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休,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种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沸腾时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一般说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量是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内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只会大大增加。

●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上,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水温在O℃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结。

水蒸气是可以流动的,没有固定体积与形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黑板过一会儿变干了,湿的手变干了,都是由于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3.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变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减少了等。

5.在任何温度下,水都会蒸发。

6.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7.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8.无论下雨还是晴天,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9.水有三种形态: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固态(冰)。

10.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质量11.取两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标出水位,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位置。

两天后,会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位置低于水位线,乙杯中的水面位置基本不变。

12.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潮湿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盒子内部的侧面和底面上有小水滴,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第2课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塑料袋大大增加。

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漏斗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鼓起来。

5.通常,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7.温度计上的100℃是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15 第一单元 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枳。

2.湿抹布擦黑板过_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原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农服晾干、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

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

14.比较水和水發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当水的温度升高到| 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髙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1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复提纲1.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包括看、听、摸、问、测量和闻等。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茎的质地和寿命长短等。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子,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这是它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包括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有: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和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可以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提纲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观察蜗牛时,要注意观察它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和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和肛门。

6、蜗牛和蚯蚓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第一单元水水到哪里去了?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水沸腾了沸腾是水受到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方法如下: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去触摸。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水也可以结冰,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在结冰过程中,水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水和冰的异同可以通过维恩图来表示。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溶解能力不同,例如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18克的食盐,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5克的小苏打。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搅拌时不要碰到烧杯的底与壁,滤纸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我们可以通过切成小块、挤压、拉伸、撕成小片等方法改变橡皮泥和纸的形状或大小,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

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单元空气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等特征,总会充满各处。

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水沸腾了
1.沸腾是水受到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
的温度不在发生变化。

2.测量水温的方法
0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0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0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0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0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使用酒精灯加热
时的注意事项
0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0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0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0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去触摸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3.水结冰了
0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
态变成固体状态。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 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
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
大。

5、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称为大气层,动物呼吸、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6、空气受热后,空气颗粒间隙变大,变轻了,会上升。

第三单元天气
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又是十分迅速,又是比较缓慢,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3、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5、测量天气的工具包括:雨量器、温度计、风向标和风速仪。

6、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寒暑表);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
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7、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
气温。

8、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9、风向时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描述。

例如:北风:由北面吹过来的风。

10、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风向,不能判断风速。

11、云的形态:积云(大团、堆积的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形成下雨的天气);
层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如果层云变厚,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
卷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常发生在晴天)
12、根据云量多少,可讲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13、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14、天气预报主要是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的,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
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