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和陶瓷(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科学笔记(我们周围的材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科学笔记(我们周围的材料)

我们身边的材料(学生笔记)
1、(木头、纤维、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材料
2、金属的特性:坚硬、有光泽、能导电、有延展性、易导热
3、塑料的特性:不导电、导热慢、防水、韧性好、可塑性强
4、纸的特性:轻、薄、易燃、吸水性强
5、木头的特性:
能浮在水面上,导热慢,易燃烧、容易加工,较坚硬
6、韧性好指物品需要具有(能变形)但(不断裂)
7、塑料的循环使用过程:
粉碎、加热、熔化、注入模子、冷却
8、硬度对比实验:(由大到小)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
9、韧性对比实验:(由大到小)塑料条、铁片、木条、卡纸条
10、吸水对比实验:
(木片、纸片)吸水,(金属片、塑料片)不吸水
11、为什么木片和纸片吸水:因为木片和纸片由纤维构成,纤维之间有空隙,所以水会渗透进木片和纸片中去。

12、造纸术是由(蔡伦)发明
13、沉、浮的认识: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代表是沉;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代表是浮
14、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
像(木头、塑料)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浮)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
15、砖、瓦及陶器、瓷器的特性:坚硬、比较重、不易折断、在水中容易下沉。

砖、瓦吸水性好。

陶器、瓷器吸水性差。

16、砖、瓦的主要用途:主要用在建筑方面
17、陶器、瓷器的的主要用途:用在日常生活装饰及盛放东西。

砖和陶瓷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砖和陶瓷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砖和陶瓷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砖和陶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三年级上册科学《砖和陶瓷》教学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砖和陶瓷》教学课件

砖和陶瓷
陶瓷的故事 在中国的陶瓷进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 胎而来。
争论砖和陶瓷的性质
利用试验桌上供给的材料和工具,争论砖和陶瓷的硬度、 柔韧性、是否简洁吸水和在水中的沉浮。
争论砖和陶瓷的性质
把试验结果记在表格里。
较硬 很硬
较易吸水 不易吸水
在水中下沉 在水中下沉
不易弯折 不易弯折
黏土的变化
砖和陶瓷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争论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的特性, 我们会运用这些方法争论其他材料吗?
硬度
柔韧性
吸水性
沉浮
砖和陶瓷 争论砖和陶瓷的性质 黏土的变化
砖和陶瓷
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砖?砖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用适 宜的词语对砖进展描述。
砖和陶瓷
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陶瓷的主要用途是 什么?用适宜的词语对陶瓷进展描述。
节省土地资源,爱护地球环境!
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材料?课后对材料连续探究。
石膏
大理石
水泥
结束
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用黏土制成的砖坯很简洁碎裂, 砖坯经过加热,黏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了牢固的砖。Βιβλιοθήκη 用黏土制砖坯烧制砖坯
砖坯被晾干 搬运制成的砖
黏土的变化
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也必需经过烧制。
黏土混合
制胚
枯燥
烧制
黏土的变化
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 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教科版科学三上《砖和陶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砖和陶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砖和陶瓷》教案一. 教材分析《砖和陶瓷》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砖和陶瓷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它们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砖和陶瓷,对这两种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砖和陶瓷的深入了解并不多,本节课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和应用;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砖和陶瓷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和应用。

2.难点:砖和陶瓷的制作工艺及环保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砖和陶瓷的性质。

3.讨论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砖和陶瓷样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砖和陶瓷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砖和陶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和应用,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砖和陶瓷的性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砖和陶瓷的特点。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讲解砖和陶瓷的制作工艺及环保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和应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3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科版3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1)3.蜗牛(2)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1些3.比较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和陶瓷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1.水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1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3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1些感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1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相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1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3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1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1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 第6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 第6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第6课砖瓦和陶器瓷器∣教科版⒍砖和陶瓷一、教材简析:本课共三局部。

第一局部:砖和陶瓷这局部主要是让先生了解砖和陶瓷是应用较普遍的资料。

经过观察这两种资料制造的物品,激起先生们对探求砖和陶瓷这两种资料的兴味。

教科书第59页的记载单,要求先生对砖和陶瓷停止描画,是对先生定性描画才干的再次训练,也是了解先生有关这两种资料已有阅历的一种手腕。

第二局部:研讨砖和陶瓷的性质在这局部中,组织引导先生运用前面4课观察资料的技艺来观察砖和陶瓷的硬度、吸水性、柔韧性以及在水中的沉浮才干。

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使先生们对砖和陶瓷这两种资料的特性有一定的看法,并且要可以描画出砖和陶瓷的特点。

教员在这局部的教学中要充沛观察先生的探求状况,这是评价前面教学效果的好机遇。

第三局部:黏土的变化在前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先生能够会提出〝砖和陶瓷又是什么资料制造的呢?〞这一局部的学习是要让先生了解制造砖和陶瓷的进程发作的变化。

在这局部中,教员可以组织先生观察、比拟制造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

先生们会发现制造砖的黏土在颜色、颗粒、硬度等方面,与制造陶瓷的黏土有比拟大的区别,比拟清楚的区别是制造砖的黏土颗粒很粗糙,而制造陶瓷的黏土比拟细腻。

但最主要的是烧制后的砖和陶瓷性质与黏土有了很大的差异,这说明黏土的性质发作了变化。

二、教学背景:在这课中,先生将探求砖与陶瓷这两种资料的特性。

在生活中,用砖与陶瓷这两种资料制造的物品是比拟普遍的。

砖主要用于各种修建,是高楼大厦主要运用的修建资料之一。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碗,各种各样的花瓶、茶壶、储物罐等都是用陶瓷制造的。

在这之前,先生曾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硬度、沉浮状况、柔韧性和吸水性。

本节课,先生要运用学到的探求技艺,观察砖与陶瓷的硬度、沉浮状况、柔韧性、吸水性等特性。

可以说这课是前面几课学习效果的运用,经过本课的学习教员可以检测先生前面5课的学习状况。

教科书还引见了在制造砖和陶瓷的进程中黏土发作的变化,这是希望先生知道人工资料在制造进程中经常要阅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资料的功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书目植物/动物/我们四周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视察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改变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一〕3、蜗牛〔二〕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四周的材料1、视察我们四周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3、比较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和陶瓷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1、水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四周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三上册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1、比较樟树和狗尾草【教学目的】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须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视察记录狗尾草1.老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视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视察依次、视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视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视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绘相互补充:这是我们视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一样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与生存环境、生常年限、生长改变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非常得意,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二、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探讨: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一样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比照表格:3.沟通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一样和不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A
19
金鱼
观察金鱼
金鱼、鱼食、红色食用色素、滴管
A
20
观察金鱼的捕食
A
21
观察金鱼的呼吸
B
22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观察记录身边的材料
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C
23
寻找常见的材料
C
24
哪种材料硬
比较硬度
木头、卡纸、铁钉、塑料尺,小刀、金属制品若干、鎯头、开水等
A
25
认识金属
A
26
比较韧性
哪种材料更韧
三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棒、卡纸条、铁片、塑料棒和重物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A代表分组实验;B代表演示实验;C表示搜集整理实验;D表示过程性实验。
序号
课题
实践活动名称
实践器材、药品(含自制、自备器材及挂图)
实验类别
1
我们看到了什么
观察真正的大树
大树、放大镜
A
2
校园的树木
观察、记录树的不同形状
记录本
A
3
拓印树皮
白纸、蜡笔或粗铅笔
A
4
大树和小草
比较大树和小草
A
27
认识塑料
塑料制品、电路检测器等
A
28
它们吸水吗
哪种材料容易吸水
滴管、水、木片、白纸、金属片、塑料片、废纸、毛巾
A
29
纸的观察
A
30
造一张纸
A/B
3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常见物品在水中的沉浮
木头、塑料、金属等实心物品;水槽、木筷、开水、电路检测器、
A
32认识木头A来自33砖和陶瓷观察砖瓦、陶瓷和瓷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