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右翼,代表着另一种文化启蒙。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

最初,中国人从接触欧洲的各派社会主义学说中,知道了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零星片断。

1899年由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分期刊登了英国进化论者颉德所著《社会进化论》前三章的中文译文,其中提到了马克思及其《资本论》,这是中国最早涉及马克思主义和出现“马克思”译名的中文出版物。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其后,《近世社会主义》一书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片断。

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一些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完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完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完整) 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简答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简答答案 1、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半封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 重的破坏。

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 陷越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⑵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政治上:中国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司法于 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②经济上:中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但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是主要形式。

③中 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⑶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⑷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手段: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侵略、文化奴役。

⑵危害: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大量丧失, 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列强在 华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腐朽文化入侵, 传教士犯罪活动猖狂。

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①1839 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胜利, 他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 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起点。

②三元里人民的抗争斗争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

3、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所起的作用加以剖析 ①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主要的。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6
时代背景
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基础(短片观看)
四、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 清末以来,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
产品的输入情形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 限,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产业无力东顾, 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 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 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 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主要力量。
BACK
8
运动实况
大事记
5月1日,中国谈判代表、外交总长陆征祥将此事电告北京政府,并称如 不签约,则对撤废领事裁判权、取消庚子赔款、关税自主及赔偿损失等 等有所不利。北京政府外交委员会(总统府智囊机构)召开紧急会议, 决定不签约。上海《大陆报》"北京通讯":"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 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11
第一个群体是以胡适、吴稚晖和后来的陈序经为代 表,他们主张扔弃传统,使中国文化彻底脱胎换骨, 接受西方文明,被称为“全盘西化派” 。
另一个知识群体以梁启超、张君劢、章士钊、梁漱 溟为代表,试图在失去“政治轴心”的支持下,接续 儒家传统、弘扬东方学术,企图以儒学(宋明理学) 为框架来吸收西方文化,开辟一条近代化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主要依据历史 史实、年代事实和社会现象,来展开深入全面的研 究、推断、上溯、探讨,最终形成了以“一分为二” 为基本方法,以人类社会为基本立场、以“实事求 是”为基本观点架构的系统立体理论。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性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人类发端于自然进化 演变,这是区别于“宗教”鼓吹的“上帝造人”、 “神造人”等蒙昧传说的科学本质。马克思主义的 哲学性则从认识、理解、掌握自然规律为基础,进 一步反映客观规律。

大学近代史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大学近代史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1840--19492.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四个重要选择。

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③选择了社会主义④选择了改革开放3.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贫困:(一)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性使然(二)资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体系的需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与衰落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供了机遇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鸦片和大炮打开了,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与鸦片战争后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

4.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注意区别两大历史任务和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只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想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学习西方一直在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这就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再加上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更是产生了避害意识,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2、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经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自1840年开始,中国逐渐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民族灭亡的危险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幻想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来富强中国。

但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帝国主义列强极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限制其民族经济的发展,以保证它的投资场所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

这样,当中国刚刚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它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就已经消失。

正因如此,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在艰难的境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是缓慢的,又是残缺不全的,中国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三民主义行不通,实业救国遭受挤压,资本主义的道路也走不通,正当中国处于迷茫的状态中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处在彷徨苦闷的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启示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的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寻的主义.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李大钊继承了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从爱国立场出发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2)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也给国人以重要的思想启蒙的作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有力地打破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在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中,一些人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结起来.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选择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选择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选择近年来,在海外学者中,曾出现过这么一种观点,即认为五四运动是一次感情用事的非理性运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盲目的选择。

他们说“在当今中国大陆,一种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权力的保护下取得了国教的独尊地位,而这种异族文化既不能安立中华民族的生命,又不能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使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生命无处安立,精神彻底丧失的局面发展到最高极点”。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今天看来仍有重新考察的必要。

历史的事实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选择。

一、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给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留下的血的教训1840年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黑暗统治,近代中国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在这交织着血与火、屈辱与奋斗的过程中,中国人一方面顽强抵御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的入侵,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斗争,捍卫着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另一方面,又积极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寻找真理,探索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于是,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科学技术,到吸收西方的政治体制,直到启蒙思想家们的天赋人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热烈而虔诚地深化着向西方学习的内涵,一次次地尝试着实验资产阶级国家的模式与方案。

然而,无情的历史事实却是,多次学习,多次奋斗,无一不宣告失败。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西方社会政治方面的书籍。

许多人以为只要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实施起来,就可以使中国像西方国家那样国富民强,期待着“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不单打出了共和国的招牌,而且连议会制、多党制、普选等这些西方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活动程序,一度也被热热闹闹地到中国来。

奇怪的是在西方有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搬到当时的中国,却全然变了样。

历史上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上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上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那么你了解五四运动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五四运动的结果,希望能帮到你。

五四运动的结果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而五四运动从历史结果来看,确实让北洋军阀政府对社会各界人士做出了让步,那么,五四运动胜利成果都有哪些呢?面对丧权辱国的21条,学生们喊着还我国土和主权的口号,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游走,并且放火烧当时北洋军阀政府官员曹汝霖的住宅,这迫使北洋政府开始正视这个社会问题,开始把合约签与不签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来考虑。

这在过去的封建专制统治当中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而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下,北洋军阀政府迫于国民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最初为了镇压运动,官兵捕获了不少学生,而在运动之后,这些学生就被全部放回。

这只是五四运动胜利成果之一。

最终,北洋政府做出决定,罢免了当时与会代表,选择了新的代表人员参加会议。

而运动发展到了后期,总统徐世昌也不得不辞职,早期为了镇压学生和工人运动,陈独秀作为革命者被捕,后来在多方交涉之下,军警们也放出了被捕的陈独秀。

在随后的政府高级会议当中,面对山东的主权问题等,高层内部达成了一致协议,拒绝签字。

而在随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也执行了当时的决议,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捍卫了山东的主权。

而这就是五四运动胜利成果的最终体现。

五四运动的精神五月四日是我们中国的青年节,国家之所以将这一天定为青年节,是因为在1919年的五月四日,众多的年轻人发动了一场救国运动,这一场运动被称作为五四运动,它是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一次运动。

五四运动的精神影响了众多的年轻人,那么它的精神是主要哪些呢?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救国的运动,因此五四运动的精神就包括了爱国。

当时之所以会发生五四运动,就是因为国家处于存亡之际,他们就是为了救国才发动这样的一场运动。

因此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就是爱国。

五四运动的发动者都是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同时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影响,他们不仅仅拥有丰富的知识,更拥有忧国忧民的胸襟,他们更拥有爱国的精神。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使他们在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探索失败,说明他们都不能完成反封反帝的认务,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随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马更适合中国国情。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

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只能是失败。

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然后,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

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

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

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的选择
1919年5月4日,是个让每个中国人都熟记于心的日子;是个让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得以最大化的日子。

五四青年运动就此吹起了号角。

它的历史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在封建主义,霸权主义的笼罩下,五四运动带领人们崛起。

在旧民主主义的基础上,新民主主义也就此萌芽。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先进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

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

在各种学说竞起争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由于巴黎和会打破了人们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由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逐渐扩大,在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逐渐怀疑以至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而向往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的人类共同的思想”。

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个别的人物,而五四运动后,《新中国》、《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国民》等刊物开始刊登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编辑刊物,撰写文章,组织社团,初步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经过比较,鉴别、争辩,马克思主义以其缜密的科学性和革命精神赢得日益增多的先进分子的信仰,中国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逐步成长起来。

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可以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主要是: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