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模具制造技术
模具的CAD/CAE/CAM技术

多学术机构和公司对锻模CAD/CAE/CAM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锻造工艺过程设计 、锻模结构设计和金属流动模拟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轴对称锻件约占锻件总数 的30百分之百左右,加上轴对称锻件几何样式简单,易于描画和定义,所以开发锻模 CAD/ CAM系统时国内外大多数机构和人都是从轴对称锻模开始。轴对称锻模CAD/ CAM系统的主要组成局部包括锻件设计、模锻工艺设计、锻模结构设计和NC编程。锻 件设计指的是设计冷锻件图和热锻件图,包括选拔分模面、补充机加工余量、添加圆角 和拔模斜度等。模锻工艺设计决定是不承采用预成形工序、怎样采用预成形工序以及如 何选拔锻压设备的吨位。另一类广泛应用的锻件是长轴类锻件,其成形工序设计和模具 结构设计远比轴对称锻模复杂,因此开发长轴类锻模的CAD/CAM系统的难度更大、通用 性也低,目前在众多通用商品化
构关联等显著特色,已在2003年作为商品化产品投入巿场。我国从上一百年90时期开始 ,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机电研究院等相继开展了级进模 CAD/CAM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如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AutoCAD软 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特徵的级进模CAD/CAM系统HMJC,包括钣金零件特徵造型、基于 特徵的冲压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标准件及典型结构建库工具和线切割半半自动编 程五个模块。上海交通大学为瑞士法因托(Finetool)精冲公司开发成功非常准确冲裁级 进模CAD/CAM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出多工位弯曲级进模CAD系统等。近年来,国 内一点儿软件公司也竞相加入了级进模CAD/CAM系统的开发行列,如深圳雅明软件制作 室开发的级进模系统CmCAD、富士康公司开发的用于单冲模与复合模的CAD系统Fox
欠形成的影响都是不行不看得起的。铸件充模过程的模拟技术始于上一百年80时期,它 以计算流身板子的力气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经历十余载,从二维简单样式开始,逐 步深化和扩展,现已成功实现了三维复杂样式铸件的充模过程模拟,并能将流动和热传 导过程相耦合。目前国外已有一批商品化的三维铸造过程模拟软件,如日本的SOLIDIA 、英国的SOLSTAR、法国的SIMULOR、瑞典的NOVACAST、德国的MAGMA和美国的 AFSOLID、PROCAST等。国内也有清华大学的铸造之星、华中科技大学的华铸CAE等 。这些铸造模CAE软件已覆盖铸钢、铸铁、铸铝和铸铜等各类铸件,大到数百吨,小至 几千克,无论是在消除缩孔和缩松,还是在优化浇冒口设计,改进浮渣夹渣等方面都发 挥了显著的作用。跟着陪着着CAE技术在铸造领域的成功应用,铸造工艺及模具结构 CAD的研究
汽车模具多工位自动化技术设计与研发的设想

d i r e c t l y , t h e r e mu s t b e a d v a n c e d e l e c t r o p h o es r i s e ui q p me n t t h a t we c a n h a v e t h e b e s t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 p a i n t c o a t i n g , t h i s
金 杯 汽 车 股份 有 限公 司是 从 事 汽车 模 具 及 汽 车 冲压 件 的生产模 式都是 一 台压 机压 制一至 两套模 内外覆盖件制造的专业化公司 , 已实现 了 C A E / C A D / 具 ,一条生产线上的四至五台压机进行流水操作 生 A M一体化制造体系 。公 司技术 中心被评为沈 阳市 产一个零件 , 需要配备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而现在依 C 在 冲压 工 艺 、 3 D模 具 结构 设 计 、 工 艺 托多工位技术将完全改变旧的生产模式 ,实现革命 市级 技 术 中 心 ,
a r t i c l e wi l l p r o v i d e n a o v e r v i e w o f e q u i p me n t ha t t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 nd a p r e t r e a t me n t
L I U P e n g - c h e n g
( J i n b e i a u t o m o t i v e c o m p a n y l i mi t e d . , S h e n y a n g L i a o n i n g 1 1 0 0 1 5 , C h i n a )
关键 词 : 多 工位 ; 模具; 新 技 术
RTM技术工艺详解

增强材料
由于在RTM成型过程中,增强材料在模具型腔 中要经过带压树脂流动充模过程,会带动或充 散纤维,造成制品出现“冲浪”或“跑道”现 象。因此,为保证制品质量,RTM工艺适用于 采用长纤维和连续纤维织物作为增强材料
工艺因素
影响RTM工艺的因素
VARTM(真空辅助RTM)工艺
一般RTM工艺在树脂注入时,模具型腔内可积起几吨压力。 通过使用了真空,模具内形成这种压力的趋势得到了减少, 因而增加了使用更轻模具的可能性,真空的使用也可提高 玻璃纤维的含量,而且有助于树脂对纤维的浸渍。纤维含 量可达65%以上,空隙率小于2%。
VARTM工艺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模
注射树脂
RTM – 脱模
RTM的优点
无需胶衣涂层即可为 构件提供光滑表面, 能制造出具有良好表 面的高精度复杂制品
模具制造及选材灵 活性大,设备及模 具投资小,产品只 需做小的修边
产品铺层过程中 可加入嵌件及对 局部进行加强
制品纤维含量高, 空隙率低(<0.2%)
成型过程中挥发物少, 车间环境及气味较好
在制作高质量RTM制品时,会让出口流出一定 量的树脂以后才结束充模。
目的是改善树脂对纤维的浸渍程度及排出微观 气泡。即改善了纤维与树脂的物理结合强度, 又改善了制品的密实程度。
一般浪费树脂量可达模制品重量的1/3~2/3。
注胶压力
压力的高低决定模具的材料要求和结构设计, 高压力需要高强度、高刚度和大的合模力。
基体树脂
室温或工作温度下具有低的粘度(小于1.0Pas) 及一定长的适用期
树脂对增强材料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匹配性、 粘附性
树脂在固化温度下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且后处理 温度不应过高
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生产方式1 引言丰田生产方式(TPS)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所创造的一套进行生产管理的方式、方法,以消除浪费、降低成本为目的,以准时化(JIT,Just—in—Time)和自动化为支柱,以改善活动为基础。
经过几多洗练, TPS已经作为世界性的经营手法而受到很高的评价;在企业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据调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实施TPS可以取得如下成果:质量改进lOO%;生产周期缩短70%;成本降低40%;市场占有率提高20%。
在竞争全球化的情况下,尤其是人关日期的日益临近,我国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苦练内功,在短时间内从产品设计、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和用户服务等诸方面,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企业与国外相比,其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管理。
而TPS就是这样一剂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的良药,尤其是对我国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更有显著的效果。
从80年代初起,我国就有许多企业注意到了TPS,并将其引人本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这些企业包括长春一汽、上海易初摩托车厂等。
同时,我国目前正处于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过渡的时代,这种过剩在某些方面是因为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而且在某些局部已经明显显露出来。
随着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化,买方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企业压力加大,企业的经营模式正逐渐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
产生于需求不足环境下的TPS正可以在这种条件下大显威力。
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正是引进实施工7S的大好时机。
“好风须借力,送我上青云”,借鉴、推广 TPS将可完善我国企业的基础管理,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2 丰田生产方式的发展历史作为有关生产经营的一种独特理念和体系,175 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完善而逐步形成的G包括JIT、自动化和改善(Kaizen)等在内的各种技术和思想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汽车车身模具开发的技术战略研究

二 、 国 内 外 模 具 技 术 现 状
( ) 一 国外 发 展现 状
欧 美 车 身 模 具 的 生 产 技 术 水 平 , 在 国 际 上 是 一 流 的 。 模 具 设 计 制 造 关 键 共 性 技 术 已广 泛 应 用 , 成 为 快 速
2 次就 完 成 预 期 日标 ,丰 田汽 车 公 司 在 引 入 仿 真 系 统 以后 ,
( )车身冲 压什成型 同弹控制及 精确补偿 方法; 4 ( ) 车 身 模 具 : 建 模 的 工 艺 补 偿 性 ( 涉 补 偿 ) 5 I艺 干
技术 ;
( )车身冲压 件修边 线快速确定 技术 ; 6
加 剧 , 人 们 已 经 越 来 越 认 识 到 产 品质 量 、 成 本 和 新 产 品 的 开 发 能 力 的 重 要 性 。而 模 具 制 造 是 整 个 链 条 中 最 基 础
的 要 素 之 一 , 模 具 制 造 技 术 现 已 成 为 衡 量 一 个 国 家 制 造
业 水 平 高 低 的 重 要 标 志 , 并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企 业 的 生
装 配 , 使 装 配 钳 工 的 人 数 大 大 减 少 。C E 术 已 经 逐 渐 成 A技
熟 , 体 现 在 模 拟 金 属 变 形 过 程 , 分析 应 力 应 变 的分 布 ,预 测 破 裂 、 起 皱 和 弹 等 缺 陷 , 自动 确 定 修 边 线 等 等 。 意大  ̄ C M U 司应 用 C E 术 后 ,试 模 时 间减 少 了5 % J )O A 公 A技 0 以上 ,奔 驰 在 采 用 仿 真 之 前 每 套 模 具 大 约 需试 模 3 1次 ,现 在 则 1  ̄4 J 到
FDM(熔融沉积制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车品灯课件-1
车灯-2
精品课件
精车品课灯件-3
精车品灯课件-4
缺点
成型件的表面有较明显的条纹 。
沿成型轴垂直方向的强度比较弱。
需要设计与制作支撑结构。
需要对整个截面进行扫描涂覆,成型时间较长。
原材料价格昂贵。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三、熔融沉积工艺成形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性能的影响 喷头温度和成形室温度的影响 挤出速度的影响 填充速度与挤出速度交互的影响 分层厚度的影响 成形时间的影响 扫描方式的影响
该模具在模具后部设计成中空区,以减少用钢量,中空区填入化学粘结 瓷。仅花5周时间和一半的原来成本,而且制作的模具至少可生产30000套衬板。
采用FDM工艺后,福特汽车公司大大缩短了运输部件衬板的制作周期, 并显著降低了制作成本。
精品课件
(5)FDM在韩国现代公司的应用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采用了美国Stratasys公司的FDM快速原型系统,用于 检验设计、空气动力评估和功能测试。FDM系统在启亚的Spectra车型设计上得到 了成功的应用,现代汽车公司自动技术部的首席工程师Tae Sun Byun说:空间的 精确和稳定对设计检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采用ABS工程塑料的FDM Maxum系统满 足了两者的要求,在1382mm的长度上,其最大误差只有0.75mm。
FDM快速成型工艺(可编辑修改word版)

FDM 快速成型技术摘要:随着RP 行业的迅速发展,FDM 快速成型技术在快速成型制造领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本文重点阐述了FDM 快速成型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特点,应用领域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FDM 快速成型工作原理工艺应用1.引言目前,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 RP)技术作为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有力手段已发展成为一项高新制造技术中的新兴产业。
RP 由CAD 模型直接驱动,快速地生产出复杂的三维实体样件或零件[1~2]。
RP 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已有10 多年历史,并正以35%的年增长率发展着[3]。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FDM)是继光固化快速成型和叠层实体快速成型工艺后的另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快速成型工艺。
FDM 技术将ABS,PC,PPSF 以及其它热塑性材料挤压成为半熔融状态的细丝,由沉积在层层堆叠基础上的方式,从3D CAD 资料直接建构原型。
该技术通常应用于塑型,装配,功能性测试以及概念设计。
此外,FDM 技术可以应用于打样与快速制造。
该工艺方法以美国STRATASYS 公司开发的FDM 制造系统应用最为广泛。
在2004 年,STRATASYS 公司的FDM 快速成型机系列占全球市场48.5%。
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现拥有一台多功能快速成型机,能完成LOM(叠层实体制造),FDM (熔融沉积制造)和SLS(选择性激光烧结)3 种工艺,FDM 制件精度可达 0.15mm。
2.FDM 工作原理2.1FDM 快速成型的原理熔融沉积制造法(FDM)快速成型技术的软件系统由几何建模和信息处理组成。
(1)几何建模单元是设计人员借助三维软件,如Pro/E,UG 等,来完成实体模型的构造,并以STL 格式输出模型的几何信息。
(2)信息处理单元主要完成STL 文件处理、截面层文件生成、填充计算,数控代码生成和对成形系统的控制。
如果根据STL 文件判断出成形过程需要支撑的话,先由计算机设计出支撑结构并生成支撑,然后对STL 格式文件分层切片,最后根据每一层的填充路径,将信息输给成形系统完成模型的成形。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二)

五、熔融沉积成型工艺精度
1. 材料特性对误差的影响
材料状态发生变化:固-液-固 这个变化过程中材料的物理性能会发生变化,如密度增大,体积减少。
原因:如果挤出速度和打印速度合成完之后,导致出丝流量小 于成形所需材料体积,那么产生断丝或者是欠填充的问题,最终可 能会无法成形;
反之,如果挤出速度和打印速度合成完后,导致出丝流量大于成 形所需材料体积,那么在成形过程中挤出的多余材料就会集聚在打 印喷头上,并且由于喷头的高温,这些熔融的材料会对己成形表面 造成严重影响,使得己成形表面凹凸不平,甚至是会将边缘结构粘 结撕裂。
措施:(1)喷头温度应根据丝材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以保证挤出的丝呈 熔融流动状态;
(2)热床温度稍高于丝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同时远离丝材的熔点温度即可。 一般PLA材料玻璃态转变温度为60-65℃,热床温度设置为稍大于65℃即为合理。
4. 打印速度与挤出速度的交互作用
(1)打印速度是指打印喷头在运动机构的带动下,按照规划好的 轮廓轨迹和内部填充路径成形整个层面的速度。
PC材料。PC即聚碳酸酯,是一种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无色高 透明度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耐冲击、韧性高、耐热性好且透光性好的 特点,悬挂的PC材料板甚至可以抵挡一定距离的子弹冲击。PC材料的热变 形温度138℃,颜色比较单一,只有白色,但其强度比ABS材料高出60%左 右。目前,美国通用公司是聚碳酸酯全球最大的生产企业。
措施:挤出速度应与填充速度相匹配。挤出量的増多可通 过打印速度的提升来消化这一部分的量,打印速度上升时,挤 出材料量也随应之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田汽车模具制造技术一、丰田模具设计与制造部门概况丰田汽车公司中与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有关的部门主要有两个,其中负责模具设计的是第八生产技术部,负责模具制造的是ST部(ST为冲模的英文缩写)。
它们都直属于总公司,生产技术1-8部属于生产准备部门,冲模部(ST部)属于工机制造部门。
1、第8生产技术部其主要职责是模具设计和冲压设备准备,加上它所属的计划、生产准备、部属等科室共有将近350人。
其中与模具设计有关的技术室有三个,它们是由从事的产品制件的类型来划分的:部门职责人员一室车身周边件模具设计(车门、机盖、后行李厢盖)约70人二室主车身件模具设计(侧围、翼子板、顶盖等)约75人三室底板、梁架件模具设计(地板、发动机舱等)约30人每个室又分为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设计两个组。
专业化分工是丰田模具设计部门工作的特点:a.模具设计内容细分丰田把模具设计分成三个工序:工序设计、模面设计和结构设计,分工明确,分别由专门人员负责。
工序设计主要完成工序草图、dl图设计、作详细的模具设计任务书、模面构想等,模具设计的主要创造性劳动都在这一步靠人脑完成。
模面设计几乎是单纯的曲面造型,结构设计的重点在于模具结构的具体实现。
b.人员专业化分工细微各个室只负责一类产品件,每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负责同一个件,甚至是同一类模具。
由于丰田每年开发的新车可达十种,这就是说,可能有的人在一年内画十套非常相似的前车门外板拉延模,其专业化程度可想而知。
c. 模具的社会大分工日本的模具制造专业性分工很强,丰田虽然自己的模具制造能力很强,但它并不是什么模具都干。
比如,整车所有件的冲压工艺和模具的整车协调,都由他自己负责,但模具设计和制造他只干车身内外覆盖件,地板和梁架件全部到定点厂家外协。
不但丰田如此,国外的大汽车公司所属模具厂无不如此,比如日本大发公司模具厂,甚至只做侧围、翼子板、顶盖等有限的几种外覆盖件。
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发展趋势,在韩国、台湾甚至是专业模具厂家也是向只做几种件的更专业方向发展。
2、模具制造部(ST部)丰田ST部负责模具制造和新车整车模具的协调,并一直到大批量生产之前的冲压生产准备。
ST部构成:科室责任人员技术室生产技术开发、生产计划生产准备、设备计划 89人NC课 NC编程、检查 175人实型课验具、实型制造 142人机械课机械加工 173人钳工课钳工、装配 237人调试课试模、调试 204人总共 :1020人主要数控加工设备:构造面加工数控铣床 39 台型面加工高速、五轴五面铣 15 台新型一体化加工设备 6 台其他小件加工设备 31 台3 、丰田的模具设计和制造能力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每年大约可开发10个轿车整车模具;模具产量(标准套)约2000套/年;内制率60%(外协40%);主要产品中:模具占80%;验具占7%;其他占13%;全年完成模具制造成本预算近200亿日元。
人均模具产量 2 标准套/人。
年模具制造成本(不含设计)约600万日元/套工时成本(平均)约1万日元/小时整车模具设计制造周期 12个月(由车身设计完成至新车批量生产)其中包括整车全部模具设计周期 5个月制造周期 5个月调试周期 6个月由此可见,丰田一年的轿车生产能力大约500万辆(日本国内部分约占50%),是中国大陆轿车产量的十倍,而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也超过我们全国汽车模具生产能力的数倍。
丰田的整车模具制造周期,远远短于我们的一般单套模具制造周期,它的标准单套模具制造周期为三至四个月,在我们看来还是一个梦想。
我们的模具质量水平与丰田相比相差更远。
3、丰田一般模具制造周期丰田把模具的制造计划形成了标准化,根据模具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短周期、标准周期和长周期三种。
现以单套模具的设计制造周期(拉延模,标准周期)为例:冲压工艺20天模具设计20天模面设计 8天NC编程 15天实型制作 7天铸造12天机加工 9天钳工装配 7天单套拉延模总周期62天,其中制造周期52天以上周期包括模具的设计、制造直至模具初次试模完成为止。
如果再考虑产品件各序模具的总周期,单个制件各序模具的总周期,要在拉延模的基础上再加22天(包括模具调试,但不包括整车调试),总共84天。
以上天数均为工作日(节假日除外),换算为日历日大约为20天等于一个月,也就是单套模具制造周期三至四个月。
丰田的模具制造也是按照准时化生产方式进行的,全部倒排计划,计划到每一个工作日,不提前投产,避免增加在产模具。
我们的倒排计划往往是为赶工期,人为的压缩工期。
而丰田的倒排计划,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生产出必要的产品,避免提前投产造成生产过剩的浪费。
二、丰田模具制造技术近十年来本人曾在日本多家模具制造厂进行过较为深入的学习和考察,先后累计时间达6个多月。
对比以后发现,丰田的模具技术在日本的模具厂家中也是十分突出的,无论是能力、效率及技术都不愧为世界一流水平。
通过对丰田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汽车模具制造技术正在向这些方向发展:计算机前的操作逐步代替现场操作,以高精度加工代替人的手工劳动,模具的设计、制造高度标准化,单件生产方式向流水线式生产方式发展等等。
结合我们国内的模具制造情况,丰田在以下一些地方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
1、冲压工艺设计a、精细模面设计我们常说的模具设计实际上分为三个部分:冲压工艺设计、模面设计和结构设计。
这三种设计的内容和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丰田的工作流程为先有冲压工艺设计然后指导模面设计和模具结构设计,分别由不同的人来做,专业分工很明确。
传统的冲压工艺设计采用工序图或是DL图,它的模面设计是非常粗略的,以这样的图纸指导下的工艺造型,必须在后序靠人工修整、制造工艺祢补,造成模具制造的人工钳修量很大、周期延长。
丰田在设计阶段通过计算机的曲面造型,完成模面的精细设计。
比如:针对进料量不同设计各种拉延筋,同一套模不同部位的拉延筋截面不同,防回弹、过拉延处理,最小压料面设计,凸凹模不等间隙设计等等。
精细模面设计的结果,可以极大的减少型面加工,减少钳修,减少试模工时,它的作用非同小可。
对比之下,国内的模具设计还停留在结构设计阶段,模面设计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模面实际上是靠后天完成,模具设计的落后造成了制造的落后,也就毫不奇怪了。
b、板料成型分析技术应用情况丰田公司从5-6年前,开始应用有限元法做计算机模拟板料成型分析,主要应用的解算软件为美国的dyna3d,他们经过了近三年的努力才达到实用水平。
目前,丰田建立了一个整车身各种典型件的分析结果库。
对一个新车型的件,如果成型性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参考原工艺不做分析,只有特殊的新造型才做板料成型分析。
丰田的新车要做样车,对造型特殊的件除了做板料成型分析外一般还要做简易模进行验证。
因此,丰田人认为目前板料成型分析还不是一件必需的、简单的事,无论是周期还是成本都有很大代价。
本人认为,丰田的车型开发量很大,车型之间变化不大、类似件很多,又积累了丰富的人的经验,板料成型分析确实用武之地不多,建立一个分析结果库是一个好方法(日本富士模具公司也是这么做的)。
反观国内现状,一方面模具厂专业分工很低,各种件都会遇到,难有现成经验,似乎更需要板料成型技术。
另一方面,技术水平低支持环境差(如:板料参数、摩擦系数等难掌握),模具厂应用起来,要达到实用(不讲效果、不计代价的研究不算)也是非常困难的。
即使是成立专业分析公司,考虑用户数量、周期、价格等因素,恐怕也难成立。
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实际应用效果还难有定论。
c、模面设计经验积累机制丰田的设计部门除手工勾画草图以外,设计已全部计算机化,一般设计人员除一台工作站外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但,真正创造性的设计还是靠人脑,特别是靠人的经验积累。
丰田特别强调经验积累机制:只有集体的经验不能有只属于个人的经验,比如:资料的统一管理,草图设计的小组讨论,图纸的多部门集体审核,设计标准、规范的经常性增改等等。
经验积累机制是丰田能够不断提高模面精细设计的主要手段。
比如:模具加工完成之后,一般模具型面不用研合,刃口不必对间隙,钳工只负责安装,在初次试模时也不能随便修调模具,调试模具有模面设计人员在场,初次试模缺陷需要记录下来。
最后的休整结果,像拉延筋、拉延圆角变动、对称件的不对称现象等,还要进行现场测量。
这些资料的积累、整理、分析、存档,都是模面设计的经验积累,并随时加入到下一次的设计中去。
丰田的模具设计和调试过程,真正做到了是一个闭环制造系统,借助于这种自我完善的经验积累机制,模具的设计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准确。
d、间隙图设计在丰田,模面设计实际上是由曲面造型和NC编程两部分共同完成的,为了传达和描述模面设计思想,就产生了除DL图、模具图之外的第三种图---间隙图也叫质量保证图。
间隙图本人在以前还没有见识过,这可能是丰田的一种创造。
模具的设计不是单纯为了设计出一种机器,能够完成它一定的动作就完了(这只能叫作结构设计),模具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它所压出的产品件是合格的高质量的,间隙图就是这样一种专为保证产品件质量的图。
质量保证图中,主要包括这样几项内容:模具实际符型面区域、各个符型区域的间隙值、工艺要求的模面变化情况、拉延圆角的变化、各种模面的挖空等等。
凡是无法通过曲面造型实现的模面设计,都通过间隙图的传达,依靠NC编程的设计来实现,在这里NC编程也不再是单纯的实现模具结构的加工,它实际上也参与到模面设计中来了。
因此,间隙图的应用也是精细模面设计的一种必然。
e、大规模生产对模具的影响丰田的生产规模是世界一流的,它在模具设计如何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提高材料利用率:对于大批量汽车生产来说,提高板料的利用率是模具设计的第一大事。
只要把材料利用率提高几个百分点,模具的成本就可乎略不计了。
如果一套模具40万人民币,只相当于100吨钢板的价格,以寿命50万件计算,平均每件节约0.2Kg钢板,就足可节约出这套模具费用了。
减少冲压工序:模具设计的趋势是,零件的合并,左右对称件合模,前后顺序件合模等等,原来几个件合成一个件,不同的件合在一套模,模具越来越大,单件工序大大减少,整车模具数量越来越少,这对降低冲压的成本起关键作用。
例如:丰田把整车制件的模具系数,由过去的3点几降到2左右。
冲压自动化:为适应冲压线完全自动化,模具必须考虑机械手上下料,废料的自动排出,气动、自动和传感装置普遍采用等等。
模具的快速装换:冲压线的换模时间,也成为一个模具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拉延模完全以单动代替双动,模具自动卡紧,换模不换气顶杆等等。
2、模具结构的设计和加工设计有两种目的:一个是面向设计本身,一个是面向制造。
设计者在画图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思路,图画完了,自己也清楚了,因此图纸首先要设计者自己看得方便,并使设计的工作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