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

合集下载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

2、现存分类注释《素问》 、 《灵枢》最完整的书是( B.《黄帝内经太素》 E. 《内经知要》 ) C.王叔和 C.肺 C.脾胃 C.肝 D.膀胱 C.心 )
20、当男子出现“肾气实,发长齿更”时的年龄段为( C.三八
E.五八 4、煎厥
3、 《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 B.皇甫谧 B.脾胃 B.心 B.肺 B.肺 B.意之所存 B.水火 B、五行 B.气脱 B.喜 B.肝 B.下 B.风厥 B.肺痹 B.头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第 2 页
考 生 信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装 订 线 ┄┄┄┄┄┄┄┄┄┄┄┄┄┄┄┄┄┄┄┄┄┄┄┄┄┄┄┄┄┄┄┄┄┄┄┄┄ ┄┄┄┄┄┄┄┄┄┄┄┄┄┄┄┄┄┄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第 5 页
考 生 信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装 订 线 ┄┄┄┄┄┄┄┄┄┄┄┄┄┄┄┄┄┄┄┄┄┄┄┄┄┄┄┄┄┄┄┄┄┄┄┄┄ ┄┄┄┄┄┄┄┄┄┄┄┄┄┄┄┄┄┄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装 订 线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每题由 1 个题干和 5 个备选答案组成,其中 1 个答题是正确 的,请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
1、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A.黄帝 A.《类经》 D.《素问吴注》 A.张仲景 A.肝 A.肺 A.脾 A.肝 A.心有所忆 A.天地 A、五脏 A.精脱 A.怒 A.心 A.上 A.阴阳交 A.心痹 A.腰 B.刘歆 ) C.王冰 D.刘向 ) C.《黄帝素问直解》 E.战国秦汉时众多医家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一、单项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漏泄"是指:(A)正确答案:(A)A、汗出如漏B、崩漏C、白带频下D、大便溏泄2、"胸中之府"是指:(C)正确答案:(C)A、心B、肺C、背D、膻中3、五脏咳的共同症状是咳而兼有:(A)正确答案:(A)A、痛B、泄C、喘D、痰盛4、《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六B、九C、五D、一5、"下极"是指:(C)正确答案:(C)A、下巴B、下眼睑C、两目之中D、鼻子6、感受暑邪可出现"烦则喘喝,静则____________"的症状:(B)正确答案:(B)A、发热B、多言C、嗜睡D、神昏7、薄厥的病机是:(A)正确答案:(A)A、阴虚阳亢B、阳气厥逆C、阳气积蓄D、阳气抑遏8、《痿论》认为"治痿者独取_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胆B、肝C、阳明D、肺9、《风论》认为"入房汗出中风"是为:(B)正确答案:(B)A、虚风B、内风C、肾风D、脾风10、《灵枢·五色》中"蔽者"是指:(D)正确答案:(D)A、额部B、两眉之间C、面颊D、耳门11、濡泻是指:(D)正确答案:(D)A、泄泻无度B、下利赤白C、大便完谷不化D、大便稀溏12、古代医生"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祝"为何义?(D)正确答案:(D)A、祝福B、预测C、判断D、祝由13、"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的"能"字通借下列何字?(D)正确答案:(D)A、耐B、态C、太D、胎14、《决气》中"一气变为六气"的"一气"是指:(D)正确答案:(D)A、营气B、水谷精气C、宗气D、卫气15、《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____________"。(B)正确答案:(B)A、食养尽之B、温之以气C、补之以味D、充养其精16、"四维相代,阳气乃竭"中的"四维"是指:(A)正确答案:(A)A、四方之邪气B、四方之地理C、四个方向D、四种药物17、"罢极之本"是指:(B)正确答案:(B)A、肾B、肝C、脾D、胃18、热病十二日左右"大气皆去,病日已矣。"此"大气"是指:(B)正确答案:(B)A、邪气B、正气C、胃气D、脏气19、"壮火食气"之"食"是指:(A)正确答案:(A)A、消蚀B、消散C、消灭D、滋养20、"风胜则____________";"寒胜则____________"。(D)正确答案:(D)A、动/浮B、动/肿C、肿/浮D、动/痛21、五脏之久咳则传于:(C)正确答案:(C)A、肾B、三焦C、六腑D、肺22、《举痛论》认为诸多疼痛大多与什么邪气有关?(D)正确答案:(D)A、热B、风C、火D、寒23、营卫之气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于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手太阴B、膻中C、心D、心包络24、"因其衰而_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攻之B、通之C、彰之D、补之25、"髓之府"是指:(D)正确答案:(D)A、脑B、命门C、肾D、骨26、《素问·汤液醪醴论》"其有不从毫毛而生者,五脏阳以竭也"的"竭"的意思是:(D)正确答案:(D)A、同"急"B、衰竭C、消耗D、阻绝27、热病"未满三日者,可____________而已"。(C)正确答案:(C)A、清B、泻C、汗D、散28、"已食如饥,曰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胆瘅B、脾瘅C、胃疸D、黄疸29、《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胆B、脾C、肾D、心30、《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何?"(A)正确答案:(A)A、胎病B、癫病C、阳厥D、薄厥。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297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黄帝内经》汇编成书可能是在( )A.黄帝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个“道”是指( )A.根本、本源B.道路、途径C.法则、规律D.纲领、本质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走五藏”的“浊阴”指( )A.水谷精气B.糟粕和水液C.大小便D.精血津液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六淫致病的特点是:热胜则( )A.干B.动C.肿D.浮5.下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文,属于“阴阳转化”病机的是( )A.“阴胜则寒”B.“阳杀阴藏”C.“重阴必阳”D.“阴胜则阳病”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气味辛甘“属阳”的药物,其功能是( )A.涌泄B.发散C.清热D.润燥7.《素问·疏五过论》强调“治病之道”应当是( )A.神内为宝B.精内为宝C.气内为宝D.血内为宝8.《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的“封藏之本”,是指( )A.肺B.脾C.肾D.肝9.《素问·五脏别论》认为“治之无功”的主要原因是( )A.病情危重B.拘于鬼神C.恶于针石D.病不许治10.《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主四肢的生理基础是( )A.脾统血B.脾为胃行其津液C.脾主动化水湿D.脾气主升11.据《素问·大阴阳明论》的内容,人体“下先受之”的邪气是( )A.风B.寒C.湿D.暑12.《素问·经脉别论》认为:惊而夺精,汗出于( )A.肾B.心C.肝D.肺13.《素问·经脉别论》所言的肺通调水道理论,对治疗水肿病的方法有重要启迪的是( )A.温阳利水B.攻逐水饮C.渗淡利水D.提壶揭盖14.《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脾气乃绝”的原因是( )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辛15.据《素问·举痛论》所述,“悲”所引的病机是( )A.气上B.气下C.气消D.气结16.据《灵枢·师传》所论,“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的病机是( )A.胃中寒B.胃中热C.肠中寒D.肠中热17.根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的论述,疾病病情表现最严重的时候是在( )A.早晨B.夜半C.白天D.傍晚18.《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为( )A.日西B.日中C.平旦D.晡时19.《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代脉的主病是( )A.气衰B.气少C.心痛D.脾虚20.《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秋季的脉象特点是( )A.中规B.中权C.中衡D.中矩21.《素问·评热病论》认为,“阴阳交”病的“三死”之症是( )A.壮热、脉躁疾、喘息B.烦躁、失志、大便秘结C.脉躁疾、狂言、不能食D.烦躁、手足逆冷、下利清谷22.据《素问·咳论》内容,症见“咳而失气”者,病属( )A.三焦咳B.小肠咳C.大肠咳D.胃咳23.据《素问·水热穴论》内容,被称为“胃之关”的是( )A.脾B.心C.肝D.肾24.据《灵枢·水胀》内容,因腹腔肿瘤,在疾病后期,症见腹大如怀孕状,但不影响月经者,是( )A.鼓胀B.肤胀C.肠潭D.石瘕2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容,“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 )A.温补肾阳B.健脾祛湿C.辛温解表D.滋阴补肾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的内容,“病发不足”时的治疗,应当是( )A.标本同治B.本而标之C.标而本之D.先治其本27.下列哪一项不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养生方法?( )A.食饮有节B.起居有常C.不妄作劳D.尽终其天年28.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若违逆秋季养生原则,冬季可能发生的病是( )A.痿厥B.寒变C.飧泄D. 疟29.《灵枢·天年》认为:“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 )A.以父为基B.以母为基C.以气为基D.以血为基30.《灵枢·天年》指出,三十岁人的动态特点是( )A.好坐B.好疾行C.好徐行D.好奔跑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共有______篇。

2. 《内经》中提到的“五运六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气候因素,以及木、火、土、金、水五种运行周期。

3. 《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础是“阴阳平衡”,其中“阴平阳秘”是指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E. 长夏气化2.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是指: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肺、脾、胃、肾3. 根据《内经》的理论,下列哪项不是“六淫”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E. 暑三、简答题1. 请简述《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根据《内经》的理论,如何理解“五行相生相克”?四、论述题1. 论述《内经》中“形神合一”的观点及其对现代养生保健的启示。

2. 请结合《内经》的养生理论,谈谈如何进行四季养生。

五、答案1. 填空题答案:1. 812. 风、热、暑、湿、燥、寒3. 阴阳平衡,身体健康2. 选择题答案:1. E2. A3. E3. 简答题答案:1. “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重要性在于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思想。

2. “五行相生相克”是《内经》中描述自然界万物相互关系的理论,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相生循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形成相克循环。

这一理论在人体健康中体现为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4. 论述题答案:1. “形神合一”是《内经》中强调人的身体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功能表现。

对现代养生保健的启示是,我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健康,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达到身心和谐。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试题库以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库以及标准答案

1/71《内经选读》习题及参照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 、《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期间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月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件中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代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照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订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2/71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所有分类说明《内经》最完好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天生之真气。

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传统中医学中的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典籍,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深入学习内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内经选读试题以及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内经的知识。

1. 内经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答案:内经,全名《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典籍。

它是由数位医学家共同编纂而成,主要作者为黄帝和扁鹊。

2. 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内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素问篇》和《灵枢篇》。

《素问篇》主要讨论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阴阳学说、气血理论、病因病机等。

《灵枢篇》主要介绍了针灸、推拿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3. 内经强调了哪些基本理念和方法?答案:内经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疾病的产生与身体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

内经还注重辨证论治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身体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4. 内经对调理生活有什么建议?答案:内经提倡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良好的情绪调节。

例如,内经建议人们食用新鲜、多样化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内经还强调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另外,内经认为情绪不良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人们保持愉快的心情。

5. 内经对预防疾病有什么观点?答案:内经认为预防疾病要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如保持适度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和锻炼等。

内经还强调注意环境卫生,避免生活在不洁净的环境中。

另外,内经推崇“未病先治”即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6. 内经如何对待疾病?答案:内经认为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有关,治疗疾病要从调节阴阳平衡,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开始。

内经主张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针灸、推拿等。

通过上述试题和答案,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内经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深入学习内经,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医学知识,还可以指导我们养生保健,预防疾病。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根本经典。

其包括《黄帝内经》和《难经》两部分,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诊断与治疗原则等方面。

《内经》通过系统论述人体运行规律和健康的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医诊疗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经》中的“阴阳”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内经》中的“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的两个相对和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相对而非绝对,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中医学中,“阴阳”既是理论基础,也是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思想。

通过阴阳的平衡与调整,可以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3. 简述《内经》中“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答:《内经》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这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表达了事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学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中,通过分析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变化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名词解释1. 请解释“气”的概念在《内经》中的含义。

答:在《内经》中,“气”是指宇宙间存在的一种客观物质形态,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包括天地间的自然气体和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精气、营气、阴阳气等。

《内经》中强调气的运动和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气”在人体内部运行的理论基础。

2. “脏腑”是指什么?它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什么关系?答:在中医学中,“脏腑”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

脏腑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它们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内经》中将脏腑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脏腑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脏腑的功能变化,可以辅助中医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按题目中要求,本节不提供小节标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是一份以题目形式呈现的试题和答案汇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一、名词术语1、陵居:依丘陵而居住。

2、褐荐:穿粗布衣,铺草席。

褐,粗布衣。

荐,草席。

3、华食:鲜美酥酪骨肉之类的食品。

4、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

张介宾注:“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5、灸焫:用艾火烧灼,或火针、火罐治病的方法。

6、食胕:以经过发酵制成的鱼肉、豉酱之类物品为主食。

胕,同腐。

7、挛痹:筋脉拘挛,骨节麻痹疼痛类疾病。

8、九针:古代用以治病的针具。

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9、导引按蹻:古人用运动肢体、调节呼吸以及按摩等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

10、杂合以治:根据五方病人及其所患疾病不同,综合五方各种治疗手段或方法予以治疗。

11、引:即指补气升提之法。

12、鑱石:古代石制针具。

13、神不使:神机衰败,针灸、药物已不能发挥治疗作用。

14、五谷: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15、五果:王冰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16、五畜:王冰注:“谓牛、羊、豕、犬、鸡也。

”17、五菜:王冰注:“谓葵、藿、薤、葱、韭也。

”18、病有标本:指疾病的发生有先后、缓急、主次之分。

19、刺有逆从:针刺治病有逆治、从治之别。

逆治:病在本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

从治:病在本而治本,病在标而治标。

20、前后相应:治病时注意对先发生的病证和后发生的病证相互照应。

21、标本相移:治病时对本病和标病治疗的先后或逆从,要根据病情决定。

标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移的。

22、正行无问:正确的治疗行为,没有疑问。

23、小大不利:大小便不通利。

2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病证轻浅者,标本兼治。

病证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

间,病轻。

25、能毒:耐受气猛味厚作用峻猛的药物。

26、行复如法:对邪气不除,病不愈者,可用上述方法继续用药。

27、重身:妇女怀孕者,以其身中有身,故曰“重身”。

28、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

29、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

30、劳者温之:虚劳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1、损者温之:虚损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2、逸者行之:由过度安逸导致气血壅滞,运行迟缓一类病证,治宜行气活血法。

33、惊者平之:惊悸不安、精神亢奋一类病证,以镇静安神法平抑之。

34、摩之浴之:按摩、汤液浸渍洗浴治病的方法。

35、薄之劫之:用具有侵蚀作用的方药治病谓“薄之”;以作用峻猛的方药劫夺邪气的治病方法谓“劫之”。

36、逆者正治,从者反治:逆其病象用药,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谓之正治。

顺其病象用药如以寒治寒,以热治热,谓之反治。

37、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

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假热证。

38、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

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

39、塞因塞用:前一“塞”字,指阻塞不通之证;后一“塞”字,指补法。

即正虚所致的痞满,宜用补益法治疗。

如脾虚大便不通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之类。

40、通因通用:前一“通”字,指邪实于内的泻利证;后一“通”字,即下法。

谓用攻下法治疗下利的病证。

如用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之类。

41、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治病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因而要先探求疾病的原因。

伏,制伏;主,指疾病的本质;因,病因。

42、求其属:探求疾病本质的属性。

43、无道之人:不明事理、不通人情的乖僻愚昧之人。

44、救其萌牙:早期治疗。

牙,通芽。

二、单选题1、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A、食鱼而嗜咸B、食杂而不劳C、华食而脂肥D、野处而乳食E、嗜酸而食胕(B)2、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A、食杂而不劳B、华食而脂肥C、野处而乳食D、食鱼而嗜咸E、嗜酸而食胕(D)3、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

东方之域多()A、其病生于内B、其病多痿厥寒热C、其病皆为痈疡D、脏寒生满病E、其病挛痹(C)4、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

南方之域多()A、其病生于内B、其病多痿厥寒热C、其病挛痹D、脏寒生满病E、其病皆为痈疡(C)5、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之域人们饮食的特点是()A、食鱼而嗜咸B、食杂而不劳C、华食而脂肥D、乐野处而乳食E、嗜酸而食胕(D)6、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

北方之域多()A、其病生于内B、其病多痿厥寒热C、其病挛痹D、脏寒生满病E、其病皆为痈疡(D)7、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

西方之域,治宜()A、砭石B、导引按蹻C、微针D、毒药E、灸焫(D)8、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南方之域,治宜()A、砭石B、导引按蹻C、微针D、毒药E、灸焫(C)9、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中央之域,治宜()A、砭石B、导引按蹻C、微针D、毒药E、灸焫(B)10、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东方之域,治宜()A、砭石B、导引按蹻C、微针D、毒药E、灸焫(A)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A、温之以气B、补之以味C、阴阳双补D、引之E、引而竭之(B)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引之”,“引”是指()A、利尿之法B、导引、按蹻之法C、益气升提之法D、荡涤疏利之法E、涌吐之法(C)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的治法是()A、散而泻之B、引而竭之C、因而越之D、按而收之E、汗而发之(C)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慓悍者”的治法是()A、散而泻之B、引而竭之C、因而越之D、按而收之E、汗而发之(D)1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气实的治法是()A、散而泻之B、引而竭之C、因而越之D、按而收之E、汗而发之(A)1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E)1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深重者,宜采取的治法是()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C)1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气血虚衰者,宜采取的治法是()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D)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于气虚下陷者,治宜()A、补之以味B、越之C、引之D、决之E、温之以气(C)20、据《素问·汤液醪醴论》,上古之世做汤液醪醴是()A、为而不用,以为备耳B、服之万全C、服之亦不必已D、配合针石E、配合薰浴(A)21、据《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古之世做汤液醪醴是()A、为而不用,以为备耳B、服之万全C、服之亦不必已D、配合针石E、配合薰浴(B)22、《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A、病人B、疾病C、医生D、工作E、精神(C)23、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服汤液醪醴可以万全的是()A、无论何世B、当今之世C、中古之世D、上古之世E、黄帝时代(C)24、《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标本”是指()A、正气和邪气B、病人和医生C、先病和后病D、病因和病证E、病因和病机(B)25、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本”的是()A、先病而后逆者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D、先病而后小大不利E、急者(A)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寒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E)27、《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

A、正B、误C、逆D、从E、顺(C)28、《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得为()”。

A、正B、误C、逆D、从E、反(D)29、《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A、先B、标本兼治C、标D、本E、里(C)30、《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A、本B、标C、标本同治D、逆E、从(A)31、据《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当以()A、厚药B、薄药C、无毒药D、针石E、食治(A)32、据《素问·五常政大论》,不胜毒者当以()A、厚药B、薄药C、无毒药D、针石E、食治(B)33、据《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中,当()A、取之上B、取之下C、傍取之D、厚药E、薄药(C)34、《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热病用寒凉药,服药时,当()A、凉而行之B、温而行之C、冷而行之D、热而行之E、冷热饮之都可(B)35、《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寒病用热性药,服药时,当()A、凉而行之B、温而行之C、冷而行之D、热而行之E、冷热饮之都可(A)36、《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温病用凉药,服药宜()A、凉而行之B、温而行之C、冷而行之D、热而行之E、冷热饮之都可(C)37、《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当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大毒治病,当()A、十去其九B、十去其八C、十去其七D、十去其六E、十去其五(D)38、《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不可太过,常毒治病,当()A、十去其九B、十去其八C、十去其七D、十去其六E、十去其五(C)39、《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不可太过,小毒治病,当()A、十去其九B、十去其八C、十去其七D、十去其六E、十去其五(B)4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坚者”宜采用的治法为()A、除之B、散之C、攻之D、削之E、润之(D)4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E、润之(C)4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E、润之(B)4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客者”宜采用的方法为()A、削之B、除之C、散之D、攻之E、润之(B)4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劳者”宜采用的方法为()A、濡之B、补之C、温之D、摩之E、润之(C)4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结者”病证的治疗宜采用()A、除之B、散之C、攻之D、劫之E、润之(B)4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留者”病证的治疗宜采用()A、削之B、除之C、散之D、攻之E、润之(D)4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濡之B、温之C、缓之D、润之E、攻之(A)4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散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收之B、温之C、敛之D、益之E、润之(A)4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益之B、濡之C、温之D、收之E、敛之(C)50、《素问·至真要大论》对“逸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行之B、收之C、摩之D、通之E、益之(A)51《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E、取之营(D)5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热之而寒者”宜采用的治法为()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E、取之营(C)三、多选题1、《素问·汤液醪醴论》认为“当今之世”的治病手段主要是()①鑱石针艾②汤液③气功④毒药⑤按摩(①④)2、《素问·汤液醪醴论》认为“精气弛坏,荣涩卫除”的原因是()①劳伤过度②外邪侵袭③嗜欲无穷④饮食不节⑤忧患不止(③⑤)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本的是()①先热而后生中满者②先病而后泄者③先泄而后生他病者④先病而后中满者⑤先中满而后烦心者(②③⑤)4、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本的是()①先病而后逆者②先逆而后病者③先寒而后生病者④先病而后生寒者⑤先热而后生中满者(①②③④)5、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本的是()①先热而后生病者②先热而后生中满者③小大利④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⑤先生病而后小大不利(①③④)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①先寒而后生病者②先病而后生寒者③先生病而后小大不利④先热而后生中满者⑤先病而后生中满者(③④⑤)7、《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的方法有()①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②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③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④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⑤标本并治(①②③④)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①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②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③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④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⑤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①②③④)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①坚者削之②客者除之③微者逆之④甚者从之⑤结者散之(①②③⑤)四、简答题1、结合《素问·异法方宜论》,简述“同病异治”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