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跨文化沟通: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流技巧

跨文化沟通: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流技巧

跨文化沟通: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交流技巧概述跨文化沟通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的情况下,跨文化沟通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交流技巧来缩小这些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1. 价值观与信仰体系中西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上,西方国家倾向于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而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则更注重集体责任和社会秩序。

2. 社交礼仪与行为规范中西方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商务场合,中国人更注重建立个人关系和信任,而西方人可能更加直接、注重结果。

3. 沟通方式与表达风格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也会因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在表达风格上,中国人可能更加委婉和间接,而西方人倾向于更加直接和明确。

4. 时间观念与时间管理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和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和弹性安排,而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准时和效率。

跨文化沟通技巧1. 学习和尊重对方文化为了建立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并尊重对方文化的差异,包括价值观、社交礼节等方面。

这可以通过阅读、参加跨文化培训或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来实现。

2. 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基础在跨文化沟通中,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友善、耐心地与他人交流,并尽量理解彼此的观点和意图。

3. 沟通方式灵活适应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沟通方式的差异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并尝试适应对方的表达风格。

4. 尽量避免跨文化误解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跨文化误解很常见。

我们需要注意措辞、表达方式和非语言信号的差异,并不断寻求澄清和共识。

5. 注重建立联系和人际关系在中西方文化之间,建立稳定的人际网络对于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支持系统或与当地人合作,可以增强联系和了解。

结论跨文化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领域。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域,不会延伸到彼此生活、工作的其他领域 中。
三、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
在很多老外看来,朋友意味着彼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思想、兴趣和爱好;对双方而言,
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而绝不是
义务和责任。
中外友谊各自的优缺点
华人朋友,更关心和在意对方、处 处为对方着想、无微不至,甚至为 朋友两肋插刀;而很多老外对待朋 友的态度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中外友谊的换算公式
华人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朋友
北美老外
一般没有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认识的人、经常一起 说上几句话的人
朋友
二、华人朋友的直言不讳
华人朋友之间更直言不讳,朋友之 间更能听到有关个人生活方面的真 话。
老外朋友在生活中赞美有余,而建 议和批评不足。
三、华人朋友的情深意长
留面子VS直言不讳
案例:“没问题”等于“拒绝”
一、中西方面子的比较
中西方的人士都好面子,但是程度和表现方 式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作为华人还是老外,如果你伤了一 个老外的面子,多半只是这个老外怨恨你而 已;但是如果你伤害了一个华人的面子,有 可能导致一个群体怨恨你、你可能会激怒了 一大群认识和不认识、相关和不相关的人们。
¤你去哪儿了,为什么才来? ¤你好像感冒了!多喝水、多穿衣服。 ¤刚才你在给谁打电话? ¤你吃的东西没有营养,别吃了! ¤为什么坐地铁,乘出租车多方便。 ¤你的衣服颜色太艳了! ¤吃点儿吧,对身体有好处! ¤你该减肥了! ¤你太胖/瘦了! ¤你的发型不好看。 ¤天太冷了,多穿衣服。 ¤你显得很疲倦。
写推荐信
学到的工作经验、取得的业绩、
工作中建立的声誉和口碑,是任何雇 主也永远夺不走的,这些才是你我可 以永久依赖的财富。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摘要中西方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衍生出了其不同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中西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步伐,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区别中西方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有利于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字:中西文化文化差异价值观念跨文化交流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同时,文化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虽然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等,但文化间的差异并不能阻碍文化间的交流,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去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隔阂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比较1、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

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以“爱”为社会核心。

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2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价值观,西方世界相信人本位,人是受尊敬的名词。

一个人攻击另一个人,不管是辱骂殴打或是诬陷暗算,即使受攻击的一方再无能再愚蠢再有错误,也都为舆论所不容,为法律所追究,哪怕你有钱有权势。

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
地理空间的距离阻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和传播,但客观上也为中西方文化独立发展提 供了便利条件,因此便产生了文化差异。
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孔、孟等古代哲学家的 思想精华及伦理道德观念,而西方人则将黑格 尔、康德等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发扬光大。这种 传统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中西方人民的世 界观、价值观和生活观。
❖ 团团圆圆
聚会
❖ 热热闹闹
在餐厅
❖ 西方:看
旅游
中国:纪录
排队
❖ “仓廪实而知礼节”,同时也折射出资源的丰裕状况。
人际关系
❖ “多个朋友多条路”,也反映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否。
时间观念
❖ 西方:时间观念强
中国:相对较弱
意见
❖ 多思、慎言、慎行。Fra bibliotek末的街景❖ 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与否。
❖ “父母官”
领导
❖ 西方:个性张扬
自我
中国:谦虚、含蓄
❖ 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层次不同。
处理问题
❖ “不撞南墙不回头” , “不可直中取,只可曲中 求”。
❖ 西方:率直
对待愤怒
中国:隐忍
生活方式
❖ 很早实现工业化,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人格独立。 ❖ 农业大国,群居意识强,注重集体力量。
对待孩子
❖ 于丹说“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 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保有。”
想象中的对方
❖ 清朝的装束,喝的是茶水,吃的是大米饭; ❖ “卓别林”,吃的是火腿,喝的是啤酒。
❖ 边际效用递减。
时尚
三餐
❖ 西方:喜欢吃冷餐
中国:喜欢吃热餐
胃疼时的饮品
❖ 西方:可乐
中国:热茶水
❖ 西方:白天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摘要:不同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要想实现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就需要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探讨如何高效开展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即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运用一种通用语言交往的行为,其本质就是加强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跨文化交际时需要考虑这种差异,采取有效方法,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因此,有必要做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研究分析。

1、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价值观,即对行为、事物或可能选择具体实施具体评价标准的观念,涵盖个人对事件的情感倾向与行为态度。

比如,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脑海中深深印刻着血缘关系、长幼有序、亲情伦理、家庭观念等,父母和孩子是一家人,通常子女成家立业或父母年老后,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也是子女的责任。

但在西方国家却不这样,通常西方国家子女成年后会独立居住,成年子女也会管家中的事情,因此他们不存在赡养父母这一观念,基本上看不到几代同堂的情况[1]。

再如,超市购物时,国内经常可以看到一家人逛超市的情况,给孩子买东西也很常见,还能看到父母和成年子女抢着付钱的情况。

而在西方国家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经济独立,一般都是自己付账,小孩子买东西则需要给父母做家务赚钱并进行支付。

由此可见,中西方家庭价值观念差异极大,双方态度不同,实际交流时涉及这点时需要注意,考虑对方的价值观念,避免盲目交流。

2、语言文化差异这里选择英语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英语翻译时需要高度关注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定词汇、语法的含义,并将其正确表述出来,还要表达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符合,这样双方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理解其中含义。

因此,具体翻译时需要正视文化差异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提高翻译质量。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和互动,其中必然存在着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交际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社会在交际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在交际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习惯用语。

中西方社会文化对待礼仪和礼貌的态度也不同。

在西方国家,人们非常注重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往往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追求实用和效率。

而在中国,尤其是在社交场合,讲究礼貌和尊重,注重面子和礼节,往往需要用隐喻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直接否定或伤害他人。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时间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但中西方社会对时间的理解和应用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认为是有限的资源,非常珍贵,需要高效利用。

人们往往比较看重时间的准确度和限制性,遵守时间的约定很重要。

而在中国,时间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更强调人际关系和人情味,时间的延伸和弹性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不那么强调准时和晚到的问题,而是注重情感沟通和信任的建立。

中西方社会的环境观念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西方,人们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对绿色环保的意识比较高。

而在中国,由于国内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但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祖国观念、思想、观念和伦理观能够强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也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音乐节奏的差异语言和音乐在文化中都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之一。

在西方音乐中,通常采用多重节奏和复杂节奏来传达不同的情感、情绪和主题。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常运用简单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抒情和纯净的情感,强调音乐的自然和平和性。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中西方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三个方面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首先,语言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一、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

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在语音、文法和词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强调对上下文的依赖,而英语则是一种拼音文字,强调语义和逻辑的准确性。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困惑。

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中方谈判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隐蔽、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西方谈判者习惯于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适应,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

其次,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方注重团队合作、家庭感情和社会秩序,西方更加重视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西方方面可能会强调个人利益和竞争,而中方方面更注重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理解不一致和合作的困难。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最后,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显著影响。

中西方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和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方可能更注重面子和社交禁忌,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表达。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中方可能更注重非语言交流,比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姿态,而西方则更注重语言表达。

这种行为模式差异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和适应,才能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冲突和困惑。

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提要:跨文化交流在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因此,了解文化方面的差异首先得了解不同语言的差别,把交际看作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活动,时常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才不至于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文化冲突,才能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字:跨文化交流;语言;冲突;交际;(一)在当今社会,由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间文化差异的范畴很广泛,比较常见的在日常生活中,在词语的文化内涵方面和非语言的态势等。

大部分词汇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存在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与文化联想。

同一词汇在不同民族群体中引发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

比如简单的颜色词语在中英语言中象征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喜庆的色彩,在中国,逢年过节或者婚庆,庆典等等活动都是用红色来衬托出一种喜庆红火的气氛;同时,红色在中国还有革命意义。

但在英语中,红色有喜庆的含义,但也有红色却有战争、流血、恐怖的意思,常常表示愤怒和犯罪。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霍桑的《红字》中的“红字”就表示通奸的罪名,在小说中红色是不贞洁的象征,而红鸟则是邪恶的象征。

其次,在语言的使用上,西方人很含蓄,包容,文雅,不会有很直接的态度,而在中国,人们很少对某些不礼貌的语言有所避讳,在语言的使用上比较随性,带给人的影响很不好,常常因此产生语言的冲突,引发矛盾。

非语言的态势方面,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打招呼,中国人见到熟人,朋友时,打招呼的方式有很多,然而在讲英语的西方国家,见面则不会嘘寒问暖,而是以天气为切入口,进而谈论到心情,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lovely weather, isn’t it?”“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day.”等等。

其次,是交谈过程中的话题和禁忌,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的人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都可以选择下列的话题进行交谈:嗜好,发生事件,天气,节假日电影,书籍,娱乐活动等,但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的人一般禁忌年龄,收入,婚姻状况,衰老,发胖等话题,而中国的禁忌则属于伦理方面的,如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流
摘要中西方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衍生出了其不同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中西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步伐,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区别中西方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有利于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字:中西文化文化差异价值观念跨文化交流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同时,文化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虽然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等,但文化间的差异并不能阻碍文化间的交流,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去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隔阂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比较
1、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

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以“爱”为社会核心。

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2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价值观,西方世界相信人本位,人是受尊敬的名词。

一个人攻击另一个人,不管是辱骂殴打或是诬陷暗算,即使受攻击的一方再无能再愚蠢再有错误,也都为舆论所不容,为法律所追究,哪怕你有钱有权势。

民意始终受到尊重。

但是在中国,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以人为本;但是在大义方面,中国人宁愿舍弃自己的性命,也不会舍弃伦理道德,也要去舍己为人,在道德前面,生命是不值一提的。

金钱观,西方人认为生活是美丽的。

人活着的乐趣就是领受大自然的馈赠。

钱不在乎赚多赚少,当然多总好一点,可是生活则一定要快乐。

钱是为我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钱借得越多越好。

生活是复杂的。

人活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挑战,防备各种各样的陷井,千万不可头脑简单,轻信别人。

享受生活并不是最重要的。

钱存得越多越好。

政治观,虽然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在西方,从古代希腊的民主专政,雅典的政治改革,罗马—《民法大全》体系完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法国大革命。

其民主政治的进程先于我国。

他们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权利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

虽然这样的民主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上,我认为都要略比中国先进一筹。

思维方式上,中国人更感性,西方人更理性。

东方人讲求整体性,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性;东方人重视求同思维而西方人往往追求求异思维;东方人重义轻利,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原则性;东方人的感情表达间接、含蓄,而西方人的感情表达则直接、外露。

一、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中美双方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宴客习俗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饮食为生存的必然条件,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
体的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就可以了。

所以英美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是烹
饪方面逊色于中国,中国八大菜系,讲究色香味俱全。

隐私方面,中国人在日常
生活中不太在意自己的隐私,对他人隐私也有窥视心理。

而在西方国家,这是
无法想象的。

他们认为隐私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西方国家的人非常注重个人隐
私。

他们对于年龄、婚姻、收入等都不愿公之于众,中国人在这些问题上就随意
得多。

二、
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包含性的文化,只要符合中国文化的道德要求并有利于本土文化发展的,一律吸收。

相对于中国对外来宗教和文化和吸收和融合,美国的宗教更热衷于对外76扩张和传播。

在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中,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圣父、圣子、圣灵三个格位也是统一的,即所谓“三一论”、在基督教的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教派中,教义和教礼虽有差异,但都必须尊奉至高无上的上帝耶稣,必须纳入这一信仰模式中,这就是西方基督教一元化信仰特征的理论基石。

这种信仰贯穿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

二中西方跨文化交流
中西方外交,中国外交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和为贵”、“尚和合”的哲学思想。

这种和合不是异质事物简单相加堆砌,而是各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相互对立、冲突继而融合趋同的一个辩证过程。

中庸思想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庸即“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以形成一种节制内敛和自我平衡的文化。

在中国,“和平共处”是其外交的根本方针,中国界定其与世界的关系为“互利共赢”,中国也表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将始终保持平和心态、兼顾各方关切、寻求与各国利益平衡。

例如,在朝核、伊核等地区热点问题等上中国都认为要“协商解决”,此外中国也一如既往呼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

这些都是中国外交运用传统思想的写照。

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现在
已与172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步伐,世界正朝着文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国际交往中,各国纷纷把注意力和重心转向文化领域,并把对外文化交流纳入到国家的整体外交事业中,“文化外交”应运而生。

民间文化交流,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正是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生动写照。

1931年中国奥委会组织的诞生,标志着西方体育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单刀赴会,成为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人;1936年中国派出一支69人的代表团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1948年中国奥运代表团赴英国参加第14届伦敦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更是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的风貌。

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以及“中法文化年”。

事实证明,这些活动深受西方广大民众的欢迎喜爱,媒体的报道也更多、更正面。

更多国外名家作品展在中国各大城市展开,电影展、服装秀、画展、摄影展等。

也有许多的学生通过交换的形式去国外的家庭生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一门覆盖面宽广而又十分复杂的学科,包括社会规范,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了解互相之间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那么就可以更好的比避免相互交流中的误解,预防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通过拓宽各自的眼界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

因此,要实现中西方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关系深入,就要我们在交流中,在产生文化误解和冲突中不断地总结额文化差异,排除文化交际模式化的禁锢和文化差异的干扰,互相尊重,平等往来。

我们应当提高文化自信力,发扬自身文化的优势,同时能够互相合作与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冲突与融合中,兼收并蓄中,推动各自的文化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