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附答案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附答案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卷(总分106分)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 B )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2、多音字因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的一组是( D )A、抹黑抹杀抹布抹墙转弯抹角B着手穿着着急着迷一着不慎C、星宿住宿宿愿宿将三天两宿D和棋和牌和面和药曲高和寡3、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 A )A.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张飞字翼德。

B.“三英战吕布”,“三英”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C.“桃园三结义”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D.杨修是孙权手下的谋士。

4、三更指的是半夜子时,那五更指的是( C )A晚上11点——1点B晚上1点——3点C凌晨3点——5点D凌晨5点——7点5、“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 B )A、诗歌B、音乐C、小说D、散文6、四大古典名著中,内容较多地描写湖北的一项是(C)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7、四大古典名著中,内容较多地描写贵族生活的是( A )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8、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D )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庄9、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C )A、浪淘沙B、水调歌头C、天净沙D、西江月10、下面四句诗中,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A )A、箫鼓追随春社近B、闲来垂钓碧溪上C、沙场秋点兵D、零丁洋里叹零丁11、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C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A、121岁B、131岁C、141岁D、151岁12、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宗教有关的是( C )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23、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指( A )A、信的内容B、写信人的谦称C、代指后面的敬礼D、礼貌用14、下列短语依次属于哪种类型,选出正确的一项( C )色彩缤纷巍峨挺立激动不已交头接耳A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B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C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D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15、下列句子主干找正确的请选出来( B )A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

语文知识竞赛试卷五年级【含答案】

语文知识竞赛试卷五年级【含答案】

语文知识竞赛试卷五年级【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早C. 好D. 林2. 下列哪个词语属于成语?A. 一心一意B. 自由自在C. 半信半疑D. 一五一十3. 下列哪个句子是比喻句?A. 他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B. 他像猴子一样灵活。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亮。

D. 他的耳朵像大象一样大。

4. 下列哪个句子是拟人句?A. 风儿轻轻地吹拂着大地。

B. 雨水滋润着干渴的大地。

C. 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

D. 月亮悄悄地升上了天空。

5. 下列哪个句子是设问句?A. 你知道他为什么生气吗?B. 你能告诉我他为什么生气吗?C. 你想知道他为什么生气吗?D. 你能理解他为什么生气吗?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比喻”和“拟人”都是修辞手法。

()2. “春暖花开”是成语。

()3. “一……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 “把”字句和“被”字句可以互换使用。

()5. “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2.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排比句。

3.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反问句。

4. 请简述一下什么是设问句。

5.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借代。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比喻句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2. 请用拟人句描述一下春风。

3. 请用排比句描述一下夏天的天气。

4. 请用反问句表达一下你对朋友的不满。

5. 请用设问句表达一下你对未来的期待。

小学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黄梁美梦C. 滥竽充数D. 金壁辉煌答案:A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A. 《诗经》B. 《论语》C. 《左传》D. 《史记》答案:D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是:A. 不敢冒险,就得不到成功B.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虎子C. 不去冒险,就得不到虎子D.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成功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黄河入海流D. 夜来风雨声答案:A6.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A. 苏轼的《水调歌头》B. 李白的《将进酒》C.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D. 辛弃疾的《青玉案》答案:C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指: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答案:A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A.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B. 杜甫的《望岳》C. 李白的《庐山谣》D. 王维的《终南山》答案:B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下列成语中,表示“比喻事情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是:A. 物极必反B. 画蛇添足C. 杯弓蛇影D. 画龙点睛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园不值》。

答案:叶绍翁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

答案:陆游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观书有感》。

五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五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五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同音词组合是: A. 清风徐来 B. 井底之蛙 C. 日日夜夜 D. 一见钟情
–答案:B. 井底之蛙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谁的诗句?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李清照
–答案:C. 王维
3.下列成语中,书写不准确的是: A. 一泻千里 B. 锦绣河山 C. 一路顺风
D. 一刀两断
–答案:A. 一泻千里
4.下列词语中,字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的是: A. 棒球 B. 橘子 C. 辣椒 D. 笔记
–答案:B. 橘子
二、填空题
1.《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共有___个字。

–答案:120
2.记叙文主要包括___和___两部分。

–答案:事件、抒情
3.诗歌是通过___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答案:韵律
4.中国第一部字典是___。

–答案:《说文解字》
三、判断题
1.成语“画蛇添足”形象地表达了表现过火的意思。

–答案:对
2.古人吕洞宾是道家的创始人。

–答案:错
3.标点符号是用来标明语气、节奏、语调和语义的符号。

–答案:对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排比句?请举例说明。

–答案:排比句是指在句中使用相同结构或相同句式来重复表达意思的修辞手法。

例如:“修脚修指,修涂修梳。


2.请简述关于唐诗宋词的区别和特点。

–答案:唐诗多以写景和抒情为主,注重声音和意境的表达;宋词更注重文字的简洁和含蓄,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主。

以上是五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的部分内容及答案,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备战比赛!。

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是哪一个?A. 画蛇添足B. 杯弓蛇影C. 画龙点睛D. 望梅止渴答案:C解析: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而其他选项中的成语分别表示了多余的举动、无中生有的恐惧以及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个?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推迟了比赛。

C. 她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D. 这个计划的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

答案:B解析:选项A中的“虽然...但是...”用得不当,应改为“尽管...但是...”。

选项C中“不仅...而且...”使用正确,但选项B的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

选项D中的“能否”与“关键在于”搭配不当,应去掉“能否”。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及答案解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解析:这句词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解析:这句诗出自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生机。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及答案解析)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但同时也有着脆弱和敏感的一面。

她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命运多舛,最终悲剧收场。

解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的性格复杂且深刻,是作者曹雪芹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

2. 请解释“文以载道”的含义。

答案:“文以载道”是指文学作品应该传达一定的思想内容,通过文学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道德理念。

解析:“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强调文学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载体。

语文知识竞赛100题及答案小学

语文知识竞赛100题及答案小学

语文知识竞赛100题及答案小学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浣溪沙”是谁的诗号?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杜甫答案:C. 苏轼2.“雀”字的拼音是?A. queB. qiaoC. que qiaoD. qian答案:A. que3.我国的四大名著中,不包括下列哪部? A. 《水浒传》B. 《三国演义》C. 《红楼梦》D. 《西游记》答案:B. 《三国演义》4.以下诗句中,哪句是李白的?A.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B. 把酒问青天,不知今夕何夕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 日照香炉生紫烟答案:A.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5.赵云的字是? A. 孟德B. 子龙C. 孟将D. 玄德答案:B. 子龙6.第一部现代白话诗集是? A. 《山海经》B. 《古诗三百首》C. 《柳宗元文集》D. 《锦瑟》答案:D. 《锦瑟》7.“瑶台地气清,合目与时行。

” “瑶台地气清”指的是? A. 唐太宗B. 李白C. 杜甫D. 苏轼答案:A. 唐太宗8.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成语是?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不喜红颜,不悲离别C. 以忠让为家风D. 不负所担答案: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叶公好龙”中,“叶公”是指? A. 梁启超B. 叶赣C. 叶舟D. 叶凤明答案:B. 叶赣10.“立德立言立行”是谁的名言? A. 朱熹B. 孔子C. 鲁迅D. 张载答案:B. 孔子第二部分:填空题11.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是()。

答案:鲁迅12.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问号意味着()。

答案:词语必须先说明13.河伯为数河神之首是()。

答案:黄河14.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著名地理学家?答案:明朝15.历史上所谓的“一日风波”,是指?答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答案:苏轼17.《水浒传》中“豹子头”是指的谁?答案:林冲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答案:春节19.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字是?答案:玄德20.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祝愿长久美满第三部分:解答题21.请简要描述李白的诗歌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品。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成语中,哪一个不是以历史人物命名的?A. 破釜沉舟B. 画龙点睛C. 指鹿为马D. 卧薪尝胆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白《静夜思》B. 苏轼《水调歌头》C.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杜甫《春望》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意味着什么?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花朵吸引人们前来观赏。

C. 桃李无言,但它们的美丽让诗人赞美。

D. 桃李不言,但它们的果实吸引了人们。

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安石D. 杜甫5. “天净沙·秋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马致远6.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白《将进酒》B. 杜甫《月夜忆舍弟》C. 王维《山居秋暝》D. 李清照《如梦令》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白《静夜思》B. 杜甫《月夜忆舍弟》C. 王维《山居秋暝》D. 李清照《如梦令》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9.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雪中送炭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白《赠汪伦》B.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杜甫《春望》D. 王之涣《登鹳雀楼》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2.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13. “______,______”是《道德经》中的名句,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32道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32道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32道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1、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A、杨玉环B、貂蝉C、赵飞燕D、西施2、《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A、皇帝B、诸侯王C、贵族D、重臣2、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木兰诗B、木兰辞C、琵琶行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

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A、八月B、九月C、十月5、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A、晚春B、盛夏C、初秋D、寒冬6、"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唐代一位高僧C、一种官职7、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A、倒拨垂阳柳B、汴京城卖刀C、醉打蒋门神8、“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女子非常美丽B、花艳丽C、花通人性D、美女善解人意9、“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A、拜访B、请罪C、道谢D、辞别10、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A、半截剑B、半段枪C、半面D、半瓶醋1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A、炎炎夏日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1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A、衣服穿得太多B、劳动太卖力气C、打仗拼死厮杀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1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A、青衣B、花旦C、彩旦1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

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A、一种树木的名称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C、与树木无关1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A、刘邦B、项羽C、韩信D、张良1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A、口吃B、好说谎C、喜欢骂人D、喜欢无病呻吟1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A、头脑聪明B、活得长久C、与人长得相似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18、民间故事《梁祝》突出反映了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A、男女平等B、一夫一妻C、婚姻自由19、“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C、刘邦D、诸葛亮20、“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刘备C、谢安D、孔子21、“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A、席勒B、雪莱C、歌德D、徐志摩E、舒婷2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A、鬼节B、死节C、冥节D、聪明节E、寒食节2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E、淝水之战24、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A、下棋B、种花C、武术D、驾车E、舞蹈25、“心比天高,身为下*”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A、晴雯B、袭人C、黛玉26、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A、武侠B、言情C、战争D、伦理E、历史27、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A、东林书院B、岳麓书院C、石鼓书院D、白鹿书院E、应天书院28、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A、王昭君B、杨玉环C、貂蝉D、西施E、赵飞燕29、有一个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
里的“一寸”是用B哪种古代计时器 量
出的时间单位?( ) A.圭表 B.日晷 C.漏刻 D.漏壶
27.成语“沐雨栉风”源于哪个故事?(B )
A、苏武牧羊 B、大禹治水
C、赤壁之战 D、安史之乱
“沐雨栉风”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来 源于“大禹治水”。上古时代,曾出现过一次大洪水,长 达20多年,受灾面积很大。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 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 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 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 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 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 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 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语文知识竞赛答案
1. “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 弹奏声?( A )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二胡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 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 月份是(B )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腊月
3.“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 颐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30. 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 科大全》网站搜寻资料。请问她所打的四组 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B ) A、鸿鹄 B、鸿儒 C、鸱枭 D、昏鸦
31.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通常指哪四种植物?B ()
从平仄和结构两方面即可得出。
19.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是指哪“三不 B 知”?( )
A. 天、地、人
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爷爷、爸爸、哥哥
D. 邻典里故、出亲自朋《左、传好》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
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 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 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 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 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 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 ,回国以后,我 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 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 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 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4. 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
秋去冬来
“七月流火”,这里的七月是指七月农历, “火”是指大火星,古人发现大火星逐 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 始变凉。
5.“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
西
C
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
20. 根据事例,判断下列惯用语的比喻义错误 的一项( C )
例: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把 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A.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B.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C.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三脚猫 D.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我国最早(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 第一 部词典是《尔雅》(汉)。
17. “五四”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 品都称“他”,后来谁创造了“她”和“它C ”? ()
A、鲁迅 B、钱玄同 C、刘半农 D、郁达夫
18. 下面哪一句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对句最 好?( A )
A. 柳树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成语“沐雨栉风”及“手足胼胝”二成语皆出于此。
28.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B)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29.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 书、数”,其中“御”D是指( )
21.有一首词的上阙是这样写的:“碧云天, 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请 判断这首词的词牌是哪一个。(B )
A、声声慢 B、苏幕遮 C、沁园春 D、念 奴娇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字的读 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C)
A、供: 供词 供职 供不应求 供奉祖先 B、角: 角色 角落 拐弯抹角 勾心斗角 C、当: 当选 当场 锐不可当 独当一面 D、模: 模样 模范 航空模型 模拟动作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1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 句写的是什么景色?(C )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D、雨景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 下列哪一部典籍不属于“四书五经”? (D ) A、《中庸》 B、《尚书》 C、《春秋》 D、《左传》
8. 典故“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谁?A ()
A、中榜人的名字 B、落榜人的名字
C、大山的名字 D、主考官的名字 宋代吴地人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说话诙谐风趣
的才子。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 带儿子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 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 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同乡便来问他儿子 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 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排在我后面呢。” “名落孙 山” 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举案齐眉,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 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 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 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后形容夫妻相互 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是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囊萤映 雪: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 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中流 击楫出自《晋书·祖逖传》,比喻立志奋发图强。祖逖手敲船桨 (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 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枕戈待旦,形容时刻准备 作战。《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 吾著鞭。”
7. “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
A、楚汉相争 B、文姬归汉
C、苏武牧羊 D、岳飞抗金
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 (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 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 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 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 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 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 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 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 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 的外交官,而“鸿鹄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 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 “逝者”指的是什么B?( )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时光 C、流淌的水 D、 消逝的友情
10. 下列地支与其生肖配对正确的是哪一项?(D ) A、子——兔 B、申——鸡 C、酉——猴 D、巳——蛇
1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 谁的评论?B ( )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 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 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是《诗经》 (《诗》)、《尚书》(《书》)、《礼记》 (《礼》)、《周易》(《易》)和《春秋》 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14. 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人物配对错误的是哪一项?( B) A、举案齐眉——孟光 B、囊萤映雪——孙敬 C、击楫中流——祖逖 D、枕戈待旦——刘琨
15.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 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 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这幅对联描 写的历史人物是谁?( )A
A. 岳飞 B. 辛弃疾 C. 范仲淹 D. 陆游
16.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下列哪一部?( B)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新华字典》
而在A 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
“程A、门拜立访雪”B这、个请故罪事,C、说道的谢是宋D代、学辞者别杨时和游酢向 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 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 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却不予理睬。杨、游 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 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 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乎!” 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 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 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后来形容尊敬老 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
但应对巧妙。他在自称名字时,常常连说:“艾、艾、艾”。后 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 流利。
Hale Waihona Puke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 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