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第1课时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材分析】《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内容选择开放话题,唤醒学生生活,回忆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往事,懂得要想一起玩,就要克服胆小、害怕心理,学会接纳别人;探究玩不下去的原因,找到一起玩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思考、讨论,理解想玩好就要守规则,要有良好的心态,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最终学会与人相处。

本课教学话题一旨在通过游戏体验、回忆生活,让学生感受与同龄人共处的快乐,学会与他人相处要相互尊重和理解,乐于和同龄人一起玩;话题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时要相互尊重和理解,接纳同伴,克服不自信,勇敢的融入同伴中;话题三旨在探究游戏玩不下去的原因,找到玩下去的方法,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与同伴相处的健康心理。

【教学目标】1.感受与同龄人共处的快乐,懂得与他人相处时要互相尊重和理解,养成明理乐群的好习惯。

2.与他人相处时克服不自信,勇敢的融入同伴中,学会与同伴相处。

3.探寻游戏玩不下去的原因,找到游戏玩下去的方法。

初步形成良好的游戏心态和规则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讲述与同伴一起玩开心的故事。

2.知道主动融入大家,掌握和大家一起玩的方式、方法。

3.感受大家共同玩耍的快乐,懂得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尊重与和理解。

【学情分析】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和周围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希望获得认同与支持。

多数孩子都喜欢与他人交往,愿意参与同伴群体的活动。

在与同伴游戏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计较输赢、不守规则等玩不下去、闹不愉快。

帮助他们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有助于增强他们交往的意愿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体验和伙伴们一起玩的快乐,并在活动中让孩子生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初步技能,包括如何交友以及如何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生活经历,感受大家一起快乐多1.出示“交往图”,请同学连一连2.分享大家在一起开心的经历1)回忆大家一起玩得很开心的事2)同桌交流3)全班分享3.交流玩中的收获二、续编绘本故事,知道如何结识新朋友1.观看绘本故事2.小布丁听了小蝴蝶的话,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3.如果你是小布丁,你该怎么办呢?想好啦?4.师生交流总结交友技巧:主动、有礼貌5.遇到“拒绝”怎么办?师生交流总结交友技巧:想办法三、律动(找朋友)四、解决具体问题——掌握同伴交往的技巧1.说说和朋友在一起玩不高兴的事2.班主任老师眼中同学们交往中的问题3.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具体问题生回答,师相机指导(守规则、不计较)4.“小布丁的烦恼”辨析——为什么玩不下去了生回答,师相机指导(多商量)五、课堂总结1.谈学习收获2.教师小结【板书设计】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交朋友:有礼貌大胆主动想办法做游戏:不计较守规则多商量。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和认识与人互动的重要性。

2.能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有积极的沟通交流行为。

3.能体验集体合作、竞争以及友谊等情感。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个人在互动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话语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3.学生能体验到集体合作、竞争以及友谊等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集体合作、竞争以及友谊等情感。

2.如何引导学生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3.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在互动中言行举止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在游戏或者活动中与人互动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在互动中言语和行为的重要性。

4.回答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人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在游戏或者活动中与人互动的场景,让学生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

2. 观看视频老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在游戏或者活动中与人互动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老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如下:1.你觉得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你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的经历,或者有哪些不好的经历?4. 角色扮演老师设计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在互动中言语和行为的重要性。

5. 回答问题老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人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如下:1.你觉得在与别人互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2.你有哪些积极的沟通交流行为?3.如果你和同学有冲突,你会如何处理?六、课堂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与人互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放平心态,在互动中体验到集体合作、竞争以及友谊等情感。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3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3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3篇Lesson 13 I want to play with you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3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范文通用版2、篇章2: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例文3、篇章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范文篇章1: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范文通用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体验和同学一起玩儿愉悦,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2、培养初步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乐群情感。

教学过程:环节一:师:同学们课间玩儿得一定很开心,你们玩儿了什么游戏?都是跟谁一起玩儿得? 学生畅谈自己玩儿的游戏及游戏时的伙伴师:跟小伙伴玩儿游戏真是让人开心的事。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跟小伙伴在游戏中玩儿的快乐跟大家一起分享吧!学生讲故事。

师根据学生的故事提炼总结: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可以相互帮助;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相互学习;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加深了解........师:和小伙伴一起玩儿,有这么多收获,所以,要学会和大家友好相处啊。

环节二:师:有一个叫布丁的小孩子,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儿,但是他遇到困难了。

你们能帮帮他吗?播放根据教材第50页绘本制作的动画片《小布丁》,只播放故事的开头。

师:小布丁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们是怎样做的?学生描述自己遇到过的情况和自己的做法。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想和你一起玩儿》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情景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友情、分享、合作等概念,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进入学校生活,接触各种社会关系。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友情、合作等概念有着天然的认知需求。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友情、分享、合作等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友情、分享、合作等概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与人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友情、分享、合作等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案例材料、图片等。

2.教学场地:教室。

3.教学辅助人员: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对与人相处的思考。

图片内容可以包括:孩子们一起玩耍、分享食物等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情景,让学生认识到与人相处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主题《我想和你一起玩儿》,向学生讲解友情、分享、合作等概念。

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知道玩耍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听从游戏规则。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知道玩耍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听从游戏规则。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小组活动需要准备纸张、笔、鱼缸等材料。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玩”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玩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引导学生认识到玩耍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听从游戏规则。

2.学习•观看小视频,了解玩耍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的重要性。

•分小组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尊重他人、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思考如何一起解决。

3.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在游戏中学到的尊重他人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收集学生对于游戏、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生分享。

六、板书设计•尊重他人的意愿•听从游戏规则•合作•沟通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尊重他人,听从游戏规则,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也有机会提升了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从游戏中领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如果下次该课程可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引导,如情感管理和冲突解决等方面的讨论,会更加完美。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游戏的规则,掌握游戏规则;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4.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内容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将通过玩游戏来探讨如何做一个团队的一员。

2. 游戏规则介绍(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游戏的规则,包括玩法、注意事项等,并且向学生展示游戏的道具。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游戏,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规则。

3. 团队配合(10分钟)将学生分为几组,让每组里两个同学进行比赛。

同时,要求每个小组内所有成员进行配合,帮助小组里自己的队员。

通过游戏让学生知道配合是团队赢得胜利的关键。

4. 负责任地参与(10分钟)让学生回归到自由游戏环节,让他们相互协助,培养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团队活动的意识。

5. 反思总结(15分钟)让学生进行反思,讲述游戏的过程和感受,站在团队合作的角度上思考,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小短文,讲述他们收获到的体会和感受,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场景,讲述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知识技能评价1.学生能够掌握游戏的规则;2.学生能够完成团队合作任务。

2. 过程评价1.学生能够认真聆听和配合团队内的体验者;2.学生能够有责任心地参与游戏并及时仿照自己的网络模型来进行配合。

3. 情感态度评价1.学生能够出现听取团队内的意见,并在团队合作中体现出同情心;2.学生能够体现出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良好道德素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友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同学和朋友相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友情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进入学校生活,与同学们建立起了初步的人际关系。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他们对于友情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认识到与同学和朋友相处的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他人的品质,提高社交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分享、合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懂得关心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学会与人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他人的品质,提高社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相处。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懂得关心他人。

4.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2.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情境图片、视频等。

3.教具:玩具、卡片等。

4.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关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谈论他们之间的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友情的重要性。

故事内容可以涉及:两个同学互相帮助、分享、合作,共同成长。

3.操练(1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节,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的相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精美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精美教案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身边的伙伴有很多,和伙伴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游戏、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体会与同学的友谊,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学会遵守规则。

2.通过游戏活动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和小伙伴交往的有趣。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懂得与伙伴相处时的原则与方法。

3.喜欢和小伙伴交往,体验和小伙伴交往的快乐。

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做到友好、谦让、互相协商、共同分享,热爱集体活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验和小伙伴交往的快乐,使学生学会积极加入到与同学的游戏中。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与同学交往的乐趣和友谊,能够处理与小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三、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儿歌引导入导入:我们先来学一首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团结友爱手拉手,你帮我呀我帮你,共同进步朝前走。

出示任务:同学们,大家知道好朋友是什么吗?教师总结: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好朋友可以互相玩耍,也要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读儿歌,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活动】一、一起玩不孤单活动一:大家一起欢乐多导入:我们一起看看下面几幅图片,想想小朋友们为什么那么开心?出示任务1:想想小朋友们为什么那么开心?反馈指导:课件展示与朋友一起玩耍的图片。

教师总结:大家一起玩耍的时候,不仅有意思,而且欢乐多。

出示任务2:这样的活动如果只有一个人做,好吗?反馈指导: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生:不好!师:为什么不好?生:一个人太孤单。

生:一个人玩没意思。

教师总结:只有和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相互陪伴的温暖,还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和知识。

出示任务3:每位同学都和大家分享自己和朋友的故事,把准备好的照片或者朋友送自己的礼物分享给大家。

反馈指导:教师一边听学生讲一边引导学生要珍惜友情,善待自己的朋友。

预设:刚才大家都讲了自己和小朋友的故事,那么大家是不是发现自己有朋友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啊?有小伙伴陪着自己,是不是很开心?学生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
们一起玩》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知道主动融入大家,了解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

了解共同玩耍对生活和情绪的影响,有融入大家的能力。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体验和同学一起玩儿愉悦,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2、培养初步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乐群情感。

教学过程:环节一:
师:同学们课间玩儿得一定很开心,你们玩儿了什么游戏?都是跟谁一起玩儿得? 学生畅谈自己玩儿的游戏及游戏时的伙伴
师:跟小伙伴玩儿游戏真是让人开心的事。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跟小伙伴在游戏中玩儿的快乐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讲故事。

师根据学生的故事提炼总结: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可以相互帮助;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相互学习;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加深了解,...
师:和小伙伴一起玩儿,有这么多收获,所以,要学会和大家友好相处啊。

环节二:
师:有一个叫布丁的小孩子,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儿,但是他遇到困难了。

你们能帮帮他吗?
播放根据教材第50页绘本制作的动画片《小布丁》,只播放故事的开头。

师:小布丁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描述自己遇到过的情况和自己的做法。

师:小布丁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继续观看动画片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想跟不熟悉的伙伴一起玩,需要我们大胆地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被他们接纳、才能跟他们玩儿得开开心心。

环节三:
师:大家刚才介绍说自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可是这些同学却玩不下去了。

播放视频:一群小朋友玩儿游戏时产生矛盾,甚至打了起来。

师:他们为什么玩儿不下去了?
学生举手回答
师:你与小伙伴一起玩儿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真实经历。

师: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就会产生矛盾,遵守规则就能玩儿得开开心心。

大家看看这种情况下,小布丁想跟高年级的同学一起打乒乓球,该怎么办?
教师出示教材52页的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办法。

篇二: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核心目标
1.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孩子们的乐群意识;
2. 自由分组游戏,掌握在交往中与小朋友沟通的技巧。

课前谈话
1. 舞毕,孩子们请坐。

2. 你们快乐吗?为什么呀?其实,我们的校园生活也很快乐,想看看吗?这是什么呢?
3. 看到你们有这么多好玩的游戏,蒋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

(板书:我想和你们呢一起玩)可以吗?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 乔巴出场
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大家一起玩,看,他来了!
乔巴岛主(介绍导游):Hi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欢乐岛的岛主乔巴,咱们欢乐岛的居民充满了快乐,而且拥有很多快乐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不过,路上充满了挑战,所以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导游,猜猜他是谁呢?
2. 导游出场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维维姐姐,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欢乐岛寻找快乐的秘密吧!
3. 组队
维维姐姐知道我们有六个小队,小队长是哪些小朋友啊,来跟大家打打招呼。

4. 规则
今天,维维姐姐会根据我们每个小队的表现,给你们翻牌作为奖励!看,现在咱们?小组坐的端正,听得认真,先给他们翻开一块牌。

5. 欢乐船出场
各小队,现在咱们就向欢乐岛出发吧!快看,这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一艘大船,他用欢乐做燃料。

要想开动他,那就赶快准备燃料吧。

活动一:推动欢乐船——快乐分享多快乐
1. 怎么准备呢?
规则:说一说、演一演学校生活中快乐的事,玩一玩好玩的游戏。

(1)时间四分钟,音乐停止,交流结束。

维维姐姐要看,哪一组笑声最多,掌声最多。

2. 推荐船员
(1)刚刚维维姐姐听到这几个小队掌声热烈,还充满了笑声。

规则:所有小队,赶快推荐一位最能带给你快乐的船员来推动欢乐船吧!
(2)守时的船员最可爱。

小队推动欢乐船,就可以翻开一块图作为奖励,欢乐多的小队还可以翻开两块图作为奖励哦!
(3)对这位了不起的船员,我们一定要给他高高的竖起大拇指,给他最热烈的掌声,还给他们一个最美的笑脸。

3. 推动欢乐船。

(1) 哪一小队率先来推动大船,开始吧!
(2) 好玩吗?你觉得哪里好玩?(玩的人和小队长)
(3) 团结、友爱、合作、倾听、听指挥都让我们感觉到了快乐。

那你们
觉得该翻开几块牌呢?用手势告诉维维姐姐。

(4)谁还有更充足的燃料?接着来!掌声。

4. 总结评价。

篇三: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教学目标
1.知道主动融入大家,了解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

了解共同玩耍对生活和情绪的影响,有融入大家的能力。

2.培养快乐玩耍、积极游戏的情感。

主动参与到其他同学的活动中,能够积极融入大家。

3.通过观察、回忆、对比等方式、方法,了解大家共同玩耍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遵守一起玩耍的每个游戏的规则,主动参与到大家中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游戏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情感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自己在什么时候玩得非常开心,和谁一起玩的?
生1:和我们邻居一起砌长城。

生2:和同学玩跷跷板。

生3:和好朋友们玩堆沙子。

师:你们玩得开心吗?
师:那如果是你自己一个人在玩,会这么高兴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一个人玩没意思。

生2:因为人多在一起很热闹,非常有趣。

二、回忆往事,流露真情
师:是啊,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可有趣了。

小朋友们,你们有小伙伴吗?能说一说你的好伙伴是谁吗?
生:略。

师:你们的小伙伴可真多呀!谁来讲讲你与小伙伴之间有趣的故事?
生1:我和佳佳一起写作业。

生2:我和李育林、王浩宇一起玩捉迷藏。

生3:我和同学们一起丢沙包。

师:那就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好伙伴,手拉手上台,唱起来、跳起来、拍起来吧!
(学生在《找朋友》的音乐中拍手、唱歌、跳舞)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有朋友的快乐,以及和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心情,能更好地融入到大家庭中主动寻找朋友。

师:现在,大家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2:激动。

生3:快乐。

师:如果没有小伙伴,你们会是什么感觉呢?
生1:我感觉会孤独。

生2:我感觉会寂寞、无聊。

师:你和好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仅会感觉快乐,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回忆、讨论。

生1:我们折纸的时候,小明教给我更多的方法
,我感觉自己进步了。

生2:丢沙包的时候,大家都等着我,我感觉自己非常幸福。

生3:我们玩踩报纸游戏的时候,多亏刘明拉着我,我很感动。

师:是啊,我们大家一起玩,不仅能收获快乐,还能收获更多的友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玩耍吧!
三、活动明理,体验快乐
课件出示:一次体育课上,几个小朋友正在打篮球,旁边的小明同学就在想,我也想玩,可是自己打得不是太好,怎么办呢?
生思考,讨论,小组交流。

师:那么我们大家说应该怎么办呢?
生1:我们要鼓励他,和他一起玩。

生2:我们可以先教他。

师:你们讨论的结果令人非常满意,那么,你从这件事情中明白了什么呢?
生1:有朋友一起玩会很快乐。

生2:大家一起玩的时候,应该互相帮助。

生3: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不能只顾自己。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有道理。

那么,你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呢?
生1:我们在玩跳皮筋的时候,刘鹏同学明明已经换下了,轮到别的同学了,他就不认账,我们都很生气。

生2:我们在踢足球的时候,小华不进球,他就自己生气地走了,还嫌我们老是赢。

生3:我们玩下跳棋的时候,小兰总是悔棋。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亲身体验来说服自己以后不要这样做,做到遵守游戏的各种规则,从而更加快乐地玩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